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几点教学方法

2020-12-07 01:01卢海燕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18期
关键词:课外读物基础习惯

◎卢海燕

在小学阶段,阅读教学既是基础工作也是重点工作,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最为基本的一条途径。对于教师来说,必须从这一阶段,带领学生从基础的语文知识学习当中来展开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综合性的学习能力。所以,教师要能够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来设置更为有效的教学手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激发情感投入、拓展课外读物,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提升阅读能力。

一、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培养是打造阅读能力的基础,在小学这一阶段,尤其是中年级的语文学习,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学习思维中,来构成阅读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建立语文思维。所以教师就要从细节中来进行有效引导,让学生可以注重阅读学习中的行为习惯,提升阅读效率。

首先,学生在阅读中要学会专心致志,能够将自己的注意力完全地放在阅读内容当中,通篇展开细致的阅读。专心的学习习惯是在所有学习中都要坚持的,是个人品质完善的一种方式,提升投入程度。其次,对于阅读而言,要结合不同的阅读方式与阅读节奏,深入感受课文的细腻情感。如以细读的方式来把握课文当中的细节,以精读的方式来感受作者文词的精彩之处。学生要能够在不断地实践中摸索出自己的阅读方式,提升阅读效率。另外,还要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做好记录,积极动笔。课文阅读内容的学习,生字、生词、句子的圈画是非常重要的。课外阅读也要做好记录,多多积累精彩、优美的句子,发挥积累的作用,做好阅读的基础,推动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带动学生的情感激发

阅读理解是一个过程,理解是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上的,是思考的步骤。要让学生能够通过不断地阅读练习,对文字内容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就要让学生激发起对应的阅读情感,从作者的角度展开思考,从自我的角度展开理解,进一步地消化作品并感悟。所以在阅读能力的培养当中,学生的情感激发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展开领读。在带领学生学习朗诵的过程中,教师率先表达出对应的情感,让学生进行模仿学习。让学生了解对于每一个句子,每一部分内容应该投入怎样的情感。如对于《走月亮》这篇课文,应该带动自身对于这种日常生活的理解,如“啊,我和阿妈走月亮!”有一种欣喜之情,非常珍惜当下的美好时光。其次,教师也可以从生活的角度帮助学生来展开理解,加深情感投入。如对于《千年梦圆在今朝》这篇课文的学习,教师就可以播放一些关于神舟飞船飞向宇宙展开遨游的视频,让学生通过了解与学习建立起对我国科技发展的自豪之情,感叹科技的进步。另外,我们还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来播放一些对应的情感音乐或是视频,带动学生情感的激发,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走入到课文所呈现的情景当中,展开进一步的理解与学习。

三、拓展课外读物的补充

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课本教材所提供的只是基础性的阅读内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但是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也是有一定需求量的,帮助学生拓宽认识世界的渠道。所以我们要展开进一步的阅读拓展,能够从增加课外读物,增加积累阅读量的基础上完善阅读习惯,培养阅读能力。

对于一些有单元主题的课文学习,我们可以对应的来拓展阅读素材。如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一些以科技文化为主题的课文内容,那么我们也可以对应的来搜集一些科普性较强的课外读物,丰富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认知,如阅读《10万个为什么》等。另外,对于阅读的种类,也要尽可能地多增添一些,让学生可以从不同的层面来丰富自己对于世界的了解,增长见识,增加文化积累。另外,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记录的重要性,多积累、多思考,才能真正地对阅读能力的提升有作用。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组织一些关于课外读物的阅读活动,如读后感或是图书推荐会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推动学生阅读兴趣的建立。让学生在增加阅读量的基础上,更好地锻炼自己的阅读水平,提升阅读能力。

四、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要从细节中展开引导,一步一步地来完善学生的阅读习惯,带动学生对于语言内容的情感投入,积极理解,丰富学生的阅读量。那么在做好这些工作的基础上,就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实现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

猜你喜欢
课外读物基础习惯
近四成家长认为课外读物存在“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等问题
教育部:禁止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
确保学生课外阅读有质有量
上课好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好习惯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