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奥艺术歌曲的发展及演唱特点探析

2020-12-02 03:41苏鹏程
黄河之声 2020年24期
关键词:勃拉姆斯舒曼舒伯特

苏鹏程

一、德奥艺术歌曲的诞生

继14 至17 世纪“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又掀起了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它在文艺复兴的基础上进一步传播人文精神,强调“肯定个人价值、追求真理、思考生活的意义”,这场运动被称为“启蒙运动”。它不仅侵入了欧洲人的精神领域,甚至连宗教也受到影响,这为“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发展和传播奠定了精神根基。到了18世纪至19 世纪初,随着“启蒙思想”的成熟,人们不再仅限于对抗宗教,还要对抗封建社会的统治和封建思想的禁锢,追求“自由、平等和民主”成为了当时的主流。所以,这一时期的音乐不再像中世纪音乐一样歌颂神,而是赞美人民的英雄情怀,重视人类的情感需求,更侧重表现人们的内心世界。而“艺术歌曲”就是在这样一个动荡的社会大背景下萌生的一种独特的声乐体裁,各国人们对它的称呼各不相同,在德国被人们称作“lied”。它是以极具文学性的诗歌作为基础,并配以钢琴伴奏的一种室内独唱音乐演唱形式;其作品的内含和表演层次要高于一般的民歌和流行歌曲。在当时的政治历史背景下,“纯朴、简单、自然”的美学观点影响了德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它打破了封建统治者们对思维的枷锁,音乐不再只是面对教堂和宫廷,而是传播到了每个家庭。虽然早期的德国抒情歌曲也受到了外来音乐风格的影响,但也逐渐地形成了具有德国民族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以极简化与业余化为特点,无论是创作技法上还是在理论上都已初现雏形。

这一时期古典乐派的三位代表大师分别是:海顿(F. J.Haydn,1732-1809)、莫扎特(W.A.Mozart,1756-1791)和贝多芬(L.V.Beethoven,1770-1827),他们在艺术歌曲创作领域里做出了巨大贡献。作曲家海顿的声乐作品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型的声乐体裁(歌剧和清唱剧),后期也创作了一些艺术歌曲,在他的作品里体现了纯朴、健康、幽默的音乐风格,他用旋律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诉说了人们内心的追求,体现了积极乐观的精神。代表作有:《美人鱼之歌》(The Mermaid’s Song),《牧羊女》(Schäferlied)和《忠诚》(Treue)等,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甚至对后来的莫扎特和贝多芬都产生了很大影响。虽然海顿在晚年才接触到这种艺术歌曲的表演形式,但他却确立了钢琴这一器乐在艺术歌曲中的地位,从这点来说,海顿对艺术歌曲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莫扎特可以说是一位即神秘又天才的作曲家,他的歌曲作品结构严谨,曲调流畅,和声饱满和丰富的调性变化。代表作有:《致克洛埃》(An Chloë)、《渴望春天》(SehnsuchtnachdemFruhling)和莫扎特早期艺术歌曲中最完美的一首作品《紫罗兰》(Das Veilchen)等。《紫罗兰》是一首拟人手法,通谱结构创作的,它描述了一位对爱情充满向往的少女和它的不幸遭遇,莫扎特巧用大小调性交替变化的创作技法和跌宕起伏的旋律,刻画出剧中戏剧性的情感色彩,使整首作品表现的栩栩如生。

不同于海顿和莫扎特,贝多芬更倾向采用庄重、富有哲理性的题材,其作品则更深刻、更细腻地传递人们的内心世界。另外,他的主要功绩在于开创了艺术歌曲史上第一部声乐套曲《致远方的爱人》(An die ferneGeliebte);声乐套曲就是一套艺术歌曲连续性地讲述同一个故事,也正因贝多芬开了声乐套曲之先河,才有了后来的舒伯特、舒曼等浪漫派作曲家所创作的优秀声乐套曲。虽然这三位作曲大师的主要创作领域并不在艺术歌曲,但是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的作曲技法,促使了艺术歌曲进入一个新的篇章。海顿成功地传递了诗歌的意境,在他的作品里反应了“人道主义”;莫扎特生动地刻画了剧中的人物,体现出了戏剧性的情感色彩;而贝多芬则更深一层地表达出人们的精神世界,早期德国艺术歌曲就在这三位大师的不懈努力下已经渐渐呈现出德奥艺术歌曲的发展方向。

二、德奥艺术歌曲的发展(浪漫主义时期)

