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写话的四个“真相”

2020-12-01 02:15□徐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0年31期
关键词:真相通顺乌龟

□徐 栋

话怎么说就怎么写,这是写话的自然状态。儿童应该是自由的,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文,写想象中的事物,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提到的写话目标中,第一条就是“对写话有兴趣”。只要儿童愿意写,喜欢写,就应该减少对他们的禁锢和束缚,鼓励儿童大胆自由地表达。写话兴趣无法进行量化评价,往往容易被忽视。在平时的写话教学中,教师要求写的内容正确,语言规范,能围绕中心写,否则就是“流水账”,无法得到认可。这是否顺应了儿童的学习心理,符合其真实表达?

一、儿童认为的“正确”不一定等同于成人认为的“正确”

二年级的看图写话测试中,一幅图上有三种小动物:小兔、小鸭和小乌龟。突然下起雨来,小兔和小鸭没有带伞。该测试要求学生根据图画进行续写。部分学生写道:小乌龟摘了一个大蘑菇,和小伙伴一起撑。这一内容十分符合生活常理。但有些学生别出心裁,写“小乌龟取下龟壳当伞撑”。阅卷教师认为这不符合常理:乌龟壳拿不下来,如果拿下来,乌龟会非常痛苦。因此该写话内容不合图意,直接给低分。可见,阅卷教师以成人视角来审视,以现实生活来衡量,认为乌龟取下龟壳不合逻辑。然而,儿童看图的视角不一样,其想法也不一样。既然乌龟能爬到岸上来,与小兔和小鸭交朋友,那么为了好朋友,取下龟壳也在情理之中。这就是儿童的思维,从童真出发,完全融入情境,从而落笔成文。

妈妈爱化妆。一个二年级的男生觉得化了妆的妈妈像个“小丑”,写了《妈妈是个“小丑”》。妈妈很难过。因为从成人视角看,如果别人说自己是小丑,就是侮辱的意思。事实上,这个男生告诉教师:妈妈永远是最美丽的。因为自己喜欢卡通形象中的“小丑”,觉得这是最可爱的形象,因此把妈妈比作小丑来表达自己的喜爱。

成人以自己的审美思维来判断孩子,就会产生偏差和误解。成人认为正确,儿童不一定觉得正确;成人认为美,儿童不一定觉得美。唯有尊重儿童的价值观念,以儿童的视角认识儿童,才能理解其写话的意义。因此,教师不必以现实生活的标准来评价儿童的写话,也不必以自己的认识来判断写话的价值,只要儿童愿意写,就应该支持和鼓励他们自由表达。

二、儿童语言表达的“规范”可能成为遏制“童趣”的枷锁

学书法一般从临帖开始,基本笔画练好后再开始临摹单个字。字的架构和整体布局有基本规范,不可随意更改。许多教师认为儿童的作文和书法一样,都要从模仿开始,从规范学起,掌握一词一句之后再慢慢地写一段话、两段话,最后写成一篇作文。为了规范语言,让儿童有话可写,教师常常出示基本的句式,让他们感受语言结构,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模仿练习。有了句式作为支架,儿童依葫芦画瓢,自然能写出句子。然而,这一做法容易让他们总写同样的句式,写出的内容大同小异。学书法是技术先行,练好了基础才能慢慢形成风格,表达思想。写作文则是情感先行,有了情感,才有下笔的动力。儿童写话从遵从语言规范做起,会束缚情感的抒发。他们写出的句子虽然正确,但缺乏灵气,缺少个性。

首先,儿童写话重在养成兴趣。只要写的话情感真实,即使表达存在瑕疵,也无关紧要。这就需要教师懂得宽容和信任儿童,帮助他们搭设内容的支架,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达。

其次,儿童写话要走向生活,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儿童的生活中不缺乏故事,有些是积极的,有些则是消极的。无论他们写什么,都是对当下情绪的表达,与自身道德的好坏没有必然联系。教师要站在儿童的立场,保护他们的天性,鼓励他们多写身边的趣事,多写真实的想法。

来看某学生写的话:“唉!暑假!暑假!这怎么和我想象中的暑假不太一样呢?暑假不应该是吃、喝、玩、乐吗?我怎么有写不完的作业呢?仔仔细细看了我的计划,好像妈妈也没有给我加任何课外作业,怎么感觉一直忙着写作业呢!”学生对于暑假作业的抱怨,是他们最真实的心声。只要儿童一说真话,其语言就会灵动起来,充分展示出儿童的天真。当然,要让儿童的语言有趣味,教师要及时点评,持续激励,为他们注入表达的动力,激发儿童的潜能。

