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探讨

2020-11-30 09:30雷佳
价值工程 2020年31期
关键词:解决措施存在问题国有企业

雷佳

摘要: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国有企业规模的扩大,然而新经济背景下也会给国有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是满足国民日常生活需求的重要企业类型,应当正确认识财务管理中具有的问题,不断探索高效的解决措施。基于此,本文在财务管理工作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策略。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promotes the expansion of the scale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Howeve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conomy, it also brings certain challeng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the problems in financial management ar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is an important pillar of China's economy and an important type of enterprise to meet the needs of people's daily life. We should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problems in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constantly explore efficient solutions.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olution strategy on the basis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problems.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Key words: state-owned enterprises;financial management;existing problems;solutions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31-0005-02

0  引言

国有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会给企业未来的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财务管理工作作为影响国有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以及发展战略制定的基础,更加需要积极实施模式改革。国有企业在之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通常将工作认为是数据核算型工作,主要任务为对部分工作资金进行报销以及发放工作人员的工资。核算型的工作模式不能为企业创造更高的利润和价值,对业务活动的开展起不到推动作用。国有企业应当对财务工作实施精细化管理,对财务数据进行更加高效的分析和整合,分析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工作问题进行改善,提升财务管理效果。

1  国企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工作模式落后

国有企业内部包含多个部门,各个部门之间均存在信息孤岛的问题,国有企业的业务活动和财务活动之间沟通不畅。财务管理人员无法及时获取业务信息,掌握资金的走向,业务活动在开展时无法及时得到活动资金,造成了业务活动效率低下、财务管理效率低下的双重问题。工作模式落后的原因在于管理人员缺乏先进的财务管理意识,没有意识到财务管理活动与业务活动之间的紧密联系,忽略了业务活动部门或者工作人员,可以向财务管理工作提供的信息。并且财务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也只是对业务部门上报的资金申请进行审批,核对业务部门的资金走向,没有对现有的工作模式进行创新和改善,导致财务管理工作无法真正推动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1.2 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在很多时候都属于一种形式化的制度内容,没有被真正的落实到实际工作中。首先,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较为落后,没有随时代进步而革新,从最初开始始终使用同一套制度,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制度应当改变,久而久之出现了财务管理制度形式化的现象,无法对现有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其次,财务管理制度设置不完善,缺少对财务工作细节进行分析。财务管理制度需要包括的内容极多,需要考虑到在不同情况下財务管理制度的作用,然而实际上很少有制度对每一个岗位的责任、每一种经济活动的管理方式进行明确,导致财务管理制度缺少有效性。我国已经针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开始实施各种不同的核算模式,然而部分国有企业无法结合国家政策的变化对管理制度进行调整,增加了财务风险的发生几率。

1.3 风险防控措施不完善

由于传统经济体系的影响,国有企业过于依赖财政拨款的资金来源,缺少自负盈亏的经营意识,导致财务管理工作也逐渐出现风险意识弱化的问题。管理人员缺少风险意识导致,企业出现经营不善的现象,承受着较多的债务,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资不抵债的现象。风险防控管理制度的缺少导致无法将风险防范意识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影响了财务管理风险防范的有效性,无法引导防范风险工作的开展。财务管理人员在进行风险防范时无法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导致出现风险防范措施力度存在差异,制约了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多数国有企业在开展投资活动时并没有对投资的目标进行综合评估,使投资决策出现偏差的几率增加,一旦决策失误,就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问题的出现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不利于财务管理人员发挥自身原有的作用,弱化财务管理的优势。

1.4 缺少信息化设施

财务管理工作需要面临大量的数据,但是随着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以及经济规模的扩大,所产生的财务数据量也不断提高,因此需要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来进行工作。但是目前国有企业的信息设施仍然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缺乏完善的信息设施,财务管理人员之间没有有效的沟通,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信息化平台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务工作的进步,使财务管理人员需要使用大量的时间和其他部门进行沟通,交换和核对财务信息和数据。部分管理人员缺少信息化意识,仍然只是将财务管理工作认为是负责工资核算、财务报销等机械化的工作,没有意识到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效率和重要性。因此要想真正的实施信息化财务管理,就必须要优先改变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进而逐步完善国有企业的信息化设备体系,提升财务工作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

