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江南一隅的美梦和诗意

2020-12-04 06:40AOZY视觉中国
课堂内外(初中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陆文夫苏州人平江

文 / AOZY 图 / 视觉中国

一想到苏州,大脑就会不自觉产生一种名为惬意的化学反应,仿佛能看见古运河的水流淌过曲曲折折的河道,窄窄的雨巷里走过撑着油纸伞的姑娘。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每一个来到苏州的人,都会为这座城市而倾倒。

同一个苏州,不同的眷恋

苏州向来是备受文人宠爱的城市。

曹雪芹与这座城结下不解之缘,是在祖父曹寅任苏州织造期间。幼年的他正是在苏州织造府中,见识了“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鼎盛气派。出于对苏州的钟爱,他把《红楼梦》中清丽而有才气的林黛玉设定成了苏州姑娘,还在全书一开头就为苏州打了广告,称这里“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一代武侠宗师金庸先生也是苏州城的忠实粉丝。由于祖母是苏州人,金庸从小就吃着苏帮菜长大,还未曾与这座城市见面就已耳濡目染姑苏的情调。长大后他也时常前往苏州,他迷恋着苏州的粉墙黛瓦、园林建筑,说这是自己“从童年就开始喜爱着的城市”。正因为这份喜爱,金庸在小说里不止一次提到过苏州的元素。

《天龙八部》中,段誉在燕子坞尝到了“清而不腻”的菱角,喝到了“吓煞人香”的碧螺春,还有与之搭配的玫瑰松子糖、茯苓软糕、翡翠甜饼、藕粉火腿饺……精致的苏州茶点让吃惯山珍海味的段誉都忍不住感叹“怎舍得张口去吃”。

姑苏风情温润如玉,在金庸笔下肃杀的江湖里留下了深深浅浅的印迹。

鱼米之乡,饭稻羹鱼

苏的繁体写作“蘇”,下面有一鱼一禾,凝结了苏州鱼米之乡的特点。

走在平江路上,你一定会看见白墙上写的“鱼食饭稻”四个醒目大字,不少游客争相在此拍照打卡。其实,这几个字来源于《史记》中的“饭稻羹鱼”,是司马迁对当时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饮食习惯的描述。

苏州人爱吃鱼,而且讲究时令,他们还为此专门编了顺口溜:“正月塘鳢肉头细,二月桃花鳜鱼肥,三月甲鱼补身体,四月鲥鱼加葱须,五月白鱼吃肚皮,六月鳊鱼鲜如鸡,七月鳗鲡酱油焖,八月鲃鱼要吃肺,九月鲫鱼红烧肉,十月草鱼打牙祭,十一月花鲢汤吃头,十二月青鱼只吃尾。”这张传承百年的“吃鱼时间表”至今仍然适用。

西晋时期,苏州人为了吃鱼还闹过一场沸沸扬扬的辞职事件。

当时有一个叫张翰的吴中人,在洛阳做官。有一年秋天,天气萧瑟,秋风阵阵,张翰在家中和朋友小聚。热闹之中,他突然想起了老家的莼菜羹和鲈鱼脍,顿时感慨万千: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不就是活得快活么?哪能为了高官厚禄,就在远离家乡的千里之外做官呢?这种憋屈的日子,往后再也不想过了。于是,张翰说走就走,第二天就上书给齐王,辞官回乡,过上了他理想中的舒适生活。

这件事后来被传诵成一段千古佳话,也正是“莼鲈之思”的由来。

苏州人不仅爱吃鱼,对其他美食也同样不会错过。赫赫有名的阳澄湖大闸蟹,就是苏州的名产。正如《红楼梦》中曹雪芹借贾宝玉之口所吟的那句诗——“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苏州人吃螃蟹喜欢用清水蒸煮,熟后蘸醋和姜末食用,剥开橙红色的外壳,露出鲜香细嫩的蟹肉,吃得人直吮手指,回味无穷。

