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大豆产业发展趋势与政策建议★

2020-12-04 07:41王新刚喻佳节
大豆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生产者大豆补贴

王新刚,喻佳节,司 伟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1 2019年大豆产业发展的特点

1.1 大豆总产创下新高,单产水平稳中有升

得益于大豆振兴计划的实施,2019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增长明显,总面积达到1.4亿亩,比2018年净增1 382万亩,增幅为10.9%;总产量创近年新高,达到1 810万吨,比2018年增加215万吨,增幅为13.3%;单产达到129公斤/亩,比2018年增加2.7公斤/亩,增长2.2%。

1.2 种植成本进一步上升

2019年东北地区地租价格再次上涨,其中,黑龙江省平均地租价格为411.45元/亩,较2018年增长30.37%。由于规模化和机械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雇工费用(31.05元/亩)较2018年下降61.67%。若以2018年物质与服务费用及家庭雇工为基准折算,2019年大豆总生产成本平均增加76.71元/亩左右,总额约为753.86元/亩。

1.3 大豆加工量小幅增加,压榨产能过剩,企业普遍亏损

大豆加工业仍然以压榨与精炼豆油为主,以食品加工、生化提取为辅。2019年全国大豆榨油消费量约为8856万吨,同比增加184万吨,增长2.1%;大豆食用及工业消费量约为1 515万吨,同比增加15万吨。大豆油脂加工企主要分布在沿海港口附近及大豆主产区,其中深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山东和黑龙江两省。总体看,油脂加工业压榨产能严重过剩,价格下行压力加大,加工企业亏损较为普遍。

1.4 豆油及食用大豆消费量略增,豆粕消费量略降

2019年,我国豆油消费量为1 628.7万吨,比2018年增加40.2万吨;食用大豆消费量为1 340万吨,比2018年增加50万吨。由于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及低蛋白以及杂粕饲料的推广,2019年豆粕消费量(6 607.4万吨)比2018年减少33.1万吨。

1.5 全年现货价格平稳下降,期货价格大幅度上升

国产大豆价格呈平稳下降趋势,降幅较小。2019年年初市场均价3 650元/吨,年末市场均价为3 580元/吨,下降1.91%。期货市场价格增幅较大,从年初均价3426元/吨增加到年末均价的3 857元/吨,上涨12.58%。

1.6 进口数量下降,出口数量平稳

2019年,我国进口大豆8 551.1万吨,同比增长0.5%。进口大豆货值353.369亿美元,同比下降7.2%。2019年从巴西进口大豆5 767万吨,占我国大豆进口总量的65.16%;从美国进口大豆1 694万吨,占我国进口大豆总量的19.14%。另外阿根廷、加拿大、俄罗斯和巴拉圭依然是我国进口大豆的重要来源国。出口方面,2019年我国大豆出口较2018年持平,约11万吨。

1.7 生产者补贴仍处高位,多种补贴政策综合发力

得益于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导向及大豆振兴计划的实施,大豆生产者补贴力度较大。以黑龙江为例,2019年大豆生产者补贴为255元/亩,远高于30元/亩的玉米生产者补贴;从补贴地域看,除东北外,生产者补贴与粮豆轮作补贴在黄淮部分地区亦开始试行。此外,大豆良种繁育基地的投资建设,为优化大豆种子品质、提高市场竞争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2 2020年大豆产业发展趋势

2.1 种植面积增加的不利因素增多

2019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1.4亿亩,已经实现了《大豆振兴计划》中规划的2020年的种植面积数量目标。随着第一阶段中美贸易谈判达成和临时消减关税措施的实施,美国大豆的大量进口将会影响国内大豆生产;而且,我国大豆生产者补贴很可能继续减少;新冠肺炎疫情增加了大豆生产的不确定性,加上近年来不断上涨的大豆生产成本,豆农种植大豆的比较收益将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这将会打压种植户的积极性,预计2020年大豆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的可能性会降低。

2.2 消费总量稳步增长,养殖业对豆粕消费保持增长态势

居民收入的增加、城镇化的推进、人口增长和食物消费结构转型将继续拉动城乡居民对肉蛋奶的需求。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第一季度养殖业对豆粕的需求,随着疫情好转,特别是非洲猪瘟得到控制,在保供给的政策导向下,养猪业将会迎来复苏,故2020年中国大豆消费量预计将依然稳步增加。豆粕作为重要的动物蛋白来源,养殖业对豆粕的强劲需求也将持续保持增长态势。

