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9世纪西加里曼丹的客家公司

2020-12-06 09:25夏远鸣
客家文博 2020年2期
关键词:婆罗洲半山和顺

夏远鸣

加里曼丹岛(Kalimantan Island)是世界第三大岛,中国史籍中称之为“婆利”“勃泥”“婆罗”,在荷兰东印度公司统治时期,加里曼丹岛改名为婆罗洲,1949年印尼独立后改名为加里曼丹。1整个加里曼丹,除了北部大约五分之一的划归马来西亚(砂拉越、砂巴),其余大部分归属印尼,并划分四个省,即东、西、南、中加里曼丹省。其中西加里曼丹省盛产黄金。

在西方殖民者进入西加里曼丹之前,中国人便在西加里曼丹沿海城市进行贸易。 从18世纪开始,大量华人前往西加里曼丹岛采矿与垦殖。这些多是以客家人为主的移民群体,也包括了部分潮州人。活跃于岭南山区的客家人,本来就擅长矿产的开采。来到西加里曼丹以后, 他们在热带丛林中主要从事金矿的开采兼农业种植,并形成一个由他们自主治理的小社会,华人自称为“公司”。这里的公司并非现代意义上的公司,而是一种采矿或农垦组织,其兼有行政、财政、司法等权力。由于其高度自治色彩而被西方人称为共和国。

在西加里曼丹,最为人们熟知的是罗芳伯开创的兰芳公司。但事实上,除了兰芳公司外,还有许多其他大大小小的公司。据学者统计,与兰芳公司并存在的公司有三十多个。这些公司主要为客家人所有。虽然都被称为“客家”,但他们分别来自中国东南沿海各个客家聚居地区,故也有畛域之分。有关西加里曼丹公司的历史,已有大量的研究成果。2本文对这些史实不再赘述,而是根据相关史料,尝试对这些客家公司的内部的籍贯进行考察,以求更加深入探讨今天东南亚客家族群内部的支派。

一、18-19世纪西加里曼丹岛华人公司概况

据史料记载,早在3世纪时已有人发现婆罗洲盛产黄金。华人大规模来此开采金矿是在18世纪。根据荷兰学者Veth等人的说法,婆罗洲南部的吧哇(Mampawa)的酋长首次从文莱招募了少部分华人来开采金矿,结果非常成功,于是三发(Sampas)的苏丹跟着效仿,由此开启了大批华工前来开采的序幕,大批华人从嘉应州、潮州、惠州来到这里。在18世纪70-80年代间,在西加里曼丹形成一些有名的矿业公司组织。在北部,以打劳鹿(Montrado)地区为中心,建立起在大港公司为首的十四家公司联盟——和顺总厅。在南部,以东万律(Mandor)地区为中心建立兰芳公司联盟。在拉腊(Lara)地区有源和、英和、长和、惠和、升和、双和、下屋七个公司。另外,还有其它大大小小,或独立或附属于上述联盟的小公司或商店、酒廊等行业组织。3

但这些公司联盟也在不断变化,其中以打劳鹿地区的和顺公司联盟变化最大。和顺公司联盟成立以后,不久内部发生械斗,在械斗后仅存7家。在荷兰军队进犯三条沟后又减至4家。1824年,荷军又向这四家公司突击,结果这四家公司人马又全部被迫撤退。4和顺公司联盟变化轨迹具体如下:1776-1807年,和顺十四公司;1808-1822年,和顺七公司;1822-1830年,和顺四公司;1830-1837年,和顺三公司。5

这些华人公司之所以能够在此建立公司,是因为这些地区是当地政府以及荷兰殖民者管控的边缘地带,加之华人的矿业开采给当地的马来统治者也带来财富,所以他们欢迎华人。在殖民初期荷兰殖民者只是象征性的统治,所以整个西婆罗州都控制在这些公司手中。到了1850年,荷兰人开始向华人公司进行武力征服,经过4年的“公司战争”,西婆罗州境内的华人公司最终被打败。只有东万律的兰芳公司因为同意与荷兰人合作才得以幸免。直到1884年,随着兰芳公司最后一任甲太刘阿生去世,荷印军队进驻兰芳公司总厅,兰芳公司也随之瓦解,也标志着西婆罗洲华人公司独立发展的历史结束,西婆罗州的华人时代一去不复返。所以综合起来,华人公司独立发展的时期是18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80年代,前后延续了百余年。这是一段独特的海外华人史。

