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及其实现路径研究

2020-12-01 03:13郝欣赵宇
卷宗 2020年24期
关键词:育人功能实现路径

郝欣?赵宇

摘 要:学生社团作为承载着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其对于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思想观念的培养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各大高校要积极引导校内社团进行正面的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社团的育人功能,培养符合新时期要求的全能型高校人才。本文就“高校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展开论述,首先简要分析了影响高校社团发挥育人功能的几项因素,并针对当前我国高校社团的建设现状,提出了育人功能的针对性实现路径,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育人功能;实现路径

基金项目:2020年度吉林省青少年发展研究计划课题“高校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及其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0jqy-w6)。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高校毕业生的要求变得更加多元化。不同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高校学生不仅要具备较高的学业水平、过硬的专业技能以及丰富的知识储备,更要掌握更加多元化、更具实用性的综合实践能力,仅依靠努力学习是无法实现这一目标的,更需要学生亲身参与学校的各种社会性团体活动,并从中磨练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高校社团是学生展示能力、锻炼自我的绝佳平台,通过积极参与社团举办的活动、切身体验社团内部的管理工作,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并在与他人的沟通、交流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学习、借鉴他人的过人之处,进而对自己进行针对性的改进。

1 高校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

1.1 显性育人功能

显性育人功能指的是有具体教育目标、可以通过设计教育活动所获取的育人功能,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高校社团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知识迁移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是高校教育的首要目标,通过开展一些兼具学术性、实践性的综合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机会,同时帮助学生开拓自己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思想维度,进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主动学习、主动提升自我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奋斗热情。

第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高校是学生從家庭、学校等环境走向社会的重要过渡阶段,为确保学生能够迅速适应社会环境,具有良好的社会实践能力,很多学校鼓励学生创办并管理社团,自由举办各种社团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都会得到相应的提升,这对其日后的社会生活经历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意义。此外,学生在管理社团的过程中,可以初步了解到团队管理、团队运作的基本流程和关键要点,为其日后的社会实践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2 隐形育人功能

隐形育人功能是相对于显性育人功能提出的概念,它指的是没有提前设立教育目标,但是在教育过程中逐步显现出来的各种育人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大多数高校学生没有经历过社会的洗礼,也没有遇到很严峻的生活困难,更没有经历过严重的生活挫折,因此一旦遇到生活中难以解决的困难,很有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并因此陷入迷茫、失落的情绪状态中,甚至产生抑郁、焦虑等负面心理问题。此外,社团活动组织过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生很有可能会在此过程中遭遇一定的困难,但这种困难是由社团团队内全体同学共同承担的,承担压力相对较小,且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提供了挫折教育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心理承担能力。

第二,营造了开放包容、积极创新的校园环境。蔡元培先生认为,高等学府应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地,在蔡先生看来,高校本身即是开放与自由的象征,高校学生也要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逐步形成勇于表达自我、能够接受他人的多元思维模式。社团为高校提供了这样一个开拓思维的有效途径,学生可以借助社团的力量,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与社团内、其他社团的同学一同展开对该问题的探讨,引发一场激烈的思想碰撞。

2 高校学生社团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

2.1 充分发挥学校层面的引导作用

社团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内组织,其创办、管理、运作工作都是由学生全面负责的。正因如此,很多高校认为社团活动的举办完全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不需要校方予以干预,这样的想法是片面的。高校学生的年龄普遍不高,只有20岁左右,且没有足够的社会活动经验,因此在很多情况下,他们的能力仍然有所欠缺,需要更加成熟的教师出面对其进行正确的指导。其次,很多学校开设社团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工作,学校本身并没有正确认识到社团活动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采取一种视而不见的态度面对学生的社团活动。高校要及时认识到社团活动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视学生社团的建设工作,并将社团活动作为一项独立的教育教学活动,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体系之中,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干预和正确的引导。例如,学校可以采取针对性管理、分层次指导的方式,为每一个社团配置具有相关专业经验的指导老师,并安排指导老师从社团建设目标、管理流程、活动设计等方面对社团进行全面的指导。教师的指导力度要根据社团的性质和教师的能力进行分层,对于一些专业要求较高的学术型社团,教师的指导力度也要相应的加大。

2.2 建立健全社团管理机制

想要增强学校社团内部的凝聚力,更好地体现社团的育人功能,必须对社团的管理模式作出有效的规范,这项工作需要学生、校方领导、指导教师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在社团申请成立时,学校团委及其他校方组织要在社团申请注册时应对其进行严格的审核,确保社团的主题具有教育价值,其所开展的活动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校方要加强对社团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指导,通过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 如学校社团联合会、社团委员会等组织, 协助学校团委对社团的各项事务工作作出合理的管理和指导。为确保社团管理的民主性,保证社团能够在开放、自由的环境下顺利开展,联合会组织可以通过选举的形式形成社团理事会,并在理事会下设各种协管部门,安排专人对社团进行管理和沟通。

2.3 制定社团管理制度

现阶段,不少高校已经制定了专门的社团管理制度,并为每个社团配备了专门的指导老师,但多数学生社团的指导教师,并不具备与该社团主题相关的专业知识,也没有丰富的社团管理经验。此外,教师在肩负社团指导工作的同时,还需要完成与本职教学有关的繁重工作,因此很难起到高效的社团管理效果。鉴于此,高校要积极完善现有的指导工作体系,将教师的指导工作纳入职称评审之 中,以此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与此同时,学校要根据社团的具体要求,给予足够的资金、场地、活动权限支持,以推动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优质的社团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内在凝聚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进而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针对当前社团活动开展的各种问题,各大高校要积极引导校内社团的正面建设,通过建立健全社团管理体系,完善社团参与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社团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学生社团组织与学生成长成才的关系研究”.课题组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特点及育人机制的基本问题研究[J].北京教育(教育专栏),2009(01):61-64.

[2]陈建海,王嘉毅.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评价研究——基于甘肃省属高校研究生的调查分析[J].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教育研究,2019(01):33-38.

[3]梁丽芬,罗小兰.高校学生社团“三位一体”创新实践育人模式探索[J].智库时代,2019(40):89-90,98.

猜你喜欢
育人功能实现路径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创业教育育人功能与孵化园建设的互动研究
如何在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中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浅析研究生“三助一辅”的育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