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电影工业新模式《金刚川》不应成为影视公司效仿案例

2020-11-30 08:36杜迈南
综艺报 2020年21期
关键词:金刚

杜迈南

五个月筹备、三个月拍摄+后期、上映一周票房突破5亿元……由管虎、郭帆、路阳共同执导的电影《金刚川》,成为近期电影市场的焦点。截至11月6日,该片票房突破8亿元。

《金刚川》聚焦抗美援朝战争中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即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金刚川守卫“生命之桥”的战斗,讲述了一个堪称奇迹的故事。中国人民志愿军克服敌我力量悬殊的劣势,以血肉之躯顽强拼搏,取得最终胜利。从制作周期看,这部影片从开拍到上映只用了三个月时间,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

非线性叙事 聚焦普通战士

金刚川是朝鲜境内的一条山谷,地势险峻,山谷内河流之上的长桥是渡河的唯一通道,守住桥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当务之急。电影《金刚川》以“守护一座桥”为主题,采用非线性叙事手法,以小见大,从四个角度讲述抗美援朝这一宏大战争概念。影片被拆分为士兵、对手、高炮连、桥四个篇章,前三篇章为同一事件的不同角度,第四篇章为整个故事的升华。

不同于同类题材电影着重表现正面战斗,《金刚川》另辟蹊径,聚焦三名普通战士:张译饰演的高炮排排长张飞、吴京饰演的高炮班班长关磊、李九霄饰演的步兵班班长刘浩。“他们是鲜活的人,在这种大环境下,他们如何感受世界、感受自己和战争的关系?我们想找到个人的情感,探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导演路阳表示,团队想做一部不一样的战争片,更多地表现个体。

正是无数个体,融合成千千 万万志愿军战士,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谈及影片想表达的主题,路阳表示,“中国人虽然历经苦难,但还是顽强走过来了,我们国家和民族无论面临任何艰难险阻,都一往无前,这种精神代代相传。”

重视沟通 团队默契协作

《金刚川》的拍摄过程,共集结演员1174人,剧组工作人员2479人,特效人员2600人,后期人员1302人,最终的成片镜头数量定格为1249个。很难想象,这样一部规模宏大的影片,整个拍摄周期只用了不到三个月。

该片总制片人梁静介绍,在只有400字剧本大纲时,她就开始着手拟定合约,定做剧组需要的特殊道具(枪炮及弹药)、服装等。与此同时,剧本创作同步进行,美术团队也集体飞往丹东开展工作。

项目启动后的每一天都在与时间赛跑,三位导演默契合作,保证拍摄高效完成。管虎身兼监制、编剧、导演三职,是整部影片的主导;因《流浪地球》被观众熟知的郭帆是典型的技术控,主控影片的特效部分,用宏观视角呈现战斗;路阳则多以士兵视角切入,着重刻画细腻情感。

三位导演携手创作同一个故事,最大难点在于“沟通”。郭帆坦言,“沟通成本会比别的影片高很多,不论前期还是后期,需要进行大量沟通、协调,争取趋向统一。”除了现场沟通协调,创作团队还建了若干沟通群,三位导演也有专门的小群,每天保持沟通,分享工作进度。首次搭档的三位导演,在合作过程中逐渐培养出了默契,主动询问对方是否需要配合,比如相互帮对方拍摄一些空镜头。路阳感叹,“完成高难度的任务需要密切配合,第一次体验这种合作形式,感觉很新鲜。”

“预拍”方式  电影工业化探索

赶工完成的《金刚川》可看性如何?影片质量是否大打折扣?电影上映后,多数观众对影片予以肯定,“电影完成度很高,越到后面越震撼”“IMAX版本效果很好,战争场面太震撼了”“演员演技炸裂,张譯值得一个‘影帝”,但也有部分观众对叙事手法及剧情重复提出质疑,甚至认为“同一事件讲述多次,有凑时长嫌疑”。

对此,梁静解释,重复镜头是想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如果没有重复镜头,观众不一定知道是同一时间发生的故事。”梁静说,三个视角的重复镜头,是为了铺垫情绪,细节和角度其实各有不同。比如影片开始是借步兵班班长刘浩之口,告诉观众,炮兵要“自杀”,后面两个视角才详细告诉大家,炮兵具体是怎么做的。

从映后观众的评价可以看出,《金刚川》并非一部完美的电影。但影片的创作历程,为电影工业化提供了宝贵经验。正如梁静所言,如果不是剧本本身就极具制片意识,《金刚川》很难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拍摄制作。此外,影片在制作流程上采用“预拍”方式,也是一种全新探索。郭帆介绍,《金刚川》的制作流程是基于故事,把所有分镜先做出来。“做分镜用了4天时间,然后花了4天时间虚拟拍摄,虚拟拍摄是之前没有尝试过的。虚拟拍摄完成之后,团队又花了4天时间剪辑,一共12天时间,完成整个动态预览。虚拟拍摄的好处是,增加了动作捕捉、增加了表演,后期再做剪辑时精准度较高。”

外界普遍认为,《金刚川》的拍摄模式为主旋律创作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但梁静认为,创作经验可供借鉴,但项目的特殊性使其很难被复制,《金刚川》不应成为影视公司效仿的案例。

猜你喜欢
金刚
追影记
金刚裤兜里的秘密
文玩那些事儿——盘玩金刚菩提的八个误区
捉弄告状精
体育课上的懒虫
古文字中“口”部件的作用研究
金刚鹦鹉
金刚大战变形金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