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稻三虾”综合种养模式在赣中地区的应用

2020-11-30 08:43胡宝圣黄雅贞
江西水产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生态

胡宝圣 黄雅贞

摘要:介绍了“一稻三虾” 综合种养模式田间工程、小龙虾养殖、水稻栽培等关键技术,以及该模式在赣中地区的应用情况,对稻虾综合种养模式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一稻三虾”;综合种养;生态

中图分类号:S966.1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稻渔综合种养已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农业主推技术之一,尤其是稻虾综合种养技术已在湖北、安徽、江苏、湖南、江西、浙江、上海等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1]。江西属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温度在16℃~20℃之间,河网密集、降水充沛,生态环境良好,适宜小龙虾生长繁殖,且江西是我国水稻播种大省,2018年水稻播种面积仅次于湖南和黑龙江,因此具有发展稻虾综合种养的有利条件。为探索更多适合在江西推广的稻虾综合种养模式,吉水县水产站在吉水县醪桥镇元石村1080亩稻虾基地开展了“一稻三虾”综合种养模式试验示范,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1  田间工程

1.1  稻田选择

选择集中连片、开阔平整、水电路三通、土质肥沃、保水性能好、排灌方便的田块,稻田面积因地制宜,单块田面积一般以10×666.7 m2~40×666.7 m2为宜,最大面积一般不超过50×666.7 m2。同时要求水源足、水质好。

1.2  稻田改造

1.2.1  挖沟

在稻田四周开挖虾沟,田埂到虾沟之间留有长0.5 m左右的小平台,虾沟的面积应严格控制在稻田总面积的10%以内。建議稻田面积在15×666.7 m2及以下挖“U”型,稻田面积15×666.7 m2以上挖环形沟,为便于使用机械,虾沟需留有供插秧、收割等机器出入的机耕道。

1.2.2  筑埂

为防止渗水和坍塌,需对田埂进行加固、加高和加宽处理,田埂高于田面1.0~1.2 m,顶部宽2.0~3.0 m,其中用于通行(车)的主干道宽4.0~5.0 m。

1.2.3  防逃设施

在稻田外围四周的田埂上以及进、排水口处设置防逃设施。防逃设施材料可选用防逃膜、废瓷砖、彩钢瓦等,以防逃膜较好,高度50~70 cm即可,进、排水口使用80目的长型网袋。

1.2.4  进排水设施

进排水沟要分开设置,各自独立。每块稻田的进排水可用PVC管,分别设置于稻田相对的两端,按照高灌低排的格局,进水管道建在稻田一端的田埂上,排水管道则建在另一端环沟的底部,注意进水口要防止杂鱼、螺蛳等随水流进入。定期检查进、排水渠道通畅性。

2  “一稻三虾”生长期及关键技术

2.1  “一稻三虾”生长期

“一稻三虾”综合种养模式,即一年收获一季水稻和三茬小龙虾(稻前虾、稻中虾、稻后虾苗)。水稻、小龙虾生长期如图1所示。

2.2  小龙虾养殖关键技术

2.2.1  虾苗放养前准备

2.2.1.1   清塘消毒

用生石灰清除稻田中的野杂鱼、螺蛳及其他敌害,用量为每666.7 m2 50~100 kg,化浆后全田泼洒。

2.2.1.2  施肥

1月前完成稻田施肥,施用生物肥和腐熟的有机肥为宜,用旋耕机将肥料旋至表层土中,埋入深度10~20 cm。

2.2.1.3  注水、种草

稻田完成施肥后5~7 d后即可注水,前期注水20~30 cm,以利于水草种植和生长,后期随着水草的生长及气温的变化逐渐加高至40~70 cm。水草种植的品种以伊乐藻为主,种植期为11月至第二年2月。

