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2020-11-30 08:54袁瑞雪
中文信息 2020年10期
关键词:认同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摘 要:了解并分析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现状,有助于高校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高校教育应深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依托“互联网+”积极主动把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动态、借助网络社交媒体途径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的培养。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认同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10-0-02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

国家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因此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学习任务交由高校思政课程以及形势与政策课程主要承担,借助课程这一主阵地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为了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观认同感现状,本文采取问卷调查,此次问卷对长江师范学院全体学生进行调查,问卷以网络形式播撒和填写,共计发放问卷759份,收回问卷638份,有效问卷562份,有效回收率74.04%。

1.参与调查学生基本情况

基于性别,男生共129人,占参与调查人数22.95%;女生共433人,占参与调查人数的77.05%。

关于年级分布,大一共263人,占调查学生的46.80%;大二共178人,占调查学生的31.67%;大三共121人,占调查学生的21.53%。

关于专业类别,文科专业共429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76.33%;理工科专业共133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3.67%。

2.大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接近77%的大学生通过学校教育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借助网络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占比59%。除此之外,通过大众传媒和社区宣传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比例持平,均为43%。最后,依托人际交往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占比最小,为13%。

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情况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情况处于中等水平。参与调查的47%的大学生十分熟悉核心价值观,并且能够熟练背出其全部内容。37%的大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熟悉核心价值观内容。16%的被试大学生仅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了解其中内涵。

4.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情况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三个层面调查问卷,针对三个层面四个维度均提出有效性问题以了解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情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情况呈现中等水平。结果显示,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文明”认同度最高,达到67.33%,这表明大学生意识到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建设精神文明的意识逐渐浮出。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公正”认同度最高,达到61.93%,表明社会公正度大学生最为关注,同时社会整体践行,创建社会公正氛围,以使学生感知到社会的公正。公民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四个维度中“诚信”认同度最高,占比达到64.16%。从大学生角度出发,其不仅践行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诚信,而且在生活感受到了诚信的存在,因此大学生在公民层面认同度最高的是“诚信”。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認同感的产生取决于众多因素,总的来说主要有社会环境传达的核心价值观氛围不浓、高校思政课堂教学内涵重视不足和大学生三观处于形成期三种因素。社会环境传达的核心价值观氛围不浓是从大学生生活环境方面影响其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的生成。高校思政课堂教学内涵重视不足是从大学生所受教育方面影响其生成核心价值观认同感。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处于形成期是从其本身具有的性格品质和行为方式影响其产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

1.社会环境传达的核心价值观氛围不浓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中氛围淡薄,导致其在社会环境的感染力薄弱,使学生在社会环境中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低。其次,大学生是学生群体生活环境基于校园,校园文化注重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忽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校园中的存在。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与大学生校园生活之间存在距离感,使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仅仅流于表面,不能深刻理解。最后,社会总体环境缺乏核心价值观的印证,因此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困惑。

2.高校思政课堂教学内涵重视不足

大学思政课主要承担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结合现有经验以及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对于通过课堂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方式并不关注。首先,现今大学思政课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上都呈现出固定化教学的通病,学生在固定化的教学中无法对核心价值观产生具有深度的理解。其次,高校思政课堂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未进行深层次教学,反而仅停留在“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的层面。这一方式的教学导致学生只知24字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不知其内涵,导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淡薄。

3.大学生三观处于形成期

大学生进入大学后认知能力并未发展成熟,尚处于成长阶段,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也会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而出现变化。从年龄的角度来看,初入大学的18岁大学生思想浅淡,未受社会不良思潮影响,加之学校开展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得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较高。而后19、20岁的年龄阶段,大学生已经适应大学生活节奏,接触社会不良思想,学校放松思想政治教育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降到最低。到达21岁的年龄阶段,大学生思想趋于成熟,具有辩证是非的能力,因此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达到顶峰。

三、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路径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的培育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以维护社会长治久安,因此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把握必不可少,针对这一情况,高校要切实通过有效途径提升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笔者认为高校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教育应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

高校教学深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增强大学生社会核心主义价值观认同感具有正面导向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包含了《论语》等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表明了核心价值观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笔者认为,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的培养可以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着手。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高校教师可以采取收集岳飞、戚继光等人的历史事迹,以课堂故事的形式唤起学生对历史的认同感,培养学生成为及积极、爱国、有责任心的时代青年,同时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族英雄故事传达的思想内核与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催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

2.高校课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大学思政传统课堂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味道浅淡,学生不了解其中内涵。笔者认为大学对于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首先要从高校思政课堂抓起。高校思政课教师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要紧握24字核心价值观与实际有机结合的教学原则,根据大学生专业、年级以及认知情况的不同开展针对性的课堂教学,即依托学生已有的专业知识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并联系时事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课堂教学,促使大学生产生核心价值观认同感。

3.依托“互联网+”积极主动把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动态

依托时代优势,当下正处于“互联网+”时代,根据调查大学生是网络的主要使用群体,高校可以依托网络优势,借助网络资源建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情况体系,及时了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情况。可以借助网络播撒并填写问卷的形式收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情况,调查问卷问题结合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四维度综合把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状况,进而掌握其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程度。同时借助问卷平台大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以把握大学生价值观认同感,使问卷结果成为学校组织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科学依据,增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教育的有效性。

4.借助网络媒体加深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程度

笔者认为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结合大学生群体是网络领域最活跃的群体之一这一特点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的培育。高校应做到依托互联网数据实时共享优势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向作用创建积极、富有正能量的校园网页。同时还可以借助校园新媒体以及互联网快速、及时、传播广的优势及时传输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面积极案例。根据大学生网络应用热点分析,其网上冲浪大多基于抖音、QQ、知乎、微博等社交媒体,高校可以依托大学生常用冲浪社交媒体平台通过推送博文、录制视频和写公众号等方式传播社会富有正能量行动和当下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事,正面宣传强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学习,给予学生正确的行为导向,深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大学生生活以培养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高校教育应深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依托“互联网+”积极主动把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动态、借助网络社交媒体途径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2]张淑芬,胡云.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调查与分析——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9(16).

[3]姜丹,郝艳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和高校教育现状调查[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4).

[4]郭朝辉.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实证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9).

[5]卜永强,刘琼阳,魏薇.传统文化视角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培育研究[J].黑龍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9).

作者简介:袁瑞雪(1999.06—),女,重庆涪陵人,长江师范学院2017级小教全科专业学生。指导教师:包莉秋(长江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认同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浅析大学实习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感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基于实证的高职教师组织认同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护士职业认同感影响因素分析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