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社交障碍的改善

2020-12-04 08:36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团体辅导成员

闫 娜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他们对社交生活有很高的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同时也渴望认识更多的朋友,大多数人都希望在学校里建立一个良好的人际圈子。[1]232但是由于社会阅历较浅,加上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对同学和集体表现出较强的排斥感。面对大学生活,他们或多或少暴露出了性格羞涩、沟通能力较差等问题,这使得他们产生了明显的社交障碍。近年来,随着心理学理论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日益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学者们对此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并产生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帮助广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环境,改善个人社交关系,采取行之有效的干预方法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这是当前心理学界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缺乏人际交往价值取向的正确判断能力。大学是一个自我意识不断提升的重要时期,在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社会阅历相对较少,对社会的了解、人的全貌了解认知有限,常常会以个人的价值观与社交模式去评估世界,有较高的个人期待值,致使理想与现实相差甚远,从而产生不平衡的心理,并对社会心存偏见。“马加爵事件”说明其存在性格缺陷,价值观不正确。其认为生命的价值就表现于金钱上。致使富人更容易得到尊重与认同,穷人常常被人看不起,在情感上更容易被拒绝。正是这些负面的心理影响使马加爵对他人产生仇恨的心理。学生应当尊重他人,认同差异,如果个体被集体排斥或孤立时,更容易发生冲动或出格的行为。

2.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习惯以自我为中心,自我封闭。在人际交往中,大学生常常以自己为焦点,对个人需求及个人感受更加关注。部分大学生常常是站在个人立场考虑问题,不关心他人想法,只顾及自我感受。人与人是基于平等友爱的条件下进行交往的,一味关心自我不在乎他人感受的人,一旦进入社会,必然会受到挫伤。还有部分学生习惯将个人真实情感及想法隐藏起来,质疑身边的人和事,刻意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

3.人际交往中自卑心理。自卑属于一种自我评价,觉得自己软弱无能,认为自己不及他人,能力不行,无论做什么都会以失败告终。然而,经实践可知,这种自我评价是不正确的。无论是自卑的人,还是自信的人,他们的能力都相差无几,他们之间最大的差别,是心态的不同。缺乏自我认识容易让部分学生产生自卑感。此类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十分敏感,主动性不足,常常产生自卑和焦虑的情绪。自卑不利于个体能量的正常发挥,不利于与他人的交往和互动,使自我成长受到极大的制约[2]94。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1.大学生身心发展不一致。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加快了大学生生理成熟程度,但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程度却落后于生理发展,致使身心发展产生冲突。首先,个人意识的发展要求个体需要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分析的能力,能够形成独立行为;其次,社会经验不足,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等原因,使个体的生理发展需求得不到有效的满足。如此一来,心理期待过高与心理承受能力过低就让个体产生矛盾心理。由于大学生与社会的接触频率日益增加,对个人认识也有所增加,他们在发现自己与他人的距离后,希望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交流,得到他人的认同和尊重,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就会由于精神空虚而产生孤独感,形成不平衡的心理,继而导致社交问题的出现。

2.家长的教育理念影响了对孩子的教育实践。为人父母,无一不希望自己的儿女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高端人才。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先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思维,关心并尊重儿女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拒绝拔苗助长。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制定正确的目标,避免对孩子过度宠爱或指责,尽可能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3.高等教育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现如今,我国高等教育对培养学生专业知识能力比较关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则不太重视。在我国,希望得到有关于人际交往培训的学生高达91.2%,但是,我国许多设置了心理健康课程的学校也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指导不足,让大学生得不到真正有效的指导[3]209。

二、研究设计

(一)实验过程

1.前测,选定被试。本文选取了500个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他们人际交往得分均超过10分,将他们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

2.对A组学生开展面对面的调查,了解每位大学生存在的人际交往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团体辅导计划。

3.制定团体辅导方案。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和依据,帮助大学生改善社交障碍。

4.开展团体辅导。对A组成员开展团体辅导活动,辅导时间持续8周,一共进行16次。

5.后测。团体辅导结束后,并对A组学生进行调查,对比B组调查结果。

6.结果分析。对调查结果进行科学比较和分析,组织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总结本次团队辅导效果。

