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法律教学中的公民意识教育

2020-12-07 01:01薛丹丹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18期
关键词:法律意识公民意识

◎薛丹丹

我国法律中明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所应尽的义务与责任,以及其享有的权利。因此公民意识应当作为我国公民所应普遍具备的基本素质,需要在学校的时候就对学生进行加强教育,以此来为国家的稳定作出贡献。而公民意识教育的理念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知识性的传授,来让学生们懂得公民与国家相互之间的重要性以及依存性,为学生培养健康良好的公民意识,以便于在日后的成长道路中不会出现背弃国家和民族的想法。

一、中职法律教学中公民意识教育现状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优化开展的不断深化,在当前教育的各个阶段都进行了新的规定,在中职等一系列年龄稍大一些的学生学习阶段作出了更高的要求。譬如对于法律意识、爱国意识的培养,要确保学生在拥有相应的专业素质的同时,还能够具备良好健全的道德品质人格,进而让我国教育事业在国家未来发展中贡献更大的力量。因此,在当前中职院校对于法律教学的力度正在不断地提升,现代的学生相较于以往,其法制意识的观念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但是,在当前公民意识教育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学生之中还存在着一些对于法制意识认识不够充分,对公民意识理解不够深刻的现象存在。原因在于学生对相关概念的了解几乎完全是由相关课本的知识得出的,没有深入到生活实际进行理解,并且平常的生活中也很少有让他们去实践理解的地方。学生对于相关概念的理解和认识较为模糊,这就容易出现有些学生思维的矫正问题,以至于将公民意识进行曲解,进而产生一些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另外,学校在开展相关教育的时候,没有注重结合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学生生活环境中的文化习俗可能会极大地影响到学生对于法律以及公民意识的接受程度,而当代普通家庭的生活文化既有传统的一面又有现代经济理性的一面,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同公民意识中的权利义务等思想起着冲突,影响着公民意识教育。

二、提升中职法律教学中公民意识教育效果的策略

(一)教师应当积极为学生树立公民意识

为学生进行公民意识的树立和培养,首先需要让学生懂得公民意识的真正含义,那么前提就是教师要自己树立一个良好的公民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良好的公民素质。这样能够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影响的作用。其次,在对学生进行相关的知识性教学中,就可以引用自身的例子来进行解释,进而让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地了解公民意识的内涵。另外,信息时代导致学生能够从各个不同的方面来接受社会信息,有些不健康信息很容易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因此需要结合时事,来针对性地为学生可能出现的思想偏移作出纠正,并且就这些时事来为学生加强公民意识的贯彻领悟。

(二)优化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环境

在物质环境中,要为学生收集尽可能多的相关书籍以及互联网资料,让学生能够有足够的资源对公民意识进行了解。其次要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将公民意识充分地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比如公民意识中的法律观念,对当前网络上的一些侵权行为进行明确,让学生知道盗版产品的横行严重阻碍着我国经济长远的优质发展,要为学生明确相关做法所导致的严重法律后果,从而让法律意识深入学生内心。

三、结语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深化,使得公民意识的内容要求不断提升,需要当下的中国公民对法律意识拥有更加深刻的意识和理解。这就需要现有的中职院校加强法律教学中的公民意识教育,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的行为思想做出一个更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的调整规范,从而达到公民意识教育的根本目的。

猜你喜欢
法律意识公民意识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论公民美育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我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公民法律意识培养研究
加强高中生法律意识教育的对策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探讨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意义及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