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几点建议

2020-12-07 01:01胡娟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18期
关键词:读后感文化遗产习作

◎胡娟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往往采用笼统而落后的语文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语文习作写作的兴致不高,从而出现学生语文写作效率低、效果差和质量不高等现象。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创新地融入网络进行教学,活跃小学语文习作课堂的氛围,提高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集中程度,让学生在反复的教学训练中提高自己的语文写作质量和效率。

一、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动机

随着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人们的工作条件正向着更加便捷、创新方向发展。基于此,在进行小学习作写作教学时,小学语文老师也需要充分地运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来给学生们创设习作写作教学的情境,提高小学习作写作教学的质量和实施效果,活跃习作写作教学课堂的气氛,从而使得学生能够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以最好的学习状态进入小学习作写作教学的课堂。

例如,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主要在于教学活动目标是通过引导中小学生大胆直观想象二十年后自己家乡人、事、景、物的一些巨大变化,学习并运用人、事、景、物等来表达对自己家乡的无限热爱、怀念之类的感情。教师可以首先播放相关电视录像录音文件等来展示民居、交通、景色等情况二十年前后的巨大变化。随后与广大学生互动交流观后所感所受,引领广大学生自发性地进行写作思考,激发广大学生的语文写作学习兴趣和文学想象力,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习作的个性化。

二、借助微课,充分挖掘习作素材

微课不仅仅是一个视频课程来补充课堂教学的方式,还可以在微课设计中,通过巧妙地提问,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统领学习内容,引导写作思路。教师组织学生针对小学习作语文的课程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应用现有的技术,以及学校的教学设备,设立一个新颖且有趣的方式将这些问题在课堂上呈现出来,并向学生进行提问。这样一种“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小学语文习作课程内容,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水平、效率和质量。

例如,在《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这一节习作课的过程中,其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之后了解到我国部分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和内容,了解到文化遗产的亘古不变的永恒的艺术价值。基于此,在进行《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这一节习作课的教学之前,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准备有关这一节课内容的问题,如“我们祖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一些?”“为什么大家都争先恐后地争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需要满足怎样的条件?”等等,为了增加小学语文习作课堂的趣味性,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创造性地利用微课抽签小程序来抽选班级里的学生来回答教师准备的相关问题,提高小学生对写作的兴致的同时也能极大地增强学生对这一写作主题的了解。

三、利用新媒体,拓展写作素材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小学生的阅读范围越来越广泛,阅读方式也越来越丰富。新媒体时代小学生的阅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手机、电子书等已经成为小学生最新的阅读媒介,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想读就读。因此,教师要抓住这一机会,指导小学生合理地拓展语文写作资源,通过新媒体阅读来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例如,在教学《写读后感》这一习作时,为了提高小学习作的真实感,教师可以给小学生布置一个任务,分别以小组为单位,可以任意选择《傅雷家书》《红楼梦》和《我的叔叔于勒》等等作品,利用互联网搜集这些巨作的相关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提升学生的写作表达和信息收集能力。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利用新媒体的力量,在网上收集书写读后感的方法和技巧,如何书写才能让自己的读后感清晰和条理化,如何在写作时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学习、思考和表达。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应从巧妙地借助网络上的理论,为学生营造积极但轻松的学习氛围。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多数教育工作者仍需继续研究,探索和反思,把学生基于兴趣的学习作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写作习惯和一种科学的逻辑思考方式形成,将课堂指导活动作为推进语文习作教学的必要组成环节,促进小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读后感文化遗产习作
春意盎然——《春》读后感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抉择——《给我一个拥抱吧》读后感
Tough Nut to Crack
“读后感”等十七则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