(二)团体辅导主要过程

1.关系建立阶段。组织者向团队成员介绍个人学习背景和工作经历,详细解释团队心理辅导内容、要求和计划,并指出需要注意的事项,要求每位成员提出自己的期望和目标,组织者要给予团队成员及时指导,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明确改善社交障碍是团队目标。[4]105-110团体辅导主要探讨社交技巧、团队管理办法,设计团体辅导活动。团体辅导通过组织开展团队辅导活动,加深团队成员之间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团队成员的社交自信,营造一个健康、向上、融洽的团队氛围。

2.主题实施阶段。通过开展团体讨论活动,让小组成员学会与人沟通和交往,掌握正确的社交技巧。组织团队成员进行角色互换,让他们观察其他成员的行为表现,学习如何从他人角度思考和看待问题。在团队辅导过程中,团体成员围绕一些感兴趣的内容展开讨论,通过参与团队活动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加强自我剖析,发现自己社交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自我分析。同时,要肯定个人优点,不断强化个人自信心。

3.团体结束阶段。总结团体过去的活动经历,让每一位团队成员进行经验总结和分析,学会将收获运用于社交实践。在团队活动结束时,对成员情绪进行调节,请他们填写“团体辅导效果评价表”,给每个人祝福,并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保持联系和沟通,互相帮助和关心。

三、研究结果

(一)量表评估

1.和对照组前测量表分析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前测量表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因子在各因子水平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两组学生在实验前测的人际关系适应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实验组和对照组后测量表分析

通过对两组样本量表后测发现:两组样本大多数因子的均分上存在一定差异,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异性交往因子后测值存在显著差异性;在交谈方面、交际方面、待人接物、异性交往各因子上后测差值存在十分显著差异性。

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后测量表分析

3.实验组前后测分析

表3 实验组前后测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对比实验组后测与前测结果,两组样本大多数因子的均分上存在一定差异,交谈方面、交际方面、待人接物、异性交往因子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性。

4.对照组前后测分析

表4 对照组前后测分析

从表4结果可以看出,对照组前测、后测数值相比有了显著变化,但是通过匹配样本检验结果可以看出,不同因子并不存在显著差异性。

(二)主观评估

1.团体成员参加团体活动后的心得体会。(1)敞开内心交朋友。通过参与团体活动,进一步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离。每一个人都认识到,大家都渴望收获一份友谊,结交朋友需要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为他人提供帮助,一定能够收到积极的效果,坚持下去必然会找到自己的知心朋友。有些成员因为有被拒绝的经历,不会轻易向他人敞开内心。参加完这次团体活动后,他们受伤的心灵得到修复,并提高了克服困难的信心,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有些成员认为个人的面子会影响朋友友谊,要成为一个受尊重的人,首先要学会尊重他人,对身边人保持友善,必然会得到友善的对待;也有的成员发现自己之前的社交活动太少,结识的朋友不多,希望今后改善自己的社交能力。(2)人缘来自好性格。团体成员都认为个人性格好坏直接决定了人缘。一个好的性格能够得到更多人的欣赏和关注,如果自己是一个宽容大度的人,别人也不会对自己吝啬,主动退一步,就能够化解许多矛盾。有些成员在此次活动中,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认为如果能够将性格中的缺陷弥补起来,扬长避短,就一定能够获得好人缘;也有的成员认为,做人要戒骄戒躁,要平和谦虚,以诚待人,学会关心人,这一定会让自己变得更受欢迎。

2.团体成员自我评估。(1)团体成员对团体的印象及评价。总体来看,团体成员对团体的评价偏向于正面。大多数人认为团队有很好的交流氛围,让人感到安全、可靠、温暖,能够让自己变得积极向上;团体感染着每个人,让大家学会如何与人相处,与他人保持良好的沟通;团体为每个人提供了自我展现机会,让每个人的优点都能得到体现,让大家团结一致,既能够做真正的自己,又能够兼顾他人的感受。 (2)团体辅导对成员的影响。通过开展团体辅导,团体成员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让大家感受到彼此之间的信任和真诚,进一步促进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同时也直接解决了一些成员面临的问题,让他们学会沟通并化解身边的社交困境。有些团体成员的性格开始发生转变,不再那么以自我为中心,学会从他人角度思考问题,能够兼顾各方的诉求,倾听和接受他人提出的意见;有些成员通过参与团体活动后,开始打开内心的世界,变得更加开放、积极、善解人意,能够积极与人沟通,自信心明显增强,更懂得包容他人。有些成员认为,正是因为参加了团体活动才改善了自己的社交状况,对人际关系形成了更加健康的认识。大家都认为团队给自己带来的积极性远远多于负面性,如果不参与团队活动,则会继续停留在过去的轨道中,可能还会与他人发生各种各样的摩擦,陷入一个自我封闭的世界里。

