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粉画技法初探

2020-12-06 12:29翟水良杭州师范大学
艺术家 2020年8期
关键词:笔触画法粉笔

□翟水良 杭州师范大学

□钟锦芳 湖州师范学院

一、色粉画形成的历史

色粉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当时的人们用有颜色的石块在洞穴中描绘他们熟悉的动物、劳作、打猎等场景,留下了许多神秘而久远的视觉记忆。例如,1879年在西班牙北部地区的阿尔塔米拉洞穴发现了欧洲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一万年左右)的壁画,被西方人称为“史前的西斯廷教堂”。

这些石壁上的绘画虽然经历了万年,色彩却依然绚丽。考古界认为,红色是铁的氧化物,黄色和橙色是铁的碳酸化合物,而黑色是用长毛象的骨骼烧制研磨而成[1]。有的整个动物是用颜色混合动物脂肪后涂抹而成的,有的画看来像把颜色装进骨管中吹到岩壁上,各种技法的运用比较丰富。

到了中世纪时期就有资料可确认画家们用色粉块来作画了。而真正意义上的“色粉笔”最初只是一种质地粗糙的固体粉笔,只有白和红两色,被画家们广泛使用在素描作品上。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荷尔拜因等都曾大量运用矿粉制成的色粉画笔,进行习作训练和绘制创作稿。不过这时的色粉笔只是画家们在画素描或给素描丰富层次时使用的,色彩比较单一。从达·芬奇的素描作品《圣母头像》可以看出,他用土红色粉笔精细地画出了圣母的形象,层次丰富、刻画细腻。可以看出这是一张创作小稿,利用土红色的粉笔画出了一张造型准确的素描。正如达·芬奇所说,这种方法是一种“干着色法”的画种。当时色粉笔还有一个用处是在有色纸上画完素描后,用白色粉笔提亮物体的高光(与当时的银笔作用相同),以形成更好的立体效果。

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到18世纪中期是巴洛克艺术时期,当时著名的色粉画家有罗塞尔巴·卡列拉、莫里斯·康·拉图尔、布歇、夏尔丹等。法兰西的优雅细腻气质与色粉画的精致奢华相吻合,通过肖像画这一形式传达了那个时代的精神,形成了色粉画发展史上第一个艺术高峰。

对于浪漫主义时期的德拉克罗瓦而言,色粉笔是能完美地保留创作灵感的材料,即用强烈的颜色和色调表现出柔和而剧烈的人体动作。例如,他的作品《萨达纳巴尔之死》中运用色粉笔把人物的动感、空间感和丰富的色彩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在德拉克罗瓦的一些写生作品中,甚至还出现了像印象派画家那样用色粉笔描绘黄昏和夜景的风景画。

19世纪后半叶,印象派画家的色粉画作品是色粉画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高峰。印象派画家不仅表示了与以往表现风格的完全分离,而且坚持地拒绝学院派的呆板技巧、自己选择表现方式的立场,采用几乎平涂的方法,使色彩并置,相互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和前后区别,这种用色彩来描绘现实世界的方式十分适用于色粉画艺术[2]。而印象派画家对瞬息万变的自然现象和突如其来的灵感的描绘,使色粉画充分展现了色粉颜色的色调和亮度特点。马奈、莫奈、雷诺阿、西斯莱、毕沙罗、卡萨特、高更、德加等都曾借助色粉画完成了瞬间的记录。

艺术创作观念的变化与现代艺术的演化是同步的,与现代艺术理念发展相一致的还有绘画材质的改进[3]。从20世纪开始,色粉配料和生产工艺日趋精致,由于鲜艳的色彩不会随着时间而失去光泽,这就为画家提供了随时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多种可能性。

伴随着画家创造力的爆发,色粉画已经从单一的描绘功能中解放出来,在体现内容的深刻和丰富性这一方面,色粉画以自己的固有特性展示了非凡的表现力。对现代色粉画做出贡献的画家有奥迪隆·雷东和毕加索。雷东吸收了印象派的用光和用色方法,色彩斑斓的作品给人以诗意盎然的感觉。毕加索借助色粉画这个形式,探索了立体主义、结构主义和波普艺术,纯正的色粉颜色使他的作品面貌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4]。

