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曲《长安八景》的创作特点与演奏要点研究

2020-12-02 03:41李晓丽
黄河之声 2020年24期
关键词:八景古筝弹奏

李晓丽

引 言

古筝是我国古老的传统民族弹拨乐器,其外形美观、音色优美、音域宽广、表现力强、演奏技巧丰富,早在战国时期的秦国就已经广泛流传,因此也被称为“秦筝”。历经两千多年的发展与流传,古筝的外形和演奏手法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革,由于中国地广人多、环境气候各异,同时又是具有五十多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也大有不同,因此各地区古筝乐曲的创作风格和演奏技巧多种多样,充满着魅力与神秘。由于古筝曲具有音色美、韵律美、意境美和形象美四大特征,近几十年来,学习古筝的人群逐年增多,社会学习古筝氛围浓厚,形式一片大好。同时,古筝爱好者和教育者对古筝的学习和研究也在不断地深入,这一形式有利于古筝艺术和古筝文化的发展和流传。本文以古筝名曲《长安八景》为例,从其创作背景、古筝与古诗文化、作品结构特点以及演奏技巧等方面来深度探讨有效学习和在演奏中准确表现出古筝乐曲音乐本体的方式方法。

一、创作背景

目前在西安碑林中,有一块刻于康熙年间的碑牌上,刻画着“关中八景”,它用诗与绘画两种文化描绘着八景的美丽。古筝曲《长安八景》是杨洁明、李婉芬1986 年根据清代文人朱集义诗“关中八景”创作而成。这首脍炙人口的作品中的“八段”则对应诗画中的“八景”。它将音乐与诗画完美结合,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长安的“八景”。作品采用套曲的结构,根据“八景”的景色差异来划分段落,乐曲一段一诗,一诗一景,呈现出如诗如画的画面。

二、结构特点

《长安八景》整首作品采取套曲的结构形式,其中“八景”之间既有主题的内在联系,又有连贯发展的关系。乐曲通过标题音乐的形式呈示八个音乐段落,分别为:雁塔晨钟、草堂烟雾、灞柳风雪、曲江流饮、咸阳古渡、华岳仙掌、太白积雪、骊山晚照。其旋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整首乐曲表达流畅一气呵成。分段来看,各段亦能体现一副诗画,它们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每一景都设有标题,以便演奏者充分理解和表现乐曲的内涵,完美地将诗画融合于音乐。在内容的安排上,第一景为雁塔晨钟,第八景为骊山晚照,从“晨钟”到“晚照”,体现出时间先后的顺序。从作品理论上分析,乐曲第一景为雁塔晨钟,节拍为四四拍,其余乐段为四二拍,整个乐曲节奏规整。调式方面,从第一景的五声调式商调式开始,到第八景的商调式结束,形成调式上的首尾呼应。另外,旋律优美流畅,表现手法多样,符合音乐表现规律和听众内心期待,能与听众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总体上看,此曲音乐结构划分层次分明,条例清晰。每个标题乐段都概括地解析音乐的主要内容,充满着诗情画意,引人深思。因此,这首古筝乐曲一直深受广大学生和教师喜爱。同时这也给教师们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教学中除了解决学生的音准、节奏、旋律、基本乐理知识和演奏技巧等方面的问题,还要引导学生理解作品所传达的音乐人文思想和内涵。

三、文化特征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只有亲疏远近关系的差异。音乐艺术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虽没有语义性和空间性的特征,却可以通过体验、感知、联想等心理活动使听众产生视觉美和画面感,从而获取相关信息。因此,音乐是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涉及到许多学科门类,其中音乐与文学、诗歌、绘画等学科的关系甚为紧密,常常是因为相互融合而存在。

自古以来,关于对古筝的喜爱和赞美的文字描述就层出不穷,如描述古筝“动起来,像涓涓的小溪不知疲倦。声紧则若急雨敲阶,声缓则如细雨抚桐;张扬似朔风吹雪,舒展如微风拂柳。飘逸时,像仙子翩然起舞……。”古筝的美吸引了大批文人学者,其中不乏有许多伟大的诗人,在诗人笔下,古筝艺术被淋漓尽致地描写出来,成为古筝史上辉煌的一页。

如【偶于维扬牛相公处觅得筝】唐白居易“楚匠铙巧思,秦筝多好音。如能惠一面,何啻值千金。玉柱调须品,朱弦染要深。会教《魔女弄》,不动是弹心。”李端《听筝》“鸣筝金栗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萧纲《弹筝》“弹筝北窗下,夜响清音愁。张高弦易断,心伤曲不道。”沈约《咏筝》“秦筝吐绝调,玉柱扬清曲,弦依高和断,声随妙指续。徒闻音绕梁,宁知颜如玉。”鲁迅有《赠人》(其二)诗:“秦女端容理玉筝,梁尘踊跃夜风轻,须臾响急冰弦绝,但见奔星劲有声。”之外还有苏轼的《甘露诗弹筝》、白居易的《夜筝》、《听夜筝有感》、苏轼的《甘露诗弹筝》、李白的《春日行》、杨巨源的《雪中听筝》、王湾的《观筝》等作品,无数个诗人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古筝诗篇。