对于儿童的写话,除却必要的格式规范外,教师不必过于追求语言的规范,而需关注写话的童趣性。事实上,表达的规范可以慢慢培养,但儿童的心灵一旦被禁锢,其表达就失去了灵魂,可谓得不偿失。

三、儿童写话“有意思”可能比“有中心”更重要

儿童写话,有时写得很长却没有主题。在成人的意识里,作文必须有主题,行文要围绕中心展开。带着这样的评价标准,教师时常发现儿童写话多半是“流水账”,缺少核心。

日常的口语交流是自由的、随性的,往往没有中心,即使是主题性发言,也有许多内容与主题无关。低年级写话课上,为了降低难度,教师鼓励儿童“话怎么说,文就怎么写”,因此写出来的内容可能缺乏中心,这也在情理之中。对于儿童来说,把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是非常困难的,他们着力于把内容写具体、写充实,暂时没有能力确定主题,围绕主题写,也不知道如何筛选内容,写出来的内容自然有些零散。

写话重在培养兴趣。儿童写生活趣事,表达真实情感,写出来的哪怕是“流水账”也无妨。要求有中心、有主题,无疑拔高了要求,给写话设置了障碍,容易使儿童产生畏难情绪。教师不遗余力地进行指导,看似让写话有了中心,有时也会揠苗助长。儿童失去了写话兴趣,自信心也受到了伤害。

教师应相信儿童有无限的言语潜能,有独特的言语思维,有自身的言语体系,因此要少给儿童设限,鼓励他们观察生活,用自己的言语方式表达内心的想法。因此,在日常的写话训练中,教师应少设计看图写话和命题作文,多鼓励儿童写生活类作文和想象类作文,由此对接儿童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表达能力。

由于儿童的语言组织能力有限,教师可以为其提供一定的写作支架。比如,教师让学生选择生活中的故事来写一写,可先引导他们简单地画一画,再根据画面写一写。画一画就是在整理思维,有了图画作为支架,学生的写话就水到渠成了。写话完成后,教师可选择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由此激励学生,并为其他学生提供参考。

四、儿童写话“通顺”可能是暂时无法达到的目标

将演讲者的语言编辑成文稿后,很容易发现用语上的错误,但现场聆听时,听众不容易发现这些错误。这不是演讲者的表达水平不佳,而是口语的效果本就如此。因此,当儿童把自己说的话写成书面语言时,也会出现各种语言问题,如读起来不够通顺流畅等。这是因为儿童的母语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他们无法很好地驾驭语言,也没有足够的修改能力,写话时出现问题也在情理之中。事实上,无论教师如何进行细致的指导,都无法避免这些问题。因此,教师不该把“写通顺”作为评价儿童写话的唯一标准。

把脑海中流动的思绪转化成文字,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语言思维是抽象的,成人都难以捕捉,往往会出现语塞的现象,更何况是心智尚未成熟的低年级学生。写话课上,许多低年级学生一提笔就脑中一片空白,不知该写什么。如果写话的内容与现实生活存在距离,学生“不会写、没话写”的现象会更加严重。

对此,教师可以采用“先说一说,再写一写”的策略,利用“说”的支架,帮助学生整理思维,梳理想要表达的内容。需要注意的是,许多学生存在“说得好,写得差”的现象。首先,流畅的口头语转化成书面语,会出现各种问题。低年级学生写的内容由口语转化过来,存在问题也合乎情理。其次,学生提笔写的时候会遗忘很多内容,东拼西凑,语言自然不流畅。另外,学生还会遇到不少难题,如字不会写、用语顿塞等。把话写通顺并非易事,但只要学生愿意写,即使不通顺又何妨呢?

儿童写话最重要的是喜欢写。教师应少批评,多鼓励,少给一些束缚,多给一些支架,帮助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让写话多一些儿童的味道,展示其本来的面貌。

猜你喜欢
真相通顺乌龟
乌龟
孵化器死亡“真相”
浅析国家艺术基金项目
谣言倒逼“真相”?
透过发生机制看新闻“反转”
和乌龟赛跑
句子雨
英语填词游戏
坐哪种船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