二、色粉画材质

(一)色粉笔特性和成分分析

色粉笔的成分非常简单,只有色素(pigment)和黏合剂(binder),就是把带有色素的粉末粘在一起让它变成一根粉笔形态的物体。色粉笔和其他画材不一样的地方是,它保留了最大限度的色素百分比,黏合剂只要能把色素留住不散就行,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几乎就是纯的色素,保证了颜色绝对鲜亮及饱和度。色粉笔颜色极其丰富,有550余种的颜色可供选择,可以画出色调非常细腻的调子。

色粉笔是专业用于绘画创作的材料,按色粉笔的性能可以分为软性、硬性、油性三种类型。按制造工艺和形状可以分为机制、手工制作、圆柱形、长方体形、薄片形、铅笔形、盘状色粉、整支装成半支装等,各种不同性质的色粉笔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效果。

软性色粉笔:呈圆柱形,整支长度约为5cm,它的主要特点是其中含有的颜料黏合剂分量较少,绘画时,颜料很容易附着在各种纸面上。软性色粉笔的这种特效使其能画出柔和的色彩和渐变效果,所以是最为流行的一种色粉笔。

硬性色粉笔:形状细长比软性色粉笔细,可以在任何无油性的较粗糙的纸张上作画,但在有颜色的纸张上显现效果更好。硬性色粉笔适合画细节或大面积涂抹,也可用于侧面画,笔触呈大块面。此外,硬性色粉笔也可以与软质粉笔、色粉铅笔同时使用,表现效果更丰富。

油性色粉笔:油性色粉笔的特点与上面所说的两种色粉笔很相似,只是在画面上产生的笔触稍有不同,它的绘画效果略接近蜡笔,难以刻画细节。

手工色粉笔:一般的色粉笔采用机械挤压的方法制作而成,用机器压制出来的形状比较规则。手工做的色粉笔具有形状不统一、略有粗细不等、有手压痕迹等特点。这个主要看生产者的工艺方法,手工的色粉笔一般比较松软,价格也比较昂贵。

色粉铅笔:由于需要木质材料包裹粉条,就必须添加更多的胶质使色粉条硬朗。外形与铅笔一样,虽然很像彩铅,但绝对不是彩铅。色粉铅笔在黑卡纸上的绘画效果非常好,覆盖性很强。与软硬性色粉棒相比,其缺点是色粉含量较少,胶含量多。

盘状色粉:盘状色粉是这几年刚兴起的,很多欧美的画家很喜欢,携带方便,很像女生的化妆品,可以拿一个像眼影棒一样的东西蘸着色粉画,过程跟画油画很接近。

(二)色粉用纸和其他材料

色粉画几乎可以画在任何材质上,但为了保存和方便,一般绘制在纸面上。用来画色粉画的纸有许多种类,有特制的色粉画纸,有的画家也喜欢用其他材质的纸张,画出特有的画面效果。

大多数画家为了方便,会使用水彩纸(中粗或粗纹300克以上)来画色粉画。用这些水彩纸需要先在纸上铺一层水彩底色,这样可以更好地运用色粉笔塑造画面内容。也有画家用其他有色纸及卡纸、牛皮纸或者画布来画色粉画。

当然,画家也可以利用其他附属材料来增加画面的丰富性。例如,有的画家就通过涂抹底料使纸面有更多的起伏感,增加画面的肌理和立体效果;有的画家在绘画过程中会喷洒酒精和其他液体,趁湿而画,或者画完后喷洒液体使画面形成独特的肌理效果。熟练利用色粉承载物的肌理和底色可以使画面更加精彩。

