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先楚驰骋东北解放战场

2020-12-06 10:34苏振兰
党史纵览 2020年11期
关键词:锦州纵队东北

苏振兰

韩先楚(1913—1986),人民解放军著名战将。红军岁月,他披坚执锐,从士兵成长为师长;抗战时期,他迭歼倭寇,从副团长成长为代旅长;解放战场上,他屡出奇兵,从纵队副司令员成长为兵团副司令员;抗美援朝时,他能攻善守,揚威三千里江山;和平年代,他护国守疆,治军有方,享誉福州军区、兰州军区。回首军旅生涯,韩先楚以浓墨重彩书写了无数绚丽篇章。1955年9月,韩先楚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本文讲述的,是他在解放战争时期驰骋东北战场,屡出奇兵,迭获大捷的故事。

鞍海战役中间突破,创造“小北平方式”“小天津方式”

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国共内战阴云再起。为应对国民党政府的内战阴谋,中共中央及时制定了以创建东北根据地为重点的“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方针,并从各解放区抽调大批干部进入东北。同年12月初,韩先楚随延安炮兵学校和抗大总校(韩先楚时任总校第一大队大队长)到达东北。在当地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他们收缴日伪军武器,剿灭土匪、特务,很快建立起人民政权。

1946年2月,韩先楚调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副司令员。3月初,苏联红军撤出东北,国民党军随即进驻沈阳,继而又占领抚顺、辽阳、铁岭等地,气焰逼人。4月起,国民党军开始实施大规模北犯、南进。5月19日,其北路主力攻占四平,随后又占领长春、德惠、吉林等地,并妄图继续北犯哈尔滨,威胁东北民主联军后方安全;南进部队则占领本溪、鞍山等地,完成对南满工业区的占据。

为钳制敌军继续北犯之势,根据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电令,南满军区(亦称辽东军区)决定,由韩先楚指挥第四纵队和辽南军分区部队,发起鞍(山)海(城)战役,相机占领鞍山、海城、营口。

鞍山、海城,位于南满铁路(长春至大连)南段的沈阳至营口之间,是敌人防守较薄弱的部位。其中,鞍山守军为国民党第六十军第一八四师第五五一团及警察大队,力量最弱。韩先楚受领任务后,立即与纵队其他领导商议谋划,大家一致认为:鞍山北临重兵镇守的沈阳,南倚敌第一八四师师部所在地海城,守军容易麻痹,有隙可乘;一旦战斗打响,海城守军害怕我军围城打援,不敢轻易出援;而由于第一八四师属于滇军部队,非蒋嫡系,沈阳守军也不会积极驰援。只要攻击行动迅速,就可实现中间突破。

5月24日晨,战斗如期打响。激战竟日,韩先楚等指挥第四纵队主力及辽南保安第一、第二团,全部肃清鞍山外围据点。25日拂晓,部队向鞍山市区发起猛攻,战至黄昏,全歼守军。正如韩先楚所料,海城守军未敢北援,沈阳援军姗姗来迟,被第四纵队第十一旅轻松击退。

攻占鞍山后,韩先楚指挥第四纵队迅速南进,于28日开始攻打海城。激战一天一夜,四纵于29日突入海城东门。当天,中央军委电示南满军区:“鞍山战斗打得很好”,“对六十军之俘虏官兵,予以特别优待,详细调查其内部情形,抓紧顽军反蒋情绪,转变为反内战。”遵照中央军委指示,韩先楚决定在继续实施军事打击的同时,加强对敌第一八四师的政治攻势,选出30余名投诚人员带着宣传品前往海城、大石桥,宣传我军的宽大政策,规劝第一八四师官兵起义,投向人民。在第四纵队强大的军事压力和政治攻势下,加上中共地下组织的长期争取工作,海城守军第一八四师师部、第五五二团在师长潘朔端率领下宣布起义。潘朔端率部起义,开创了东北解放战场国民党军战场起义的先例,震动了国民党统治集团。

