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重新开始做班主任

2020-12-06 10:38陈明梅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0年11期
关键词:书香班级班主任

陈明梅   浙江省杭州市开元商贸职业学校心理健康高级教师,中国陶行知研究会首届青春期教育工作室领衔人,杭州市首届名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

时间如白驹过隙。不知不觉中,我竟然已经走过了30个教育春秋。回首25年的班主任之路,我强烈地感受到,只有当过班主任,才算享受到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如果可以,我愿意将以往清零,50岁,重新开始做班主任。

起点处,激情燃燒

1990年8月,我成为一名小学四年级的代课教师。我带着学生们游学,采访小镇上的风云人物,引导学生去杭州电视台竞聘小记者,辅导学生写的作文登上了报纸,学生的考试成绩位列全区第二名。校长在教工大会等各种场合公开表扬我:“一个代课老师抵得上两个公办教师。”后来我去了镇里的中学做班主任。那时的我,白天孜孜不倦耕耘讲坛,晚上黄灯青卷修补教案。教育是一种影响,我的好学和上进也感染了学生。我带的两届学生,不仅在学校的文体活动中频频获奖,学习成绩也特别优秀,中考成绩还打破了学校记录。

小学、初中的11年班主任生涯,是我为班主任工作拼命,也是最为享受班主任工作的11年。在此过程中,最大收获是培植了我的一颗热爱班主任工作、立志一辈子做班主任的思想的种子。

挫折时,自我救赎

2004年,我调入杭州,成为一名中职班主任。没想到,满怀教育理想和激情的我,很快被学生折磨成了“非洲难民”。更让我无法接受的是,第一次班主任考核,我还被评为C等。我一度萎靡不振,还想过辞职。2009年,评高级职称所需的班主任工作年限,我已经达到了。于是,我坚决不愿意再当班主任。

之后的两年,我经常会不自觉地思考,为什么小学、初中时,我当班主任能收获满满,到了中职就处处失意?除了城郊和城里孩子的个体差异,初中生和中职生的年龄差异,以及我由初中老师转变为高中老师的适应过渡,还有没有班级管理本身的因素呢?

2011年8月,在百般推辞无果的情况下,抱着最后一次当班主任的决心,我最终带出了“市级先进班集体”。可是,当我满心欢喜地向学生宣告这个喜讯的时候,学生却发出了“市级先进班集体和我有什么关系?”的诘问。我羞愧得无地自容。

痛定思痛之后,我终于意识到:

第一,我在小学、初中阶段取得的成绩,不全是因为我的能力,更多是因为优质的生源。小学时,我班里的学生是全镇最优秀的孩子。由于我在小学时积累下来的名气,初中时,家长都是削尖脑袋把孩子往我班里送。事实上,那个时期我带的班级相当于全镇的“杭二中”的生源。这样的优势生源班级,换成了另外的老师,未必带的比我差。

第二,我努力带班,某种意义上说,我带的是功利。缺少教育情怀,很少有学生立场。因为我一心想获取文凭,一心想获得公办教师资格,一心想取得高级教师资格证书,一心想获得市级先进班级荣誉称号。太多的功利心,我会自觉不自觉地疏漏了教育的本身。我,一心赶路,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第三,我一直是以权威、情感、制度带班。盯、关、跟、管、控、压是我带班的法宝。理念的缺失,方向的错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带班策略,让我深陷急功近利的泥淖。所以,当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问题,最需要班主任科学指导、正面引领的时候,我的带班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现在看来,这些思考实际上意味着,我已经从灵魂深处,厘清了当班主任带来的压抑和痛苦的根源,从而在精神上完成了自我救赎。

奔跑间,笃定信念

骨子里,我是喜欢做班主任的。精神上唤醒自我之后,2014年8月,我在同事们的诧异眼神中,再次担任了普通班的班主任。

不同于以往,从知道自己要当班主任的那一天起,我就开始全面思考班主任工作: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班主任?我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班级?我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我笃信“以文化人,使之文化”的班级管理模式,坚信这是走向科学管理的最美道路。于是,我开始了书香班级建设的实践,虽然是一些零星的想法以及几个书香特色的活动,书香理念之下的班级建设还是焕发了勃勃生机。我信心大增。 2017年新一届“书香班”,我于是开始了系统思考,走上了真正意义上的“书香班”建设之路。我摒弃了千班一面的垂直式班级管理模式,建立了书香小组负责制的班级管理模式,创新了书香班级外在形象管理的机制,开创了“一张阅读成绩报告单、两次人文行走、三张阅读明信片、四大班本课程”的班级文化活动体系。我把阅读和管理建立了连接,把阅读和修身建立了连接。

