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联系

2020-12-06 10:32孙伟黄文婷
党政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孙伟 黄文婷

〔摘要〕井冈山革命时期走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和建设时期走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突破了当时的主流。这两条道路开创于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不同条件,却有着高度的内在同一性,如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发扬自我革命的政治品格、重视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井冈山道路的形成过程践行了坚持党的领导、以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加强党的建设、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从实际出发等做法,为新中国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革命时期的实践准备。这两条道路是中国道路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特殊表现形式,具有共同的内核和价值旨归,是以人民为中心、以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的中国道路的统一。

〔关键词〕井冈山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

〔中图分类号〕D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048-(2020)06-0042-09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1〕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道路都是极端重要的。井冈山斗争时期,面对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巨大的政治智慧勇闯新路,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新中国成立以后党走了一些弯路,直到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的科学论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道路问题再一次审视。回顾改革开放40余年的历史,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主线是一以贯之的,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在道路问题上愈加自信。

一、两条道路之特殊性

列宁曾言:“在东方那些人口无比众多、社会情况无比复杂的国家里,今后的革命无疑会比俄国的革命带有更多的特殊性。”〔3〕那么,革命时期走出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和建设时期走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当时的主流道路有什么区别?它的“特”的形成经历了怎样的探索?弄清这个关键问题,有助于我们理解其本质内涵。

(一)井冈山道路之“特”

众所周知,“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但曾因直接效仿俄国而招致失败,这是因为两国国情不同,其以城市为中心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并不适合中国。通过总结经验,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井冈山道路,其内涵是“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以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理论。这条道路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道路,但其“特”之形成需要克服诸多困难,尤其是要打破中国共产黨内部对俄国革命范式的盲目尊崇。

俄国之于中国的魅力,总的说来“始自李大钊、陈独秀、鲁迅和周作人、茅盾、瞿秋白、田汉、张闻天、胡愈之、曹靖华等一批批杰出人士”〔4〕。他们从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出发,推演出看似被普遍化了的俄国经验,把苏联看作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中心”〔5〕。当时中国共产党对俄国革命范式的照抄照搬之所以“应然”,也和当时一些党内地位较高、曾经留苏的领导人有关。这些虽并不能成为路线选择的决定性因素,却大大增加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道路之“特”的探索的阻碍,同时也增加了道路之“特”的魅力。

八七会议结束后,“左”倾路线抬头。中共“六大”虽然提出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和发展红军等主张,但仍把工作中心放在城市。1930年1月11日,中央政治局通过《接收国际1929年10月26日指示信的决议》,表示“现时虽不能预言转变到直接革命形势的速度,即实行武装暴动直接推翻反动统治的形势的速度,但我们必须如国际所指示,在现在就准备群众,去实现这一任务,并积极的开展和扩大阶级斗争的革命方式,中央现在正号召全党同志在这一路线上加倍努力”〔6〕。

随着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占据统治地位,党内盛行“城市中心论”。1930年6月1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公开指责毛泽东“没有决心将地方苏维埃政权在城市中树立起来,这是一种农民意识的反映,与中央目前的路线没有丝毫的共同点”〔7〕。王明上台后,“他站在更‘左的立场来反对立三的‘右倾和三中全会的‘调和路线,形成了更‘左的路线”〔8〕,指责毛泽东的主张是“狭隘的经验论”“富农路线”“极严重的一贯右倾机会主义”。

综上可见,当时的俄国革命道路和党内奉行的教条是当时的主流道路,但井冈山道路能够在实践中走向成熟,既突破了俄国革命的应然范式,又敢于向党内的理论权威挑战,体现了中国革命之“特”,可谓有破有立,破立并举。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9〕历史已经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社会主义是中国道路的既定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也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走的道路。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特”在何处?

