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各领域的实践与应用

2020-11-30 09:10袁巍
传播力研究 2020年23期
关键词:社会特点博物馆

袁巍

摘 要:新媒體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甚至给了传统媒体业重重一击,面对新媒体来袭,传统媒体业已不再一家独大,他们也开始思考今后的发展方向,以及如何能够更好地迎合受众的需求而努力改变。现如今新媒体已经融入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本文就以新媒体时代下各领域的实践应用为切入点,进行分析,探索新媒体对我们的影响,还有如何利用新媒体开创新的局面。

关键词:社会;影响;微信;博物馆;特点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23-00-02

简单来说,新媒体(New Media)是一种环境。“新媒体”顾名思义,重在一个“新”字上,而这个“新”也是与传统媒体而言做出的区分。它是近几年来快速兴起的一种新兴的信息交流与传播的种类。新媒体目前在手机端的应用最为广泛,也是最符合当下受众消费群体的生活方式。以前受众追剧,总是会按时守在电视机跟前。而现在,受众可以随时随地用手机满足自己的各类需求。追剧、消费、查资料学习、聊天交友……因此,新媒体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太多的便捷。

目前新媒体主要采用的是网络技术以及数字化技术。与传统媒介不同,它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即时性特点。对于传统媒体而言,例如我们最熟悉不过的报纸,从目前来看,近些年的销量一直不尽人意,已经再也看不到昔日的辉煌。究其原因是在于自身出版时间的局限性。因为报纸存在征稿、排版、印刷等工序, 所以即使是一件当下发生的事件,最快也要一两天才能登报。而新媒体则要快得多,从采编到发布,新闻更是按秒更新,用手机随时随地就能完成,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消息瞬间即可遍布全球,实现信息即时传授。

新媒体的产生与发展,实现了媒体从个性化到个人化,角色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重心从组织转向个人的发展,如果说传统媒体的主要功能是信息发布,那么新媒体的最主要功能就是信息交互。从媒介的传递模式上看,新媒体以多对多、点对点的模式, 增强了制作者与接收者彼此之间的交互性,在当下这个网络自由的时代,人人都可以发表对事件、对社会、对热点的见解,还可以以确定的身份与人交往,拓宽朋友圈、商业圈、娱乐圈。

另外,众多传统媒体一改过去面貌,以电子化、数字化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现在受众不仅作为信息传播客体而存在,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与需求自主性地寻找信息和接收信息,同时也成为信息传播主体中的一员,可以主动发布信息,受众不仅是信息接受者更是信息制造者与传播者。在这种大环境下,受众、技术、社会、需求等多因素影响下催生出了新媒体许多新的应用需求。

一、新媒体的产生对社会的影响

(一)政治

在新媒体的作用下,如今政治趋于透明化,舆论监督力量也越来越大,在新媒体的带动下,一些敏感事件也随之曝光,被大众所知。目前几乎发生的所有时事,都能体现新媒体在传播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二)经济

新媒体作为近年来的新兴产业,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新媒体改变着传统经济发展的模式和规律,新媒体中即时性的传播特点也推动着信息传播过程逐步向高效、便捷、迅速的方向发展,否则将无法满足受众的需求,渐渐被市场所淘汰。这是新的机遇,同时也是挑战,新媒体的发展就像一把“双刃剑”,逼迫着信息制造者不断地采取变革。

(三)社会

新媒体一方为我们提供了更便捷、全面、丰富的的信息,更利于社会的监督修正。另一方面也对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比如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导向型行为严重,容易造成大众恐慌焦虑悲观情绪在新媒体上传播。信息真假并存,渠道繁杂。

二、新媒体在微信软件中的应用与创新

现如今,大部分用户已经不会再使用传统的短信方式拜年了,大数多会用到微信这样现代化的拜年方式。微信不仅可以发送传统的文字和图片,还有语音讯息,甚至可以直接语音通话,因此成为不少使用者的拜年首选方式。自微信创建至今,其功能由最初的单一到逐渐丰富,从一个以熟人间通讯为主的软件兼具了同陌生人进行社交的功能,不再是单纯的即时通讯软件,而更多地向社交类应用发展。到目前为止,毫不夸张的说,微信已经成为受众每天离不开的一款新媒体软件。有些人起床以后要刷微信,睡觉前要刷微信,平时的碎片时间也用来刷微信,微信已经成为大众的一种习惯。

(一)微信软件的特点

1.即时性强: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现在的网络速度堪比“光速”,转账等功能都可以实现即时支付。人们转账再也不需要去银行排长队,耗时间,省去不必要的时间浪费,高效去做其他事情。

2.简单方便:微信界面简单,操作便利。青年人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较快,但对于年纪较长的人群来说,太复杂的东西会使他们丧失使用的的动力,这样会流失掉很大一部分使用者。微信的简单操作老少皆宜,上手方便,老少皆宜。

