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行动研究

2020-12-07 01:01郭媛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18期
关键词:年段植树劳动

◎郭媛

一、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一)将劳动教育融入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是时代发展的深切呼唤

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小学生的劳动观念薄弱,劳动意识模糊,甚至出现逃避劳动的各种问题。劳动是需要从小抓起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就是重要的培养对象。而语文是百科之母,是小学的基础科目,其本质特征是人文性和工具性,其中人文性暗含了语文学科对于培养劳动思想和劳动意识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所以在现状和时代发展需求有所差距时,将劳动教育融入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中必将成为时代和国家发展的深切呼唤。

(二)将劳动教育融入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是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发布,明确提出要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通过把握劳动教育基本内涵、明确劳动教育总体目标、设置劳动教育课程全方位地让劳动教育理念渗透于课堂之中。

在各项政策文件中,不难看到国家对劳动教育的重视,提出要求教师不能再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要考虑到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社会进步所需。所以小学低年段语文课堂上,教师就不能只是单纯地进行听、说、读、写训练,而应该以课文为依托,逐渐向学生渗透劳动教育意识,让学生以课文中的故事人物为榜样,意识到劳动是光荣的,劳动能获取成果,劳动能创造美好的生活。

二、将劳动教育融入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将劳动教育融入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应从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引导这两方面入手。

(一)课堂教学中重视劳动教育融入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有其独特的优势。语文教材里蕴藏着劳动教育的内容,需要深入钻研教材,找到劳动教育和课文内容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将劳动意识渗透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和综合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语文课堂也不能再单纯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是要有大语文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剪窗花》,描写“我学奶奶剪窗花”,可以剪出很多形状的动物,这是劳动的快乐。下册《动物儿歌》描写的是动物通过劳动,可以获得成果。老师可以将两篇课文进行比较,原来不只是人类,动物也是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获得成果的。让学生能出初步意识到劳动的重要性。

二年级下册《邓小平爷爷植树》描写的是八十三岁高龄的邓小平爷爷在北京天坛公园亲手栽种柏树的情景。虽然邓小平爷爷头发已经斑白,但是仍精神饱满地植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体会邓小平爷爷身上热爱劳动的精神。树立优秀榜样,向其学习。《千人糕》强调了看起来普普通通的米糕的制作材料、生产过程需要经过很多人的劳动才能完成。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白每一项劳动成果都是来之不易的,都需要好好珍惜,同时,自己也要通过劳动,获取相应的成果,收获劳动的快乐。

(二)课外阅读中

劳动意识的渗透不局限于课堂上的教学,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阅读课外书时,老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的书目。

二年级上学期课文《寒号鸟》,是一篇为数不多描写反面例子,而又能让学生内心产生震惊的课文。文章描写寒号鸟因为好吃懒做,不肯做窝,最终冻死的故事。在课下教师可引导学生读《乌鸦兄弟》,背诵《明日歌》《今日诗》,让学生在拓宽阅读量的同时,明白懒惰是一切罪恶的渊源,只有辛勤劳作,今日事今日毕,生活才能越来越美好。

二年级下学期课文里有《邓小平爷爷植树》,在上完这节课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继续阅读《植树的季节》《三月,我们去植树》。通过进一步的阅读拓展,使学生更加清楚植树的重要性。甚至教师可以带领同学们一起到户外植树,将课堂所学知识,变成亲身经历,在润物细无声中,给学生传递保护大自然,环保的重要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通过汗水,有老茧和疲乏人的劳动,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敏感、温柔。通过劳动,人才具有去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劳动教育的融入,能让学生强化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创新创造能力。所以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培养出具有劳动意识,劳动能力,热爱劳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猜你喜欢
年段植树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植树
植树真快乐
读后环节在小学英语高年段故事版块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低年段口语交际训练之我见
大班幼儿阅读兴趣调查与培养——以福建幼高专附属第二幼儿园大班年段为例
植树鸟的来信
年段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