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作曲技法角度分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的浪漫因素

2020-12-02 03:41杨天成
黄河之声 2020年24期
关键词:奏鸣曲浪漫主义和弦

杨天成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充满了浪漫主义元素,这得益于这为大家丰富的创造力、想象力与与抒情诗意,而且他的音乐时而自由奔放、时而含蓄内敛、时而热情激烈、时而温文典雅、所以说贝多芬当之无愧可被称之为欧洲古典音乐浪漫主义时代最早的代表性人物。贝多芬在创作过程中总是蕴藏着无穷的情感与爆发力,但是他同样细腻超凡,他的音乐思考有深度,永远给人以力量与鼓舞,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令人感叹不已。在本文看来,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的浪漫主义因素是值得研究推敲的,通过他的作曲技法角度与大量作品实例来阐释其中因素,可深入了解贝多芬的音乐思想与艺术创作灵感。为当代人们鉴赏、学习、创作以及表演音乐带来充分理论与实践价值参考。

一、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的多声技法创作特征——对和弦材料的运用

在音乐的众多表现形式中,和声不容忽视,它的创作手法集中体现了作曲家优秀的创作思维与技术特征,在贝多芬的众多钢琴奏鸣曲中亦是如。例如和声语言特征鲜明,结合古典大小调功能建立和声基础,特别突出对自然体系与和声语言真实呈现,这些在贝多芬的绝大部分钢琴奏鸣曲作品中都有呈现。举例来说,它的自然音体系与和声语言体现在大部分作品主题呈示部分,终止和声方面贝多芬大量借鉴前人理念,在自然音乐体系与调性调整应用方面特别追求功能和弦构成,追求和弦和声发展,合理运用转调、离调等方法结合功能性和声为基础建立离调性变音体系,丰富和声色彩与音乐技术表现作用。在该过程中,贝多芬强化了和声的动力与紧张度,调整了变音体系,在大量运用离调、转调的基础之上体现和声功能性特征,例如他就创造出了和声离调变音体系,在音乐色彩丰富与技术优化方面有独到见解,特别是技巧性元素运用更加合理到位。换言之贝多芬的和声语言基本材料表现是相当丰富的,甚至相比于前人他的作品中和声变化更加丰富有趣,特别是在音乐形象塑造方面特点表现突出,充分发挥了和声作用,对和声发展是一种有效推动。这种推动就为浪漫主义音乐中的和弦结构复杂性优化做好铺垫,而和声语汇的丰富扩大也为色彩的明暗突出表现奠定基础[1]。

举例来说,贝多芬在他的钢琴奏鸣曲中大量采用到了高叠和弦材料,这种特殊的和弦材料为贝多芬所巧妙运用,因为在他的钢琴奏鸣曲中除包含了三和弦、七和弦以外还使用到了九和弦与十一和弦等等,这代表了贝多芬的浪漫主义音乐因素中是注重和弦多变配合的。例如在《第九钢琴奏鸣曲》的第一乐章152~154 小节位置就先后出现了两次七音九和弦结构形态省略处理,贝多芬采用到了柱持续音形式,非常独特[2]。

同理,在贝多芬《第四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154~156 小节中,连续出现了两次f 小调的属九和弦结构,同时也有转位结构。在《第十一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第5 小节中则出现了一个省略五音的十一和弦结构形式,它属于降E 大调三级三音导入和弦,同时它也是一个增六度和弦,可以见得贝多芬的音乐创作风格非常独特,特别是在钢琴奏鸣曲创作方面思维相当自由开放。

二、基于多声技法创作背景下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浪漫主义因素的呈现

如上文所述,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的和声语言运用是相当丰富的,这些和声语言也成为了多声技法创作中的核心要素,为贝多芬作品营造了独树一帜的浪漫主义氛围。下文从多个方面探讨了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的浪漫主义因素呈现。

(一)对减七和弦的运用分析

贝多芬非常善用减七和弦,这在他的多部钢琴奏鸣曲作品中有所体现,从传统中的不屑和音响转化为和声,这为贝多芬创作提供了更大空间。对于贝多芬钢琴奏鸣曲而言,和声绝对是新颖且富于刺激性的音乐艺术内容,因为在他的作品中大量的减七和弦所表达出的动力性、紧凑性总是令人心潮澎湃。在《第三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219~232 小节中,就出现了长达6 小节的bVI,然后接连出现了6 个减七和弦从二度向上严格推进。这种创作风格所营造的是一种紧张感和混沌感,音响效果表现一流,它直接造成了曲调中心的游离与模糊[3]。

进一步分析第一乐章,可以发现作品中对减七不协和和弦是作为中介和弦与终止和弦存在的,例如在《悲怆》中表现明显,该作品在第一乐章结束后就突然中断在某一个减七和弦上,个性化风味十足。

(二)对II_7 和弦的运用分析

贝多芬对于副和弦中调式II_7 和弦的使用也相当频繁,在属七和弦之后,它的运用最多,也是贝多芬对于音乐创作的一种突破。实际上在作品中,这种II_7转为并未被广泛应用,且它的出现频率相对甚少,大部分处于相对不独立位置,辅助性作用相对明显。具体来讲,II_7 及其转位和弦获得更大重视,转位和弦逐渐独立,它成为了下属组的首选音乐素材。在和弦结构终止方面,它采用到了奏鸣曲的开篇和弦。例如在《第十八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1~6 小节中,贝多芬采用到了那不勒斯和弦bII6和弦,其和弦中所采用的的是表现戏剧性效果素材。而在《第十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53~67 小节中,则多次采用到了以a 小调为准的bII6和弦。