《资本论》指出:“只有当社会生活过程即物质生产过程的形态,作为自由结合的人的产物,处于人的有意识有计划的控制之下的时候,它才会把自己的神秘的纱幕揭掉。但是,这需要有一定的社会物质基础或一系列物质生存条件,而这些条件本身又是长期的、痛苦的历史发展的自然产物。”〔10〕也就是说,要实行计划经济,必须首先实现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认识到在落后的中国搞计划经济的弊端,深刻把握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而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科学分析我国基本国情,推行经济体制改革,逐渐形成“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思想,到十二届三中全会时,实行“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再到党的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稳步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披荆斩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是市场经济存在的制度条件,市场经济是发展社会主义的必要途径,“要利用商品生产、商品交换价值和价值法则,作为有用的工具,为社会主义服务”〔11〕。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后,立刻建设社会主义的条件尚不成熟,必然要通过“以退为进”的策略,先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继而为更高级的社会主义创造充分的条件。

“近些年来,国内外有些舆论提出中国现在搞的究竟还是不是社会主义的疑问,有人说是‘资本社会主义,还有人干脆说是‘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这些都是完全错误的。”〔12〕之所以会出现这些不正确的认识,是因为没有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特”。正如习近平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我们看准了、认定了,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13〕

二、两条道路的内在同一性

井冈山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是对一定的历史十字路口中国向何处去的积极回应,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艰辛探索出来的被事实证明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这两条道路开创于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不同条件,却有着高度的内在同一性。

(一)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14〕实现远大理想需要走正确的道路,而道路的先行者们总是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作为先行者代表之一的毛泽东于1956年回忆:“三次‘左倾路线时期,给我的各种处分、打击,包括‘开除党籍、开除政治局候补委员,赶出红军等,有多少次呢?记得起来的有二十次。”〔15〕说出这番话的时候,毛泽东已是步入花甲之年的老人了,但他依然豁达地讲:“我想我们同志中间可能也多多少少受过冤枉的……一种态度是从此消极,很气愤,不满意;另一种态度是把它看作一种有益的教育,当作一种锻炼。”〔16〕在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进程中,不仅有精神上的失落、前进路上的挫折,还有生命的危险甚至牺牲,但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仍前赴后继为着高于天的共产主义理想抛头颅、洒热血。

“决不抛弃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17〕,是一代代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国际剧烈动荡带来的“颜色革命”和共产主义信仰动摇的“信仰危机”,邓小平指出:“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18〕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再次重申共产党人的政治信仰,曾在很多场合都强调要坚定共产主义这个最高理想。如他强调,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的路上,“我们一定要保持理想信念坚定,不论时代如何变化,不论条件如何变化,都风雨如磐不动摇,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永远为了真理而斗争,永远为了理想而斗争”〔19〕。

(二)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在推进革命实践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经验,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作的高度概括”〔20〕。“‘实事就是客观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21〕在革命实践中,毛泽东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光辉篇章,生动运用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深刻分析了中国之“是”,正确解决了中国问题,探索并成功实践了井冈山道路。

从革命时期到建设时期,情况在变,方法论的本质并没有变。在1978年12月13日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主题报告,强调要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邓小平在南方谈话时说:“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靠这个。”〔22〕反复强调“拿事实来说话”,“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2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坚持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如他在纪念朱德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我们共产党人的重要思想方法。我们过去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靠实事求是。今天,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还是要靠实事求是。全党同志一定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随时准备坚持真理、修正错误。”〔24〕