南来西加里曼丹从事采矿及农业与商业的华人中,岭南三大族群的人士均有。其中广东人自称是“本地人”,潮阳人与揭阳人被称为“福佬”人,而客家人的来源较为复杂。在东万律,早期也有潮阳人及揭阳的“福佬”人。6客家人在兰芳公司创立以前并不占优势。但在发展过程中,客家人的优势越来越突出。这些客家人来自不同的区域,在原乡的籍贯不一,所以内部又有所区别。以下根据资料来考察各个公司或公司联盟的族群情况。

二、嘉应客家所建的公司

嘉应客家,指的是祖籍为清代嘉应、平远、蕉岭、长乐、兴宁五县的客家人。地处韩江上游山区,现也被认为是“正宗”的客家地区。在西婆罗洲地区,有多个公司是嘉应客家人所建。

1、东万律的兰芳公司

最知名的嘉应客家公司是兰芳公司,也是西加里曼丹最著名的公司。其之所以广为人知,可能是由于兰芳公司影响大,存在的时间长,又广为宣传的结果。1772年,罗芳伯率众从家乡来到坤甸。当时坤甸潮州人占优势,嘉应客家人占劣势。《兰芳公司历代年册》载:“潮州属人多不守礼法,好以强欺弱,嘉应州属人往往被他凌虐。” 在这种情况下,罗芳伯邀集同乡离开坤甸,前往他处,“进据一方”,于1777年在东万律创建了兰芳公司,后又兼并了多个公司,成为兰芳公司联盟,直至1884年瓦解,历时108年。

2、茅恩的“兰和营”

在东万律以北十多里的地方,有一个叫茅恩(Mao-yien)的华人商业聚落,这里有新老两个埔头。其中新埔头有店铺二十余间,多为嘉应州客家人,他们组织了兰和营,以江戊伯为首领,被称为“功爷”。江戊伯是嘉应州人,躯干伟大硕,武略超群。据《兰芳公司历代年册》记载:

江戊伯大哥,广东嘉应州人也。初为茅恩兰和营功爷,身体长大,武略超群,能以力雄人。相传所持之刀,重一十八觔,曾一刀而杀断唠子之头十八颗。唠子之畏戊伯,如张文远之威镇逍遥津。间有唠子啼,一呼江戊伯之名,便战慄而不敢啼。以脑筋声名赫奕,四方唠子皆平。7

罗芳伯与这位嘉应州同乡非常要好,当他是同心同德的兄弟。在茅恩地区,除了新埔头外,还有老埔头,有二百多间店铺,居民主要来自潮阳、揭阳、海丰、陆丰,其首领为黄桂伯,被称为总大哥。罗芳伯兰芳公司建立以后,不断扩张,因而派人联络江戊伯,一起逼迫黄桂伯投降。由于江戊伯的能力超群,所以两度出任兰芳公司的首领。

3、戴燕国的吴元盛

除了兰芳公司、兰和营外,另一个据说是由嘉应客家主导的是戴燕国。由于资料稀少,所以有关其情况知之甚少,据《海录》载:

戴燕国在昆甸南,由昆甸南河溯流而上,约七八日,至双文肚,即戴燕境。又行数日,至国都。乾隆末,粤人吴元盛刺杀番酋,国人奉以为主。元盛死,子幼,妻袭其位,至今犹存。

这里指出吴元盛是粤人,但具体籍贯没有指明。吴元盛为罗芳伯梅县同乡之说,始见于1920年梅县人余澜馨撰写的《罗芳伯传》。文中称罗芳伯“部下有一猛将,姓吴名源(元)盛,亦梅县籍。”81930年温雄飞在《南洋华侨通史·吴元盛传》中进一步指出吴元盛是“广东梅县下半图堡葵岭乡人”,9但这一说法未标明出处。高延的《婆罗洲华人公司制度》一书未见记载戴燕国之事;光绪《嘉应州志》亦未记载吴元盛此人。学者到今天葵岭田野调查也未见有任何可资证明的材料,10所以吴元盛是否为今天梅县城东镇葵岭人,尚未有确切的证据,姑且列于此以备考。

