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声乐教学中如何对学生演唱能力进行培养的思考

2020-12-07 12:30姚颖骏
北方音乐 2020年14期
关键词:声乐技巧情感

姚颖骏

(陕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宝鸡 721001)

在我国文化建设工作逐步推进的趋势下,对于声乐人才的需求量也在明显增长,高校有责任担负起人才培养的重担,为音乐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尤其是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更多人愿意投入到声乐学习当中,在艺术熏陶下不断提高自我,高校声乐教学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和方法,认识到学生演唱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以制定符合当前教育发展特点的教学计划。在演唱当中,学生能够将作品的音乐魅力与情感内涵表现出来,增进与听众之间的情感共鸣,这是获得音乐艺术享受的重要途径。除了应该帮助学生掌握丰富的演唱技巧外,更重要的是表演技能与情感表达方式的培养,这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一、高校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演唱能力的原则

(一)兴趣引导原则

兴趣是提高学习动力的根本因素,在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时也应该遵循兴趣引导原则,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推动教学目标的快速实现。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调查分析,并与演唱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1]。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教师可以将网络中的趣味化作品引入到课堂当中,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引导,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教师应该顺应教育改革的潮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改变传统教学中单一化弊端,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凸显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与潜能。

(二)以练代学原则

声乐演唱能力的提升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内实现,而是在长久而漫长的练习当中逐步提高,因此,应该引导学生开展实践练习,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很多著名的声乐表演艺术家都是经过了多年的舞台实践锻炼,因此,在教学中也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平台,帮助学生在熟练掌握演唱技巧的同时,可以获得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在教学中遵循理论结合实践的基本原则,以丰富的理论知识为实战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在发声方法和歌唱技巧的练习中,应该保障教学的科学化,训练内容与范围应该涉及生理、心理两个方面。在丰富的实践锻炼当中,学生能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在平时的学习中加以改进,从而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打下基础,突破声乐演唱的“瓶颈”。

(三)因材施教原则

不同学生在音乐基础、兴趣爱好、生活经历和思维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如果只采用同一套教学方法,将会导致部分学生表现出难以适应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时应该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明确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从而提高教学工作质量与水平。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咬字习惯、专业基础、知识接受能力、演唱方式和嗓音特点等进行深入分析,以制定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工作计划,使教学工作真正面向全体学生[2]。根据学生在演唱中表现出的问题对症下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扬长避短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保障声乐教学的多层次性和多角度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高校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演唱能力的措施

(一)科学运用声音

对于声音的合理运用是提高声乐演唱水平的关键前提,教师应该明确各发声器官的特点和发生原理,以帮助学生提升对声音的控制能力。对于各个发声器官在演唱中的工作特点进行讲解,为学生在实践中的训练提供理论基础,增强学生对声乐课程的科学认知。声乐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当中,应该实现与课外实践训练的有效融合,纠正学生在发声时的错误习惯,增强声音控制能力,以便能够在演唱中合理运用声音提升演唱水平。对于歌唱气息的不断强化也是当前教学工作的重点,除了应该对气息长度做出要求外,还应该帮助学生掌握气息的运用技巧,通过气息的合理调整体现声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变奏曲的演唱训练是气息调整的有效途径,使其在训练当中找到气息控制与运用的基本规律。为了能够提升学生在声乐演唱中的感染力,还应该对其音色加以美化,给听众带来愉悦的艺术享受,在经典选段的示范性教学中明确不同风格作品的特点,使学生能够在演唱中保持个性化,凸显自身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对于声音运用的教学应该渗透在日常理论教学与实践当中,促进学生舞台表现力的增强。

(二)提高演唱技巧

声乐演唱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特点,只有在掌握丰富演唱技巧的基础上,才能促进演唱能力与音乐素养的提升。声乐演唱发声技巧较多,应该在实践中做到灵活运用,这是传达声乐作品内在情感的根本途径。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对声乐作品进行细致分析,包括了创造背景、作者生平、曲式特点和歌词内涵等,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声乐演唱的方向,提升对作品理解能力的同时在演唱当中加以传达。只有了解作品的特点,才能在特定的情境当中使用科学的演唱技巧,在演唱中投入充沛的情感[3]。对于作品基调和情绪走向的把控,也是演唱技巧教学中的关键点,能够确保学生在不同作品中灵活运用相应的演唱技巧,提升声乐表演的感染力。每一个人对作品的理解都会存在差异性,这就需要教师能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在声乐表演当中实现二次创作,促进作品内涵的延伸与升华,增强声乐表演的艺术美感,引发听众的情感共鸣。

(三)了解旋律风格

在不同的声乐作品当中,旋律风格都会有差异,帮助学生对其进行系统化学习,也是培养演唱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的演唱风格也会受到声乐作品风格的直接影响,因此,在演唱前应该加以深入了解,保障作品内涵传达的准确性。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分析作者在其中融入的情感。无论是暗淡忧伤还是柔美淡雅、清新自然,其旋律风格都会体现在乐谱当中,因此,对于乐谱的深入分析也成了当前声乐教学的重点环节[4]。从多个角度对声乐作品的文化背景、历史背景和调性等进行分析,确保学生在演唱时能够真正体现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与思想,同时与听众形成良好的互动,给他们带来美的艺术享受。

(四)重视视听结合

重视声乐演唱中的视听结合,能够有效增强舞台表演的艺术效果,给听众带来全方位的艺术享受。“演”和“唱”应该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相互推动与相互影响,凸显声乐演唱的艺术魅力。在演唱中除了应该具有动人、优美的歌声外,演唱者还应该具有优雅的体态和得体的表情,实现两者的相互配合,从而共同传达声乐作品的思想情感。在声乐演唱当中通常会涉及较多的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因此,应该对学生的表演形态和形体技巧进行训练,增强情感表达的效果,实现对听众情绪的引导,提升声乐作品情感表达的生动性与形象性。除了应该在课堂当中进行理论教学外,教师还应该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当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增进视觉与听觉的有效衔接。针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制定科学化评价体系,在分析学生声音、表情动作的不足时,也应该发掘学生的潜能,使其在实践锻炼中不断提高自我[5]。声音是声乐演唱的基础,应该实现与表情、动作和肢体的有效协调,保障艺术形象呈现的完整性。

(五)提高心理素质

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是影响其声乐演唱效果的直接因素,很多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导致在演唱中过于紧张,进而出现演唱事故。而充沛的感情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则能够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演唱技巧全部展现出来,增强演唱的艺术感染力。喉部肌肉会对人的音色产生直接影响,当学生在演唱中精神紧张和注意力不集中时,呼吸控制与肌肉控制就会降低,进而对发声效果产生不利影响。在教学工作当中,教师应该以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作为重点,使其勇敢走向舞台展现自我,在演唱中始终保持自信[6]。要让学生意识到演唱中的失误在所难免,只有在失败当中才能获得成功。鼓励学生在演唱中消除紧张情绪,使其能够在多次实践当中积累经验,避免出现喉部肌肉发紧和气息不稳的现象。

三、结语

演唱能力的提升是当前高校声乐教学的重点,也是为社会培养优秀声乐人才的关键。在教学中应该遵循兴趣引导原则、以练代学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演唱能力与音乐素养。同时,通过科学运用声音、提高演唱技巧、了解旋律风格、重视视听结合和提高心理素质等途径,增强声乐艺术表演的舞台魅力,与听众形成情感互动与交流。

猜你喜欢
声乐技巧情感
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责任与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声乐活动考述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网上点外卖的7个技巧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指正要有技巧
台上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