(三)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标识。在井冈山道路的探索和形成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坚持人民立场,颁布了许多有益于老百姓的法令,实施了许多有益于老百姓的举措。在井冈山颁布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部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当时流传的民歌生动表达了农民分得土地的欣喜之情:“土地回老家,合理又合法。分了田和地,穷人笑哈哈。跟着毛委员,工农坐天下。”〔25〕时至今日,井冈山人民仍然传诵着当年“毛委员寒冬送棉衣”“朱军长深山送盐”等共产党人亲民爱民的感人故事。在和谐的军民关系下,井冈山道路得到了人民的真心拥护,“割据地区一天一天扩大,土地革命一天一天深入,民众政权一天一天推广,红军和赤卫队一天一天扩大”〔26〕。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二字一共出现了203次,并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的重要原则与组成部分,再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根本宗旨、根本性质和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态度与本色。“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27〕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陆续推出1600多项改革方案,着力解决人民之所想、所急。“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28〕以人民为中心,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稳步前进的原动力,也是检验党的执政能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试金石。

(四)发扬自我革命的政治品格

井冈山道路的初创时期,中国共产党作为一支年轻的队伍,在党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巨大的自我革命精神。当时红军中的旧部队习气严重,党内充斥着农民意识等,导致党的发展陷入困境。“边界各县的党几乎完全是农民成分的党”〔29〕,“我们本党所受的历次失败,很明显的暴露出革命营垒里组织上的弱点和缺点”〔30〕。针对这些问题,毛泽东在根据地采取了一系列整党措施,如决定1928年“9月以后,厉行洗党。对于党员成分加以严格的限制”,采取重组的方式,将“永新、宁冈两县的党组织全部解散,重新登记”〔31〕。据统计,当时整个边界被清洗的党员达4000人左右〔32〕,可见力度之大,决心之强。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面对新情况、新考验、新挑战,十年曲折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党的自我革命精神弱化的表现。邓小平于1975年7月4日着重提到了延安整風,“没有那次整风,打败日本侵略者,打败蒋介石,是不可能的”〔33〕,重申党的自我革命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时代强音。习近平提出,“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34〕,他还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35〕。当然,从严治党、自我革命不是目的,只是兴党、强党,增强执政能力,增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本领,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要手段。

(五)重视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

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以上率下,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在中央苏区也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他先后深入到塘边、秋溪、三湾、夏幽、寻乌、兴国等地做了大量社会调查工作,形成了《宁冈调查》《永新调查》《寻乌调查》《兴国调查》《才溪乡调查》等著名长篇调查报告,为策略制定提供了坚实支撑。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毛泽东经过充分的准备,形成了《乡苏工作的模范(一)——长冈乡》和《乡苏工作的模范(二)——才溪乡》两本小册子,会前分发给了与会代表。毛泽东在会上作报告时,着重介绍了这些地方的模范事迹,推广先进经验。〔36〕正如毛泽东后来总结的“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37〕井冈山的星星之火,之所以逐渐发展为燎原之势,与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这种注重调查研究的实干之风是密切相关的。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38〕大兴调研之风,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现实依据,也是走好中国道路的底气来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据统计,从党的十八大闭幕到2017年10月9日间,习近平到基层考察调研50次、累计151天,纵横跨越中国版图。〔39〕他还号召“中央委员会的每一位同志都要积极开展调查研究,要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迈开步子、走出院子,到车间码头,到田间地头,到市场社区,亲自察看、亲身体验”〔40〕。正是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调查研究,为党的科学决策提供了直接参考,为群众的切身利益提供了有力保障,稳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基。

三、井冈山道路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启示

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中开辟和前进的”〔41〕。井冈山道路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向何处去的第一次成功探索。井冈山道路的形成过程中践行了坚持党的领导、以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加强党的建设、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从实际出发等做法,为新中国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革命时期的实践准备。

