路过海西州

2020-11-30 09:00喻添旧
中国国家旅游 2020年11期
关键词:冷湖德令哈海西州

喻添旧

孤独的路上没尽头

在去德令哈之前我就知道,同行的那些人们肯定早已准备好在朋友圈诗咏“今夜我在德令哈”了,好像那是德令哈遗留人间的唯一文化价值似的。不过事实上似乎也差不离如此,下了不靠廊桥的飞机,根本用不着摆渡车,步行就能走进挂着“德令哈”三个大字的好像汽车客运站一样的航站楼。要是一不小心走快几步,就连提取托运行李的转盘都要错过了。

我是一个“路过的”,路过这座荒凉的城。我发动汽车急不可耐地开上公路,狭窄的道路被荒漠挤压着,好似一头灰黄的巨兽长着与它体格不相称的纤细血脉。一路上的景色都枯燥乏味,像地球上许许多多的西部地区一样。你一边抱怨着暴晒的道路好像永远在延伸;一边高歌“当你在穿山越岭的另一边,我在孤独的路上没有尽头”;一边又被窗外一晃而过的“外星人遗址”路牌逗笑了;同时又庆幸于汽油还足够多。直到夜色将临,气温骤降,还好柴旦镇的酒店适时而至了。

从德令哈到柴旦镇,甚至于整个海西州,可供游客选择的酒店都算不上豪华,它们中的大多数连空调或暖气都没有,这里的夏天夜晚很凉爽,而没人会在白天待在酒店,他们如我一样赶路,把时间扔在没有尽头的孤独中和那些世外桃源一样的神秘湖水里。至于冬天嘛,没有人会来到这里。在十一长假之后,海西的酒店大多会迎来最后一批“无畏的探险者”,然后就是漫长的沉寂的严寒之季了。这里连“绝境长城”都没有,冬天自然来得特别早。没人会做冬天的生意,还装什么暖气呀。

去往海西州的人,大多都像我这样贪心,想要一次性把了不起的不同地貌和风光看尽,盐湖、戈壁、雅丹、荒漠,以及破败的小镇。青海有很多盐湖,除了占尽天时地利人和而最有名的茶卡盐湖外,柴旦一线就有很多交通不便却风景绝佳的盐湖,大小柴旦湖即使不下车都能看得到。东台吉乃尔湖大有追赶茶卡盐湖地位的架势,从蓝到绿,天水一色的柔和色彩好像融化的卡马龙,延伸到堆堆叠叠的“沙滩”,那是粉色的盐——可盐可甜,说的可能就是这种感觉了。

在东台吉乃尔湖,蓝和绿是交融在一起的,而在双色湖——很明顯——蓝和绿是被切割开的,切割它的是315国道。双色湖是西台吉乃尔湖的“小名”,要不是260万年前与东台吉乃尔湖的分道扬镳,如今两座湖依然会是一个整体,也就没有双色湖这样的俯瞰佳境了。从无人机的镜头上看,由315国道穿过的双色湖一侧如同绿翡翠,一侧好像蓝宝石,这样的美景,只有在旅途中细细寻找的人才能收获。它好像一个旅人的休息站,在漫长的自驾路上,让人歇脚停留,享受片刻美好。同样美好的停留也属于湖上的千百只海鸥,它们从西伯利亚赶路而来,欣赏完双色湖的奇美后,继续飞往南方度冬。

在火星找到未来

马特·达蒙演过一部电影《火星救援》,当他捂着被金属针刺穿的肚皮艰难地从黄土地上爬起来,打开航天基地的门时那种长舒一口气的幸福,我在进到火星营地的舱房之后体会到了。

我无意歌颂火星营地这家“热门网红酒店”,但在我看来,能够在俄博梁戈壁中心修造这样一座营地,并凭借强大的补给能力使其如期运行,无异于开创未来之举。或许在未来,城市膨胀到极限之后,无论是真的移民火星,还是对目前看来的那些“不适宜人类居住之地”的新领域探索,都是一个不得已(不错)的选择。

在火星营地,我好像穿越到了未来。

我最近一直在看关于时间旅行的书,包括詹姆斯·格雷克那本《时间旅行简史》,这本书“理性探讨严肃记录”了时间旅行的研究历程。还有瑞安·诺思那本《时间旅行者生存手册》,一上来他就写,恭喜你租到一部FC3000时光机,去领略“鲁滨孙漂流记”式的人类奋斗史。

对于未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没有人可以给出答案。《时间旅行简史》只是科普了过去的日子里科学家们(包括巫术师)是如何研究去往未来的,很遗憾,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成功,作者格雷克没有对未来世界生活场景有任何描绘。而《时间旅行者生存手册》更是直截了当地宣布:FC3000时光机不能带你前往未来,只能让你回到过去。

相比起社科学家,科幻作家则更热衷于涂画未来生活图景。儒勒·凡尔纳构想描写过的飞机、火箭和电视机,都在他死后半个世纪以内被发明了出来。凡尔纳所处的十九世纪是见证技术奇迹的时代,许多在“未来”即将出现的事物都还有迹可循。

