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有效提问促多元交往

2020-12-04 08:18张立羽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课例师生课堂

张立羽

课例研究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以常态课堂为研究对象,通过强调教师的建构性反思和持续改进教学的行为,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提高团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从教师与学生的问答出发,探寻怎样进行有效提问,思考有效提问和课堂多元交往的关系,以此进行本文的课例分析。

一、交往的深度:提问的质与量

教师的提问在教学环节中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回答,实时观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但提问在于质而不在量。问题多不代表学生掌握得好,有效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我们把问题的类别分为常规管理性问题、事实性问题、推理性问题、创造性问题和批判性问题。在本节课中,教师共提问42 次,其中,常规管理性问题占问题总数的1.96%,事实性问题占问题总数的47.04%,推理性和创造性的问题占问题总数的51%。推理性和创造性问题作为开放性问题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正因如此,开放性问题更易在课堂中生成对话。而且这种对话不应该局限于教师问学生答,还可以扩展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自己之间的对话。当然对话的生成不仅指向问题的设计,还与提问方式有关。

教师的提问方式分为六种,分别是提问前先点名、提问后让学生齐答、提问后叫举手者答、提问后叫未举手者答、提问后改问其他同学、提问后教师自答。在课例中教师以提问后叫举手者答的方式为主,同时辅以其他提问方式,以保证每位学生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在本节课的最后,老师让学生小组讨论:“学习了本文后,你觉得如何才能更好地介绍动物呢?”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之间彼此发表看法并互相倾听、修正、补充。这样,老师便以提问促进了课堂上师生、生生、生本以及学生与自我的多元互动的生成。这样的多元对话与互动才是有深度的。

二、交往的广度:教师的理与答

除了问题的类别和提问方式,教师还应该运用合适的理答与候答方式。教师的理答方式大致可分为六种,分别是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对学生回答不理睬或消极批评、重复自己的问题或重复学生答案、追问、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在本节课中,教师以重复学生答案和追问为主。前者在于使问题更清晰,便于面对全体学生,将教师与被提问者的单一互动转向师生、生生间的多元互动。后者,教师的追问不仅能培养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发掘学生思维的深度,还能促使学生学会思考,从而将互动由横向的广度引向更加精细化的纵向深度。

三、交往的效度:学生的应与答

与教师的提问类型相对应的是学生回答的类型。學生的回答反映了一堂课从内容到交往的效度。学生的回答类型可以分为无回答、机械判断是否、推理性回答、创造或评价性回答四种。

从观察记录中发现,本节课学生的推理性和创造性回答占回答总数的65.45%,且正确率相对较高。结合教师的提问类型,验证了教师的问与学生的答具有高相关性。所以教师永远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通过学生回答的高正确率,可以看出学生对《松鼠》一课掌握到位,验证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但同时,从观察记录中也发现,学生在教师提问后,其回答没有停顿或不足3 秒的占回答总数的78.97%。这与课堂中一问一答的提问方式过多有关。这样的问答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达成师生、生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和智慧连接,从而导致对话虽然有交往的形式,但缺乏交往的精神实质。作为教师可以在提问中多追问、多穿插开放性问题,赋予师生双方拓展思维的空间。通过优化提问方式,提升课堂多元互动的效度。

作为年轻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努力将自己的课堂由互动中的“热闹”转变为互动中的“碰撞”。通过优化课堂问题设计,促成课堂的多元互动。

猜你喜欢
课例师生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美在课堂花开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课例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只是“看起来很美”——由课例《蒹葭》引发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