海城起义后,驻守大石桥的第五五〇团团长杨朝纶不听潘朔端忠告,拒绝战场起义,企图固守待援。5月30日黄昏,韩先楚指挥第四纵队主力直指大石桥,决心以战斗手段歼灭该团。6月2日黄昏,在炮兵火力配合下,第四纵队等部向大石桥发起进攻。3日拂晓,镇内守军不支,开始向营口方向逃窜。韩先楚下令一部兵力追击,一部兵力堵击。当日上午10时,第四纵队将第五五〇团歼灭于大石桥以西石灰窖子、北甸子一带,俘虏团长杨朝纶。

在鞍海战役中,韩先楚率部共歼敌3300余人,争取官兵起义2700余人,极大地鼓舞了东北民主联军的士气,迫使敌军匆忙从进攻北满的部队中抽调4个师南援辽南,打乱了其进攻北满的计划。韩先楚兵临海城之下逼和潘朔端,以战斗手段解决杨朝纶,与平津战役中创造的“北平方式”“天津方式”颇有异曲同工之处,战友们后来戏称这两仗是“小北平方式”“小天津方式”。

坚持南满“信心满满”,一保临江“敌进我进”

1946年6月,国共内战全面爆发。10月,东北国民党军采取“南攻北守,先南后北”方针,对南满解放区发动大举进攻,企图首先稳固地控制南满,而后集中兵力夺占北满。至12月初,国民党军相继占领了安东(今丹东)、通化、辑安(今集安)等城镇,南满地区只剩下临江、长白、蒙江(今靖宇)、抚松4县,我第三、第四纵队主力都集结在这一狭小地区,处境极为不利。为加强对南满工作的领导,中共中央东北局派陈云担任中共南满分局(亦称辽东分局)书记兼南满军区政治委员,萧劲光担任南满军区司令员,赴南满主持军队和地方工作。

1946年12月11日至14日,南满军区在通化七道江召开师以上干部军事会议,讨论如何坚持南满斗争问题,韩先楚与会。对于是继续坚持南满斗争,还是把主力部队撤往北满这个重大问题,会议出现了不同意见。尽管这时敌人大兵压境,土匪特务活动猖獗,部队供应十分困难,韩先楚对坚持南满仍然充满信心,在会上坚决主张坚持南满斗争。会议讨论了两天,不同意见相持不下。

萧劲光认为,坚持南满事关全局,如果这一战略意图不被大家接受,具体作战方案便无从研究。于是,他电请身在临江的陈云南下来做最后决定。萧劲光还清醒地意识到,坚持南满长期斗争,需要一个纵队插入敌人后方,运用游击战术拖住敌人,以配合正面部队保卫南满分局、南满军区驻地临江。就这个问题,他当面征求韩先楚的意见,韩先楚完全赞同,还主动请缨率部深入敌后,执行“敌进我进”任务。多年后,萧劲光回忆此事,曾说:“对于坚持南满,韩先楚同志是信心满满的!”

12月12日晚,由于战事异常紧张,韩先楚赶回部队部署作战,没有参加后期会议。13日夜,陈云从临江赶到七道江,在广泛听取大家意见后,发言指出坚持南满斗争具有战略意义,拍板决定坚持南满斗争。会上,第四纵队政治委员彭嘉庆再次请战,提出由第四纵队执行插入敌后任务。

此时,第四纵队司令员胡奇才因病南下就医,由韩先楚主持纵队军事工作。韩先楚和彭嘉庆认真研究七道江会议精神,决心将第四纵队3个师分别组成3个挺进纵队,出其不意地挺进敌后,消灭土杂武装与分散之敌小股正规部队,积极破坏交通线,打乱敌军部署以配合在内线作战的第三纵队,从而分散、拉垮、各个击破敌人,达到长期坚持南满的目的。

