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培养核心素养的手段

2020-12-03 14:20高振彪
数码设计 2020年14期
关键词: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高振彪

摘要:新课改后,有关核心素养的概念和内容频繁被提及,这既是新时代和新时期下教育教学的需要,也是当前社会和国家发展的要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内容,具有深刻的蕴意,坚持将核心素养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根本点是小学义务教育的核心思想。下面本文将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培养核心素养的手段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129(2020)14-0200-01

1活用教材资源,感悟道德认知

人教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注重以学生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以符合学生身心特征的主题活动和游戏贯穿始终。寥寥数语与简单图画的交融是教材的亮点,图文并茂的表达形式很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其内容也遵循了客观生活规律,多元化生活素材的融入,既带给人以亲切感,又丰富了教学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本身就是一种很实用的学习资源,灵活的设计与组织活动,可以帮助老师们改变原有程式化的教学风格,有效拓展新的教学思路,进而形成完整的教学构思,做到手中有法(教法)、胸中有书(教材)、目中有人(学生)。

在教学《我们是公民》一课前,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围绕具体教学目标,老师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来设计教学内容:

(1)情境导入,引出规则;

(2)深挖资源,明晰规则;

(3)联系实际,遵守规则;

(4)拓展延伸,坚持规则。

除此之外,老师们还可以从社会出发,以社会为基础挖掘教学资源,从而不断充实教学内容。如从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的角度剖析如何处理自我与社会的关系,教育学生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借助活动资源,体验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个人道德意识的构成因素。指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现实的道德关系和自己或他人的道德行为等所产生的爱憎好恶等心里体验。具体可分为公正感、责任感、义务感、自尊感、羞耻感、友谊感、荣誉感、集体主义情感和爱国主义情感。《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注重活动实践的课程,主张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因此借助活动资源来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感就显得很有必要。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維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与幸福是义务教育中人文情怀的重要体现,若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这些,就要鼓励他们从活动中去探究、去模拟、去体验、去内化、去实践,在主体参与中成为规则的主人,从中体验道德情感。

例如,在教学《拉拉手,交朋友》时,老师可以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以游戏为主要教学形式来培养学生乐于和同学、老师交往的情感,使他们初步体验作为集体生活中一员的快乐。除此之外,使学生了解并遵守交往及游戏中的规则、纪律,初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习惯,也是该课程教育的主要任务和目的。

3巧用生成资源,强化道德观念

课堂生成资源是指,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发挥老师和学生的实际经验与创造力,强调动态发展与不断成长,在课堂教学现场伴随着教学过程而产生的能推动教学进程得各种教学条件和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成的,能够推动教学的课程资源,主要是指学生的各种状态和表现。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主张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与行为,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善于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发展成有明确人生目标、有学习和生活品质的人。这些要求同时也是道德与法制主题的重要反映,是最有效的课堂生成资源。

在教学《我很诚实》一课时,我并没有像往常那样规定好要求,而是鼓励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和生活经验自行表达,大胆发声。而我则在一旁认真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声音,关注他们每一句发言,并及时捕捉课堂生成,判断、重组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并利用一切有价值的、动态生成的资源,引起学生的共鸣,深入学生的心灵。

4善用生活资源,深化道德行为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品德教学源于生活,要从课堂出发,再回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去,让学生去体验生活、实践生活。品德的形成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与学习书本知识相比,生活实际体验更为重要,关注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后续效应,也是通过活动实践来体现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需要教育者能够更多地将学生置于社会中去体验,不仅要让他们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有道德的、合法的,什么样的行为是爱国主义,还要让他们在社会观察中去思考,“这些”和“那些”行为是否是正确的,实际中的各种道德行为与爱国行为是怎样被表现出来的,理论与实践是否是紧密相联系在一起的。无论是实践教学,还是教学后去实践,活动的持续跟进都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所学所得所感所悟,从而真正转变为所用所作所行所为,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生活的浸润和实践的历练。

结语:道德与法制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守法,而是产生各种与之相关的意识,无论是社会责任还是实践创新;无论是人文情怀还是人文积淀;无论是自主发展还是自主管理;无论是集体情感还是国家认同,良好的道德品质才是基础和根本。我们要重视各种能力形成的渐进过程,教育学生做道德与法治的有心人,引导他们学会在生活中去观察、体验、感悟亲各种道德现象,这样才能实现该学科教育的进步,提高学生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德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培养核心素养的手段[J].新智慧,2019(05):44.

[2]郑建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中华少年,2019(05):134.

[3]王佩平.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大家排好队》一课为例[J].新教师,2018(05):46-47.

猜你喜欢
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