直到19 世纪,有着“艺术歌曲之父”之称的舒伯特(F. Schubert,1797-1828)的出现,标志着德奥艺术歌曲进入了一个繁荣的创作阶段。舒伯特出生于奥地利的希梅尔堡(Himmelpfortgrund),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曲家,作品横跨了“艺术歌曲、三幕歌剧、钢琴曲、弦乐四重奏和交响乐”等,其中尤以他的“艺术歌曲”而举世闻名。在短暂的一生中,他创作了六百多首艺术歌曲,其中包括《魔王》(Der Erlkonig)、《野玫瑰》(Heidenroslein)、《圣母颂》(Ave Maria)、《菩提树》(Der Lindenbaum)、《鳟鱼》(Die Forelle)以及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Die SchoneMullerin)和《冬之旅》(Winterreise)。舒伯特的大部分创作主要集中在1813年至1814 年期间,尤其在1814 年,舒伯特创作了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纺车旁的玛格丽特》(Gretchen am Spinnrade),因此那一天也被人们认为是浪漫时代的开始。此后,在1815 年至1816 年期间也是他多产的时期,共创作了250 首歌曲,其中包括一首脍炙人口的叙事曲《魔王》,这首作品是根据歌德的一首同名诗歌谱曲而成,结合了戏剧和艺术,被誉为是一首世界经典的艺术歌曲。他的音乐创作成熟期是在1818-1828 年,这期间创作了几部声乐套曲,如《美丽的磨坊女》和《过冬》这两部是声乐套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1828 年,舒伯特在维也纳去世,被葬在贝多芬的墓旁。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最显著的特点是,选词严格,他能将音乐和诗歌完美地融为一体,巧用音乐线条准确地勾画剧中的人物特征和情绪,互相渲染,又相互点缀,这离不开他深厚的文学背景。

门德尔松(Mendelssohn, 1809-1847)出生于富贵家庭,从小接受高等教育,没经历过什么生活磨难,因此在他的艺术歌曲里总能感觉到“甜美,喜悦,积极向上”的心态。他的旋律非常优美,钢琴伴奏较为简单,如《乘着歌声的翅膀》就是一首家喻户晓的作品。

舒曼(R. Schumann, 1810-1856)也是一位多产的浪漫主义时期的德国作曲家,以创作艺术歌曲见长。其实他并非出生在音乐世家,相反,他父亲只是一位售书员和出版商,与音乐相比,年轻的舒曼对文学更感兴趣,而且还热衷于写作。正因如此,舒曼才慢慢积累了深厚的文学修养,这极大地为他之后的艺术歌曲创作提供了扎实的文化养分,后来在他父亲的引导下,舒曼才渐渐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舒曼的音乐特点:文学性颇高,因此选词严格,他强调音乐不仅要尊重语言逻辑和内涵,还要有灵魂,这个灵魂应该来源于生活,反对脱离现实,只是一味炫技。因此,舒曼的音乐素材大多都是他自己的生活写照,他惯用声乐套曲的形式来描绘生活经历,如声乐套曲《妇女的生活与爱情》中的故事桥段就非常相似自己和妻子克拉拉的爱情故事。除了文学和旋律,钢琴伴奏在舒曼的作品中也得到了一定的体现,由于他本人从小就练习钢琴,因此他在钢琴伴奏方面也非常重视,尤其在前奏、间奏和尾声,大大地增加了比重,钢琴伴奏几乎达到了和声乐一样的地位。总体上来说,舒曼还是继承和发扬了舒伯特的音乐创作风格,无论是对于文学要求还是艺术表现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一时期的德奥艺术歌曲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舒伯特可以说是完美地结合了音乐和诗歌的第一人,他善长将旋律贴合诗词韵律,二者相辅相成,进而使德奥艺术歌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他不仅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舒曼和勃拉姆斯,甚至也影响了他那个时代的音乐风格,成为世界音乐史上的一块里程碑。门德尔松最大程度上美化了旋律,简化了钢伴,其他功绩相对平平。较舒伯特而言,舒曼更偏重于文学,他将艺术歌曲的艺术性和文学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舒曼增加了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的戏份,大大地强化了艺术歌曲的表现力。

三、浪漫主义晚期的德奥艺术歌曲(19 世纪末20世纪初)