4、兰芳公司与祖籍地的渊源

虽然说兰芳公司与兰和营为嘉应客家,但从他们首领的籍贯以及相关史料来看,他们主要来自嘉应州的石窟河流域下游地区。石窟河是梅江的二级支流,从福建流出,进入梅县丙村镇东洲坝汇入梅江。其在广东境内流经蕉岭县全境以及梅县的白渡镇、丙村镇。兰芳公司十三届头领中,罗芳伯来自石扇堡,即今天的石扇镇,是石窟河下游边上的一个镇。最后一任首领刘阿生则来自今白渡镇凤岭村。另外几位首领的故居尚未确定,11但笔者认为,从姓氏与地域社会历史传统来判断,他们应该都在石窟河下游地区。

罗芳伯曾立下规定,镇平县(今蕉岭县)人不能担任首领,其因是为兰芳公司内的某位镇平首领曾带着采购粮食的钱逃回唐山,令罗芳伯大怒,故立下此规。这说明当时兰芳公司内部还有数量相当的镇平人。石扇与镇平县毗邻,这一带人文风貌也高度相似,这些人作为一个整体结合在一起是很自然的一件事。另外,兰芳公司内部成员以宋、刘、陈三姓最多。根据祖籍地姓氏分布地域来看,这里的宋姓,主要来自白渡镇;刘姓则主要来自今天白渡凤岭;陈姓目前不敢断言,很有可能来自蕉岭新铺陈姓。

事实上,石窟河流一带有天地会的传统。成书于清咸丰初年的《石窟一征》介绍了石窟河流域镇平县天地会的情况:

今邑中结盟拜会,为首者曰大伯。大伯者,大哥之谓也。最细者曰“阿尾哥”,“尾”一作“屘”,亦曰“阿满”。满,盈数也,俗以子女最小者为“满”,亦谓之“满子”。结盟拜会自是相约如兄弟然,故亦以大哥阿满等名目相排次。12

对比兰芳公司的体制,就会发现这套结盟拜会的体制源自原乡的秘密会社。根据《兰芳公司历代年册》记载,兰芳公司在东万律建立总厅时,其政权的架构与此完全相同。

时本厅举一副头人,本埠头亦举副头人,并尾哥老大,以帮理公事。其余各处,亦有举副头人,尾哥老大,以分理公事。各副头人,有饷务可取,惟尾哥老大,以得举者为荣,无言俸禄之事焉。13

由引文可见,这里的大哥、尾哥之称,都源自华南原乡秘密会社原有做法,并非新创。

这说明兰芳公司的体制,是源自原乡的天地会。镇平县的秘密会社传统一直到清末仍然盛行。其中最著名的是天地会成员还包括清末举人陈庭凤,他借会党之力,曾试图参与反清革命运动。

清代中期,石窟河流域的移民的高度组织性,还在台湾南部得到体现。清代从康熙年间渡台垦殖的台湾移民中,曾在康熙六十年朱一贵事变以及乾隆五十一年的林爽文事变中协助官兵平叛动乱,都有良好的表现。在两次平定叛乱的过程中,石窟河流域的客家人迅速组成“六堆”这种军事组织,配合官军战斗,表现出良好的组织性。作为一群垦殖移民,如此严密的组织纪律性,应该是源自原乡的秘密会社的组织。这些秘密会社到了西婆洲这样一个几乎没有外人统治的社会里,便可以一种公开的方式呈现出来。

三、“半山客”建立的公司

除了嘉应客家外,西加里曼丹另一支力量较大的是“半山客”。所谓“半山客”,指的是介于潮、梅之间,语言上采用半山客方言的群体。具体分布于揭西、丰顺、揭阳分布最多,其次在陆丰、惠来、海丰、普宁、饶平等县。从丰顺至揭西相连百余里的狭长地带是半山客的大本营。14这种半山客方言,也介于福佬话与客家话之间。这是一个重要的群体,他们在西加里曼建了几个较大的公司联盟。

1、和顺公司半山客

西加里曼丹半山客分布甚广,主要聚居在打劳鹿(Montrado)地区。打劳鹿位于今印尼西加里曼丹省东南部,今行政上隶属孟加影(Bengayang)县。这里是著名的矿区,很早就有华人在此开矿。大约1760年,打劳鹿有24个公司,而移殖的华侨数千人。15

