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栋:刻苦、勇敢的航天人

2020-12-02 07:54付毅飞
发明与创新·小学生 2020年11期
关键词:东方红一号孙家奖章

付毅飞

孙家栋是我国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被称为中国航天“大总师”,先后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9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共和国勋章”等荣誉,小行星第148081号被命名为孙家栋星。

从“东方红一号”到“嫦娥一号”,从“风云气象卫星”到“北斗导航卫星”,背后都有孙家栋主持负责的身影。翻阅他的人生履历,就如同阅读一部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

如今,在航天领域各个重要场合,还是经常能看到孙家栋步履蹒跚的身影、亲切慈祥的笑容。年过九旬的他并不服老,笑称:“我也是‘90后。”

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组建空军,品学兼优的孙家栋作为急需的俄语翻译人才被选送入伍。1951年,他和另外29名军人被派往苏联茹柯夫斯基工程学院学习飞机发动机专业。

临行前,部队到王府井买了最好的哔叽面料,为他们订制了笔挺的军装。走在苏联街头,中国军人的风貌时常引来羡慕的目光。

更让人赞叹的是孙家栋的学习劲头。每天晚上他看完新闻,就一直攻读到深夜两点。他的记忆力惊人,一门功课七八章内容,几天时间就能从头背到尾,考试时一拿到试卷,想都不用想,便可提笔一气呵成。

茹柯夫斯基工程学院有个传统——哪位同学考试全部获得5分,他的照片就能被挂在学校门口。一年后如果能保持,照片就被上移。越到高处,照片越大,毕业时,如果谁的照片出现在“照片塔”顶端,那么他将获得一枚印有斯大林头像的金奖章。金奖章是苏联学生梦寐以求的奖励,它意味着毕业后军衔比其他同学高一级,而且分配工作时有优先选择权,报到前还能带双倍工资休假3个月。

孙家栋是金奖章获得者,这在中国留学生中屈指可数。

1958年,载誉归国的孙家栋被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导弹总体设计部,2年后成为型号总体主任设计师。

从最初仿苏P-2导弹,到开展东风导弹的研制工作,他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倾注其中。

“一毕业就从事导弹研制工作,我想,这辈子可能就搞导弹了。”孙家栋回忆道。

但在1967年的那个夏天,一切都改变了。为确保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顺利研制成功,中央决定组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由钱学森任院长。随后,钱学森向聂荣臻推荐了孙家栋。虽然孙家栋在当时还是“年轻后辈”,却早已被视为很有发展潜力的专家苗子。

挑起重担的孙家栋不但工作踏实勤奋,而且展现出一股勇于担责、敢作敢当的劲头。

1969年10月,“东方红一号”卫星初样基本完成,周恩来总理决定听取卫星工作汇报。当钱学森介绍孙家栋时,周恩来总理握住孙家栋的手说:“哟,这么年轻的卫星专家,还是小伙子嘛。”

周恩来总理的随和感染了孙家栋,在汇报过程中,他鼓足勇气讲出了埋藏心底、难以启齿的问题。孙家栋说:“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卫星的许多仪器被嵌上了毛主席像章。大家热爱毛主席的心情可以理解,可是这不仅增加了卫星的重量,影响卫星散热,还会给卫星姿态带来影响……”

周总理的神情严肃起来,他说:“我看就不用了吧……你们回去把道理给大家讲清楚,搞卫星一定要讲科学。”

1970年4月,当“东方红一号”卫星播放着《东方红》乐曲从北京上空飞过时,孙家栋和一些白天被“批斗”、晚上偷偷搞研究的同志仰望星空,如同看到自己的孩子降生般百感交集。

花7年时间学造飞机、9年时间造导弹、50年时间“放”卫星,即使现在年事已高,孙家栋仍为中国北斗、探月工程等航天“大事”操劳奔波。他说:“航天是我的兴趣,干一辈子也不会累。”

(节选自《科技日報》)

猜你喜欢
东方红一号孙家奖章
东方红一号卫星飞天记
如此文章应该摘得更详细些
“东方红一号”卫星还在运行吗?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数字奥秘
鸟巢大作战
大钟惊魂
玩转正阳门
抗战时期中国空军星序奖章
一起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