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小情境”,建构“大课堂”

2020-12-05 02:52袁婷婷江苏启东市和合小学
教书育人 2020年22期
关键词:火花蛋糕交流

袁婷婷 (江苏启东市和合小学)

教师进行充分的课程设计,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教师在课前可以结合知识的重难点,设置贴切的问题情境,从而激起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在教学情境中,合理的交流是提高教师授课效率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引导生生间、师生间的沟通。

一、问题情境,引导深度探究

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充满好奇,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营造一种“问题情境”,在授课时通过提出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从而对知识有深度的理解。

比如,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难免会对分数有些难以理解。教师可设计例题来引导学生:我们去蛋糕店买了一个大蛋糕,如果把这个蛋糕平均分为两份,一份给你,一份给你的妈妈,此时你得到蛋糕的多少呢?学生回答得到蛋糕的一半,那一半是多少呢?请用数字表示出来,一些学生就受到启发,说是1/2,那如果把蛋糕给你的爸爸妈妈和你分呢?每人分得的蛋糕一样多,此时你得到多少蛋糕呢?用数字表示。学生们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有些学生说刚才是2 个人平均分,每人分得1/2,现在是3 个人平均分,那分数表示就是每人分得1/3。接着提出问题,如果把这个蛋糕给我们班上20 位学生平均分,每人得到多少?此时学生很快就能说出是1/20,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分数”理解得很透彻。

营造问题情境,就是通过问题来导出本堂课的重难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氛围,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对问题深度探究,从而对知识理解得更透彻。

二、交流情境,碰撞思维火花

对于知识的探索,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在教学中要营造一种交流的情境。这种轻松的交流状态会让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火花,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教师如果单纯地讲“面积=长×宽”太枯燥,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如果教师这样设计,学生会更好地掌握:小明家客厅要铺地板砖,客厅面积是18m2,现装修公司有两种地板砖,一种是边长为50cm 的正方形板砖,每块20 元钱,一种是边长为30cm 的正方形板砖,每块10 元钱,问小明家怎么选择才能使装修费用最少?将班里学生分为4 组,小组讨论,课堂氛围高涨。第一组的小刚说,首先算出一块50cm 的板砖面积是0.25m2,一块30cm 的板砖面积是0.09m2,买50cm的板砖共需1140 元,买30cm 的板砖共需2000 元,所以他觉得应该选择买50cm 的板砖。小刚说完,同组的小华提出反对意见:可将50cm 跟30cm 的板砖混合起来买,这样费用会更少。但各买多少块呢?小鹏提出这一问题。大家又激烈地讨论起来。此时学生之间的思维已经碰撞出火花,收到了本节课的预期效果。

针对小学生的思维较发散的特点,不仅要培养他们自主交流积极讨论的学习意识,而且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之间要能够看到彼此闪光点,取长补短,为学好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生活情境,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源于生活。教师应该善于将课堂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并将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例如,学生对“厘米、分米和米”三个抽象单位感到难以理解,如果教师结合实景实物进行辅助教学的话,学生就会更加容易理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拿直尺对自己周围的物体进行测量,如:书、文具盒、笔、橡皮、桌子等。然后让几位学生上讲台进行演示,如:一位学生拿一本书和一把直尺进行测量,测出书的宽度为20 厘米、长度30 厘米和厚度1 厘米;另一位学生测量一支铅笔,测得铅笔的长度为19 厘米等。教师对各位学生的积极表现给予肯定。测量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单位之间的转化。同时,让学生理解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表达,也可以布置课下作业,让学生用卷尺测量课桌的长、高、宽。讲解过长度单位知识后,教师可以顺带讲解一下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教师拿不同质量的砝码,让学生实际体会不同重量单位物体的质量。

把知识应用到生活情境中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又可以让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解决了实际的生活问题,从而收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创设“小情境”,不是教学的点缀,也不是课堂的摆设,而是构建高效有趣的“大课堂”的重中之重。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问题,在探索交流过程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从而对新知识有了更深度的了解,对之后的学习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火花蛋糕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持久的火花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事业火花事这样被闲聊出未来的
创意蛋糕
切蛋糕
做蛋糕之前
“互掐”中碰撞出火花
再见了,我的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