勃拉姆斯(J.Brahms,1833-1897)可以说是一位颇有争议的浪漫主义作曲家。曾今有学者说:“勃拉姆斯是德国古典音乐的继承者,但又并非完全地复古,他在学习古典音乐的同时,运用现代的作曲技法,倾入自己的思想,为音乐注入新的灵魂,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音乐曲风。”又有人认为:“勃拉姆斯是民间音乐的搜集者和改编者”,他所收集并出版的主要有《十四首民间儿歌》(14 Volks-Kind erlieder, 1858)和《十四首德国民歌》(14 Ger. Folk-songs, 1864)等,他大量吸收了德奥、匈牙利、吉卜赛等民歌元素,融入新的意境,因此在他的旋律中带有明显的民谣色彩。但是我认为,勃拉姆斯不仅是一位古典音乐的创新者,民间音乐的继承者,他更是一位极具“个性、严谨、热情、挚爱音乐的曲作家”。勃拉姆斯用“爱创作音乐,用心思考人生”,他把音乐创作升华到人生哲理的境界,因此他造就了与他那个时代主流音乐完全不同的音乐风格。勃拉姆斯音乐特点:旋律富有民族多元化,曲式结构多为分节歌,继贝多芬之后又一位用音乐表达精神世界的作曲家,他的旋律是如此的优美、阳光、朴素、热情,时而又忧伤、凝重、寂寞、含蓄,甚至可以说勃拉姆斯是一位非常“感性”的伟大作曲家。他的代表作,如《星期日》(Sonntag)、《爱情的忠实》(Liebestreu),《我的思绪如乐曲一般》(wiemelodienziehtesmir),《你的蓝色眼睛》(DeinblauesAuge)、《四首庄严的歌曲》(Four Serious Songs)等。

雨果·沃尔夫(Hugo Wolf, 1860-1903)奥地利作曲家,音乐评论家,他的创作领域主要集中在艺术歌曲。和舒伯特、舒曼一样非常重视文学修养,并喜好选择某个时期以某位诗人的作品为中心,如《歌德诗歌歌曲集》、《海涅诗歌歌曲集》和《莫里克诗歌歌曲集》等。沃尔夫把诗词与旋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之融为一体,由于受歌剧大师瓦格纳的影响,他巧妙地引用了半音手法,使和声在听觉上变得更加的紧张和色彩,以此形象地刻画出剧中的人物性格。在钢琴伴奏方面,他采用更加丰富的伴奏织体,使其具有独立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的作用,形成他独有的音乐风格。

理查德·施特劳斯(R. Strauss,1864-1949)作为德国浪漫主义晚期最后一位伟大的作曲家,同时也是继瓦格纳、勃拉姆斯之后,德国浪漫派最重要的一位作曲家。施特劳斯的一生横跨了十九世纪德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因此他绝大多数歌曲都带有浪漫主义色彩,两百多首艺术歌曲中几乎一半都是他早期的作品。

他创作的旋律非常接近诗词的韵律,善于引用歌剧中的宣叙调到艺术歌曲中,由于施特劳斯的主要创作是以交响乐和歌剧为主,因此或多或少,在他的艺术歌曲中有些歌剧的影子,或者可以把他的部分艺术歌曲看成是歌剧中的小咏叹调。

对于艺术歌曲伴奏,施特劳斯绝对可以堪称为“和声写作和配器大师”,较舒曼、沃尔夫之后,他将伴奏的地位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他的音乐里伴奏已不再是以往的配角,而主旋律也并非纯粹的主旋律,他把伴奏融入到主旋律里,甚至歌唱部的主旋律也直接出现在伴奏中,使二者合为一体,互相映衬,不可分割,使伴奏、主旋律、诗词三者最终达到完美的和谐统一。

勃拉姆斯的“喜、怒、哀、乐”都体现在了音乐上,他的灵感一般来源对于生活情感、民间小调和对精神层面的思考,这促使了他的音乐更具哲理性,甚至可以说勃拉姆斯是一位“非常接地气的作曲大师”。沃尔夫一生总共创作了275 首艺术歌曲,与勃拉姆斯不同,他的音乐相对比较客观,一般不以人的情感或内心世界为核心,更多的是服从诗词的韵律,和语言逻辑。他更多地通过频繁转调和临时变化音来刻画各种人物形象,从听觉上来说“音乐比较抽象”。理查德·施特劳斯的主要创作体裁虽然不是艺术歌曲,但是对这一领域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他的创作风格多样化,其中就包括:夜曲、摇篮曲和民间小调等。在伴奏方面,施特劳斯运用歌剧领域的和声配器技法,丰富了他的艺术歌曲,使其充满戏剧性。总而言之,无论是勃拉姆斯、沃尔夫和斯特劳斯等大师都有各自的音乐风格和功绩,在他们共同不懈努力下,把浪漫主义晚期的艺术歌曲推向了巅峰。

猜你喜欢
勃拉姆斯舒曼舒伯特
音乐与爱情——舒曼与克拉拉的爱情马拉松
最富诗意的音乐家——舒伯特
舒伯特
著名的勃拉姆斯摇篮曲 教学设计
舒曼奢华系列AL1新品推介
BBC电台要连播9天舒伯特乐曲
第五号匈牙利舞曲
亲爱的克拉拉
舒伯特的小夜曲
音乐与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