1776年,打劳鹿的十四家公司,形成一个联合机构,命名为“和顺公司”。他们公推一人为首领,称为甲必丹,或甲太。公司内设一个议事厅,判决人事纠纷。和顺家十四公司如下:(1)九分头,(4)十三分,(5)结连,(6)新八分,(7)三条沟,(8)满和,(9)新屋;或称新十四分,(10)坑尾,(11)十五分,(12)泰和,或称十六分泰和,(13)老十四分,(14)十二分或称十二分义,总称和顺十四公司。和顺与第二年成立的兰芳成为西婆罗州两大华人组织。和顺十四家公司虽然没说明其族群属性,但有的应该还是客家人,这从公司的名字与籍贯可以推出。

结连公司,其会员大部分姓彭。这里虽没有说明籍贯,但可以推测他们来自揭西五云镇。五云镇,历史上称为“五云洞”,这里是揭西彭姓的主要聚居地,属客家。三条沟公司,有朱、温两大姓,均为陆丰与惠来的客家人士。16这一点从下文要谈到的刘善邦的个案中可以得到进一步证明。惠来虽然以福佬人为主,但在与陆丰交界处有几个地方属客家,这二地人在一起成为一个公司,显然方言上是一致的,属于客家。 同理,大港公司大部分矿工原籍为陆丰与惠来的客家地区。17坑尾公司,为惠阳客家人。“坑尾”这个名称本身体现了客家方言特色。

新屋公司在1818年,曾由胡亚禄任大哥,胡亚禄是福建永定客家人,他曾试图把“和顺”改为“广福”,意思是指广东省和福建省,但因遭到反对而作罢。这说明当时新屋公司内也有福建永定客家。

另外几个族群与籍贯不明的公司包括:十五分公司,主要为刘、陈二姓,籍贯不明;18九分头、新八分大部分是海丰人。19虽然他们族群属性没有史料说明,但可以推测他们都是客家人,因为一般情况下,只有同一个方言群的人,才可以形成一个联盟。

综合上述籍贯来看,和顺公司成员主要来自海陆丰地区,以及北部的揭西地区。这些客家地区与福佬人毗邻,所以他们多是“半山客”。事实上,清代的陆丰客家人主要集中在今天陆河县以及今天陆丰市的大安镇、八万镇等,另外西南镇、陂洋镇、内湖镇也有少部分。惠来与陆丰毗邻的一些乡镇也是客家地区。揭西县的五云镇、上砂镇;普宁县后溪镇。这些地区都是客家地区,即所谓“半山客”地区。在今天台湾客家中,将之称为“海陆客”。

2、拉腊(Lara)地区的半山客

拉腊(Larah),又译作“唠唠”,在打唠鹿以东,今屋万那县。该地当时有七家公司,分别是:源和、英和、长和、惠和、升和、双和、下屋等七个公司,其中多以“和”字命名,还有一家名为下屋。

文献中这些地区的公司族群属性没有指明,但从名称上来看,有些可以判断为客家。如“下屋”这个名称,就非常具有客家特色。在客家地区,“屋”客家人对于住宅的最常用的叫法,以后渐渐用作地名,如在客家地区的聚落,常常可以看到“上屋”“下屋”这样的地名。另外,以“和”字命名的公司,几乎是客家族群的标志性特征。如新加坡“应和会馆”便是嘉应五属人士的会馆。另外,海外其它地区客家人社团,也常以“应和”“仁和”命名。

后来,拉腊这些公司后来都与打劳鹿的公司合并行为,也可推断他们为客家公司。其中惠和公司与结连合并,元和、赞和、应和与大港合并。因为如果方言不同,是不可能合并的,由此也说明惠和公司也可能来自揭西;元和、赞和、应和与大港合,下屋公司与三条沟合并。总之,唠唠地区的七家公司均与鹿邑公司合并,与他们同属客家有关。

但有意思的是,在《西加的公司》一文中,并没有把这些人称为客家,而是称之为福佬或者“半山学”。同时又指出,这些“半山学”讲客家话与东万律的客家不同,细听起来,大家可以会意,但福佬人听不懂。20这说明所谓的“半山学”显然是从福佬人的角度而言。事实就是“半山客”。之所以与东万律客家话不同,是因为嘉应客家话与海陆丰一带客家话存在差别。