“书香班”让我的班集体建设实现了个性化发展,班级建设从自发走向自觉。

“书香班”建设也改变了学生的生命状态和精神格局。高二期末时,实习和高职分流,我连续两届接手了“熊孩子”出没的后进班。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的最大法宝仍然是读书。一周一歌、一日一格言、一月一文学沙龙;看电影、听音乐、纸质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在书香的滋养下,学生们坚毅勤奋等个性品质得到了激发,见贤思齐等人文素养得到了滋养。2014届,全班45个学生全部考入了高职院校。姜爸爸说:“我们家终于有大学生了,真不知道该如何感谢你!”朴素的表达,让我瞬间泪目。今年刚毕业的17届就业班,我一边进行实习管理,一边进行高职考前辅导。一封封书信,一次次沟通,一本本名著导读,把“技能擎梦,书香致远”的理念植入学生的心田。拿到毕业证书的那天,陈爸爸送了我一面锦旗,锦旗上写着“慈母般关爱,师恩胜亲人”。

成长时,且行且思

卡夫卡说:“我想,我们应该只读那些咬伤我们、刺痛我们的书”。所谓书,必须是砍向我们内心冰封的大海的斧头。早些年,我读课本、读教材、读备课笔记。读书让自己从代课教师转为民办教师,从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读书让我的学历由高中转为大专,从大专转为本科,还读了1年半的硕士研究生课程。读书让我从小学教师变为初中教师,又让我从初中教师变为高中教师。2016年,我开始专业阅读。阅读《班主任》《班主任之友》等专业期刊,阅读国内一线名班主任专著,聆听班主任专家的讲座报告,加入班主任大咖云集的各种微信群。现在,我开始阅读《青少年发展心理学》《德育原理》等教育理论书籍。同时,我还跨界阅读,哲学、企业管理、文学艺术等书籍让我受益匪浅。阅读改变了我的观念、眼界、思维,重构了自我身份。

阅读促进了写作。万籁俱寂的夜晚,我敲打着键盘,写下了25万字的班主任工作散文集《我和我的书香班》;今年下半年,第二本专著《创造一间书香教室》也即将出版;我开始了课题研究,加入了国家级课题组,成为了核心成员,执笔的省级规划课题被立项,论文也获得了市级一等奖。随之而来的还有市级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杭州市最美班主任、杭州市黄炎培理论研究奖、杭州市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

2014年至今,我的班级管理理念脱胎换骨。这6年,我的班主任工作越来越有教育的温度,也让教育的大旗真正插在了教室的中央。同时,我也深刻感悟到:现代意义上的班主任不是一桶水,而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教师的幸福感,最终要寄希望于自己的专业能力提升。专业是抗拒一切打压和磨难的精神盾牌。

理想在,初心未改

五十知天命。有人说,你这么努力,是为了评上正高吧。这话说得没错,但不全对。能评上正高当然是我的目标之一,但不是全部,即便评不上正高,我仍然可以奋发努力,就像当初我无知无畏地站在小学四年级的讲台上一样。50岁了,我渴望成功,但也不害怕失败。50岁,一切可以重新开始。

开始什么?如何最大程度上发挥名班主任工作室的辐射、引领作用?如何将“书香班”建设和职业教育更加紧密衔接?如何将“书香班”建设和学生的职业规划建立关系?如何在“书香班”建设中渗透准职业化的管理?理想犹在,初心未改。50岁了,我依旧扎根班主任园地。因为那些饱读诗书、才华横溢的专家们,用谦逊和努力激励我“现在开始,永远不晚”;那些永远激情、永远热爱教育事业的同人们,用美好的追求,赤子的模样,修正着我眺望远方的视线。前行路上,我永不孤单!(责编  王鹏飞)

猜你喜欢
书香班级班主任
班级“无课日”
我的班主任①
墨韵书香
墨韵书香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书香海报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
我们的班主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