(一)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是井冈山道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等率领工农革命军向罗霄山脉中段进军,途中不仅要经受恶劣自然环境的考验,还要应对国民党军队和地主武装的追击。军中的消极情绪盛行,逃亡现象时有发生。毛泽东在深入了解情况后,找到了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党在军队中没有起到核心领导作用。部队到达三湾村后,毛泽东在此举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在部队各级建立和健全党的组织,使班、排有小组,连有支部,营、团有党委。这样,就可以把政治思想工作具体落实到每一个战士身上,促进党内生活政治化、科学化、日常化,增强党的战斗力。此后的实践证明,“红军之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4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首先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的领导,肯定会天下大乱,四分五裂。历史事实证明了这一点。”〔43〕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谈到我们国家建设的成就时,在“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基础上,又加了一个“社会长期稳定奇迹”〔44〕。一方面,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才走过的工业化历程,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另一方面,我们保持了社会长期和谐稳定,人民得以安居乐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45〕。要想战胜各种困难与挑战,把握时代大势,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的、辉煌的答卷,就必须牢牢巩固党的核心领导地位,接续历史使命,为人民谋幸福。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方位,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是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延续和现实要求。我们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历史节点,面临着“四大考验”和“四大风险”。要破解时代难题,实现既定目标,必须保证我们党始终成为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十八大以来,从严从实加强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我们要继承与发扬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优良传统,以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稳步推进。

四、结语

井冈山道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探索出的一条挽救中国危亡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道路从开辟、形成、发展,再到最后成熟和成功,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一心、勇于胜利的伟大硕果。这条道路冲破了党内对俄国革命范式盲目崇拜的教条主义,灵活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方法,成功破解了在内无民主外无独立的、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进行革命的难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铸就了中国模式,创造了中国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现实生命力,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扭转了20世纪后期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的趋势,在国际上高高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彰显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为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和借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是井冈山道路的基本方法、原则、经验在新时期的运用、丰富、发展和升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的中国版本,总的来说,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在具体实践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开拓出来的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科学的道路。井冈山道路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夺取政权、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条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革命时期的实践准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巩固政权、实现人民幸福与民族复兴做的必要准备。这两条道路是中国道路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特殊表现形式,具有共同的内核和价值旨归,是以人民为中心、以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的中国道路的统一。

〔参考文献〕

〔1〕〔9〕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

〔2〕〔22〕〔23〕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382,382.

〔3〕 列宁全集:第4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72.

〔4〕 林精华.俄罗斯问题的中国表述——关于20世纪中国对苏俄认知的研究〔J〕.俄罗斯研究,2009,(5).

〔5〕 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03.

〔6〕〔7〕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6册〔Z〕.北京:中共中央党史出版社,1989:3-4,131.

〔8〕 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09.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97.

〔11〕〔15〕〔16〕〔47〕 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435,105,106,64.

〔12〕 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J〕.求是,2019,(7).

〔13〕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30.

〔14〕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19〕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0-22.

〔20〕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243.

〔21〕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1.

〔24〕 习近平.在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1-30.

〔25〕《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经济斗争》编写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经济斗争〔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77:25.

〔17〕〔26〕〔29〕〔31〕〔37〕〔42〕〔54〕〔55〕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59,78,77,75,109-110,65-66,50,57.

〔27〕〔46〕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2-19.

〔28〕 习近平.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3-2.

〔30〕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册〔Z〕.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468.

〔32〕 余伯流、陈钢.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271 .

〔34〕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N〕.人民日报.2012-11-16.

〔35〕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589.

〔36〕 陈毅等.回忆中央苏区〔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409-410.

〔38〕〔40〕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J〕.求是,2018,(1).

〔39〕 聆听伟大复兴的时代足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国内考察全纪实〔N〕.人民日报,2017-10-09.

〔41〕 习近平.在学习《胡锦涛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9-30.

〔18〕〔33〕〔43〕〔48〕〔56〕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367,14,391,143,44.

〔44〕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9-11-06.

〔45〕 习近平.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求是,2020,(1).

〔49〕 习近平.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J〕.求是,2019,(1).

〔50〕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談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27.

〔51〕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0-22.

〔52〕 曲青山.为新时代坚定制度自信提供理论指引〔N〕.北京日报,2019-12-02.

〔53〕 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6-10-28.

〔57〕 习近平.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3-02.

【责任编辑:刘彦武 欧 露】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