这些诗句描写的内容涉及到古筝的多个方面,首先,有关古筝表现情绪情感的内容。如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方面等。其次,音乐审美方面。如描写弹奏古筝的美丽女子与古筝融为一体的美好画面。再次,赞美古筝音色、音律、旋律、曲调方面等,以及“闻音绕梁”的听觉感受与联想等心理体验。这些珍贵诗句描述充分地显示了古筝的丰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古筝表现力极为丰富,既善于表现优美抒情的情调,又能抒发气势磅礴的气势,能表现泉水叮咚的美妙,也能展现波涛汹涌的大海,能展示草原的辽阔,也能弹出高山巍峨的宏伟等。古筝优美的旋律和迷人的音色,可以弹奏出如诗般的意境。因此,现代筝曲作品中涌现了很多以古诗词为原材料的优秀作品。例如古筝名曲《渔舟唱晚》就是取材于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诗句。乐曲意在描绘夕阳西下之际,在优美如画的湖面上,渔民欸乃归舟,尽兴欢悦之情。古筝演奏家周望根据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同名词《声声慢》,创作出的筝曲《声声慢》,乐曲既有传统古筝风韵又有现代时代气息,古筝演奏中通过情绪转换和对比的表现,以及演奏技法和音色的处理,最后通过音响的形式展现这首词作品的内涵。再如作曲家王健民1991 年创作的古筝曲《长相思》取材于李白的同名诗,通过乐曲表达诗人对未来充满着迷茫和无奈的心情。《长安八景》是和诗画两种文化的高度融合,更高地体现了学科综合和艺术融合,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八景”乐曲中是为“八段”,篇幅长、技巧多,巧妙的音色处理是可以通感各种觉察。《论语·述而》中说,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这是音乐至于味道的联觉。此曲演奏出来效果,给听众的感受,不仅是听觉与视觉上的,也是触觉与嗅觉上的综合体验,可以说是一场听觉与视觉的盛宴。

四、演奏技巧与要点

《长安八景》在传统的古筝演奏技法的基础上,加入了大量的现代技法,例如乐曲中将左手弹奏、快速指序、摇指、和弦等新的演奏技法,突破了传统的以旋律为主的创作模式,增强了音乐表现力,丰富了音响效果,具有结构多变、曲速多变、技法多样、层次分明等特征。表现内容细腻丰富,音乐表现情感与情绪丰富多样,时而悲苦、时而歌唱,时而低沉、时而高亢,如诗如画般地展现出长安周围八景的风貌。总之,此乐曲从各方面来讲都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第一段雁塔晨钟。“万钧生铁铸奇钟,朝送吉祥到禁宫。”讲的是每天早晨僧人都要敲击塔内的大铁钟,钟声唤醒沉睡的人们,也唤醒周围的万事万物,这钟声像福音一样逐渐成为人们心中情感的寄托。第一小节微弱的摇指奏出沉寂、遥远的感觉,音色不宜太亮,像似奏响了黎明,发出微弱朦胧的亮光,由弱到强的力度变化和慢起渐快慢的速度把情感调动起来,第二小节和第四小节的小撮的演奏,表达出钟声的形式奏出钟声的稳健、浑厚和历史的厚重感,此时可采用小臂和手腕协调用力,从上而下演奏,注意触弦一瞬间的爆发力。最后部分回归钟声主题,意在再次强调雁塔晨钟的音乐形象。最后的一强一弱的小撮,演奏出钟声由近及远传播声音的效果。这段音乐整体以慢速为主,运用力度的强弱对比来完成远处钟声和近处钟声的模仿。

第二段草堂烟雾。位于户县的草堂寺内的一口井中常有烟雾升起,这烟雾与周围空气中的水气还有寺庙上空缭绕的香火烟气混为一体,汇成一处美景。这一段音乐旋律优美、细膩、婉转。乐谱采用缓慢的速度和八分音符为主的节奏,运用滑音、花指、颤音等技法,演奏出缥缈的旋律,表现出一缕缕烟雾飘荡的音乐形象。左手运用了上下滑按音、点弦、颤弦、回滑等技巧,需要注意弹出韵味,使音乐形象生动。总体上此段演奏速度较慢,力求表现出烟雾缭绕之感,做到以上这些方面才能表现出诗中描述“草堂金殿雾云蒸”的画面。

