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新闻媒体采编工作的创新路径分析

2020-12-07 01:01赵亚君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18期
关键词:新闻节目时效性广播电视

◎赵亚君

一、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发展

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与观众互动方面存在欠缺,更多的是播报新闻发展状况,忽略受众关注的新闻话题,没有更深层次探究新闻价值。题目与叙述方式过于简单,没有更大程度上吸引观众眼球,使新闻采编工作片面化,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传统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在新媒体环境下,没有与新媒体时代的新型模式相互结合,无法保持新闻信息的新鲜感,在第一时间无法与受众共享新闻讯息,给新闻的时效性带来一定的制约作用。

二、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

(一)引入网络互动,拓宽融媒渠道

在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中,需要对新闻传播的广度、深度和专业技术方面的创新,使传统媒体打开固有的工作模式与新媒体工作模式相结合,新闻工作者学习以先进的技术媒介,利用新媒体时代网络的力量明确观众关注、喜爱的新闻热点话题进行新闻采访、摄像、剪辑、录音、撰写文稿等阶段,以线上的媒介方式进行传播。采取网上问卷调查的方式,采编工作者可以建立全新的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账号等形式,使观众参与线上新闻话题热点活动,鼓励大家积极转发新闻动态,让更多的人了解新闻发布的全过程,提高电视节目制作形式的创新。通过转发的形式吸引更多的微博粉丝关注新闻类账号,获取更多粉丝数量。

(二)采用手机智能APP,借助短视频传播

传统媒体大多采用报纸、广播、电视、通讯社、无线电台等媒介传播新闻,传统媒体的新闻采编工作过程繁琐,给采编工作者每日任务量巨大。传统类型的电视新闻节目在新媒体环境下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移动手机,它的便捷且多样性,对电视新闻媒体产生一定的冲击,电视新闻节目的关注度逐渐降低。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手机智能APP十分普遍,由手机推送短视频的链接,大众只需要点击链接观看新闻,拓宽了电视新闻节目的渠道。

(三)打造媒体品牌,为民生服务

在新媒体环境下,打造属于自己电视新闻节目的品牌,从转变电视新闻节目的内容、模式和人才技术等方面,为了给观众更好地体验感,全心全意地服务大众,电视新闻节目必须与融媒体相融合,打造优势新闻品牌节目转变的发展理念,对新闻的理念、报道形式、节目的定位进行全面的创新,在新闻节目编排过程中,使电视新闻更好地服务民生,了解民生所遇到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政策,做到倾听民声,关注百姓,服务大众。例如央视段子手朱广权,他所发布的新闻内容十分形象,以近乎打油诗方式的进行新闻讲述,在传递新闻讯息的同时,以和谐幽默的方式使观众在观看新闻时,增添节目的趣味性。

三、新闻采编工作者的能力提升

(一)新闻工作者专业能力的提升

新闻工作者要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在选题方面要注重亲民化,走进基层和群众中。新闻工作者在获取真实可靠的新闻线索后,要选择好报道的角度和形式,既能浅显易懂地让群众理解,又能有深度地引发群众的思考。新闻工作者也要具有现代化意识,在工作中拒绝固守思想,与社会发展模式相互结合,不断提升自己的采编新闻理念。

提高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也是新闻工作者专业能力提升的表现,新闻报道主要强调新闻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和时效性,准确性要求新闻记者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必须符合现场真实情况,真实性意味着所报道的新闻是真实存在的,而时效性则意味着新闻的播出速度,保证新闻传播的有效性。

(二)新闻工作者综合素质的提升

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应该提升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确定自己的政治立场,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文化水平、扩充自己的理论修养。遵守新闻行业的职业道德,对新闻采编工作充满热情和不断学习的动力,积极完成新闻类各项工作,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新闻工作者需要有较强的政治观念,才能够科学、客观地对新闻事件如实报道。在日常生活中,新闻记者应该关注国家提出的方针以及政策,正确地引导大众更好地领会政策的意义,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让新闻工作具有实际意义。

猜你喜欢
新闻节目时效性广播电视
中国陆地观测卫星应急成像时效性分析
《????》???? ?????? ????? ???如何提高“数学广角”课堂的时效性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传播路径与策略
融媒体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策略研究
新闻主持人采编播一体化研究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