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艺术歌曲《歌》

2020-12-07 12:30周宇程
北方音乐 2020年14期
关键词:小节气息歌唱

周宇程

(兰州大学 艺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歌》是近期较为流行的中国艺术歌曲,收录在艺术歌曲集《雪花的快乐》中。歌词为徐志摩翻译19世纪英国著名女诗人克里斯蒂娜·乔治娜·罗塞蒂的诗歌作品《song》所得,曲调由张瑞编配。作品把简单纯粹但又意蕴丰富的诗歌与现代化曲式创作技巧结合,将思绪万千、哀婉凄美的女性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歌》创作概述

(一)原词作者克里斯蒂娜·乔治娜·罗塞蒂简介

克里斯蒂娜·乔治娜·罗塞蒂是英国“拉斐尔前派”著名诗人,1830年出生于英国伦敦,精通英语、意大利语,并且会法语、拉丁语和德语,曾被誉为“伦敦第一女诗人”。在母亲的辅导下,罗塞蒂从少女时代便开始创作,著有《魔市及其他诗》《王子的游历及其它诗》《一次露天表演及其他诗》等诗歌集。尽管罗塞蒂在创作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她终生未婚,只有两次失败却难以忘怀的爱情经历(本文研究的《歌》为罗塞蒂写给其第一位男朋友詹姆斯·科林森的作品),正因于此,她的作品常常将死亡和悲伤结合在一起,透过深邃的字词,深深展示着忧愁阴郁的内心世界。1891年,罗塞蒂患癌,经过三年的病痛折磨后,1894年离世,享年64岁。

(二)译词作者徐志摩简介

徐志摩,别名徐章垿,现代诗人、散文家。早年先后就读北京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剑桥大学等世界知名院校,回国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光华大学等学校,并成立新月诗社,与友人一道创作诗歌,进行学术交流。在剑桥大学期间,他接受资产阶级的贵族教育,结交了许多名士,接触了各种思想潮流,使他成为了一名理想主义者,这些经历对他的爱情和创作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他的诗歌委婉抒情,仿佛置身于幻境,但又与现实生活不谋而合,兼具意境美和音律美。我们熟知的《再别康桥》《偶然》《我不知道风从哪个方向吹来》等都是其代表作品,此外他还著有散文集、小说集、戏剧、日记和翻译。

(三)曲作者张瑞简介

张瑞,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0年考入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理论作曲专业,1995年毕业后留校执教于音乐教育系,2001年由学校公派赴俄罗斯圣彼得堡音乐学院进修一年,主修和声,副修声乐钢琴伴奏。她在《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及国家级刊物《中国音乐创作》上均有论文与作品发表,1997-2000年间,分别有8首声乐作品收入中央音乐学院吴蔚云编著的《中国声乐新作品选》,作为中央音乐学院的声乐教材使用。此外,她还创作了艺术歌曲集《雪花的快乐》,其中包括《歌》《诔词》《半夜深巷琵琶》《紫红色的黄昏》《落叶小唱》等作品,近年来被广为流传。

二、《歌》词曲特征

(一)曲式特征

该作品由A乐段(1-11小节)、B乐段(12-32小节)、尾声(33-34小节)三部分组成,无前奏和间奏。作品开头采用两个全音符柱状和弦,与歌词相呼应,营造了安静的氛围,使作品更加有故事感。从第3小节开始,旋律以二度级进为主,在11小节处采用导和弦的分解和弦进行到B乐段。B乐段大部分采用二八节奏型的伴奏织体,使旋律更为流畅,如线条一般。此外,旋律在15-16小节处采用6度大跳进,使作品的情绪达到了第一个高潮;进行到19小节时,伴奏更是连续采用了3个三连音,增强旋律的紧迫感,将作品推向了又一个高潮;26小节后,旋律起伏趋于平缓,伴奏采用与作品开头相对应的二分音符柱状和弦,并配以离调的手法,使此时的音乐氛围恢复到了平静且增加了些许神秘感,更加符合歌词的意境。最后,伴奏回归到流动中,在主和弦上结束了整个作品。

(二)歌词特征

我死了的时候,亲爱的,

别为我唱悲伤的歌;

我坟上不必安插蔷薇,

也无须浓荫的柏树;

让盖着我的青青的草,

淋着雨,也沾着露珠;

假如你愿,记着我

要是你甘心,忘了我;

我再不见地面的青藤,

觉不到雨露的甜蜜;

再听不见夜莺的歌喉,

在黑夜里痛苦悲啼;

在悠久的昏墓中,

阳光不升起;

我也许,也许记得你,

为我唱悲伤的歌。

(注:下文表述中,每个分号隔为一句)

《歌》分为上下两部分,每部分八行。第一句中,诗人以第一人称“我”告诉爱人,当她死了的时候,不用为她唱悲伤的歌,阐明了主人公身份,奠定歌曲的“死亡”主题。“亲爱的”一词不仅流露出了对爱人的“爱”,还削弱了对死亡的恐惧感。第二句中,作者用蔷薇和松柏这两个意象告诉了爱人,死后要忘掉这段爱情故事,不要睹物思情。紧接着在第三句中,作者因一生质朴勤俭,不喜浮华,所以要求死后只要青草和雨露相伴,还将泪水化身为“露珠”,流露出对生命的向往。最后,尽管诗人对爱人感情深厚,但仍无奈地说出了的心声:“愿意的话就记住我,甘心的话就把我忘了吧”,通过这样含蓄的表达方式,从侧面展现出欲说还休、欲去还留的心理活动。上半部分梦幻凄美、神秘脱俗的意境就这样展现在了读者的眼前。