2.3 压榨加工业有进一步调整空间

居民对大豆蛋白、组织蛋白等产品的需求将促进大豆精深加工的发展,但是,国产大豆用作食品加工,进口大豆用作压榨精炼的消费格局将依然延续。此外,进口产品增值税的下调,压榨行业外资市场准入的取消等政策会继续影响2020年大豆加工行业。随着国家养殖政策的调整,养殖区域的转移,东北和西南或将成为大豆压榨产能扩张的重点地区。

2.4 进口总量可能增加

2020年中国对国际市场大豆仍将保持较旺盛的需求,大豆进口量将依然保持高位,巴西和美国仍将是我国大豆进口主要来源国,与此同时,中美贸易协定的签署将会增加对美进口大豆量。从当前南美大豆播种的情况来看,大豆整体长势良好,丰产概率大,预计大豆后市价格较为稳定,对2020年我国大豆的进口价格影响不大。

2.5 支持政策将更倾向于尊重市场规律

由于中美贸易摩擦,我国大豆政策的走向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总体上讲,国家将继续加大大豆产业的支持力度。一方面将继续完善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在不造成市场扭曲的前提下,保障大豆种植农户的合理预期收入;另一方面,继续探索轮作补贴政策,该政策在调整种植业结构、振兴大豆产业以及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 2020年大豆产业发展建议

从产业链的视角来看,当前我国大豆产业各环节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豆农种植收益不高、对外依存度大、加工企业亏损等,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加大对大豆高产品种和玉米、大豆间作新农艺推广的支持力度。为此针对2020年的大豆产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3.1 加强对良种、机械设备以及耕作技术的研发与推广,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

当前我国大豆竞争力不强,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大豆单产水平较低;另一方面源于我国大豆生产成本远高于世界大豆主产国。为此,建议继续加强良种研发与推广,稳步提高大豆单产水平;加快新型机械设备的研发,通过提高大豆生产的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水平等方式来降低大豆生产成本;此外,还应进一步推广玉米、大豆间套作技术,挖掘南方和西北地区的大豆生产潜力。

3.2 坚持市场主导的前提下,优化扶持政策结构

政府应在坚持市场主导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在保证生产者种粮基本收益的基础上,结合补贴资金额度、补贴面积及结构调整方向等因素,对玉米生产者和大豆生产者实行差异化补贴标准,引导扩大大豆种植,促进种植结构优化调整。应继续加强大豆良种基地建设,考虑玉米、大豆间套作支持政策,同时,应积极探索在黄淮海等产区实施大豆生产者补贴、粮豆轮作补贴和良种补贴政策。

3.3 实行大豆差异化发展战略,进一步拓宽进口渠道

大豆进口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农业资源紧张的局面,是我国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实施粮食安全新战略的具体体现。但是,为了保证基本蛋白供给,我国必须大力支持国产大豆生产发展。应该充分发挥国产大豆高蛋白、非转基因的优势,实施差异化的发展战略。针对当前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高的现实,应该充分利用我国的科技优势和资金优势,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和各类贸易协定,进一步拓宽大豆进口的渠道,保证安全的大豆供应网络。

3.4 强化大豆绿色生产技术研发,加强绿色增产增效技术推广

建议继续完善东北地区粮豆轮作、黄淮海地区麦茬免耕覆秸、南方和西北地区大豆间作套种等绿色生产技术的研发和标准制定工作。下拨专门的绿色生产技术研发和推广经费,通过实验基地、农技培训、农技人员下乡指导等方式多渠道引导农民使用大豆绿色生产技术。同时,建议加强绿色生产技术配套生产工具的研发和生产,为绿色生产技术的大规模利用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3.5 深化对加工行业的调控,合理引导健康消费

要强化对大豆加工市场的监测,在尊重市场的基础上,合理引导传统豆制品生产,改进生产工艺;强化大豆精深加工研究,开发新型大豆食品和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提升大豆加工业的整体效益。要鼓励大豆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大豆种植、加工一体化经营,支持有条件的大豆加工企业流转土地、承包农场,通过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经营,实现国产大豆自产、自收、加工一体化运作,向市场提供高质量的大豆产品,增强加工企业的竞争力。此外,还应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更多地消费植物蛋白。

猜你喜欢
生产者大豆补贴
针对农资价格上涨,中央已累计发放500亿元一次性补贴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1月巴西生产者价格指数上涨3.92%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农机购置补贴的绩效分析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会安慰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