对于收藏者来说,最惧怕的就是画面是否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如颜色是否会变色、色块是否会剥落等,这些问题一直让画家和收藏者担心。色粉作品不宜喷定型液,市场上有很多色粉画的定型液,但大多是在创作过程中局部使用的,至于最后固定画面色粉颜料的方法,画家们还在不断探索。固定画面附着物的材料一般含有胶质,这些胶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泛黄迹象,所以固定画面后会使画面变暗、纸张变脆。而且,在喷出雾化胶质时会吹落画作部分表面的粉末,甚至会使本来堆塑起来的笔触坍塌、溶解,导致画面缺失原来的笔触和颜料固有的立体感。所以,现在大多数画家认为,最好的保存色粉画的方法是安装带有玻璃的外框(有机玻璃会产生静电进而吸附画面的色粉粉末)。也有实践表明,好的色粉材料画出的粉末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同时可以溶解自身含有的胶质,使粉末可以较牢固地附着在纸张上。

三、色粉画技法

色粉画与其他画种一样,有丰富的技法,通过运用不同的技法可以使画面呈现出不同的效果。

(一)干画法

干画法也称直接画法,是色粉画最常用的作画方法。作品起稿后直接用色粉笔上颜色,相当于油画的直接画法,可以采用叠加、覆盖、调和等方法。叠加次数受到纸张的颗粒粗细影响,一般可以叠加三四遍,纸张起伏颗粒堵塞填平之后就无法覆盖其他颜色,色粉笔画上去就会打滑。处理办法是橡皮去掉颜色重新喷粘金刚砂,晾干后可以再次涂色粉。作画优点是颜色和笔触干脆利落,通过揉、抹等方法也可以使画面产生厚重的感觉;缺点是叠加次数不宜太多,孔隙填满后下笔容易打滑,修改比较麻烦。

干画法在运用的时候一般需要控制下笔力度,起稿阶段用笔轻、不连贯,是为了使后面叠加其他颜色更轻松。一般从暗部画起,暗部保持轻松的状态,这样可以使亮部颜色的厚涂显得更有质感。西班牙当代画家文森特·罗梅罗(Vicente Romero)的作品就可以直接感受到干画法的魅力,从作品《海边的女人》可以看到作者刻画海面的时候,先较为平整地铺好底下的蓝色,而海浪的部分可以明确看到作者潇洒的、激情澎湃的白色笔触。直接画法的笔触干净利落,使这些海浪的形象栩栩如生。

(二)湿画法

画家表现作品的手段越来越丰富,有的画家为了达到不同的画面效果会采用与以往截然不同的表现手法。湿画法就与以往的方法截然不同,在绘画过程中,为了使粉笔更具有流畅性,有的画家会把色粉笔打湿,这样画出来的笔触连贯、流畅,边缘线清晰,笔触之间的衔接自然。相比干画法的画面效果,湿画法更加随意流畅,是画色粉速写时可以采用的比较好的方法。

(三)干湿兼用

有的画家在画色粉画的时候采用了多种方法,在一幅风景作品中,岩石可能会采用干画法,而水波纹会采用湿画法。也可以等湿画法的部分干透后再叠加干画法的效果,使画面底层的颜色和线条流畅、平整,这样做可以使画面效果的颜色更加丰富、表现力精彩夺目。

(四)其他技法

“勾”“擦”“揉”“蹭”和“扫”等都是常用绘画方法。当画面需要大面积平涂色彩或者减弱某些笔触的时候就要用工具去揉或擦,一般可以用手指、海绵或纸笔等物品,对上了色粉的部位进行擦和揉,使画面的大效果柔和统一[5]。在画物体反光的时候,可以把反光的颜色直接“蹭”上去或者“扫”上去,这样的笔触不会太明显,可以和作品的其他部分产生视觉融合。我们可以从杭鸣时先生的作品《暖冬》中看到各种娴熟的技法:画面上底色揉擦得很均匀,铺完后直接在底色上蹭出房屋受光部的暖白色和土黄色,既贴形又贴色的笔触精准地表现出斑驳墙上的冬日暖阳。

