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可视化研究*

2020-12-07 05:25张周强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20年10期
关键词:发文热点大学生

杜 静 万 明 李 良 张周强

(1.西安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西安 710600)

(2.西安工程大学教务处 西安 710600)

1 引言

在经济持续增长、就业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提到了国家经济发展新引擎的战略高度[1]。十九大报告、《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高度重视创新人才培养。为更好回应理论研究与实践变革之新诉求,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出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知识图谱,以量化、动态的方式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把脉其热点主题,以深化我国经济发展中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2~3]。

2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2.1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应用CitespaceR5.1 可视化分析软件对相关主题进行分析,CiteSpace是应用Java语言开发的一款信息可视化软件,其着眼于分析科学中蕴含的潜在知识[4~6],有效地处理和深度挖掘各类数据库的资料,绘制知识图谱,为学术研究提供便利。

2.2 数据来源

本文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为数据源,主题=大学生创新创业,检索年限从2000 年至2018 年,基于论文质量考虑,来源类别=核心期刊,匹配方式是精确,未限制学科范围,检索日期为2019 年1 月9 日,共得到原始文献1754 篇,剔除杂志、年度目录、会议通知、人物介绍、书讯、征稿、无作者等文献104 篇,最后计量分析使用的样本量为1650篇。经CiteSpace5.1.R1软件数据转换,并设置分析时间跨度为2008 年~2018 年,时间区分为1年,其它参数根据节点类型不同再设置。通过Ex⁃cel 分析文献量变化趋势,通过CiteSpace 对研究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共现等不同维度进行可视化统计分析。

3 结果分析

3.1 年度发文量分析

对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年份文献量进行分析,有利于了解各时段此研究领域的特点和关注度。通过对相关主题检索,利用Excel 对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如图1所示。

图1 2000年~2018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文献的发表情况

通过检索结果发现第1 篇关于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论文出现在2000 年,其研究目的起源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了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此文探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此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列入被关注对象,从发文量看,2000 年~2006 年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培育阶段,每年发文量为个位数,此阶段发文量占到总研究发文量的2.4%。2007 年~2014 年发文量呈现均速上升阶段,这是由于2006 年教育部提出了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同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召开创新创业教育座谈会、教育部下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文件,一系列措施使得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关注度持续增加,发文量呈持续上升,每年发文量为两位数,此阶段发文占到总研究发文量的20.3%。2015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动学生高质量的就业创业,使得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关注度较前期又有所提高,每年发文量为三位数,2017 年发文量达到了峰值319 篇,此阶段发文占到总研究发文量的77.3%,是第二阶段发文量近四倍。从整体看,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文量与年份呈现出特定关系的增长速度。

3.2 研究作者知识图谱分析

在CiteSpace 节点类型中选择“Author”,TopN设定500,TopN%设定为100,(c,cc,ccv)设定为(1,1,20),其它使用默认参数。通过CiteSpace 计算绘制知识图谱,如图2 所示,图谱中共有节点114 个,连线78 条,密度0.0121。从连线数量及作者合作知识图谱可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者之间合作关系较弱,最大的合作网是盐城工学院张兵(南京理工大学博士)、陈桂香、薛浩、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陈万明、蔡瑞林、沈召前、南通大学朱广华七人组合成的科研团队;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邓腾彬、曹雪艳、李雪梅组成的科研团队;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艳、滕丽蓉、逯家辉组成的科研团队,其余的都是两个人合作或者个人在研究。通过分析合作作者之间关系,发现最大的合作网络是由于张兵(在职博士)建立起来了不同院校之间的合作,其他的合作团队都是源自同一个单位,这样的合作团队不利于丰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内容。

依据文献计量学中著名学者普赖斯(PRICED)所提出的计算公式进行统计,核心作者发文量p满足(p max 表示发文最多作者的文献数)。本研究中发文最多的是现温州医科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学院黄兆信教授,发文量10 篇,其中两篇是在温州大学任职期间发表。经计算,发文量达3 篇及3 篇以上可视为核心作者,表1 所示为该主题核心发文作者。

从核心作者地域分布来看,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研究力量集中于东部较发达地区,这是由于这些地区商品经济发展速度快,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更多机遇。从机构性质来分析,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机构主要是高校,通过对核心发文量作者发表论文的查询,发现80%之上的论文都有课题支撑,由此可以得出课题对相关研究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结合图2 和表1 可以得出,部分发文量较高的核心作者未能形成较大的合作网络,例如核心作者的前三名黄兆信、任泽中和张秀娥与他人合作关系较弱,这就说明如果要丰富和完善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内容,核心作者之间需要加强合作。

4 研究机构知识图谱分析

在CiteSpace 节点类型中选择“Institution”,TopN 设定500,TopN%设定为100,(c,cc,ccv)设定为(1,1,20),其他使用默认参数。通过CiteSpace软件生成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机构的知识图谱图,如图3 所示。图中的节点代表研究机构,节点圆圈大小代表发文量的多少,图中的连线代表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图中共有节点81 个,连线9条,密度0.0028。说明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机构之间合作交流较少,机构之间合作受地域影响很大,例如东北区域吉林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进行合作,温州区域温州大学和温州医科大学进行合作。