3、乌乐的河婆客

另外需要单独叙述的是乌乐的河婆客,河婆客是诸多客家小类中特别的一类,主要来自今揭西县河婆镇及其周边地区。

1780年,在鹿邑还有一家霖田公司,到1850年加入和顺总厅公司。霖田公司在乌乐(Boedok),顾名思义,其名称是以河婆三山国王总庙所在地霖田命名,其成员多为河婆人。以张、蔡、刘、黄四人士最多。大约1780年,河婆人彭松望在乌乐建了一座王爷庙,即三山国王庙,作为集会的场所。王爷庙的经费由采矿公司支出。21乌乐在打唠鹿以东,今天属西加里曼丹省三发县。乌东以出产赤金闻名,霖田公司有自己发行的货币,上刻“霖田”字样。22

四、大埔客家及其与嘉应客家的关系

大埔清代行政上隶属潮州,族群上则属于客家。大埔客家在明黄(Mingwang)、山心两处开采金矿并建立公司。明黄在东万律以北,今隶属西加里曼丹省万那县。山心位于东万律以南约五公里处。在明黄、山心一带,以大埔客家人为主,其首领刘乾相,是今大埔县大麻镇恭州人。根据《兰芳公司历代年册》记载:

明黄等处,开金湖者多大埔公州人。有刘乾相者,同堂子弟有五百余人,自立为大哥,当时最强盛者。由东万律下数里许,为山心,开金湖者,是大埔人,董其事者为张阿才。23

这里的公州,应该是今天大埔县大麻镇的恭州村。山心的张阿才,不知来自大埔何处,待考。金山的张阿才后来被罗芳伯招抚,视同兄弟。但明黄的刘乾相却“自恃其强,不惟不肯归顺,而且兴兵构怨,战伐经年。”时明黄的刘乾相的不断扩张,已经接近兰芳公司的地盘,此举令罗芳伯非常愤怒,决心消灭刘乾相。罗芳伯亲自抱着木鼓,率众兄弟攻打刘乾相,连破六个大寨,刘乾相的部下皆四散奔逃。刘乾相也跳港而死。这一战非常惨烈,《兰芳公司历年代册》载:“是役也,杀得刘乾相尸横遍野,血流成渠,为数年来第一血战。”罗芳伯得到刘乾相的地盘,兰芳公司则更加壮大。

可能是因为同为韩江流域的客家,所以比较相近相亲。在罗芳伯临终时交待,兰芳公司的大哥一定由嘉应州人接任,副头人由大埔人担任,这成为兰芳公司的定规。

五、陆丰客家人刘善邦与石隆门起义

在西加里曼丹各个公司之间斗争以及荷兰殖民者的镇压之下,部分荷属地区的矿工向北迁移,来到英属的砂拉越地区。1850年前后,有一批三条沟公司的矿工从西婆罗洲三发河西岸进入砂拉越的石隆门,这批矿工建立十二公司。十二公司发展很快,也吸收了从三发移入的矿工,势力不断壮大。开垦隆门、帽山、燕窝山等地的金矿。十二公司的首领刘善邦,为陆丰八万镇罗庚村客家人。

在19世纪以前,砂拉越地区属于汶莱王国的版图。1841年开始,英国人詹姆士·布洛克确立了对砂拉越的统治。而不断发展的十二公司威胁到砂拉越河下游地区的詹姆士·布洛克政权,双方发生交恶,后于1857年2月18日,华工在石隆门天师龙宫前誓师起义,华工抗英事件爆发,后刘善邦兵败身亡。这段历史长久被隐没,后在砂拉越政府的呼吁下,于1992年,刘善邦被确立为马来西亚抗英民族英雄,这是马来西亚立国后第一位被官方确立的华人民族英雄,意义重大。24

除了刘善邦十二公司外,还有许多矿工从荷属领地进入英属的砂拉越地区。所以,今天砂拉越境内强大的客家元素,与一百多年前西婆罗洲客家矿工的大量涌入有密切关系,可以说是西加里曼丹公司时代客家族群的历史延续。