四、分析与讨论

(一)人际关系存在的问题

本文研究所用的资料全部通过观察团队活动获得。笔者作为团体组织者,全程参与了团队活动,对每一位团体成员的表现进行直接观察和了解,并形成了大量的观察资料。通过资料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人际关系主要存在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1.人际适应不良。不少新生在社交方面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如自卑心理,害怕与他人进行沟通,不敢主动开口结识陌生人。从熟悉的高中校园生活过渡到一个崭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与周边同学完全不认识,这必然会对彼此之间的正常交流产生影响。例如,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社交态度。有成员认为:“在高中时期,自己每天都是晚睡早起,有的舍友却睡得早起得晚,大家经常会因为作息习惯不一致而发生矛盾。”还有成员表示,在上大学之前自己都是一个人住一个房间,但是到了大学之后,要同几位同学住在一个宿舍里,内心感到非常不习惯。还有的成员表示,自己来到千里之外的地方求学,身边没有一个亲人朋友,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处理,一下子很难适应。

2.人际交往障碍。人际交往障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认知障碍和人格障碍。在大学生群体中,认知障碍最为常见。大学生虽然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但毕竟生活阅历较浅,缺乏与社会全面接触和锻炼的机会,心智还不够成熟。在社交活动中表现得过于理想化,在交朋友过程中会建立很高的标准,如果实际与理想有出入,就会形成心理障碍,认为生活中很难找到真正的好朋友。长久下去,自己就会变得越来越孤独,人际关系也会越来越糟糕。有人表示,“平时总感觉别人在讽刺自己,感觉新的同学不像高中同学那么好相处,内心感到十分困惑和失望,通过参与团队活动,与其他成员进行亲密接触和沟通,逐渐认识到自己之前的交友标准太高”。人格障碍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社交障碍,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这是引起个体冲突的重要因素,不健全的人格容易产生人际交往矛盾。例如,不同性格、气质的人看待事物的观点和态度各不同,胆汁质的人性格比较直接,行为举止方式不恰当,这往往让抑郁质的人感到难以理解,彼此之间就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争议。而性格相同的人考虑问题的角度十分接近,因此交往起来就十分融洽。团体成员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让团体成员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通过换位思考来了解自己行为对他人的影响,从而学会了如何与人打交道。

(二)团体心理辅导的作用

1.加强团体成员的沟通能力。在与人交谈过程中,仅仅拥有耐心倾听的好习惯是不够的。如果彼此都不熟悉,在交往时就会显得很拘谨、不自然,交谈氛围不够热烈,从而影响沟通效果。经过一段时间接触和熟悉后,你就会形成主动沟通的习惯,长期困扰自己的社交障碍也会逐渐消失。通过参与团体训练后,一些成员表示自己的交流技巧得到明显改观,不会像以前那样感到羞涩,会主动与人沟通。随着自己交流能力的不断提升,结交的朋友也会越来越多。这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心情也变得更加愉悦起来。

2.有利于加强团体成员的社交能力,减轻心理压力[5]103-104。良好的社交能力表现在能够自如地对他人表达热情和真诚,而不会感到局促和尴尬。例如,在集体活动场合上,你会比其他人表现得更加放松、自然,在有陌生人在场的时候也不会感到局促。你不会感到自己的思路受到外部干扰;也不会因为过多顾忌别人而表现的畏首畏尾,陷入孤立境地。有团体成员表示,过去碰到老师就会心跳加速,感到十分紧张,也不敢在公众场合大声说话,害怕当众出丑。接受团体辅导之后,自己开始慢慢认识自己并开始尝试去改变,在众人面前也变得越来越自信了,自己十分庆幸参加了团队辅导。

结 语

实践经验证明,本次团体辅导收到了预期效果。本次制定的团体辅导方案有很强的适用性和指向性,收到了积极的反响。团体心理辅导的主要特点在于:根据大学生个体特点制定专门的辅导方案,营造良好的团队辅导氛围,统筹安排团队辅导活动。针对大学生社交困难和障碍,制定团队辅导计划,改善团队成员的社交困境,不断提高成员的社交能力。

猜你喜欢
团体辅导成员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和谐班子——团体活力的绝对优势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