在第五、六句中,诗人设想自己进入昏暗的梦境,再也感受不到大自然的变幻,再也欣赏不到世间的美,且将句中的意象与上半部分呼应,即因为死后听不到夜莺歌唱,所以不用唱悲歌;因为看不到青藤,所以无需留下蔷薇和柏树;因为感受不到雨露,所以就让它与青草为伴。这两句不仅通过听觉、视觉、感觉三方面给人一种绵延不觉的感染力,还抒发出了在孤独黑夜中悲啼的无奈。第七句,诗人描绘了死后的世界,这里没有阳光、没有温度,一切是那么昏暗沉寂。最后用“也许”一词,表现出到了天堂后,人世间的事情已经不是自己能左右的了,而记忆也可能不在自己的掌控范围内,所以就让一切顺其自然吧,记得也好,不记得也罢。

三、《歌》演唱处理

(一)咬字、吐字

咬字、吐字是通过唇、舌、齿、喉等发声器官做出不同形态的过程,它们是歌唱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到科学的咬字、吐字能使歌唱音色更加纯正,语言更加有魅力。演唱本歌曲时要注意到的有第一句中的“歌”字,该字须轻咬,在保证下巴放松的同时,要迅速归韵到“e”上,使声音张合有度、游刃有余。还有“让盖着我的青青的草”中的“的”字,该字是闭口音,要开口唱,唱韵母时要有“ü”的感觉,不能将声音挤在嗓子眼处,要保持腔体的圆润。作品中同样要做如此处理的还有“你”“蜜”“起”等字。此外,“我再不见地面的青藤”中的“再”字也是要注意的地方,该字声母是“z”,韵母是“ai”,咬好字头后,要将重点放在字腹“a”上,并做适当延长,最后短促地收声在“i”上,这样才能增强声音的立体化感觉。咬字、吐字是应该经常训练的歌唱基本功,我们在演唱前要先弄懂每个字的结构,让听众更清晰地理解歌词。

(二)气息运用

气息是歌唱的动力,是歌唱的支撑,歌唱时的气息是一种是有意识、有目的、带有技巧性的行为艺术,它有一套特有的规律。因此,在歌唱中正确地运用气息,这是唱好歌的必由之路。在该歌曲中,第一句“歌”字唱完后应换气,此处换气在做到横隔膜下降、两肋肌肉向外扩张的同时,要轻柔从容,让音乐中安静的氛围不被打破。唱完“让盖着我的青青的草”后有一个气口,这个气口很小,须急切呼吸,通过口、鼻迅速把气息促而深入地吸到肺部,并将气息托住,推动着歌唱情感慢慢流出。“我再不见地面的青藤”一句中的“再”字到达了歌曲中的最高音,高音需要气息支撑,因此,演唱时需要在“我”字前提前吸好气,通过气息和声音的联动,使声音更加结实、有感染力地表现出来。面对该歌曲这样复杂的气息运用,我们在演唱时要紧跟音乐线索,灵活调整气息,做到强弱可控、游刃有余。

(三)情感处理

若说歌词和旋律是歌曲的支架,那么情感必定是歌曲的灵魂。演唱该作品时,首先要以诉说的口吻进入演唱状态,让听众觉得演唱者就是倾诉者,使作品更加具有渲染力;其次在演唱第二句时,应注意“蔷薇”和“柏树”,这两个词的第一个字尽管在所处小节的重拍上,但不要用力过度,要抚摸着“蔷薇”和“柏树”去演唱,营造一种即使不要却舍不得的氛围,让两个静止的景物多一些生机。第五句是歌曲中情感最为充沛的地方,演唱时不仅要将作者心中的悲伤表达出来,还要将“看不到”“感受不到”两词中蕴藏的无奈在歌中展现出来,让歌声跟着故事在音乐中穿梭。最后一句,演唱应恢复到平静之中,要与作品开头形成对应关系,把我“也许记得”“也许忘记”这种身不由己的情绪融入演唱中,让歌声渐行渐远。总之,演唱该作品时一定要注意情感把控,仔细品味字词和旋律间的韵味,全身心地投入演唱,才能将作品的情感完整地表达出来。

四、结语

近年来,众多中国艺术歌曲深受大家的喜爱,不仅因为这些作品充满了丰富的文化底蕴,更是因为它们在情感和思想上与歌者和听众产生了极大共鸣。《歌》这个作品展现出了十分鲜明的情感和思想特点,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歌者和听众。我们在演唱该作品时,要从歌词含义、歌唱情感和歌唱技巧三个方面,将作品的内在美展现给大家,让音乐与文学的融合美在大家心中铭记。好的作品需要慢慢品味,好的故事需要慢慢道来,相信优秀的中国艺术歌曲一定会更加出彩,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闪闪发光。

猜你喜欢
小节气息歌唱
羌族萨朗舞歌巴茸的音乐分析
——以羌族舞歌《叶忍》为例
快把我哥带走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蕾丝气息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春的气息”
歌唱十月
春的气息
花朵穿上身 春日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