六、结语

西婆罗洲的客家人,对于当地的开发有极大的贡献。荷兰学者高延在文中这样盛赞客家人:

涌入婆罗洲西部的移民,大部分都是客家人。他们在炎热的赤道,日复一日起早摸黑在金矿里从事一种连当地人也难以忍受的苦工,一种其它任何民族在同等条件下都难以支撑的工作,其艰苦程度只有亲眼目睹过的人才能想像。今天,正是这些健壮的客家男儿将三发、坤甸、南吧哇的原始森林、荒山漠野开辟成良田、蔗林和果园,无疑,这是得益于客家祖先长期以来开发荒原的经验。25

西婆罗洲的客家矿工来自东南沿海,其中主要以海陆客家以及嘉应客家为主,同时又有大埔客、河婆客。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他们组成公司,自我管理,为早期客家人在南洋一种重要的生计模式。他们乘这段时期荷兰统治者力量空虚,在西婆罗洲的原始密林丛莽中开拓,为西婆罗洲的开发作出巨大的贡献。随着荷兰殖民者的统治加强,这些“自立为王”的客家组织已经不复存在。而矿产的枯竭,西婆罗洲也无法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已经在当地定居的客家人多转向经营农林种植,或工商业。26但其塑造成的客家族群结构却一直保留了下来。在今天,东南亚各个华人聚居的城市,都有不同的按照地域组成的客家会馆。如嘉应会馆、惠州会馆、大埔会馆、河婆会馆等等,其分类都在西加里曼丹的公司时代移民分类群体中找到其源头。

注 释:

1 在以下的行文中,根据具体情况,有时称西加里曼丹,有时称西婆罗洲,实指同一个地区。

2 高延(J.J.M.De Groot)著,袁冰凌译.婆罗洲华人公司制度[M].台北:“中央”研究院,1996.罗香林.西婆罗洲罗芳伯等所建共和国考[M].香港:中国学社,1961.李欣祥.罗芳伯及东万律兰芳政权研究[M].北京:中国文化出版社,2014.周云水、林峰编著.西婆罗洲华人公司史料辑录[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8.

3 《婆罗洲华人公司制度》,第150页。

4 [荷]桑克(S.H.Schaank)著,慕由编译.西加的公司组织[M].雅加达:翡翠文化基金会出版,1963:17.

5 《西加的公司组织》,第57页。

6 同4,第2页。

7 罗香林.西婆罗洲罗芳伯等所建共和国考[M].香港:中国学社,1961:141-142.

8 李欣祥.罗芳伯及东万律兰芳政权研究[M].北京:中国文化出版社,2014:166.

9 同8,第198页。

10 同8,第202-203页。

11 见“”,载李欣祥著. 兰芳公司历代领导人的故乡及遗裔调查[M]//罗芳伯及东万律兰芳政权研究,北京:中国文化出版社,2014.

12 [清]黄钊:《石窟一征》,卷1,《卷抚》,第18页。

13 罗香林.兰芳公司历代年册[M]//西婆罗洲罗芳伯等所建共和国考,香港:中国学社,1961:141.

14 泰国半山客会馆出版组编印.泰国半山客会馆落成揭幕特刊[M].1980:55.

15 同4,第2页。

16 但又说是以永安一带客家人为主,李欣祥:《罗芳伯及东万律兰芳政权研究》,第69页。

17 同4,第8页。

18 同4,第9页。

19 同4,第12页。

20 同4,第3页。

21 同4,第25页。

22 同4,第26页。

23 同7,第137页。

24 有关刘善邦的研究,可参考李海丰的撰著“刘善邦研究三部曲“——《寻找刘善邦》(2011)、《信仰刘善邦》(2015)、《重铸刘善邦》(2018),均由砂拉越华人学术研究会出版。

25 高延(J.J.M.De Groot)著,袁冰凌译.婆罗洲华人公司制度[M].台北:“中央”研究近代史研究院,1996:38.

26 同7,第27页。

猜你喜欢
婆罗洲半山和顺
婆罗洲的热闹雨林
婆罗洲有森林“魔法”
亚洲象中的婆罗洲侏儒象
半山,挺好
疯娘
在普洱半山酒店寻找诗和远方
晚春即景
王安石
和顺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