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屋顶上的“神兽”们

2020-12-03 23:11迪/文
小学生优秀作文(趣味阅读) 2020年10期
关键词:太和殿屋脊天马

吴 迪/文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脊上,常安放着一排排小动物造型的装饰物,叫作“屋脊兽”,在今天看来十分新奇有趣。然而这些乖乖守护着屋顶的小兽,却不是普通的小动物,而是个个大有来历的“神兽”。它们的作用更不仅仅是装饰,而是以其美好的寓意,承载着人们对幸福安宁的祈盼。

在古代传统中,不同建筑上安放的“神兽”数目不尽相同,这与建筑的等级密切相关。例如在故宫中,代表着至高无上皇权的太和殿,就用到了最多的十个屋脊兽;乾清宫的地位仅次于太和殿,用了九个;而曾作为皇后寝宫的坤宁宫是七个;其他等级更低一些的宫殿,就只能用五个或者更少了。

如果仔细数一数,我们就会发现,太和殿的垂脊上,明明有十一个“小兽”,并不是我们说的十个,这又是怎么回事?原来,多出来的这一个,并不是“神兽团队”的成员,而是排列在十个神兽前面,相当于“队长”一样的人物,名字叫作“骑凤仙人”。关于这位“仙人”的来历,还有个有趣的传说。

战国时期齐宣王的儿子齐湣(mǐn)王(“湣”同“闵”,也可称齐闵王),在担任诸侯王期间,狂妄自大,十分好战,最终导致君臣不和,自己内外树敌,招来了五国联军的讨伐。他四处奔逃,却被各国所驱逐,眼看走投无路之时,竟有一只凤凰飞到了他的跟前。他骑上凤凰渡过大河,终于脱离了危险,绝处逢生。让“骑凤仙人”位列众多“神兽”之前,正是取它“逢凶化吉”的寓意。但是,这位“队长”可不仅仅是一个“吉祥物”,它的存在是有着实际功用的。由于古代建筑的垂脊是倾斜的,如果遇到大风、雨、雪等恶劣天气,瓦片很有可能会滑落,“骑凤仙人”实际上是起到了固定下方瓦片的作用。

排列在“骑凤仙人”身后的十个“神兽”,依次是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suān ní)、狎(xiá)鱼、獬豸(xiè zhì)、斗牛、行什(háng shí)。它们都是谁?又有什么有趣的寓意呢?

龙:传说中,龙的角似鹿,鳞似鱼,爪似鹰,能够上天入海。我们最为熟知的一种龙的形象,大概就是神话故事中掌管着江河湖海的水族之王“龙王”。古代的木质建筑很容易发生火灾,龙有防火的寓意。龙也是尊贵与皇权的象征,古代有的皇帝也因此自称“真龙天子”。

凤:凤是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雄为凤,雌为凰,通称凤凰。我们常常说“龙凤呈祥”,凤与龙都是尊贵、祥瑞的象征。在古代,凤也用来比喻有贤德的人。比如《史记》中就说“凤凰不与燕雀成群,而贤者亦不与不肖者同列”,是说凤凰不和燕雀在一起,就如同有贤德的人不屑于和品德不端的人为伍一样。

狮子:狮子是百兽之王,形象勇猛而威严。古代建筑中,人们常在门前摆放石狮子来镇守。佛教中,狮子还用来比喻佛法的至高无上,许多神佛的坐骑也是狮子的形象。

天马:在古代神话中,天马是吉祥的化身。《山海经》中记载的天马“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意思是看起来就像白色的狗,但头是黑色,而且有翅膀,会飞。天马有通天彻地、四方通达的寓意。

海马:海马也称为落龙子,是忠勇、吉祥的象征。海马与天马的形象十分相似,只是没有翅膀。如果说天马能够上天,那海马则能入海,也因此承担了灭火的任务。

狻猊:狻猊是与狮子同类而更为凶猛的一种猛兽,能吃掉虎、豹,统领百兽。据说它速度极快,能够日行百里,而且喜好烟火,形象常被作为香炉上的装饰,有护佑平安的寓意。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狻猊是龙的九子之一。

狎鱼:狎鱼是海中的神兽,身上布满鳞甲,能够喷出水柱,有兴风作雨的本领,也是一位神兽中的“消防员”。

獬豸:獬豸是一种独角兽。据说它力大无比,极富智慧,能够辨别是非曲直,见到有人争斗,就会用角去触击无理的一方,是勇猛、公正、正义的象征。

斗牛:传说中的斗牛是一种虬龙,身上有鳞片,是水中神兽,能够镇火防灾,因此也是屋脊兽中的“灭火团”成员。

行什:行什因排行第十而得名。它的形象十分特别,面孔像猴子,身后有翅膀,手里拿着一根降魔宝杵。说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它很像孙悟空呢?也有一种说法,认为它形似雷公,因此是防雷的象征。太和殿上的行什,也是现有的古建筑屋脊兽中唯一能见到的一只行什。

猜你喜欢
太和殿屋脊天马
My Travel Plan to Beijing
探秘海天马的海马养殖经——访济州海天马代表卢暹
天马寨两咏
紫禁城在1918
谷仓山
浙西屋脊清凉峰
在西藏
在太和殿听一种鸟鸣
衢州市常山县天马一小
太和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