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战“疫”精神研究

2020-12-04 02:54襄阳青年战“疫”精神风貌研究专班理论组
中国共青团 2020年20期
关键词:襄阳文明精神

襄阳青年战“疫”精神风貌研究专班理论组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全国青年特别是90后青年在各自的岗位上舍生忘死、顽强拼搏,成为战“疫”一线令人瞩目的风景,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昂扬风貌。团襄阳市委同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襄阳日报社、襄阳广电等单位组成襄阳青年战“疫”精神研究专班,通过对25813名襄阳市民的网络问卷调查、对近200个襄阳战“疫”先进青年集体和个人的深度追踪、对战“疫”中襄阳青年群体行为的大数据挖掘等方式,深入研究了襄阳青年特别是90后青年战“疫”精神风貌,形成如下报告。

一、襄阳青年战“疫”精神阐释

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襄阳青年特别是90后青年没有辜负时代重任、没有辜负党的信任,展现出了“舍生忘死的担当精神,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忠诚无私的奉献精神,朝气蓬勃的拼搏精神”。

(一)舍生忘死的担当精神

襄阳是湖北疫情较为严重的城市之一,确诊病例达到1175人,而确诊病例治愈率达到96.6%,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这是全市医务工作者舍生忘死、勇敢逆行书写的优秀答卷,而青年医务工作者在这份优秀答卷上留下了自己的青春印迹。1991年出生的王鑫是襄阳市中心医院医生,今年1月21日,作为最早一批进入隔离区的临床医生,主动承担了病区内高风险、高强度工作,而当时他的妻子已怀胎近8个月在家待产。襄州区人民医院二病区一名85后年轻护士长带领90后年轻护士团队一直坚守在治疗、输血、抽血、擦身喂水、心理疏导等最累的护理工作岗位上,在他们的精心护理下,该病区35名确诊患者康复出院,无患者病亡。

(二)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

襄阳青年在这个特殊战场坚守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齐心协力、通力合作,用自己的青春汗水赢得了全市人民点赞。

在社区(村)防控一线,团襄阳市委组织招募的2460名联防联控青年志愿者坚守在社区(村)防控主阵地,承担起了守门员、消毒员、宣传员、配菜员、快递员的角色,用自己的辛劳和坚守架起了“钢铁长城”,确保了物资不断、人心不散。在城市运行保障一线,迅速组建公安特警、公交集团、消防特勤、供水、供电等青年突击队,坚守岗位为重点人员有序流动、重点区域安全、急需物资运送、公共服务运行等城市运行保障工作贡献青春力量。在新闻报道一线,960多名青年新闻工作者不惧危险深入到医院、隔离点、社区、村庄、交通卡口等一线,全视角报道襄阳各战线防控信息,日均发稿1500篇(条、次),覆盖用户380多万人,全网点击量上亿次的《战“疫”故事·襄阳》等优质稿件被中央和省级媒体采用,讲好了襄阳故事,增强了战“疫”信心。

(三)忠诚无私的奉献精神

忠诚根植于深厚的爱国情怀,无私源自高尚的人格力量。在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3000余名青年志愿者秉承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组建功能多元化的志愿者团队,在社区联防联控、民众心理疏导、定点医院医疗救治、医疗物资保障、生活物资分发、困境群体关爱等方面全力以赴、无私奉献。50名具有医护专业资质的襄阳医务志愿者在襄阳疫情最严重、医疗资源最紧缺的时候挺身而出,深入隔离病房直面患者,不折不扣完成了采血、输液、采集鼻咽拭子样本等专业医疗任务,用最美“逆行”向疫情宣战,用实际行动为全市人民构筑起生命防线。

(四)朝气蓬勃的拼搏精神

在这次战“疫”中,襄阳青年特别是90后青年以特有的朝气、顽强的毅力,向我们展示了新时代中国青年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拼搏精神。面对患者,他们乐观幽默,激发了患者战胜病魔的勇气和信心,让世界看到了中国青年的豁达。面对疲劳,他们顽强坚韧,在医疗救治、在社区防控、在城市运行的战场中勇毅前行,让世界看到了中国青年的坚韧。面对难关,他们虚心学习,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核酸检测的行家里手,让世界看到了中国青年的智慧。面对未来,他们满怀憧憬,希望患者痊愈、社会安宁,希望人民幸福、国家富强,让世界看到了中国青年的胸怀。

二、弘扬襄阳青年战“疫”精神

疫情中的襄阳青年用精神力量、实际行动证明了青春担当,为弘扬襄阳青年战“疫”精神,下一步应着力推动实现“四个转换”:

