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校本课程教学中小学低段音乐欣赏的体态律动应用与实践

2020-12-06 09:38郑艳云
北方音乐 2020年17期
关键词:体态律动校本

郑艳云

(苏州市阳山实验小学校,江苏 苏州 215151)

体态律动这一音乐教学方法最早是由瑞士音乐家、教育家达尔克罗兹先生提出的。“音乐本身是离不开律动的,而律动与人的身体的关系密不可分”。片面地讲,体态律动是将聆听者的身体作为一种基础乐器,即在音乐聆听过程中,听众根据音乐的节奏、强度、速度等,做出相关的肢体动作[1]。对于小学低段音乐校本课程的教学而言,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聆听音乐,还应该让其置身于音乐情境之中,学会用身体去表达音乐,继而开发其音乐才能。这一种借助于肢体语言的音乐教学方式,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音乐内容的理解,从而满足学生对于音乐的好奇心,使得学生在生动、有趣、创新的教学方式中,获取、吸收知识,进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校本课程中的作用

(一)体现低段小学生的心理特征

教育往往需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即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对于小学低段的学生而言,教育应体现以下两方面的特征。一是趣味性,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体态律动的合理利用来引导学生,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捏面人》这一欣赏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西游记》中的人物进行模仿大pk,让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掌握人物的形象特点。这一种在玩乐中学习的方式符合这一阶段小学生的“游戏心理”,从而极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的参与度与教学质量;二是好奇心,小学生往往对未知的领域充满好奇,体态律动则赋予了音乐教学模式多样化的特征,使学生的创造力以及想象力被激发,而不是局限于固定、刻板的框架之内,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被消磨。

(二)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体态律动这一教学方式不同于传统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授课方式不再是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方式,而是通过让学生聆听音乐来了解音乐节奏,引导学生运用肢体语言表达音乐内容的方式,从而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小学低段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三)具体化音乐形象

一般情况下,小学生对于事物的接收能力相对薄弱,主要因生理、心理等多方面因素尚未成熟所致,因此,小学生难以轻松学习、接受抽象化的内容,体态律动在音乐课堂中的应用,使音乐形象得以具化,促进了学生对于抽象音乐内容的理解。例如在欣赏《杜鹃圆舞曲》这一曲目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学生们在聆听的过程中,尝试伴随着音乐做出旋转的动作,从而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并记忆圆舞曲这一音乐体裁的特点——以3/4拍为主、节奏鲜明、旋律流畅,使得学生体会到舞蹈的乐趣,进而大幅度提升课堂效率。

二、体态律动在小学低段音乐校本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自校本课程的不断推进,体态律动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范围日渐广泛,为小学音乐教学带来重要的积极影响,但与此同时,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一)偏离音乐学科特点

在小学低段音乐欣赏教学中应用体态律动教学,容易使教师产生过度注重教学方法与课堂效果的教学误区,从而导致体态律动教学逐渐忽视甚至偏离了音乐学科的特点和音乐教学的本质。例如在进行听赏课——《龟兔赛跑》时,教师往往可以采用情境创设的方式进行教学,但部分教师在校本课程内容讲述的过程中难以把握教学重点,更倾向于启发学生故事构思等方面的能力,教学手段也并非围绕音乐学科进行,极大程度上混淆了音乐学科的教学目标。

(二)缺少课堂互动

一般情况下,教师在进行体态律动教学时,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不断拉大,使得两者之间的互动交流环节受到影响,进而难以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进行《放学歌》这一校本课程的教学时,教师只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教唱,对于之后的创编与活动环节,也只是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创作,教师并没有参与其中,未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导致学生因害羞而不敢表演的现象频发。

(三)忽视体态律动教学目的

校本课程中体态律动这一教学方法的运用,需要在结合学生以及教学内容需要的基础上进行灵活转换。在实际进行体态律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保障课堂教学氛围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往往需要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律动,这就容易导致学生违反课堂纪律、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情况出现。这是由于教师未能充分理解体态律动的教学方式,常常依据教材作为教学标准所致。例如教师在进行《劳动最光荣》一课的教学时,由于学生过度熟悉这一曲目,导致其在律动环节具有较强的表演欲望,使得课堂秩序混乱,影响了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白律动的核心目的在于音乐知识的学习,而非律动本身,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教学目标,再加上部分教师的错误运用,导致体态律动教学的效率不尽如人意[2]。