3.功能和生活联系密切:支付方便快捷,出行与地铁公交同步,提高生活效率;人们可以有效规避想坐交通工具但是没有零钱的尴尬,也避免了在车站等公共场所丢失财物的情况。

4.隐私性强:有效保护使用者的身份信息、以及账户安全,提高使用安全度。微信设置验证码、交易密码等多重密码,确保用户资金安全。

人们在生活中,习惯是最难改变的一件事。例如去买菜,如果你习惯买某一个摊位的菜,每次都会去这家买,习惯就是这样,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微信在这一方面就做得非常成功。它使得微信完全融入使用者的生活中。每天睡觉前,必须要刷一下微信,每天一睡醒就要先打开手机看看微信有没有信息,朋友圈又更新了哪些内容。虽然支付宝在支付这一方面也十分优秀,但仍抵挡不了大多数人习惯用微信来支付。

(二)微信的快速发展,如今有多个应用程序十分火爆

1.微信朋友圈打卡现象:单词、运动打卡现象火热。一方面、为用户提供学习目标,督促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伴有奖励机制,将学习模式游戏化,寓教于乐。但另一方面这种打卡行为也存在弊端,它容易造成一种传播的假象,使受众盲目跟风。这种“学习打卡”的背后还是一种社交套路。久而久之可能会流于形式、过分塑造理想中的自我。

2.微信抢红包现象:微信利用其自身的开放性、社交性,将传统文化中的“红包”融入聊天界面,凭借微信中的熟人圈子群聚效应火了起来。用户在抢红包之后心理需求会得到满足,从而对媒介更加抱有期待。

3.表情包斗图:透过社会热点而衍生出的多重样式的表情包,在编码者和解码者的互动中被阐释出各种意义,这些不可简单用文字语音表达出的意思,得到了年轻人的热捧。在传播的过程中,年轻人更容易发散思维意识,在解码表情符号中得到满足。即使是中老年表情包和我们有代际隔阂,我们有时候也会通过故意发送土味表情包来破解这种隔阂。

三、新媒体在博物馆的应用与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在现实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渗透普及加之近几年来虚拟现实技术的快速应用,全国各地多处博物馆也将眼光投到了该领域,希望通过科技来拯救博物馆发展窘境。以北京故宫博物院为首的多地博物馆结合自身实际,开启了新媒体环境下文物的“新生命”。现在有虚拟博物馆、虚拟文物以及文物的虚拟前世故事环节。这些都是将馆藏文物数字化后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展示和传播,不仅更加有效地保存了文物,并且把传统博物馆中的实体服务迁移到超越时空的虚拟服务,解决了往日的难题,实现了文化的互通与传播交流。近年来我国各地纷纷展开了对虚拟博物馆、虚拟文物的探索与创新研究,让博物馆文化不再是陈列在偌大的馆中空洞的文字形式,而是更接地气地成为“有故事的文化”,走进大众之中,使每个人实现不受时空限制地“参观和了解”博物馆的愿望。

据2012年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博物館的数量为3 069个,藏品共计23 180 726件,全年办展20 115次,接待参观人数564 010人。此数据可能为不完全统计,但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数据与实际大众的需求相差很远,与我国实际人口数更是相差极大。因此这就促使国家开始着手运用新媒体技术来挽救博物馆运营危机。

虚拟博物馆,是以博物馆为主题,把文物结合多媒体技术手段放在平台上展示给大众,实现博物馆数字化。一来,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空间地理位置的局限性,大众可以随时观看到千里之外的文物,与身临其境有着毫无差别的感受。二来,时代快速发展,人们完全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在地铁、在咖啡馆、在任何空闲时间完成一次预览。

2013年,时任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的单霁翔就新媒体在博物馆中发挥的作用时提到,故宫博物院网站单日的点击量已经突破100万人以上,而故宫每日的游客接待量最多只为16万人次。这也是为了文物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所以不得不限制每日人流量,可见新媒体技术对于文物现代化的传播发挥了多么巨大的作用。

新媒体技术除了在线上对博物馆文物进行展示,在线下也同样随处可见新媒体装置:多媒体、影像艺术装置、交互媒体装置,投影互动装置等被广泛应用。文物简介、创作时期的真实故事、古代时期的使用方式等一系列内容都可以都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利用LED屏幕展现在人们眼前。过去讲解员人工讲解在现在看来有很大的局限性和弊端。例如画面感弱,受众不能切身体会到解说词的力量,只能靠自身脑补出很多画面,以及人工讲解员开支庞大,对博物馆运营有“百害而无一利”。

博物馆作为我们普通人了解历史、与历史对话的唯一平台,不仅只是将历史文物展出,更多则是具有社会教育的使命,其主要的目的在于引导参观者在观看实物的基础上深挖文物背后前世今生,把枯燥乏味的解说词变为生动的故事,使人们逐步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完成认识的过程,达到受教育的目的。新媒体在博物馆的应用之所以发展迅速,就是在于它具备了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优势,使之有了突破性的转变。看到优势之后,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还要打开思路,力争发掘更多新媒介的优势,不仅局限于博物馆方面,而是将其投放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四、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媒体行业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快速,越来越贴近生活,更加符合大众的生活需要与习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媒体一定会给大众带来更出色、更意想不到的表现,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王国芳.浅析自媒体时代下移动短视频的发展[J].新闻研究导刊,2016(4).

[2]梁珏菲.试析新媒体背景下市场营销方式的转变[J].今传媒,2019(8).

[3]李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对比[J].中国传媒科技,2013(16).

猜你喜欢
社会特点博物馆
博物馆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