2.2.2  稻前虾的养成

投放前一星期肥水培养浮游生物。虾苗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虾苗投放的时间越早,养殖效果越好,赣中地区3月中旬即可开始投放虾苗。小龙虾苗种投放一般在晴天早晨、傍晚或阴天进行,避免阳光直射,投放前需试水和缓苗处理,缓苗处理的方法是将苗放在田水内加抗应激药侵泡30~60 s,提起搁置2~3 min,再侵泡30~60 s,如此反复2~3次,让苗种体表和鳃腔吸足水分后再放养,以提高成活率。放养密度为4000~6000尾/666.7 m2,规格为5 g/尾左右。稻前虾的捕捞时间为4月初至5月中旬(含部分稻后虾)。

2.2.3  稻中虾的养成

7月上旬秧苗返青后投放第二批虾苗,投放方法与第一批虾苗相同。放养密度为5000尾/666.7 m2,规格为8~10 g/尾。气温过高易发蓝藻,可泼洒乳酸菌与芽孢杆菌来调节水质。7~9气温升高容易缺氧,多巡察,常换水。稻中虾一般养殖40~45 d,捕捞时间为8月下旬至9月下旬。

2.2.4  稻后虾的繁育

稻后虾的繁育以捕剩的稻中虾作为亲虾。水稻收割后,晒田一星期,每666.7 m2撒生石灰30 kg,然后进行旋田、注水和稻秆淹青。稻秆淹青可将稻秆转换为饵料(浮游生物、碎屑等),为秋冬季小龙虾繁育提供生态饵料。一般11月下旬部分虾苗已孵化,可用菜饼加豆粕或花生粕发酵后(发酵饲料粉料)投喂。冬季气温若偏高可适量肥水预防青苔。第二年的3月下旬,为防止培育的虾苗密度过高,要及时捕捞出售或转塘。

2.2.5  饵料投喂

虾苗投放1天后开始适量投喂,根据小龙虾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的要求,合理搭配饵料,可采用人工配合饲料+农副饲料进行投喂。前期应注重肥水培养天然饵料,同时辅以投喂人工配合饲料(蛋白含量26%~30%)。日投喂量为小龙虾体重的3%~10%,具体投饵量根据天气、水温、水质、饵料种类及小龙虾吃食情况而定,当水温低于12℃时,可不投喂。一般每天投喂两次,上午8:00左右,投喂量为日投饵量的30%;下午17:00左右,投喂量为日投饵量的70%。脱壳后应及时添加优质饲料,定期补充离子钙有利于小龙虾脱壳。

2.2.6  水位调控与水质管理

小龙虾养殖过程中,通过控制水位来调节水温。3月份,为使水温更适合小龙虾的生长,睛天水位可低些,阴雨天或气温较低时,水位需提高一些。4月中下旬以后,水位应逐渐提高至50 cm左右,7~9月气温高时水位70~80 cm,将水温控制在30℃以下。

保持水体溶氧量5 mg/L以上,pH值7~8.5,透明度30 cm左右,有条件可铺设微孔增氧设备;每20 d左右泼洒生石灰水一次,生石灰用量为5~10 kg/666.7 m2;水质不好时,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体中的藻类组成,培养有利小龙虾生长的水环境。

2.2.7  小龙虾病害防治

稻虾共作敌害防控措施为“彻底除野,加水过滤,驱赶水鸟”,即小龙虾苗种放养前用生石灰或茶粕彻底除野,养殖时进水口要用80目以上网袋过滤进水,平时要注意清除田内敌害生物,特别是驱赶水鸟。

4~5 月是小龙虾最易发病的季节,此时做好小龙虾的防病工作是成功养殖的关键[2],此阶段应适当投喂加有壳寡糖、酵母多糖或中草药(如三黄粉)的配合饲料,以提高小龙虾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平时通过定期换水、种好水草、适当使用微生物制剂等方式来改善水质,达到防病的目的。

2.3  水稻栽培主要技术

2.3.1  水稻品种选择

选择经过国审或省审定的水稻品种,要求抗倒能力强,抗病性好,全生育期140天左右的杂交水稻品种。赣中地区可选用甬优12号、黄花粘、井冈软粘等品种。

2.3.2  补基肥

对于养虾一年以上的稻田,一般不需施肥。對于首次养虾的稻田,除了大田中剩余水草翻耕后作为绿肥外,可以在插秧前7天,每666.7 m2补施优质商品有机肥300 kg,均匀撒在田面并用机器旋耕耙匀。