2  财务管理工作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2.1 构建业财融合工作模式

业财融合指的是将业务和财务工作相统一,能够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保证企业业务流程的有序对接。业务部门属于一个企业内部的前线,会直面消费者以及与企业合作的客户,业务部门最终主要的任务就是帮助企业打通市场、开拓市场,并且能够完成企业所下达的指标。财务部向业务部调派财务工作者,对于业务部成本的审批、对于预算的审核、对于定价的对策、对于利润的计算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1]。财务管理部门应当对两个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整合,要求定期由每个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工作汇报,业务部门人员向财务部门汇报近阶段资金的使用情况以及具体走向,财务部门则分析业务部门可以使用的资金额度,通过人员队伍的整合来提升彼此的沟通效率。作为国有企业的高层需要从多个方面选择切入点,保证业务活动和财务管理活动之间融合的有效性。如可以将成本管理、投资管理和预算管理作为业财融合的切入点,都是和两个部门工作开展息息相关的重要内容。业财融合不仅可以提升两个部门的工作效率,也可以使国有企业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为国有企业适应新型经济环境提供重要助力。

2.2 完善管理制度

精细化管理指的是利用程序化手段、数据化技术以及标准化要求,对国有企业不同组织单元进行精细管理,使不同单元可以持续且精准的共同发展、稳定运行。精细化管理可以将工作责任、管理责任切实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强化工作人员责任意识,进而提升管理效果,让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到位。财务管理工作是影响国有企业发展的核心部门之一,可以对国有企业内部拥有的设备资源、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后可以对工作流程进行细化,提高内控的效果,使国有企业可以在运行中规避财务风险。国有企业应当完善财务部门的组织结构,在管理制度中针对部门不同工作人员进行责任划分,促使每个管理人员都可以拥有良好的工作意识,正确认识自身的工作内容和责任。财务部门要求管理人员定期对国有企业内部所拥有的固定资产进行核算,明确国有企业的收入和支出情况,提升运营成本核算效果。

2.3 强化风险防控效果

国有企业需要向财务管理人员传递风险意识,向管理人员讲解当今社会形势的主要发展趋势以及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因素,提升管理人员对风险控制的重视度[2]。财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员需要对部门内部进行有效管理,制定风险防范机制,在日常工作中要求管理人员对国有企业资金的流向进行评估和把控,合理的配置各项资金,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以及企业经济利润。企业投资活动的开展和各个部门之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每个部门都需要对资金进行监管,将部门所使用的每一笔资金及时记录下来,包括资金的用途以及资金流向。加强预算管理效果,针对各个项目的开展制定预算管理计划,合理的控制国有企业的成本投入,为投资活动的开展提供充足的资金。通过预算管理可以让国有企业在进行项目活动时有重要的依据,让国有企业尽可能的规避财务风险问题的出现。

2.4 引进新型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引进可以大幅度提升财务管理效率,减轻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第一,需要引进大数据技术,将繁杂的财务数据上传到数据库中,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一段时间内的财务活动情况进行科学分析,总结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运营风险。大数据技术特点在于可以对海量的信息进行快速处理,可以帮助财务管理人员提取财务信息中有价值的信息,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水平。第二,需要引进数据安全防护技术,例如防火墙系统或者数据备份技术等,可以对数据库进行有效的保护,避免有病毒或者木马入侵损害国有企业的财务信息数据。对于国有企业而言财务数据是极其重要的,一旦被盗窃或者损坏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和运行,因此必须要增加保护数据安全的信息技术。国有企业需要引进专业的计算机人员,对数据库系统进行定期维护和更新,避免系统出现崩盘的现象,确保财务管理活动的稳定进行[3]。

3  結束语

财务管理工作可以对国有企业运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类资金进行综合分析,合理的评估国有企业的运行情况,促使国有企业可以更加科学化的组织企业财务活动,提高经济管理的水平和效率。但是由于财务管理队伍综合素质较差,缺乏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和专业的管理技能,导致财务管理工作始终停留在表面。国有企业应当正确认识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意义和必要性,积极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财务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通过财务管理工作总结工作中的问题、制定风险防范策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变革,国有企业只有结合自身实际问题开展工作创新,才能够真正的做到与时俱进,不被市场所淘汰。

参考文献:

[1]邱广智.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建设及财务风险规避研究[J].经济管理文摘,2019(13):128-130.

[2]时扬.国企改革形势下的企业财务会计风险与规避探讨[J].纳税,2019,13(06):116-117.

[3]郭学玲.新形势下国企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12):64-65.

猜你喜欢
解决措施存在问题国有企业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