12月14日,韩先楚、彭嘉庆指挥部队先期出动,以第十二师第三十四团为先遣部队,从辑安的大路、台上地区出发,西渡浑江插入敌后。该师主力一部留守辑安地区,一部南下凤城石城子地区活动;以第十师组成右路纵队,于18日从通化东升地区出发,越过梅辑铁路(梅河口至辑安)西进;以第十一师组成左路纵队,由临江六道江地区出发,越过梅辑铁路、通永公路(通化至永陵)向敌后挺进。韩先楚、彭嘉庆指挥上述部队跳出敌人封锁圈后,纵横驰骋于本溪、抚顺、桓仁地区,逼近沈阳近郊,转战10余日,攻克據点20余处,收复永桓公路(永陵至桓仁)以东大片地区,歼灭敌军3000余人。接着,他们挥师北进清河城、南下赛马集等地,继续扩大战果。这一果敢行动,成功地迫使国民党军从进攻临江前线的部队中抽调2个师回援本溪、桓仁。与此同时,第三纵队坚持内线作战,先以运动防御节节阻击敌人前进,在敌军主力西调之后,则乘机向通辑线(通化至辑安)反击。至1947年1月20日,韩先楚、彭嘉庆率部协同友邻部队,粉碎了国民党军打通通辑铁路、公路的企图,收复与巩固了通化以南地区,完成了一保临江的作战任务。

计高一筹备受上级青睐,柳南大捷得到军委嘉奖

1947年3月,国民党军虽已三犯临江不逞,仍然不甘失败,又拼凑7个师兵力,兵分三路四犯临江。陈云、萧劲光决定,由第三纵队司令员曾克林、第四纵队副司令员韩先楚组成前方临时指挥部,统一指挥第三纵队3个师、第四纵队1个师,争取诱歼战斗力较强的中路国民党军第八十九师,粉碎敌人进攻计划。陈云、萧劲光电令韩先楚:4月4日到达第三纵队司令部,与曾克林一起研究作战指挥问题。

3月31日,韩先楚接到电令,他焦急地对参谋人员说:各路敌人已出动三四天了,不能等到4月4日了,今晚就去三纵。随后,他带着几名参谋人员扬鞭策马,冒着严寒,踏着积雪,沿着山沟小路,向第三纵队司令部驻地飞驰而去。

4月1日晚,韩先楚赶到第三纵队司令部。一见到第三纵队首长,他就开门见山地说:“我是来当曾司令员助手的,情况紧急,我们就开始研究如何打吧!”曾克林等人介绍了当前敌军情况和作战地域地形,并倾向于先打左路之敌新编第二十二师,因为该师实力不强,如能一举歼灭便可避免遭受敌人夹击;如果先打中路第八十九师,一则该师实力较强,二则容易遭到左、右两路敌人夹击,胜负难料。

韩先楚走近挂在墙上的作战地图,思索了一会儿,指着地图说了自己的意见:最好还是先打中路第八十九师和第五十四师第一六二团,理由是:(一)这是敌军主要进攻的一路,消灭了它,其全面进攻就可能被粉碎;(二)该部刚从热河调来,地形、交通、民情都不熟,缺乏与南满部队作战经验,而且盲目骄傲,急于冒进,便于诱其深入;(三)该部虽是敌主力,美械装备较为优势,但只要我军集中4个步兵师、3个炮兵团,兵力、火力均占优势,全歼该部是有充分把握的。

韩先楚这么一说,就等于提出了两种不同的作战方案,双方都有道理,一时无法统一。为说服第三纵队领导,韩先楚又具体分析说,现在中路之敌冒进,我们设法把他们诱至柳河南部红石砬子(今红石镇)地区,待其进入设伏地区,突然发起攻击,完全有把握在较短时间里消灭之。对于敌人增援问题,韩先楚也胸有成竹:若敌军增援,以三纵第九师在湾口南北地区依托有利地形设防,完全可以阻击两天时间。

韩先楚讲完,大家仍然各执己见,只得把两种意见速报南满军区,呈请陈云、萧劲光裁定。电报发出后不到两个小时,陈云、萧劲光复电:同意韩先楚的意见,并决定由韩先楚统一指挥,争取彻底歼灭敌第八十九师。

曾克林看完电报,严肃郑重地说:“老韩,陈、萧的命令来了,同意你的意见并由你统一指挥,一切作战行动,我们听你的。”韩先楚谦虚诚恳地说:“作战部署还是共同研究,一切行动共同指挥。”接着,他和盘托出具体打法:

以三纵第七师一部迂回敌第八十九师侧后,断其退路;以三纵第八师一部且战且退,将敌引诱至红石砬子地区,控制红石砬子阵地,封住口袋;三纵第八师主力与四纵第十师统一行动,由东向西主攻敌第八十九师;三纵第九师一部控制柳河县城,师主力控制湾口镇,坚决阻击北面之敌,保证正面部队作战。

对韩先楚提出的具体部署,第三纵队首长表示赞同。最后,韩先楚宣布:总攻时间定在4月3日6时。在此之前,各部队必须按各自任务完成一切准备。众人听到这一命令都感到有些愕然,因为以往攻击时间一般都选在夜间或黎明前,这次怎么选在天亮之后呢?韩先楚笑着解释说:只要小部队诱敌成功,4月3日晨正是敌军要向红石砬子开进之时,必定仍处于麻痹状态,不仅没有准备,也无任何工事作依托,我军这时发起进攻,敌军必然措手不及;其次,作战地域地形复杂,白天攻击对我有利。一番话让大家心悦诚服,胜利信心陡增。

4月2日,各师按作战方案开始行动。不出韩先楚所料,敌第八十九师和第五十四师第一六二团在开进途中未遭顽强阻击,误认为当面对手是中共地方武装,更加趾高气扬,疏于警戒,一步步钻进第三纵队预设的口袋阵里。3日6时,总攻如期开始,激战至当日16时,全歼落网之敌8460余人,活捉敌代理师长张孝堂以下7500余人,而参战的第三纵队和第四纵队第十师仅伤亡320余人,双方伤亡对比为25∶1。由于中路之敌被歼,左、右两路国民党军如鸟兽散,第四次保卫临江作战取得了全胜。此役受到中央军委和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的通令嘉奖,延安新华社发表了“柳南大捷”消息,以示祝贺。

攻坚梅河口深入火线,奔袭威远堡反常用兵

1947年4月中旬,韩先楚参与指挥第四纵队投入东北战场夏季攻势,所向披靡:5月13日,第十师协同第三纵队等部首战清原、北山城子、草市,歼敌3000多人;7月16、17日,第四纵队一部协同第三纵队在南山城子击溃敌新编第二十二师,歼其1500余人。

随着战场形势的变化,南满军区决定由韩先楚统一指挥第四纵队第十师、第三纵队2个团及军区炮兵3个团,夺取沈吉铁路(沈阳至吉林)中段战略要点梅河口,消灭重建的国民党军第一八四师,扫除南满、北满、东满部队会师的障碍。韩先楚受命后,立即组织深入动员,充分调动参战部队的积极性;要求各级指挥员勘察地形,侦察敌情,深入细致地做好战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5月24日晨,韩先楚命令各部队进入攻击出发阵地,并一再强调各营、连干部不可轻敌,一定要认真察看地形,研究打法,明确任务,打好这一仗。然而,当天下午发起攻击后,由于攻城兵力未占绝对优势,步炮协同不好,战斗进展不快。守军凭借坚固工事、优势火力,坚守核心阵地,负隅顽抗。

对战场形势出现的变化,韩先楚并不感到意外。他决定深入火线,与前沿指战员一起研究破敌办法。在前沿阵地,韩先楚一个团一个团地去视察战况,帮助几个团的领导解决二梯队的使用、突破方向、步炮协同和火力配合等问题。27日,南满军区又抽调第三纵队2个团加入攻城作战。经过充分准备,韩先楚指挥各攻城部队于28日从南、东、北三个方向突破守军主阵地,全歼守军7000余人,生擒敌师长陈开文,解放梅河口。

1947年9月,韩先楚调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司令员。他到职之后,即与纵队政治委员罗舜初一起,率部参加东北战场秋季攻势,主要任务是歼灭西丰、威远堡地区敌之第五十三军第一一六师。纵队党委召开各师主要领导干部会议,讨论作战方案,大多数人认为:敌第五十三军3个师都在开原以东地区,相距不远,互为犄角,攻歼不易;为避免腹背受敌,应当集中兵力先歼灭西丰守军,而后由东向西纵深发展,依次攻打威远堡、开原,扩大战果。