2.3.3  秧苗移栽

秧苗一般在5月中下旬开始移栽,插秧为插8 m空4 m间距,环沟内种植江西苦草或轮叶黑藻,隔5~10 m一株。确保小龙虾生活环境通风透气性能好,虾稻共生的稻田宜晒一下田,3天爆晒,水位降低到田面露出即可,而且时间要短,发现小龙虾有异常反应时,则要立即注水。

2.3.4  稻田水位控制

稻插秧水位为2~3 cm;插秧后立即注水保返青,水位控制在4~6 cm,秧苗返青后让稻田水位自然落干至3 cm促分蘖;当总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80%时自然断水晒田,保持沟中水位低于田面15 cm以上。水稻长到40 cm左右晒平台至开裂再上水,随着水稻生长再不断加水。

2.3.5  水稻病虫害防治

“稻虾共作”用药范围相对较窄,尽可能集成使用生态防控技术、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如安装杀虫灯诱杀成虫、药剂拌种、性信息素诱杀等,避免毒伤小龙虾。

3  虾稻收获

3.1  成虾捕捞

成虾捕捞应遵循适时捕捞的原则。捕捞工具宜选用网眼规格为4.2 cm的地笼,捕大放小。捕捞时要防止虾多造成局部缺氧、死虾。地笼隔5~7天移动一下位置或停止一两天,可增强捕捞效果。

3.2  水稻收割

10月中下旬进行收割。水稻收割前10天将大田中积水彻底排尽,注意排水时应将稻田的水位快速的下降到田面5~10 cm,然后缓慢排水,促使小龙虾在田埂、虾沟中打洞。最后虾沟保持10~15 cm的水位,即可收割水稻。以机械高留茬收割,留茬30~40 cm,将秸秆粉碎后还田沤肥。

4  效益分析

本效益分析以“一稻三虾”综合种养模式在江西吉水县醪桥镇元石村稻虾基地试验示范基地为例。

4.1  产出

每666.7 m2总收入11278元。其中

水稻:按666.7 m2产512 kg,单价4元/kg计算,共2048元;

成虾(稻前虾、稻中虾):按666.7 m2产205 kg,单价30元/kg计算,共6150元;

虾苗(稻后虾):按666.7 m2产110 kg,单价28元/kg计算,共3080元。

4.2  生产成本

每666.7 m2总生产成本5293元。其中

虾种费:按每666.7 m2投放虾苗50 kg,单价45元/kg计算,共2250元;

饲料费(配合饲料):按平均饲料系数0.75,单价4.5 元/kg计算,共1063元;

肥料:100元/666.7 m2;

药物费:30元/666.7 m2;

水草种植:60元/666.7 m2;

人工费:按50×666.7 m2需1个工人,每人每月3500元,种养周期12个月计算,每666.7 m2人工费为840元;

租金:600元/666.7 m2;

设施折旧费:300元/666.7 m2;

其他费用(水电等):50元/666.7 m2。

4.3  利润

利润=产出-生产成本=5985元,即每666.7 m2利润为5985元。

5  小结

“一稻三虾”综合种养模式,对传统的稻虾共作和稻虾连作进行了创新,具有易管理、效益好等优点,一方面可以更充分地利用江南地区四季更迭的有利条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较大幅度增加了小龙虾的产量;另一方面摒弃了轮捕轮放的养殖模式,避免了小龙虾近亲繁殖种质退化、疾病传播蔓延、养殖塘产量不可估测、无法精准投饵以及存塘虾大小不一等突出问题。因此,“一稻三虾”模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家宏,叶浩,朱凌宇,茆法勇.江淮地区“一稻三虾”综合种养绿色生产技术[J]. 湖北农业科学,2019,58(08):110-113.

[2] 徐金根,王建民,曹烈,陈颖,方磊,李海峰. 虾稻共作健康高效养殖技术[J].水产养殖,2019,40(03):22-24.

猜你喜欢
生态
2020年生态主题影赛
2020年生态主题影赛
2020年生态主题影赛
2020年生态主题影赛
母亲河生态大走廊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