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疼痛护理对高原四肢创伤性骨损伤急诊手术患者的效果分析

2020-12-04 18:30谢顺艳
医药前沿 2020年15期
关键词:创口创伤性四肢

谢顺艳

(西宁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 青海 西宁 810005)

四肢创伤性骨损伤是急诊科最为常见的病症之一,其具有起病突然、病情复杂、持续疼痛的特征,而剧烈疼痛症状在较大程度上会引发心率加快、血压增高等情况[1],这不仅增加手术治疗难度,也会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强化疼痛护理作为针对这一情况展开的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改善患者疼痛症状,维持机体血流动力学稳定有积极意义。因而本次研究中,主要针对强化疼痛护理对高原四肢创伤性骨损伤急诊手术患者的影响作出讨论。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1 月—2019 年1 月我院收治的高原四肢创伤性骨损伤患者82 例;对照组中男24 例、女17 例,年龄18 ~63岁,平均年龄(40.5±22.5)岁,行一般护理干预。实验组中男25 例、女16 例,年龄19 ~62 岁,平均年龄(40.5±21.5)岁,行强化疼痛护理干预。本研究中患者与家属皆知情同意,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一般护理干预,包括常规创伤处理、病情监测、止痛药物应用等;实验组行强化疼痛护理干预。

心理干预:向患者与家属详细介绍病症情况与疼痛原因,帮助患者加强对疾病的了解,并准确描述疼痛感受,多以安慰和鼓励,以温柔亲切语言沟通,从患者角度出发理解内心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介绍成功病例,提高治疗信心,并指导家属给予患者家庭支持。

创口清理:观察患者创口情况,若混有泥沙杂物,可用生理盐水对创口进行清洗,并用医用棉签清理;清创后用含有碘酒、酒精棉球消毒,帮助患者呈舒适体位,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因二次移位增加疼痛感。

镇痛药物:注意观察创口,询问患者疼痛程度,并记录疼痛频率与时间,给予患者以控制疼痛有效剂量为宜;可先用非阿片类药物,若镇痛效果不理想,可加用弱阿片类药物;若两者均无法达到良好镇痛效果,可给予强阿片类药物。

疼痛转移: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可应用聊天、看电视、听音乐、听广播等方式分散患者注意力,放松情绪,降低患者对疼痛症状的感知力与应激反应。

1.3 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症状改善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以0 ~10 分为准,所得分值越高,即为患者疼痛症状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两组间研究数据显示,组间干预前,患者VAS 疼痛评分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干预后患者疼痛症状均有改善,且实验组VAS 评分更低于对照组,组间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组间护理前后VAS 疼痛评分(±s)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实验组 41 8.8±2.3 3.5±0.8对照组 41 8.7±2.0 6.6±1.4 t-0.210 12.310 P-0.834 0.000

3.讨论

四肢创伤性骨损伤在临床中发病率较高,多数需行急诊手术治疗;患者主要伴随四肢肢体骨骼损伤、肌肉损伤及疼痛症状,且因刺激疼痛神经,其疼痛症状往往较为剧烈而持久,若不及时对其有效控制,则会诱发多种不良反应,危及生命安全。而高原地区因高海拔缺氧,患者骨损伤后自身血液循环中断,在低氧环境中,极易导致患者机体血液流速变换、低氧血症等,从而延长了骨代谢与骨康复时间,增加了患者痛苦,因此加强对高原四肢创伤性骨损伤患者的有效护理干预十分重要。以往临床中主要采用创伤低通或无痛操作处理,但作为一种受生理、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影响的非单纯性疼痛[2],只有进一步强化疼痛护理干预才能改善临床不良症状与患者心理负性情绪。本次研究中,通过对实验组患者展开心理干预,说明疼痛机制,了解患者疼痛程度,并加强沟通和交流,尽量保证患者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护理与治疗工作进行。同时采用低通或无痛操作清理患者骨损伤创口,帮助其呈舒适体位,最大程度缓解疼痛;适当情形下给予镇痛药物干预。并应用疼痛转移法分散患者注意力,有效降低对疼痛症状的感知与应激反应。因而实验组患者经干预后,其疼痛症状相比较干预前与对照组有较大幅度改善,可确保急诊手术快速有效展开。

综上所述,对高原四肢创伤性骨损伤患者在行急诊手术中应用强化疼痛护理,可有效减轻疼痛症状,降低疼痛应激反应,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猜你喜欢
创口创伤性四肢
比缝合更好的创口封闭方法
四肢冰凉就是肾虚吗?
跟踪导练(四)
改良型创口贴
小伤口都能用创口贴 ?
跟踪导练(四)
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中医治疗概述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创伤性凝血病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