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畔“战贫”歌

2020-11-30 10:51中共都昌县委党史办都昌县扶贫办
党史文苑 2020年11期
关键词:都昌县贫困村全县

中共都昌县委党史办 都昌县扶贫办

都昌县位于江西省北部、鄱阳湖北岸,居南昌、九江、景德镇“金三角”腹地,是生态大县、人口大县、农业大县,也是“十三五”时期江西省唯一的省定贫困县、省政府确定的小康攻坚滨湖四县之一。五年来,都昌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贫困村退出“九大指标体系”,压茬推进“春季整改”“夏季提升”“秋冬巩固”等系列行动,全力推动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尽锐出战,精准施策,交出了一份脱贫攻坚的合格答卷。至2019年年底,全县112个“十三五”贫困村全部退出,14929户59105人摆脱贫困,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年底的6.9%降至0.66%。2020年4月26日,江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都昌县符合贫困县退出标准,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吹响尽锐出战集结号

鄱阳湖畔的璀璨明珠——这是一句推介都昌的广告。长期以来,这颗“明珠”被“贫困”的荫翳遮蔽了几许光芒。作为全省唯一的省定贫困县,都昌县经济基础薄弱,“十三五”时期有省定贫困村112个(含深度贫困村3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7473户63622人,总体呈现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等特点。如期实现脱贫“摘帽”,是摆在都昌县委、县政府和全县82.6万人民面前的最大民生、首要任务。

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都昌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立下愚公志,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论述,按照省市部署,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第一民生工程、全县头等大事来抓,攻坚克难,务求全胜。县委、县政府高位推动,紧扣“六个突出”,以责任落实强化组织领导。

突出示范带动。都昌县委、县政府强化主体责任,成立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双指挥长”的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和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每周利用不少于两个工作日的时间,到一线调研指导,深入贫困户家中了解“两不愁三保障”落实情况,遍访全县贫困村。县委、县政府坚持每月至少调度一次脱贫攻坚工作,就脱贫攻坚中遇到的问题第一时间在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上研究,做到议题优先研究、要求优先落实、工作优先推进、经费优先保障、问题优先解决。2016年至2019年,全县召开脱贫攻坚千人大会15次、县委常委会和县政府常务会共92次,形成了“扶贫为要,脱贫当先”的浓厚工作氛围。

突出组织推动。都昌县成立县脱贫攻坚指挥部,抽调专职人员集中办公,统一指挥协调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充分发挥上传下达、左右衔接等作用,并明确责任领导,厘清部门职责,完善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为发挥职能部门作用,教育、健康、住房、产业、就业、社保等“十大扶贫工程”领导小组成立,分别由县领导任组长、相关单位为成员,负责各自扶贫工程的指挥调度。

突出部门联动。都昌县加强部门帮扶工作力量,不断调整充实干部帮扶,共派出290名第一书记、229名驻村工作队员和7441名结对帮扶干部,实现了“十三五”贫困村驻村帮扶和所有行政村驻村第一书记结对帮扶“全覆盖”。2019年8月以来,都昌县实行“扶贫工作日”制度,将每周五定为全县扶贫工作日,县乡村三级帮扶干部按照指挥部办公室下达的每周帮扶工作重点,进村入户开展针对性脱贫攻坚工作,确保各项脱贫攻坚任务落细落小、落到实处。

突出基层能动。都昌县各乡镇成立以挂点县领导为团长,乡镇党委书记为常务副团长,各帮扶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乡镇班子成员、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为成员的精准扶贫工作团。除了定期召开会议、整合帮扶力量、专题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工作团还及时召开流动现场解剖会,释疑解惑、研究对策,推进工作按时保质完成。各乡镇严格落实乡镇扶贫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强化组织保障,乡镇建立扶贫工作站,行政村建立扶贫工作室,构建起县乡村一体的脱贫攻坚组织保障体系。

突出奖惩促动。都昌县通过明确工作责任、细化任务清单、强化督查督导、严格问责问效,进一步压实挂点县领导、乡镇、行业扶贫部门、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的责任。一方面,加大督导和巡察力度,对脱贫攻坚各阶段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调研指导、暗访督导;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察,发挥巡察“利剑”作用,强化精准问责、温度问责。另一方面,加大关心关爱力度,对工作表现突出的予以奖励表彰或提拔重用。

突出整改驱动。都昌县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整改为抓手,直面问题不回避,聚焦整改不松劲。都昌县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县委副书记为副组长,分管领导为成员的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并发动各级帮扶力量围绕“五清零九达标”,开展逐村逐户摸排,通过乡镇自查互查、专业指导队普查等形式,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重点查摆问题、整改问题。

奏响精准实施进行曲

都昌县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以实施“十大扶贫工程”为抓手,强化政策落实,确保脱贫实效。