韩先楚上任伊始,按照常理应该持重行事,可他经过认真考虑,明确表示不能保守用兵:如果先打西丰,一开始就是个攻坚战,即使达成目的,也是伤亡大、胜利小的战斗,且未打中敌人要害。他大胆主张,采取远距离奔袭战术,直插敌人纵深威远堡,出其不意,歼灭敌第一一六师师部及所属1个团,打乱敌人指挥系统;对于西丰之敌2个团,仅以一部兵力包围监视。威远堡遭袭,西丰之敌必然西窜支援,到时再在运动中予以歼灭。

两种不同意见再次相持不下,不能统一。纵队党委决定同时呈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结果,上级又一次批准了韩先楚提出的方案。

9月29日,经过周密准备,第三纵队冒雨向威远堡开进,长途奔袭60余公里,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威远堡附近。10月1日上午,第三纵队完成对威远堡守军的包围,随即展开攻击,激战19个小时,全歼敌第一一六师师部,活捉师长刘润川。接着,又在第一纵队一部的配合下,于10月2日在西丰以西截歼西丰之敌1个团。整个战斗发展进程,同韩先楚预想的几乎完全一样。战后,第三纵队指战员们说:“韩司令员的‘掏心战术,真是得心应手,旗开得胜。”

从近迫作业克义县到担任主攻破锦州

东北战场秋季攻势胜利结束不久,韩先楚、罗舜初又率部参加了冬季攻势:先是配合兄弟部队在沈阳西北之公主屯地区歼灭国民党军新编第五军军部及第四十三、第一九五师,俘新五军中将军长陈林达;继而又在法库、开原之间追歼敌新编第六军暂编第六十二师,攻克开原。

1948年1月1日,遵照中央军委指示,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改为东北军区兼东北野战军领导机关,领导人不变。3月13日,在第一纵队首长统一指挥下,韩先楚、罗舜初率部协同第一、第七纵队和独立第二师,攻占东北战略要地四平,全歼敌第七十一军第八十八师和3个保安团、1个骑兵团等近2万人。

1948年秋,东北解放战争形势发展得更快更好。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统观全局,认为东北战场的决战时机已经成熟,决定在秋冬之间发起辽沈战役,要求东北人民解放军首先攻占锦州,切断东北与华北的联系,确立打“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决心”,把东北国民党军封闭在东北,就地消灭。

要攻占锦州必须首取义县。义县距锦州约50公里,是锦州的北大门。为扫除攻打锦州的障碍,第四、第九纵队从9月中旬起即在义县外围据点同国民党军进行激烈争夺。之后,上述两纵队南进,由韩先楚、罗舜初统一指挥第三纵队、第二纵队第五师和炮兵纵队主力,接替攻击义县的任务。

韩先楚接受任务后,便到前沿勘察地形、侦察敌情。他发现,义县周围修筑了一层层坚固的防御工事,确实是易守难攻。于是,他组织部队一面向义县实行佯攻,一面利用夜暗实行近迫作业,大挖交通壕,以掩护部队进攻,减少伤亡。9月29日,经过认真准备,韩先楚、罗舜初指挥部队对义县外围据点实施攻击,至30日全部扫清外围据点。

10月1日9时30分,总攻义县的战斗打响。由于攻城部队在城门四周挖了大量交通壕,保障了突击部队顺利进入出发阵地,同时也能充分發挥炮兵与步兵密切协同的炮火支援作用。仅仅经4小时激战,我军即干净利落地全歼守军敌第九十三军暂编第二十师和1个骑兵支队约1万人,取得了初战胜利。接着,韩先楚挥师南进,直逼锦州城下。

锦州是东北通向关内的门户,由国民党军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统率10余万兵力固守。东北人民解放军以第二、第三纵队及第六纵队第十七师、炮兵纵队主力附坦克15辆,组成北突击集团,由韩先楚、罗舜初负责指挥,从城北和西北并肩向南,实施主要突击;以第七、第九纵队附炮兵纵队一部,组成南突击集团,从南向北进攻;第八纵队等部组成东突击集团,从东向西担任辅助突击任务。