挑剔的苏州人,就连吃螃蟹也要挑选最佳时间。蟹季起于寒露,止于立冬,农历九月吃母蟹,十月吃公蟹,再往后的时间基本就不吃了,留给螃蟹过冬繁殖,为明年的蟹季蓄力。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建筑大师童雋先生曾说:“园林是一处真实的梦幻佳境,一个小的假想世界。”苏州园林多由遁世隐逸的古代文人所建,其中最突出的代表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分别为始建于宋代的沧浪亭、元代的狮子林、明代的拙政园和留园。除此之外,其他大大小小数十座园林也各有看点。

不过,若是第一次来苏州,除了逛园林,还一定不能错过那些古街和小巷。

平江路算是苏州保存得较为完好的古街了,它以苏州的旧称之一命名,与观前街仅一巷之隔。它与其他地方常见的“古镇”“老街”有相似之处,整条街遍布着各种小吃摊、糖水店、糕点铺子、特产店,游人如织,热闹非凡。但不同之处在于,这里有着江南特有的水巷,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处处流淌着“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若是想逛逛河对岸的小店,必须走过大大小小的石桥。

平江路的石桥,虽不比园林中的廊桥那般雅致,却质朴踏实、经久耐用,颇具江南韵味。有人说:这些石桥更像是一种点缀,已经成为古街平江的一个文化符号。

漫步在平江路,老式民宅随处可见。这些老房子有着粉墙黛瓦、雕花木窗,与幽静的河道、悠长的石板路彼此呼应,宛如一幅长卷丹青。而街边郁郁葱葱的花木,与墙面剥落之处攀生出的藤萝蔓草,正随风摇曳,为画面增添了几分灵动之气。

总有人担心平江路商业气息过于浓厚,但古人曾言:“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古时的苏州便以市肆繁华著称,商业本就是姑苏繁华图景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何况,平江路并不局限在一条老街,以它为中心的整块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堪称古城缩影。

蜿蜒交错的巷弄与河道共同织出了一张网,打捞起独属于苏州的历史风韵和生活底色,值得每一个路过的人细细品味。

苏州旅行攻略

打卡景点

拙政园

拙政园始建于明代,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中国四大名园。全园以水为中心,亭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园区南部设有国内第一座园林专题博物馆——苏州园林博物馆。每年春夏秋三季,拙政园会举办杜鹃花节、荷花节、反季菊花展等特色活动。

虎丘

虎丘山风景区位于苏州古城西北角,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被誉为“吴中第一名胜”,最负盛名的两大景点是虎丘塔和虎丘剑池。大诗人苏轼曾写下“尝言过姑苏不游虎丘,不谒闾丘,乃二欠事”的千古名言,表示到苏州,不可不游虎丘。

天平山

天平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太湖之滨,以“红枫、奇石、清泉”三绝著称,是中国四大赏枫胜地之一。山势峭峻奇险,据说这里是北宋名臣范仲淹先祖归葬之地。每年的10 ~11月是最佳赏枫时节,红叶遍野,美不胜收。

同里古镇

同里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始建于宋代,它被五湖环抱其中,网状河流将古镇分割成七个小岛,而数十座古桥又将其连成一体。这里有众多建于明清两代的花园、寺观、宅第,古色古香。在这里,可以品茗、聊天、听曲、走三桥、坐游船,感受水乡的慢节奏生活。

特色美食

苏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苏州菜是苏菜的一个重要分支,属于“南甜”风味,用料上乘、鲜甜可口、讲究火候、浓油赤酱。烹调技艺以炖、焖、煨著称,重视调汤,保持原汁。