但另一些人,例如“未来主义者”艾萨克·阿西莫夫,在他的小说《银河帝国》里,完全天马行空地创建了一个“宇宙新世界”:整个行星覆盖着无数巨大的闪闪发光的金属建筑,底层是大型商业中心,顶楼是五光十色的游乐场,每到晚上就热闹非凡;只要走过一个接一个的金属建筑,就可以环游都市角落;城中每一栋房屋四周都有露天花园,花园长满奇花异草,四季如春。

尽管火星营地这样的网红“旅居点”还实现不了那样的梦想场景,它目前仍然是工业化的,实验性的,实用性的。

在火星营地,深秋的寒冷依然在延续。每个住进营地里的人都是公平的,只可以拥有一间狭窄的“太空舱”,当舱门被一层层关闭之后,温暖的灯光在室内点亮,窗外漆黑一片,无论是寒风还是莫须有的怪物,都被挡在“安全罩”之外,人们得以冷静地思考明天,就像马特·达蒙一样。

Tips

海西州旅行小贴士

■ 前往德令哈的航班大多数需要从西宁中转,旅游旺季时座位十分紧俏。另外西宁至德令哈每天有多班火车可供选择,行车时间4至6小时。

海西州旅游路线的平均海拔为2500—3500米,可考虑配备抗高反药物和随身氧气罐。高海拔地区日夜温差很大,建议带易于脱换的薄厚衣物。因为风沙过大,外套建议至少有一件冲锋衣。白天日光过于强烈,防晒霜也是必备的。

■ 火星营地附近没有其他可供住宿的酒店或设施,旺季时房间有限,需要提前预订,一定不要带着碰运气的心态到达后再折返。最近的酒店集中点在冷湖镇,从火星营地到达需1-1.5小时。

■ 前往火星营地不建议驾驶轿车,因为沟壑及沙土路面过多,建议驾驶城市SUV以上的高底盘车型,并搭配百路驰等专业越野轮胎。因为路面存在一定危险性,建议在白天往返。

■ 整条路线除了俄博梁之外,国道都较为平整,不过部分路面比较狭窄。基础设施完善,加油站和休息点在正常行驶范围内都可以找到。

诗意平静里的记忆

要前往火星营地,“就要走上前往火星之路”。这不是废话嘛!

从决定前往火星营地那一刻起,或者说,从国道拐上通向火星营地的道路开始,“道路”,就不复存在了。在没有经过任何铺装的,只是凭借前车压出的轍痕的荒漠和山脊上,汽车要行驶40公里。这一次,色彩浑然一体的不再是湖面和天空了,而是地面和深渊,你必须对驾驶和环境心存敬畏,认真地行过每一米尘土飞扬的道棱和丘陵,如果你的车在反复上下的坡道上“飞了”起来,那就注意尽可能平稳“降落”吧。不但如此,你还要小心前车不知何时就会搅起的好像能包裹住一切的黑洞一样的尘团,前方就是俄博梁。

俄博梁的威名大到即使你不是个户外越野爱好者也会知它三分敬它三分,据说柴达木盆地曾是一个汪洋巨湖的时候,“水下的石梁”经过长久的河流冲刷与造山运动,后来又经历了持续不断的狂风吹袭,就形成了俄博梁的雅丹“魔鬼城”。说来好像挺简单,但这个过程持续了3000万年以上。

俄博梁和火星营地所在的位置被称为冷湖,这个名字有一种诗意的平静,直击内心的安宁。冷湖镇在20世纪50年代因为发现了石油才开始建设,在此之前一直是无人区。现在冷湖的人员活动也局限在小巧的冷湖镇而已,经过几乎是城镇唯一的道路,没有车也没有人,两侧安静地坐落着好像许久都未曾营业的商场,宾馆也总让人心生疑惑,你不由得就把那些恐怖电影里的情节嫁接到大脑的思维中,尤其是刚刚离开“石油小镇遗址”后。

因石油而兴起的冷湖,也因石油而衰落。一座座的聚居区小镇被修建起来,在石油枯竭之后又被废弃。仿佛是一夜间,全部的人口都搬走了,只剩下一排排砖瓦房规则排列的小镇,孤独面对来自俄博梁的狂风与疾沙。如今的小镇遗址中,已经不再有哪座房屋还拥有屋顶,曾经的时代标语斑驳顽强地存在着,此外就只有被黄沙半埋了的断壁残垣。

但我总觉得这里应该发生着某些奇异的故事,并执意走进废墟的深处。一位忽然现身的老人对我娓娓道来:在石油小镇破败了几十年之后,曾在此度过童年的他为了寻找回忆返回小镇,像《火星救援》里的马特·达蒙一样,开启了鲁滨孙式的“自我救赎”生活。每当寒夜到来,他就点起油灯眼望星空,“这是(他)唯一的,最后的,抒情。”好像呼应着火星的倒影。

当然,我的以上臆想并未发生,石油小镇遗址冷静地接受着持续不断的西风吹拂,那些断壁残垣只在日头浓烈的正午发出闪亮的光芒,好像呼应着火星的倒影。

猜你喜欢
冷湖德令哈海西州
德令哈,没了“海子”你还剩下什么
冷湖原油掺炼脱油沥青性能研究
德令哈的雪
冷湖:屹立屋脊的石油高地
陈杰:冷湖,繁华散去
今夜,我在德令哈
通过物流一体化促进海西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