实施产业扶贫,把造血功能“强”起来。都昌县山水资源丰富,拥有鄱阳湖1/3水域。全县将产业扶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两茶一水”特色产业,为贫困户铺就脱贫致富路。2019年,全县茶叶种植面积3.15万亩、油茶种植面积4万亩;国家地理证明商标“都昌鄱湖小龙虾”养殖面积12.2万亩,产值达5.79亿元,养殖面积、产量和产值均居全省前列。推进“一领办、三参与”产业扶贫模式,全县共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社1387家、省级龙头企业13家、市级龙头企业37家。2017年至2019年,全縣共扶持产业扶贫项目22188个。发挥独特的日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全县建成650座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总装机容量56.01兆瓦,联结贫困户11023户,占全县总贫困户的63%。2019年,村级光伏扶贫电站累计发电量5730万度,合计收入4950万元,每个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10万元以上。为帮助贫困户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都昌县探索出食堂购销、餐饮消费、校地合作、超市对接、电商营销、活动展销六种消费扶贫模式。

实施就业扶贫,把服务平台“搭”起来。就业是民生之本。都昌县通过创建扶贫车间、开发就业扶贫专岗、组织技能培训、鼓励外出务工就业、开展用工对接服务、引导能人创业带动“六大就业平台”,促进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总目标。2017年至2019年,全县就业扶贫受益贫困群众2.5万余人,落实各项补贴1665余万元。

实施教育扶贫,把贫困学生“保”起来。都昌县落实控辍保学、送教上门、政策资助、改善办学等措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链条。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乡镇政府与学校“双线”控辍;对因身体等原因不能随班就读的贫困学生,加大帮教送教力度;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义务教育在校学生,全程“零收费”;对高中(含中等职业学校)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校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并免除学费;对县外就读贫困生、符合条件未享受教育扶贫政策的,县财政予以兜底。2017年至2019年,全县共发放各类贫困生资助金7229余万元,惠及贫困学生12万余人次。此外,全县累计投入16.58亿元用于学校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健康扶贫,把医保网络“织”起来。都昌县织好健康教育、基层卫生、家庭医生服务、保障投入、贫困慢性病服务“五张网”。2017年至2019年,县财政投入1893万元,改善乡镇卫生院条件;投入1.135亿元,为贫困人员购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全县“四道保障线”累计补偿62886人次、4.8291亿元。2019年,全县办理贫困人口慢性病卡11569张;门诊特殊慢性病诊疗43835人次,统筹支付1651.68万元。

实施危旧房改造,把安全住房“盖”起来。都昌县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全面摸排、鉴定,将鉴定为C级、D级的危房进行维修改造。2016年以来,全县共完成7811户危房改造,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452户;发放补助资金13309.2万元,实现“危房不住人,住人无危房”。

实施饮水安全,把水源水质“提”起来。2017年至2019年,都昌县共投入5274.54万元用于贫困村改水和乡镇水厂供水能力提升,安全饮水保障率达到100%,其中,小型集中供水2089户、保障率11.96%;自来水10354户、保障率59.26%;井水5030户、保障率28.78%。此外,投资7000万元新建观湖水厂,达到日供水6万吨能力,保障县城居民用水并辐射周边乡镇。

实施易地搬迁扶贫,把后续发展“扶”起来。2016年以来,都昌县建立16个乡镇30个易地搬迁安置点,共搬迁1007户3191人,其中建档立卡搬迁对象819户2401人。通过就业帮扶、产业带动、政策保障等措施,对搬迁贫困户强化后续扶持,让贫困户搬得来、住得稳、有发展。

实施社会保障扶贫,把特困群众“兜”起来。都昌县加大低保动态管理、贫困残疾人员服务力度,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全部应保尽保、应兜尽兜。2017年至2019年,全县共投入各类社会保障扶贫资金22980.27万元,其中最低生活保障资金17680.15万元。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社会保障兜底保障对象23046人,其中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2934户20900人,农村分散特困供养对象2146人。

实施村庄整治,让人居环境“美”起来。都昌县坚持以《江西省贫困村退出指标体系》为指引,聚焦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七改”工作,以项目精准为前提,以资金安全高效为核心,扎实开展村庄整治。2017年至2019年,全县共投入村庄整治资金8.22亿元,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和村容村貌大为改善。

完善基础设施,让生活条件“好”起来。2017年至2019年,全县共建设村组公路309条、134千米,实现了“十三五”贫困村所有自然村有一条宽度3.5米硬化外接公路的目标;新建村卫生室90所、改建村卫生室29所,实现了所有贫困村都有功能完善的村卫生室;新建贫困村村级综合服务平台24个、维修改造31个,实现了贫困村均有能满足使用需求的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农村电网建设完成投资1.56亿元,实现了所有农户用上生活电、所有贫困村村部所在地通三相动力电的目标;移动、电信、广电信息网点、无线4G、双向网改建设完成投资1.11亿元,实现了宽带网络通至各贫困村村部,并延伸至自然村的目标,有收看电视意愿的农户均能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收看到电视。