(三)对增六和弦的运用分析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对变和弦中增六度和弦的应用也非常之多,其中基于作品中的不同曲式部位进行分析,而增六和弦本身也曾经出现在莫扎特、海顿等作曲家的作品中,例如它的曲式结构就常常包含了降三音、降五音的重属三四结构。当然,在《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中的第86 小节也运用到了增六结构和弦,它主要建立在bD 大调上,这一设计布局在降低三音重导增五六和弦表现上也非常到位[4]。

以《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中的第二乐章为例,贝多芬在原有奏鸣曲基础之上追求变化与扩充,形成了相对丰富多样的增六和弦,它为半音化和声和弦变化调整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当然,在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作品中,含有bVI 音下属功能和弦的乐章也非常之多,它的和声大调色彩浓重,其中对和弦功能的频繁应用独具特色。对于贝多芬而言,这种音乐创作手法非常符合当时欧洲音乐风格。其中对于和声功能的力度把握非常到位,且和声表达主导效果良好,在和声调集引用方面也恰到好处,整体上表现非同一般。实际上这一点在莫扎特的钢琴音乐作品中也有体现,VII 级减七和弦的七音、增六和弦的变化音应用频繁且到位,非常具有音乐情感色彩韵味,而且这其中bVI 级的调式色彩意义也逐渐凸显出来,甚至bVI 级音已经多次独立被作为下属功能与和弦被使用出来,彰显了其和声的特殊色彩内涵。以《第二十六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为例,贝多芬丰富并扩大了和声语汇的创作方法,这对未来作曲家的创作影响较大,为和声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性。此时和声不再作为旋律的陪衬,而是作为音乐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的主要表现要素之一,它的作用举足轻重,可见一斑[5]。

(四)对交替调式的运用分析

最后,对交替调式的运用在贝多芬的作品中也有大量体现,贝多芬常常会利用到同主音大小调式交替与平行大小调式交替的方法来凸显和声的明暗色彩变化,这一手法所制造出的浪漫因素非常浓重,也被随后浪漫主义作曲家的创作所广泛运用。例如在《第八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中133~149 小节中就采用到了bB 大调中,它恰好与g 小调平行交替,凸显了自身独特的音乐创作风格。这种调式交替是能够展现浪漫因素的,因为它的转换频繁且和声色彩丰富,在丰富了最基本的和声色彩基础之上,也在后浪漫主义乐派创作过程中形成特色甚至是文化内涵,深深地影响了后现代浪漫主义乐派创作。同理,像小三和弦、大下属和弦等等也在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作品中有所体现,但是有时较难判断其调式特征,这是因为和声材料在运用大小调界限过程中可能会变得模糊不清,只有当终止式出现以后才能明确是以小调亦或是以大调为基础展开曲式创作[6]。

在本文看来,从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作曲技法角度上讲,它其中的大调与小调都并非独立存在,而是基于各种特有音调、音级与弦渗透进调式内容,确保曲式大小调表现更加丰富,进而实现调式交替,凸显和声色彩的有效丰富,这在后浪漫主义乐派创作中是非常常见的。它的大调运用合理、拿波里运用娴熟、且小调中也运用了大量的和声材料,例如大下属和弦、II 级小三和弦以及VII 级和弦。诸多和弦材料的普遍运用让大小调界限模糊化,甚至在某些音乐调式交替过程中难以判断其调式特征,最终明确大小调基础,丰富了钢琴奏鸣曲的作曲技法研究内涵。当然,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也大量运用到了和弦外音与持续音,它的音乐和声色彩相当丰富,保证声部流畅且更有特色,特别是在留音方面应用独具浪漫风格。

结 语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创作注重做到尽善尽美,例如它的调性结构、作品结构以及多和声技巧方面都展现出贝多芬相当深厚的音乐创作功力,这非常充分、完美的融合了音乐内容,完美呈现钢琴奏鸣曲核心主旨思想。实际上,贝多芬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更加充分、完美的体现自身个人内心思想与丰富情感,表达一种英雄主义的、或欢乐或悲壮的音乐格调,实际上这就恰好与浪漫主义中所具备的艺术特征不谋而合。换言之,贝多芬的音乐是能够给予人们鼓舞的,它总是能够在最正确的时刻凝聚贝多芬对于音乐的热情与艺术创作精神,这就是一代音乐大师值得人们肯定的一面。在他的作品中,无处不察觉他崇高的思想、宏大的气势、深刻的哲思、非凡的技巧以及对各种浪漫主义要素的运用,他完美的呈现出钢琴奏鸣曲这一体裁的美轮美奂一面,令人陶醉唏嘘。所以说贝多芬的32 首钢琴奏鸣曲是热烈、丰富、细腻、有灵魂的,利用多声技法创作表达浪漫主义元素,这也是贝多芬作为一代音乐大家的独到之处。

猜你喜欢
奏鸣曲浪漫主义和弦
重属和弦构成方法研究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大师
手机上的奏鸣曲
打开《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研究(1950-1960)》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出版经济与文学创作
饥饿奏鸣曲
三部奏鸣曲 俄克拉荷马城雷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