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课思维训练“六步曲”

2020-12-06 02:51张有军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49期
关键词:概括连贯倾听

摘 要:研究目的:从低年级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迁移为各学科所用,使学生终身受益。研究方法:滲透在三、四年级每堂课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思维训练方式。研究结果:三个月后,三年级学生明显比刚接手时有进步,四年级进步明显,跟踪调查,五、六年级时他们已经成为会思考、会学习的优秀学生。

关键词:思维;兴趣;连贯;概括;倾听

思维是大脑通过各种感知方式对输入的客观事物的信息进行主动加工,并最终在大脑中形成认识,或表达出来的一种过程。如下图所示。

《新课标》指出:科学的思维方式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逐步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思维品质的养成,应当在科学学科的教学中通过一些基本的思维方法逐渐训练来实现。

一、联系身边生活,以兴趣为起点培养思维品质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空气占空间吗》。如果你开课就问:同学们,空气占空间吗?三年级学生对空间这一概念几乎不太理解,教师就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播放视频:欣赏《乌鸦喝水》的动画片。问: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到水的?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呢?生:乌鸦用嘴叼来许多小石子放入瓶中,瓶中的水面不断上升,于是它就喝到了水。因为石子有一定的体积,扔下去的时候,小石子占据了水的位置,所以水没位置了,就升上来了。师:我们把物体占的位置或地方叫“空间”。

接着,用学生身边最熟悉的活动吹气球,来进一步证明空气占空间的结论。为了再次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把一团纸巾放在杯子的底部,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在水槽的水中,请生预测一下,纸巾会被水浸湿吗?为什么?生:纸没有湿,是因为水没进去,水没进去是因为杯子里有空气,空气占据了杯中的空间,水就进不去了。找一个学生到前面演示来证明这一结论。最后以小组实验的形式,用学具袋里的材料做实验,挤压注射器里的空气,交流你的发现,从而得出让人信服的结论。整堂课下来,环节紧凑,体现了科学探究要经历提出问题——做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这四个过程。科学不只是科学家的事,和我们们每个人都有关。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在学科知识的整合中,培养思维品质的连贯性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运动的快慢》。运动的快慢可以通过一定距离所用的时间多少,也就是速度来描述,这和数学课讲的速度是一致的。速度是需要计算的,而我们学校运动会100米赛跑名次,是可以用眼睛看到的,也就是时间的多少来决定成绩。这里就看出科学课与数学课之间的联系,融会贯通,互为应用。结合的好有利于相关学科知识的掌握。数学课就是数学课,科学课就是科学课的定式思维模式应该改变了。小学科学是所有学科中最有应用性的一门学科,和身边日常生活联系最密切,要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一优势,促进学生思维的连贯性更早更好的形成。学科整合不仅是知识上的,也是思维的同步。

不同的学科可能从某一角度或侧面来审视世界,但良好的思维品质,却可以同时应用于不同的学科。一旦形成,会体现在各门学科的学习上。一个在科学课上会思考,具有良好思维品质的学生,也同样反映出他们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基本思维能力和方法。人的素质差异,本质不在于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信息量的多少,而在于他们思维能力的差异。思维品质实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思维品质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不同。科学素养的培养,是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三、概括思维品质在科学课上的渗透

概括是形成概念的一种思维过程和方法,即在思想方面从某些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中抽取出本质属性,并将其推广到具有这些属性的一切事物,从而形成关于这类事物的普遍概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中《认识固体》一节,就很好地体现了概括法的应用:学生从身边生活中能看到的,摸到的具体物质出发,从而总结出这一类物质的共同特点: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具有这些性质的物质,称之为固体。再用例证法来加深理解,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具有这些特点,具有这些特点的物质都是固体。大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精心准备的一堂课,讲了,问了,学生也答了,一到课堂小结的时候,学生零散的记忆拾不起来,无法总结概括课堂的知识点。达尔文说“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的过程。概括能力要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逐步培养。

四、在倾听中丰富自己的思维

科学课老师也许会有这样的感受:当你提出一个问题,一个学生回答,另一些学生也举手,甚至喊出声要抢着回答,根本不听别人的回答,更不会从别人的回答中学到什么,对错与否,需要补充什么。每到这个时候,我就立刻叫停,让举手的人回答刚才你听到的前面同学陈述内容的主要意思,他们往往答不上来,几次下来,这些学生慢慢知道这样做的危害,开始静下来倾听,然后再表达意见,使自己的思维不断丰富和完善,形成良好的个性思维素养。

五、用完整的表述训练思维的严谨性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土壤的类型》。老师课后小结时问:土壤有几种类型?学生是一个词一个词地说出来,像语文课朗读词语:沙质土,黏质土,壤土。教师马上追问:你刚才回答的是什么问题?学生不知所措。完整的回答应当是:土壤有三种类型分别是沙质、黏质土和壤土。看似不算什么大问题,却是治学做事必备的严谨精神,越早训练越好,科学教师肩负这样的责任。

六、以合理的想象,进行思维拓展性训练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保护土壤》。土壤对动植物和人类的贡献,第一幅图植物生长,画面上只是呈现出草,树和牛马,它们离不开土壤。在此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牛羊吃草,草保护了土壤,牛马可以帮人类干活,还可以提供肉食:树木净化了空气,木材又为制作家具提供原材料,由此形成一个想象的链条,凸显了土壤的重要性,有利于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

劳厄说,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的能力。思维是方法,更是品质,是获取一切知识的金钥匙,是战胜愚昧无知的不竭源泉。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永无止境,而要与时俱进,拥有这些知识和能力的,唯有那些具有良好思维品质的人。

作者简介:张有军,男,1966年7月出生,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人,汉,一级教师,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研究方向:小学科学。任教小学三、四年级科学。

猜你喜欢
概括连贯倾听
第七只鸟
为孩子种下一棵“言语”之树
例谈“一文一字尽风流”
学会倾听,追求课堂实效
小学数学教学中倾听能力的培养
试论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公共外交主场也要学会“倾听”
浅析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衔接与连贯
好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