第三段灞柳风雪。西安东郊的灞河两岸,人们筑堤植柳。阳春三月柳絮纷飞,犹如雪花飞扬。本段是左右手交替的反琶音的巧妙结合,音乐表达要轻盈、细腻。第一,右手点奏。抹指弹奏时注意小关节触弦时要干脆利落,不能拖泥带水,以便突出右手的旋律线。第二,左手琶音。左手下行琶音弹奏时要紧贴琴弦,注意音色控制,不能超过右手,必须突出右手旋律。第三,音乐情绪。此部分重复演奏相同内容要用不同的情绪和速度的方式进行对比变化,在增强音响的多样性的同时也为衔接下一段做好铺垫。

第四段曲江流饮。曲江是汉唐时期一座富丽堂皇的园林,因每年新科进士及第在此赐宴,新科进士在这里乘兴作乐而得名。音乐由左右手交替的快板开始引出,小撮的演奏效果给人以短小精练、活泼风趣的感觉,能表现出飞溅的浪花、活泼的水流的音乐形象。下面的左右手“双抹”又将全曲的情绪推向高潮。最后,左右手琶音交替弹奏出三连音节奏的流畅,像似江水连绵不断,奔腾不息。三连音节奏难以把握,建议初学者可以采用慢练的方式练习,解决左右手不同方向的分解和弦、手指贴弦弹奏、节奏准确等难题,最后在双手交替演奏时要流畅而清晰。

第五段咸阳古渡。“咸阳古渡”号称秦中第一渡,建筑于明嘉靖年间。简洁的笔画上和诗句中呈现出千百年来咸阳古渡上往来不绝的摆渡人,以及汹涌的浪涛。在演奏方面注意右手旋律弹奏,左手刮奏和撮弦与之配合呼应,突出表现本段旋律具有强烈的歌唱性。右手的摇指时,左手伴之和音,使旋律丰满而富有活力。弹奏时注意强调右手的旋律,同时要区别左右手的声部处理,尾句琶音的分解和弦弹奏,使人回味无穷。

第六段华岳仙掌。这段诗画取材于是一个唯美的传说故事,据说古代黄河因大山阻拦,伟大的河神便用手掌托起华山,给黄河开辟河道拯救万民,而掌印却留在了华山上。乐曲一开始采用扫摇加刮奏的技法弹奏,较强的力度和厚重的音响效果,意在凸显华山的雄伟的气势。随之速度加快,左右手在每小节的第二拍大撮合奏,以中低音为主要音调,浑厚的音响把情绪带入紧张的氛围。下一部分的双手快速弹奏,表现了华山之惊险、陡峭。这段分为三部分,速度有慢渐快,力度较强,演奏时注意它的力度和速度的变化和细节的处理。

第七段太白积雪。《录异记》载:金星之精,坠于终南主峰之西,因号为太白山。此山空气稀薄、气候寒冷,即使三伏盛暑,也常见皑皑白雪,景致格外壮观美丽。此段速度中速,情绪气势雄伟,开头以磅礴的气势开场,右手摇指和左手三连音和弦同步演奏,左手厚重的音响和右手摇指展现出大气的旋律线结合,生动地描绘出太白山气势壮丽的音乐形象。后面左手插入几个刮奏使整个音响效果更加饱满,展现了雪山的庄严与豪迈。此段演奏难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力度和音色的处理效果。二是左手的节奏与和弦的音准。三是左右手配合的节奏准确与情绪表达。

第八段骊山晚照。位于西安临潼区的骊山原是皇家的一处园林,每当夕阳西下,它就像披上一层红霞,景色格外绮丽。此段第一小节开始,右手连续地下行音阶进行引出下文,接着左手小指拨奏,音乐进入幽静遐想的空间,好像一整天的喧嚣在此刻皆化为寂静。小指弹弦时,注意指甲触弦的深度,想象着夕阳下的那种宁静与安详的感觉。最后以琶音的演奏形式结束,力度较弱,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弹奏,音符较少、节奏松弛,充分体现出整首《长安八景》结尾的结束感。

结 语

《长安八景》段落分明、结构规整以及标题性音乐形式使每一段乐思清晰可辨,学习者容易理解和把握。但此曲是以诗画为依据取其诗画中的意境创作而成,并在继承发扬古筝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加入了大量的现代演奏技法,而且全曲具有篇幅长、内容多、技法多样、色彩丰富、表现力强等特点。若要完美地给演奏和表现此曲的话,需要深入分析作品,并具备扎实的演奏技术,才能表现出音乐的思想情感和作品风格。

猜你喜欢
八景古筝弹奏
书法作品欣赏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动人心弦
交响曲
遇见古筝,置身竹海
溪南八景图册
明清时期新乡八景考论
第一次弹古筝
小星星
钢琴弹奏中三度音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