锦州北面距城区较近的地方有两个制高点:一是配水池;二是亮马山。特别是配水池,是国民党军以日军原来构筑的工事为基础进一步加固整修的,自认为“固若金汤”,是“第二个凡尔登”,确实易守难攻。

不过,韩先楚是战场上的有心人,对攻打锦州的任务早有准备。义县战斗还没有结束时,他就派人对锦州设防情况进行了侦察。当部队到达锦州城北后,他又亲临现场反复勘察,认定首先攻克这两个制高点是扫清锦州外围的重点,也是下一步攻城的关键。10月12日,他一声令下,攻击部队在炮兵支援下,勇猛突击,顽强拼搏,一举攻占配水池,为攻城创造了有利条件。当韩先楚到配水池指挥攻城时,突然发现在亮马山的后面还有一条通往城里的交通壕,敌人通过这条交通壕不断从城里向亮马山增援。他立即指挥一部兵力从侧后插过去,截断了城里与亮马山的联系,并很快攻占了亮马山阵地。就这样,锦州守敌被逼入绝境。

10月14日11时,在500余门大口径火炮的火力支援下,东北野战军向锦州城发起总攻,攻城部队迅速突破城垣,向纵深发展。守军则依托旧省府大楼负隅顽抗,以火力压制和阻止攻击部队前进。为迅速扩大战果,负责指挥北突击集团的韩先楚命令以一部兵力继续围攻旧省府大楼,以主要兵力直插范汉杰指挥部和第六兵团司令部。范汉杰和第六兵团司令官卢浚泉惊慌失措,换上便衣企图逃走,所属部队顿时土崩瓦解。15日拂晓前,攻打锦州各突击集团先后在白云公园、中央银行一带胜利会师。激战至18时,锦州之战胜利结束,范汉杰、卢浚泉以下10万人成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的俘虏。

锦州被攻克,东北国民党军立即阵脚大乱。10月18日,蒋介石亲飞沈阳部署“总退却”,命令第九兵团司令官廖耀湘部经黑山、大虎山向南,尽可能“规复”锦州,掩护沈阳守军经北宁铁路(今北京至沈阳)撤入关内;一旦此路不通,即全军南下,改经营口从海上撤退。针对蒋介石的企图,东北野战军首长决定:采取“拦住先头,拖住后尾,夹击中间”的战法,歼灭廖耀湘兵团,并于20日发出辽西会战的命令。韩先楚率部昼夜兼程,直赴辽西战场。他指挥部队先在黑山城北打垮敌第七十一军军部,随即继续向黑山以东及东北地区攻击。他根据国民党军第九兵团已陷于重重包围且十分混乱的情况,命令部队哪里有国民党军就向哪里打,哪里枪声激烈就向哪里进攻,并注意与兄弟部队取得联系,从而充分发挥了各师、团的主动性和灵活性。26日晚,第三纵队在胡家窝棚歼灭第九兵团指挥部,廖耀湘在化装逃跑途中,被解放军抓获。

此后,韩先楚乘敌人群龙无首之机,指挥部队继续向纵深攻击,在三家子、茶棚庵地区歼灭新一军、新六军、新三軍军部。经4昼夜激战,至28日拂晓,廖耀湘兵团5个军、12个师(旅)及特种兵部队共10万人被全歼,我军取得了辽沈战役的决定性胜利。10月29日至11月2日,东北人民解放军顺势攻克沈阳、营口。至此,历时52天的辽沈战役胜利结束。

而韩先楚驰骋东北解放战场的辉煌历史,至此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责任编辑:徐嘉)

猜你喜欢
锦州纵队东北
Make ’Em Laugh
动画IP《海底小纵队》推出大电影
珠江纵队在中山成立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锦州银行断臂后能否重生?
《粤中纵队之歌》情景歌舞剧牵动阳春观众心
大东北的春节
ResearchontheNegativeMotivationofHighSchoolStudents
为什么企鹅以一列纵队行走?
锦州市手机市场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