擂响决战决胜冲锋鼓

都昌县狠抓“七个强化”,以工作落实夯实脱贫基础,持续发力,决战决胜。

强化质量提升。一是精准贫困底数。都昌县按照“应纳尽纳”要求和“七步法”基本程序,严格审查“七清四严”对象,通过户户上门核实、人人对照核查等方式,将符合建档立卡条件的农户纳入贫困户系统,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对新发生贫困的对象,通过相关程序及时纳入,及时享受扶贫政策。二是精准脱贫标准。都昌县对照“两不愁三保障”总体要求和收入稳定超过贫困线的标准,开展了“清零达标”行动,对拟脱贫户进行逐户调查核实,加大帮扶和整改力度,确保达到脱贫标准。通过入户调查、乡镇核实、县级审核,全县共有14929户59105人脱贫,其中2019年脱贫4722户16092人。严格落实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监管的要求,对2018年及以前脱贫户建立了预警机制,全面摸排脱贫监测户,并进行重点关注,确保稳定提高脱贫质量。三是精准贫困村退出。都昌县对照贫困村退出“九大指标体系”,坚持缺什么补什么,既不降低要求,也不拔高标准,以改善贫困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重點,加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并严格相关程序。四是聚焦深度贫困村。按照聚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要求,都昌县对土塘镇冯梓桥村、和合乡双峰村、大港镇土目源村三个深度贫困村,从资金、项目、帮扶力度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尤其是加大基础设施扶贫力度,2018年至2019年,共投入1003.47万元用于路、桥建设和小型农田水利等设施改造;加大产业、就业“两业”扶贫力度,通过建设扶贫车间,发展光伏、香菇、小龙虾等特色产业,全面提升贫困户持续增收的能力,确保同步高质量脱贫退出。

强化队伍建设。2019年,都昌县组建12个脱贫攻坚专业指导队和15个“十大扶贫工程”专业指导队,对全县所有村、户进行拉网式排查,逐村逐户逐人筛查,排查问题并指导督促整改到位。全县参与结对帮扶干部7441人、专业从事扶贫工作的人员1109人,形成了上下联动、点面结合、纵横交织的扶贫力量格局。同时,进一步强化干部培训,实现县乡村、行业部门、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等培训全覆盖,培养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扶贫干部队伍。

强化资金投入。都昌县进一步加大涉农扶贫资金统筹整合力度,根据年度脱贫任务和巩固脱贫成效需要,实事求是确定年度计划整合规模,在“因需而整”的前提下做到“应整尽整”。与此同时,通过争取债券资金和银行融资贷款、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等方式筹集资金,确保脱贫攻坚工作的资金需求,2017年至2019年,全县共投入脱贫攻坚资金21.67亿元。

强化志智双扶。都昌县大力开展脱贫攻坚“四送”“四个在一线”“三讲一评”“四大感恩行动”等系列活动,组建县乡两级25个精神扶贫宣讲队,采取演讲比赛、文化下乡、政策宣讲等形式,引导贫困群众感党恩、跟党走。针对部分贫困户存在“等、靠、要”思想,推广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换物品的“积分制”、扶贫爱心超市和“红黑榜”等做法,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坚决防止“养懒汉”,增强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

强化作风保障。干部作风事关脱贫攻坚成败,决定全面小康成色。都昌县大力开展“干部作风实,都昌万事兴”主题教育活动,集中整治“怕、慢、假、庸、散”等作风顽疾和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突出问题,加强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结对帮扶干部监管,营造了担当实干、风清气正的脱贫氛围。鄱湖晨晖农庄董事长彭习华获得江西省2017年度全省脱贫攻坚奉献奖,春桥乡党委书记江和通获得江西省2019年度全省脱贫攻坚作为奖。

强化基层党建。都昌县大力推行“党建+脱贫攻坚”模式,广泛开展建强堡垒、连心帮扶、社会援助、争创先锋等行动,实现“四个增强”。一是增强村“两委”班子。以2018年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为契机,全县112个贫困村党支部书记全面配齐配强。二是增强党员示范。注重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2018年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产生的1776名村(社区)“两委”委员中,致富能手或产业大户621人,占34.9%。三是增强保障能力。2017年到2019年,县、乡两级财政安排资金1100万余元用于新建或改造村级活动场所。四是增强服务能力。采取“村集体+协会+贫困户”“支部+专业合作社+基地+产业大户+贫困户”等党建脱贫模式,把贫困户组织起来,成功打造了鄱湖晨晖农场、丁峰村黄茶基地、官桥村中药材基地等一批富民脫贫产业基地。

强化志愿帮扶。都昌县用好社会资源,整合“中国社会扶贫网”等公益品牌,推进“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广泛动员民营企业和非公经济人士参与脱贫攻坚工作。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全县在中国社会扶贫网累计发布需求34067项,其中对接成功24597项,注册的扶贫爱心人士达59981人,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力量。

都昌县在脱贫“摘帽”后,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的殷殷嘱托,继续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坚持思想认识不松懈、扶贫力度不松劲、工作措施不松动,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建立脱贫成果巩固提升机制,着力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在“后脱贫时代”的乡村振兴、全面小康的新征程中满怀信心地一路接续奋进。

题图 都昌县苏山乡合岭村白茶产业扶贫基地

责任编辑 / 马永义

猜你喜欢
都昌县贫困村全县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省审计厅到都昌县大港镇开展送“红色”文化下乡活动
江西都昌:水中抢收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