(四)教学理念固化

小学低段音乐的教材内容极为丰富,为教师提供了一定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但这一定程度上也束缚了教师的创造思维,使得教师教学理念固化。在现有的小学低段音乐教材中,体态律动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但实际运用需要教师根据自身的实际授课情况而定。若教师教学思路受到限制,则会过度依赖教材课本,使部分教师为了保障教学内容的全面性而盲目服从教材,不注重教学思路与方法,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3]。

三、校本课程中音乐欣赏教学体态律动的应用与实践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可以通过音乐伴奏等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引导,促使学生在伴奏之下开展各种体态律动,使其能全身心处于音乐学习之中,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校本课程开始前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律动游戏,从而让学生在玩耍的氛围中激发对于音乐学习的热情。例如在进行《嘎嘎小鸭子》这一歌曲的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先提出“请你和我这样做”的游戏规则,在学生熟悉之后,教师开始模仿歌曲中所提到的小动物的走路姿势,让学生进行模仿,并慢慢加入音乐节奏,让学生伴随着音乐节奏进行律动,为课堂营造较为轻松的学习氛围。在进行《火车开啦》这一校本课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音乐列车即将出发去往音乐节”的情境,并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模仿火车开动的情形。将体态律动运用至校本课程导入环节,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情绪,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有利于后续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体验音乐速度

音乐速度的正确把握对音乐思想的表达而言极为重要,体态律动则是让学生运用自身的身体将各种音乐速度灵活表达,使得学生能够切实该收音乐中速度的变化,进而感受到不同的音乐情绪,例如表达轻快、活泼情绪的音乐速度较快;表达优美、抒情的音乐速度较为平缓;而表达忧伤、沉重的音乐速度则相对缓慢[4]。因此,教师在进行相关音乐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体态律动来掌握音乐的速度与情绪,并在音乐速度改变时做出相应的变化动作。例如在欣赏《狮王进行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跟着音乐来踏步,进而体验中速下豪迈情绪,并由此抓住进行曲这一体裁的特点;在教学《野蜂飞舞》这一曲目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模仿小蜜蜂飞行的动作、发出的声音,再由一只逐渐变成一群,以此来体验音乐活泼的情绪。

(三)掌握音乐基础知识

音准,是音乐体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抽象型基础概念,对小学低段的学生而言是较难掌握的,因此,需要教师适当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位置高低来感受音高并加强各个音节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得学生理解音高、音阶更加直观。例如教师在进行音阶教学时,可以引入爬楼梯的概念,要求学生用手模仿阶梯,让学生轻易理解音与音之间的关系。

(四)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

小学低段的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这一特点,组织学生进行即兴表演,从而拓展其音乐思维。例如在进行《玩具兵进行曲》这一歌曲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音乐播放过程中进行即兴表演。在此过程中,由于学生没有受到任何限制,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在自己对音乐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表演出自己喜爱的不同形态、性格的玩具兵。这种即兴表演的方式,使得教学课堂富有童趣的同时,又加深学生对音乐作用的理解,有利于学生音乐思维的不断发展。

(五)拥有良好课堂习惯

由于体态律动这一教学方式具有丰富性、活动性等特点,从而使课堂教学较为轻松、活跃,也容易出现学生在体态律动教学环节中因表现欲强烈而导致课堂纪律混乱的现象。为此,教师需要时刻督促学生,在体态律动活动中保持良好课堂习惯,即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可以独立的活动空间,保障自身体态律动不影响他人;在律动过程中,按照固定的队列进行有秩序的模仿表演等[5]。

综上所述,体态律动教学方法在校本课程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使得音乐教学不再是单调的听觉活动,而是能够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的教学活动。将身体律动融合于音乐教学中,能够有效提升音乐学科的课堂教学效果,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体态律动校本
SET悬吊训练对中青年女性圆肩体态的疗效观察
浩然听笔走龙蛇,气格疏朗体态健——浅论“海上四大家”蒲华的书法
和谐律动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律动之美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三个经济”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