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普赛音乐元素影响下的西方音乐创作

2020-12-02 11:23延劭楠兰州城市学院音乐学院
黄河之声 2020年3期
关键词:李斯特匈牙利作曲家

◎ 延劭楠 (兰州城市学院音乐学院)

吉普赛,一个历经数百年颠沛迁徙,饱尝艰辛与欺辱的流浪民族;在这漫长的过程又不断撷取各个地域、各个民族的音乐元素、乐器与特色,形成自身无可替代民族性与艺术性的民族。吉普赛民族源自古代印度西北部的罗马尼(Romany)游牧民族,所以其流浪的民族性从最初就已确定。这一族群大约在公元10 世纪开始,经由伊朗、土耳其、埃及,迁徙到东欧、巴尔干半岛,进一步到达中欧的匈牙利、南欧的西班牙等国。

一、欧洲作曲家的所谓“匈牙利”风格作品多数只是关联“吉普赛元素”

在创作中明确应用过“匈牙利”民间风格的欧洲大作曲家及其作品,最著名的是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Liszt,1811-1886)的《匈牙利狂想曲》(Hungarian Rhapsodies)和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Brahms,1833-1897)的《匈牙利舞曲》(Hungarian Dances)。匈牙利音乐风格从民族组成的角度分析,主要为主体民族——马扎尔族(Magyar)与外来少数民族——吉普赛族的音乐。匈牙利作曲家、音乐学家巴托克(Bartok,1881-1945)将匈牙利民歌按旋律结构划分为三个类型:古代类型、新类型和混合类型。其中,第一类型体现了匈牙利民歌最主要的特点,即五声音阶羽调式及五度结构。这一点相比与欧洲各国音乐的调式旋法体系显示出鲜明的差异。这一差异是否与吉普赛民族有关呢?答案是否定的。基于“宫商角徵羽”的五声音阶及五声结构,应该与更早历史阶段迁徙至匈牙利的东方民族有关——“匈牙利人的族源与公元93 年离开中国北方西迁的匈奴人有关。公元374 年,西迁的匈奴人到达了匈牙利平原。”①由此推断,影响前述两位大作曲家创作的匈牙利民间音乐元素并非马扎尔族的音乐,而更大可能性是作为少数民族族群的吉普赛民族的音乐元素。

从生活于匈牙利的吉普赛族群的音乐来分析,主要分为两个类型:一个是真正的吉普赛音乐——活跃于农村、处于原始状态自娱自乐的吉普赛民间音乐。另一个是活跃于城市餐馆酒吧及艺术沙龙剧场的职业吉普赛音乐家群体所改良(更符合城市娱乐需求)的非纯正状态的吉普赛音乐。这一类型吉普赛音乐的形成基础既有匈牙利民歌(主体民族马扎尔的民歌)的元素,也有欧洲传统城市大众流行歌曲(Nota)的元素,还有自1848 年匈牙利革命开始而兴起募兵舞曲——维尔邦柯斯(Verbunkos)的结构组成。这一定程度体现了吉普赛民族在不断迁徙过程中对于音乐各类元素随遇而吸纳的状态。最终,影响李斯特与勃拉姆斯创作的是融合了以上所述各类元素,而形成的最为常见、且具有一定吉普赛民族性特征的、并不纯粹的吉普赛舞曲——恰尔达什(Csardas)。恰尔达什不纯粹,但是的确含有吉普赛音乐的特性,在演奏过程中不时即兴地加入一些切分音,插入炫耀演奏技巧的华彩性段落,把其中某个音升高,使乐曲出现色彩独特的增二度音程,突出对比慢板与快板、甚至将快板进一步推进为急板的对比性结构,都是明显的“吉普赛化”处理手法。

常见的恰尔达什舞曲为2/4 拍,由缓慢的引子段“拉苏”(Lassau,意为“静穆”)和急速的主部“弗里斯”段(Friss,意为“跳跃”)组成。第一段的忧郁哀伤,与第二段的热烈奔放形成强烈的对比。最早将这种含有吉普赛元素、产生于城市娱乐性音乐形式作为艺术创作主要素材的就是李斯特。经不完全统计,仅在李斯特作品S.244的《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中,即有6 首部分、7 首几乎全部使用了上述恰尔达什的对比性结构。

二、实至名归的“吉普赛风格”作品

在吉普赛乐队中有两件乐器是体现吉普赛音乐风格最为鲜明的,一件是稍加改造(琴码弧度小,方便演奏双音等)的小提琴,一件是匈牙利大扬琴辛巴隆(Cimbalom,与我国民族乐器扬琴同源,但音域偏向中低音区,有踏板装置)。在受到这两件乐器表现出吉普赛音乐感染之后,有两位作曲家创作了两部名为“吉普赛”(或本国吉普赛别称)的小提琴独奏作品,分别是西班牙小提琴家、作曲家萨拉萨蒂(Sarasate,1844-1908)的《吉普赛之歌》(Zigeunerweisen,又译《流浪者之歌》);法国作曲家拉威尔(Ravel,1875-1937)创作的小提琴与管弦乐队的音乐会狂想曲《茨冈》(Tzigane)。

关于《吉普赛之歌》,匈牙利小提琴家奥厄曾指出,作品的风格与标题相符,是根据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大咖啡馆和饭店里常听到的那种吉普赛风格和性格的音乐素材创作的。可见萨拉萨蒂也是收到了带有鲜明吉普赛元素的恰尔达什舞曲的影响下,创作了这首重要的小提琴炫技作品。

《茨冈》的作品名“茨冈”是法国人对于吉普赛民族的称谓,想必作品应该体现纯正的吉普赛风格,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用拉威尔自己的话说,这部作品是一首“匈牙利狂想曲风格的技巧性乐曲”。它的结构基本上以李斯特狂想曲的传统布局为依据的。从乐曲开始时的慢速度即兴华彩乐段,从主题在装饰变奏中的不断更新,以及力度锲而不舍地推进,最终导入急速而狂热的尾声等结构安排分析,都具备了李斯特式的、结构扩展了的恰尔达什舞曲的对比性结构因素特征。作曲家同时代音乐评论家评价“拉威尔的音乐比茨冈人的音乐还要茨冈化”。

注释:

① 杜亚雄,陈景娥.外国民族音乐[M].西泠印社出版社,2009:193.

猜你喜欢
李斯特匈牙利作曲家
“身必由己”的艺术家——旅美中国作曲家梁雷的艺术人生阅读
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长大可当作曲家
嗅一嗅
程诺:我想成为钢琴作曲家
匈牙利华商误入“鞋”途的故事
作曲家
保持肃静
第五号匈牙利舞曲
爱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