苏帮名菜

碧螺虾仁、蜜汁火方、樱桃肉、母油船鸭、黄焖栗子鸡、莼菜银鱼汤、万三蹄、响油鳝糊、金香饼、三套鸭、蟹粉豆腐、松鼠鳜鱼、大闸蟹等等。

苏州小吃

枣泥拉糕、方糕、三鲜馄饨、酒酿圆子、豆腐花、青团、八宝饭、蜜汁豆干、松子糖、蟹壳黄、生煎、鲜肉月饼、糖水鸡头米等等。

作家陆文夫并不是苏州人,却在苏州度过了60多年的时光。许多人提到陆文夫就会想起苏州,两者几乎已是同义语。从水道到小巷,从评弹到吴语,从饮食到民风……他优雅、闲适、恬淡的文字,将苏州的一点一滴娓娓道出,让我们得以一窥其妙。

【苏州·小巷】

苏州的小巷是饶有风味的。它整洁幽深,曲折多变。巷中都用弹石铺路,春天没有灰沙,夏日阵雨刚过,便能穿布鞋而不湿脚。巷子的两边都是高高的院墙,墙上爬满了长春藤、紫藤;间或有缀满花朵的树枝从墙上探出头来。在庭院的深处,这里、那里传出织机的响声,那沙沙沙沙的是织绸缎;那吱呀嘁嚓的是织章绒。我见过苏州的绸缎和弹绒,像蓝天上嵌着彩云,像朝阳、像晚霞、像薄暮升起的轻烟。你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些举世闻名的丝织品,是在万户杂住的小巷里诞生的。

——陆文夫《苏州漫步》

【苏州·园林】

在所有的园林当中,我最爱“留园”。它像所有的艺术杰作一样,带着深深的含蓄。入口处一条朴实的走廊,普通的庭院。林中部的池台亭榭便隐约可见。等到穿过“涵碧山房”,站在近水的凉台上时,只见一派假山迎面而起,山石犬牙交错,“可亭”的六角高耸在山石的上面,高高低低的三道小桥横卧在山涧上。远望迂回曲折,仿佛深不见底。到这里,便感到人在画中,但又不见画的全貌。

——陆文夫《苏州漫步》

【苏州·时令菜】

人们评说,苏州菜有三大特点:精细、新鲜、品种随着节令的变化而改变。这三大特点是由苏州的天、地、人决定的。苏州人的性格温和,办事精细,所以他的菜也就精致,清淡中偏甜,没有强烈的刺激。

苏州是鱼米之乡,地处水网与湖泊之间,过去,在自家的水码头上可以捞鱼摸虾,不新鲜的鱼虾是无人问津的。从前,苏州市有两大蔬菜基地,南园和北园,这两个菜园子都在城里面。菜农黎明起菜,天不亮就可以挑到小菜场,挑到巷子口,那菜叶上还沾着夜来的露水。

头刀(或二刀)韭菜、青蚕豆、鲜笋、菜花甲鱼、太湖莼菜、马兰头……四时八节都有时菜,如果有哪种时菜没有吃上,那老太太或老先生便要叹息,好像今年的日子过得有点不舒畅,总是缺了点什么东西。

——陆文夫《姑苏菜艺》

【苏州·特色菜】

据我所知的苏州菜中,有声有色的只有两种,一是“响油鳝糊”,一是“虾仁锅巴”,号称天下第一菜。响油鳝糊就是把鳝丝炒好拿上桌来,然后用一勺滚油向上面一浇,发出一阵“喳呀”的响声,同时腾起一股香味,有滋有味,引起食欲。虾仁锅巴也是如此,是把炸脆的锅巴放在一个大盆里拿上桌来,然后将一大碗虾仁、香菇、冬笋片、火腿丝等做成的热汤向大盆里一倒,发出一阵比响油鳝糊更为热闹的声音。据说,乾隆皇帝大为赞赏,称之为“天下第一菜”,看来也只有皇帝才有这么大的口气。

——陆文夫《吃喝之道》

猜你喜欢
陆文夫苏州人平江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鲜”是苏州人的执念
入静止观的苏州人
茅盾与陆文夫
鹰岩崖居——自在平江野奢酒店
一种缘分
张建霖
陆文夫与《苏州杂志》
——由《苏州杂志》解读陆文夫的三重身份
一本杂志和她的生活观
平江老街上的一抹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