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检验检测质量控制研究

2020-12-03 12:30牟玉芳山东省日照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食品安全导刊 2020年27期
关键词:食品包装食品检验

□ 牟玉芳 山东省日照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党和政府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的质量控制水平直接关乎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是各级政府和食品安全行业监管部门的头等大事。当前技术不断创新,各种危害食品安全的技巧方法也层出不穷,食品检测检验部门只有不断提升检测质量管控水平,才能确保及时检出问题食品,这就需要在检测技术的更新上投入更多资源,引进国内外先进检测技术和管理理念,形成适合国内的先进检测体系,提升食品质量控制水平。

1 当前食品面临的主要质量安全问题

目前从食品加工领域来看,食品外包装对食品的安全威胁是质量问题的重点。①食品塑料包装制品,在生产运输及使用过程中会溶出有害物质。塑料的成分有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有机物。前两种有机物单体其实不会释放有毒有害物质,不会对人身体造成危害,但制成塑料制品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有毒物质,尤其在温度过高的环境中,有机物结构会发生变化,加快有毒物质的释放,如聚氯乙烯受热后会分解出氯化氢,这类气体具有高毒性,在包装温度较高的食品时,一定不能选用含有聚氯乙烯的包装材料。②包装的颜色涂层。涂层主要有无机颜料、油墨及各类有机溶剂。以往的食品包装上会印油墨,它自身以及在有机溶液中都会含有部分致癌性化合物和单质。化合物通常是有机物如苯类化合物、醇类化合物、乙酸酯类物质等,在涂抹油墨的环节其会挥发到空气中,如果印刷工艺不达标或者没有按照规定操作,这些有毒物质会与食品发生直接接触,或者从外层渗入食品中,带来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单质主要是重金属元素铅和镉,在食品外包装的制造过程中,油墨制剂、颜料制剂等在使用环节容易受到多种重金属的侵染和破坏。它们沾在外包装上后,由于密度大,结构较密,易穿透包装进入到食品中。与此同时,如果需要增强油墨制剂在以纸质为主要质地的包装外表面的附着力,就需要加入部分硅氧烷类的化合物,它可以成为偶联剂,但是该类溶剂中甲醇含量过高,对人体的危害相当大,严重会造成失明。这类溶剂沾染到食品中,就会严重危害食品安全。部分厂家为控制印刷成本和可适度,会使用含有毒性的溶剂型油墨进行包装印刷,在其中含有较多的苯酚类物质、乙酸酯类、醇类等有毒有害成分,在后续很难清洗掉,会滞留在包装纸袋内,引起食物变质、会发出异常气味[1]。

2 当前食品质量控制缺陷分析

食品检验工作涵盖了多种理化生物质的检测评估,主要有食品中微生物种类及数量的检测、食品添加剂的用量检测等。食品检测工作对检验人员的操作水平、检测设备的应用方法、检验的工作环境的各项指标都有着严苛的标准要求。检测对象通常是上市前、储存中、上市流通后各环节产品的质量安全检测。检测按照国家现行食品安全检测规范标准来施行[2]。其中,在微生物的检验中,要对各类菌群特别是大肠杆菌等易导致消化道疾病的重点菌群指标进行检测,在入关食品的检查上,海关检验检疫部门也要对相应的传染病源进行排查检测,在检测时都要用到专门的食品级检测实验室,也要确保样品在检测中不受到外界环境污染。而目前我国的食品检测领域在检验材质和技术管控水平上还存在一定短板。

2.1 检测体系中要素管理不科学、不协调

食品检测体系中涉及的各类要素资源较多,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食品检验标准的查新、食品检测设施建设、检测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以及食品检测原材料的采购等。在食品检测各类试剂的采购上,当前的设备采购人员在准入和采购流程管理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还缺少一套较为全面、完整的采购库存和使用管理系统,药品试剂的储存环境还不完全达标,采购人员的专业水平还不能满足食品检测的新要求,在不同种类食品检测标准的宣讲和培训上还不到位,很容易导致食品在检测期间,新增项目检测效率不高,结果可靠性和准确性较差。新型的检验手段和方法也无法全面应用。检测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当中,缺少专业人员从事检测仪器的质量把控、校准、维修保养、操作使用、日志记录等方面的工作,责任划分和落实上也比较模糊不清,不利于检测仪器的长期正常使用。