四、名作分析

要学习色粉画就有必要通过细致观察、反复研究,直观地从一些有名的色粉画家的作品中去分析他们的技法和作画步骤。

世界绘画史上最有名的、产量最多的色粉画家应该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法国艺术巨匠埃德加·德加。他的作品以高超的绘画技艺、与众不同的艺术视角打动观者,在现当代西方艺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德加也是一位具有探索精神的画家。他的艺术创作涉猎广泛,在油画、雕塑、版画、单色素描、色粉画等领域都获得了巨大成就,他尝试多种艺术媒介的实验精神也一直启迪和影响着后来人[6]。其中,德加的色粉画非常具有研究价值,其色粉画不仅数量巨大,而且品质卓越,极具探索性和先锋试验性。从色粉作品《红色芭蕾舞裙》中可以看出画家娴熟的绘画技巧,对色粉笔熟练的驾驭能力,也可以读出以下信息:首先,从画面的底色来看,画家选用了一张白色的纸,白纸的优势是能够尽量使画面最亮的地方保持原始的亮度,因为快速、轻扫的用笔,以及没有涂满的红色、黄色和中间露出的白色,恰恰能够准确地表现出粉红色芭蕾舞裙在舞台暖色的灯光下所显现的亮橘黄色;其次,可以清晰地看到画家在人物的边缘线和裙摆部位运用了来回交叉叠压的笔触盖住黑色的外形线条,让边缘线成为略微模糊的状态,从而使画面中的人物肌肤显得温润厚实,而裙摆则显得轻盈飘逸;最后,背景、人物的暗部和地上的投影用一些更加随意的冷灰色使这些空间明显呈现出退缩感,粗糙和琐碎的笔触衬托出前景舞女的整体感。

创作这幅作品时,画家用黑色起稿,完成构图后采用了干画法,把控住画面中主要人物的整体性和背景的丰富性后,直接用色粉笔恣意涂抹,快速而果断、相互叠压、反复穿插用笔,使画面中身穿红色芭蕾舞群的舞女在舞台灯光下散发出耀眼的青春的气息。

通过分析德加稍晚时期的一幅作品,我们还可以得到更多的色粉技法信息。例如,德加1903年的作品《三位舞者》,画面内容相似,也是三位芭蕾舞女,只是她们换成了湖蓝色的裙子。从这幅作品可以看出,德加的色粉画技法更加成熟了,欣赏者不仅可以感受到一些笔触的相互叠加形成斑斓的色彩效果,还能够看到画面的厚度。首先,这张作品的纸质不是很厚,而且从笔触的空隙中(下面地板的部分)可以看到画家没有利用纸的白色,而是在纸上先刷了一遍水彩,做成底色。其次,画家在底色上继续画色粉笔,这样既可以节约铺大色调的时间,也可以很好地利用现有的底色画出地板的木纹。最后,画面的上半部分没有像地板那样画得很轻盈,而是显得很厚重,甚至有一种壁画的效果。这些地方画家很有可能采用了湿画法,等第一遍颜色画完之后,用湿的色粉笔按压在画面上,形成较粗的颗粒感,如舞女的发饰及肩膀和后背的黄色蕾丝状衣物上的点状笔触就体现了这种技法。

似乎画面上看不见画家运用擦、揉等最基础的技法,其实,展现画面效果的往往是色粉笔触最后留下的痕迹,在这些跳跃的笔触之间,通过仔细观察是可以窥见画家前面步骤的擦揉技法。正是这些深藏在后面的颜色,撑起了前面色彩斑斓的笔触和绚丽的画面效果。色粉画的各种技法和独特的绘画语言对于表现画面的空间感、物体的质感、色彩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结 语

虽然色粉画在西方美术史上有其久远的历史和光辉的历程,但是李超士带着色粉画回到中国只有一百年。一百年来,徐悲鸿、潘玉良、颜文梁、丁正献、连逸卿、杭鸣时等老一辈色粉画家们都为色粉画事业竭尽全力。色粉画在我国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画种,如何在色粉画的创作过程中继承、发展、创新,是现当代色粉画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猜你喜欢
笔触画法粉笔
鳄鱼的画法
瓜里绘客厅
小粉笔出游记
回归粉笔书写
艺术之春
黄秋园山水画课徒稿(六)
拥挤豆豆林
张德娜:以细腻笔触诠释自然之美
梵高:笔触与激情
粉笔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