(一)将群体认同转换为社会认同,服务大局

将襄阳青年战“疫”精神转换为文明自觉,厚植青年素养。襄阳青年在此次战“疫”中表现出较高的文明素养和文明自觉,要继续大力实施青年文明素养提升工程,综合运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手段,使襄阳青年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建设者。

将襄阳青年战“疫”精神转换为文明行为,释放青年热情。充分弘扬襄阳青年在战“疫”中展现出来的精神风貌,身体力行并示范带动身边人把在疫情防控期间养成的文明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为持久的文明行为自觉,使襄阳青年当好文明行为的监督员和代言人。

将襄阳青年战“疫”精神融入文明创建,展现青年作为。2020年是襄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攻坚之年,要继续在襄阳青年中广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文明家庭、文明校园、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上网等文明创建活动,成为文明创建的主力军。

(二)将精神动力转换为经济动力,助推经济发展

用担当精神涵养实力,引导青年干事创业。疫情过后,各行各业都需要青年才俊点燃干事创业的澎湃引擎。襄阳青年要主动作为,切实增强干事创业的热情,积极参与各类岗位练兵和创业实践,夯实专业能力,完善知识体系,砥砺过硬本领,以实干担起时代使命。

用团结精神凝聚合力,引導青年合作共赢。当前各行各业正处于复工复产的关键时期,广大青年除立足岗位、主动履责外,还应发扬吃苦耐劳、团结奋斗的精神,变个体成长为集体成长,变单打独斗为合作共赢,形成助推各行业科学有序复工复产的青春合力。

用奉献精神夯实定力,引导青年攻坚克难。广大襄阳青年应积极投身到复产复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科技研发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去,勇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一线、建设一线、科研一线经受锻炼,在摸爬滚打中壮筋骨、长才干,努力练就攻坚克难的“金刚钻”。

用拼搏精神激发活力,引导青年创新创优。这次疫情推动智慧城市、远程医疗、无人配送、在线消费、线上教育、视频会议、企业在线运营等新技术、新业态发展和消费模式创新,为新兴产业发展带来机遇。广大襄阳青年要以各级青年岗位能手为标杆,把拼搏精神融入血脉,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争当创新创优的排头兵,勇当转型发展的开拓者。

(三)将个体效应转换为“群星效应”,促进青年成长

选好青年典型,展示襄阳青年战“疫”精神。要结合“襄阳好人”“襄阳市道德模范”和各级“青年五四奖章”、向上向善好青年、“两红两优”、青年岗位能手等评选表彰,着力选树一批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的青年典型,示范带动更多青年向上向善。

讲好青年故事,传播襄阳青年战“疫”精神。增补襄阳青年战“疫”典型、青年理论专家进入各级“青年讲师团”,讲战“疫”故事,传精神火炬。各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应深入挖掘青年典型先进事迹,从一线战斗中挖掘感人故事,从点滴小事中发现可贵精神,强化引导力、感染力和号召力。

培育青年品牌,传承襄阳青年战“疫”精神。推动战“疫”典型培育的制度化和常态化,形成“深度挖掘-表彰激励-品牌培育-宣传引导”的青年典型品牌培育工作闭环,确保推出一个青年典型、带动一支青年队伍、引导一批青年成长,使襄阳青年战“疫”精神薪火相传,青年榜样生生不息。

(四)将战“疫”状态转换为常态服务,优化青年工作

建好机制,校准青年“航向”。必须结合时代青年特点,结合襄阳实际创造性贯彻落实《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不断建立健全引领青年、凝聚青年、服务青年新机制,让问需青年、问计青年成为常态化的工作机制,推动共青团改革向纵深发展。

搭建平台,系牢青年“纽带”。要继续将服务青年作为生命线,依托现有的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和团属新媒体平台,继续为广大青年搭建思想引导、教育培训、婚恋交友、志愿服务、就业创业、困难帮扶、心理辅导、权益维护、争先创优的平台,成为广大青年遇到困难时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力量。

建强队伍,打造青年“铁军”。要深化与青联、青企协、青年社会组织、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在项目、资源、阵地、人力等方面联动合作,夯实青年队伍建设,着力培养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青年志愿服务队伍、青年突击攻坚队伍、青年专业人才队伍,培养具有担当精神的栋梁之才。

(襄陽青年战“疫”精神风貌研究专班理论组成员:张兴瑞、张承武、张敏、杨航、路秋玲)

猜你喜欢
襄阳文明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潮涌汉江“两新”红
大侠都爱襄阳城
神秘的包裹
《腊八危家饷粥有感》
拿出精神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