2.2 食品检验保证体系不完善

食品检测期间的质量保证体系也存在许多短板:①体系的建设和管理制度设计不全面不科学,缺少质量手册和相关程序安排;②在管理细节上不注重对检测数据准确性的核验,检测人员缺少质量意识和检测技能学习培训;③质检部门对检测体系的内在运行规律不了解,影响了检测技术的创新应用和检测质量控制水平提升。

3 食品检测控制应把握正确原则与方向

开展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的检验检测时,应该把握正确的原则方向,各项质量控制工作要坚持原则底线。食品检测和监管部门要对检测原则和方向进行全面分析,深入探究,以此搭建后续检验检测体系框架。同时相关的机构以检测技术的应用为基础,确立质量控制战略性研究方向和基本控制原则。然而目前在现实工作中,部分检测人员对在检测技术的掌握和利用程度上仍存在不足和短板,长此以往,就极有可能让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食品进入到流通市场,一旦被食用,将对人体产生严重安全危害[3]。当下,对市场上的食品的安全检查方式通常遵循随机抽样和等距抽样的原则:①对抽样总体样本的数量大小进行合理把握,以此来确保抽样的有效性。总体样本数要结合以往该类产品的抽检合格率和当前产品的生产制造工艺和原材料自身食品安全特性等因素来科学确定;②抽检人员必须按照相应的抽样检测程序规范操作,不能随意改变抽样顺序和样本抽取量,一方面确保数据的真实准确性,另一方面防止样品在抽样中受到人为因素的二次污染破坏,从而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程度。市场上销售的食品种类繁多,包装工艺和食材千差万别,随机和等距抽样方法已难以适应当前的检测检验需要,同时现有的检验设备也存在着一些缺陷[3],所以,主管和监督部门要加大对食品检测单位的业务指导,组织他们进行新技术的引进和研发,多探究能够检测质量的新方法、新路子。

4 加强食品相关品检验检测,增强食品质量控制实效

4.1 提高外包装材质强制性规范标准

强制性标准的制定,有利于生产企业对食品安全包装生产体系开展全面的自查自纠,对不符合标准的工艺和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新改进,以满足标准要求,否则会面临严格的处罚。因此国家要建立高规格的强制性食品包装材质规范标准,同时配套完善的食品包装安全监测和暴露风险评估机制,在风险分析评估的前提下抓好规范标准的执行落实。充分运用暴露量监测和评价模型深入研究有毒有害残留物迁移过程,确定检测的相关程序[4]。

4.2 健全食品安全监督机制

筑牢监管防线,加大惩处力度,市场监管、农林牧渔等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大协调配合,联合执法,严肃查处假冒伪劣包装材料,确保没有非法生产的伪劣产品进入食品包装制造车间。要严格按照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食品内在的生物特性和塑料产品的材质构成,灵活全面地建立食品包装危害度评估机制,并且严格要求各项安全评估制度落到实处。

4.3 加强环保材质应用,不断创新食品包装技术

在食品包装材料的选择上,加大可降解无毒无害材质的应用范围,该类材料对环境破坏小,符合当下环保意识要求。在当前塑料包装材料的基础上,可以对其材质结构进行改变,运用新型的制作技术,实现外包装在自然状态下的降解,以实现包装材料的循环利用,提高包装利用率[5]。同时不断探索新型材料,如高分子PPOE材料的研发,它具有抗高温、无毒害等优质特性,国家应出台相应政策支持该类材料用于食品包装。加大对现有的环保材料的应用力度,玻璃材质是目前的理想环保材料。玻璃材料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其化学性质不易受干扰,熔点高,耐酸碱,抗氧化腐蚀,同时不会释放有毒有害物质,其优越的物理化学性质让它广泛应用在饮料、酒类、罐头等食品包装上,且在医用品的外包装上用处广泛。当前可加强对玻璃材料的新技术创新,探索柔性可变形的新型材料技术,扩大其应用面,逐渐替代塑料包装食品[6]。

5 结语

综上所述,食品检测行业应在安全风险评估和检测技术创新上下功夫,注重引入国内外先进技术,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合理的应用好检测技术以此来提升食品安全质量控制水平,同时加强对食品包装新材料的探索和实践,加大新型材料的投入力度,一方面减轻环境压力,另一方面保护食品质量安全。在检测队伍建设上,加大检测人员的理论和实践培训,注重运用更为高效便捷的新技术,方便检测人员开展工作,提高食品质量控制质效。

猜你喜欢
食品包装食品检验
序贯Lq似然比型检验
食品包装设计优秀作品选登
食品包装设计优秀作品选登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食品造假必严惩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食品包装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