图3 2000年~2018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机构知识图谱

5 关键词知识图谱分析

关键词又称主题词,是位于摘要之后,在论文中起关键作用、最能说明问题、代表论文特征的名词或词组[4]。因此对某一研究领域关键词的分析,能够挖掘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对本文中关键词分析时,CiteSpace中其他参数不变,node types选择keyword,采用整体修剪法,通过软件分析形成关键词知识图谱,如图4 所示。图中共有197 个节点,224 条连接,网络密度0.0128。聚类模块性指数是0.873,大于0.3,说明此分析的结构是显著的,聚类轮廓性指数S值是0.646,大于0.5,说明此聚类是合理的[7~9]。

图4 关键词知识图谱

表2 被引次数前20位关键词汇总表

从图4 中可以得出,最大的关键词节点是“创新创业教育”,整个网络呈交织网状展开,结合表中关键词被引次数,可以确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热点有“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创新创业能力”、“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大学科技园”、“教学改革”“互联网+”、“就业”等。其中“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创新创业能力”从2000 年~2018 年始终是研究的热点,持续被关注。“人才培养”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理论、人才培养机制、人才培养模式、艺术类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实践教学”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学科竞赛、大学科技园创建、商科实训体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基地构建[10~12];“互联网+”研究的热点集中在互联网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相结合模式研究、互联网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的影响、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平台构建,“就业”研究的热点在于增加就业机会、解决难就业问题、改变就业模式、提升就业质量。由此可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视角已趋于多元化,并且凸显出了与其它培养环节较强的交叉性。表2 为被引次数前20 位关键词汇总表,从表中可知,“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创新创业能力”半衰期最长,且出现的时间最早,也同样说明它们始终是研究的热点。而其他研究热点出现的年份都是2010 年之后,且半衰期都较短,说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热点更新较快。

按照发文量分阶段进行分析,在参数设置相同的情况下,分阶段进行可视化分析。2000 年~2006年发文量共40篇,关键词只出现了三个节点,图5(a)所示,即“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创新创业能力”,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到对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述、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进行理论层面的研究。如图5(b)所示,2007 年~2014 年关键词除研究初期“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创新创业能力”研究的热点,在此期间,由于就业压力增大、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人才的不对等导致的人才过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以及“十二五”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使得解决大学生就业、提高就业质量、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完善人才培养过程、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等成为关注的焦点。2015 年~2018 年关键词,如图5(c)所示,与2007 年~2014 年相比,新增加的研究热点有“互联网+”、“创客空间”、“思想政治教育”和“新常态”。“互联网+”首次出现的时间是2016 年,这是由于2015 年5 月4 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 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并于同年10 月份在吉林省举办了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赛持续至今已连续举办五年,意在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切实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实现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13~15]。所以“互联网+”持续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扶持研究、创新创业的路径、政策、创新创业利弊分析。“创客空间”是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创客空间”的研究始于2016 年,并且关注的热度越来越高,2016 年与此相关的文献5 篇,2017年6 篇,2018 年10 篇。“创客空间”研究的内容集中到创客空间的内涵及创建、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构建、创客空间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这些内容的研究体现出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出现了新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进行,二者共生互促、融合互动、优化对接、价值契合、协同育人。这个研究热点的出现说明国家在解决就业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实现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新常态”研究的热点集中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的发展开始进入新常态的状态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探索、能力的构成与培养、创业的困境及解决路径。总之,研究热点随社会发展发生变化,并且研究的内容也变的越来越丰富。

图5 关键词可视化图

6 结语

6.1 结论

本文基于CiteSpace 和Excel 软件对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文核心期刊刊登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至今仍然是教育界关注的热点,研究的热点趋于多元化。虽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者和研究机构较多,但是机构之间的合作有地域性局限,这对于丰富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有一定的局限性。

6.2 建议

中国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主要采用中外对比和实践实验研究法,研究重点集中到学习他国经验、强调创新创业经济价值、关注课程和师资队伍改革,但是这些研究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社会效益、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大学生创新创业体制等方面涉足甚少,导致高校出现高创业意愿、低创业参与率及低成功率的现象,即“声势大、影响小、投入大、效果差”的尴尬境遇[7],说明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需要继续改进。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应紧随国家发展战略要求,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制建设。“一带一路”创新创业人才、社会创业人才以及区域创新创业人才是当前中国急需的三类关键创新创业人才。但是根据目前的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针对此方面研究的人涉足甚少,因此,各研究机构在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首先需要根据“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人才需要,结合中国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结合区域经济、文化以及区域资源发展,提出对应的创新创业人才培育策略。

国家的战略引导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中国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没有专门的制度建设作为保障,只是停留到引导的阶段,例如鼓励企业以各种形式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但教育的效果不是十分显著。针对这种现象国家需要从思想认知、组织管理、物质保障、激励机制及创新成果转让等方面制定完善的制度,构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社会评价体系,使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能够规范、科学、持续的开展。

构建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目前,中国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矛盾在于创新创业教育能力不足与经济社会发展高要求的矛盾。因此,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必须立足长远,根据国家长期发展战略部署,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战略规划,及时释放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的活力,形成全球化、创新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猜你喜欢
发文热点大学生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热点
结合热点做演讲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热点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