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的模式和方法研究*

2020-12-07 22:21徐景春王建芬贺继红康国文
山西青年 2020年16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语文课程语文课堂

徐景春 王建芬 贺继红 康国文

扎兰屯职业学院,内蒙古 扎兰屯 162650

大学语文课堂的基础就在于弘扬传统文化,包括弘扬道德文明和精神文明,其本身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形成正确思想观念。在与思政教育目标一致的情况下,大学语文课堂上的思政教育更为重要。如果能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发展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就能更好的帮助高校学生提高自身思想素质,为社会培养出具有高道德修养的优秀成员。

一、大学语文课堂上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高校的重视度不足

大学语文在高校中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甚至有的理工专科没有这门课程,更不要提课堂上的思政教育了,要在大学语文课堂上发展思政教育首先要让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受到高校的重视。大学语文课程本身是为了学生提高母语学习传承我国文化而设置的,所以高职高专院校有必要把大学语文的教育提上日程,重视学校在这方面的课程建设,在教育方针中加入思政教育,发展高校大学语文课堂上的思政教育。目前高校领导层对于大学语文课程教育并没有很大的重视,并且普遍认为应该把重点放在专业课程的教育建设上,因此对大学语文师资方面的投入也不是很理想,所以让高校重视大学语文课程教育是发展大学语文课堂思政的困难之一。

(二)课堂模式缺乏创新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创新的课堂模式是必不可少的,高校的大学语文课堂模式更应有所创新,而且在课堂上发展思政教育也需要改变大学语文的课堂模式。中华传统教育讲的是教书育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可如今的大学语文课堂大多只做到了教书授业解惑,并没有在传道育人,也就是思政教育方面做出相应的精力投入,所以在创新的课堂模式中,加入思政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说,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育模式的创新是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国家对高校思政教育模式改革的大势所需。而且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育模式的创新还有助于高校近年来课程改革计划的实施,可以为我国未来的教育发展提供实践平台,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提高社会未来成员的基本素质,有助于形成和谐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新时代高职高专院校对大学语文课程教师的资质要求在不断地提高,其中包括对教师文化水平的要求和教师素质修养的要求。因为大学语文课程内容涵盖面很广,所以需要教师有宽广的知识面和丰富的阅历,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拓展知识视野,丰富课堂的内容。而且由于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育的需求,教师应当注意提升自身的修养素质、道德品质,以身作则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素质。除了要有足够的知识底蕴和高品质的素质修养,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师还要对中华文化保持极度的热情,这样才能通过讲课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学习文化知识。创新的高校大学语文课堂思政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提炼出大学语文的课程选材中古今中外的各类文章的核心内涵,结合传统的美德精神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保证思政教育的有效发展。

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和方法的优化

(一)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自律性差,易受生活中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高校的大学语文课程是有必要得到重视的,同样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得到重视。高校的大学语文课程教育是在学生原有的语文基础上加强母语的学习,不但包括中华历史传承上千年的诗词歌赋、经史子集中的经典篇章,还包括先辈英雄们留下的肝胆精神、民族骨气,这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和目的不谋而合,所以高职高专院校在大学语文教育课程中加入思政教育,把二者相结合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由此可见,高校大学语文的课堂思政教育对学生的思想观念的影响十分重大,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母语文化知识,更可以促进学生品德素质的修养。而且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校文化建设都在前进发展,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应该接受到更好的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育,学校的思政教育可以有计划、有目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及生活习惯,引导学生对学习、生活有着积极乐观的态度。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育中投入的资源会直接影响到高校学生对文化传统的态度意识,重视这方面的培训还能增强高校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自信,为我国优良民族文化的继承发展奠定下人才基础。

(二)新时代大学语文课堂思政教育模式的改革创新

新时代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课堂思政教育模式的改革创新也是响应国家教育改革的号召,发展教育新形势,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制。高校大学语文课堂旧的思政教学模式以书本为主,内容局限于教材和课题,而教材中的内容又局限于时间,往往不能应时而论,所以学生在课堂上受到的思政教育在时间上落后于实时政治,即便本质是一样的,但形式上还是与当下的需求有所差别。在新时代的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课堂上,思政教育模式应当突破传统的书本局限,借助于新的科技媒体更新课堂内容,在原来教材中的内容基础上增加实时内容,并且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兴趣热点适当的扩充讲解范围,这样不仅可以丰富高校大学语文课堂思政的内容,还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例如教育改革中创新的互联网+教育平台,利用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设备在教育领域中开创新的教学方式,通过开发网络云平台的功能实行网上教学、随堂测验、知识点复习等操作,打破传统教学课堂在世界和空间上的局限,也为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互联网平台还可以把教学内容详细具体地教给学生,让学生以合适自己的进度和速度进行学习,避免了学生的学习速度跟不上课堂节奏情况的出现。最重要的是网络新媒体的加入能促进课堂思政的教育,推广当下社会出现的一些正面或负面的现象与事件,给教师提供思想观念引导讲解的范例,使大学语文的课堂思政教育更加具体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新形势的高校大学语文课堂思政模式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多设计加入师生互动环节,确保教师能关注到学生的听课状态,同时还能得到思政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效果,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不良的思想观念。这一点在互联网中也可开发相应的平台功能,同样的能打破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和教师在线上线下都保持交流,帮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了解学生的思想观念。新世纪的网络发展还会给教育的发展改革带来更多的便利条件,甚至能克服天气、地域、疾病等各种不可抗的力量带来的教育困难,所以它对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课堂思政教育来说也是一种先进性的教育模式的创新。再者,新的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课堂思政教育模式应在课堂学习目标中明确对学生个人素质、道德品质、思想观念等方面的教育目标,借助于各方面技术领域的发展创新自身的教育模式,根据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安排学生的学习进度,促进学生养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态度面对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保证学生拥有合格的身心素质,也保证高校的思政教育稳步发展。

(三)教师团队思政水平的提高

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教师资质水平的提高包括知识水平的提高和教学经验的积累,而新时代的高校大学语文课堂思政教育对于教师队伍的需求不止在于这二者,还要求教师具有强大的身心素质和充足的教学经历以及良好的思政教育能力和自身品质修养。教师的知识面往往代表了课堂的知识面,只有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扩大自身的眼界见解,才能使课堂的教学范围得到扩充,完善高校的教育体制。特别是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来说,课堂知识面的开拓可以丰富学生的阅历,使学生得到更加完善的文化教育,提高学生对是非对错观念的理解能力。学生作为国家和社会的未来,能有一位耐心又细心且能在奋进新时代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素养的思想观念引导者是极其重要的。而教师师德修养的提升不仅是教师作为一行职业对职业素质的要求,更是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对学生未来的负责。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教师团队素质的提高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可谓深刻,在课堂交流中可以规范学生的言行素质,同时也保证了思政教育的高品质发展,有助于提高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高职高专院校教师思政水平的提高还应从校方的监督管理方面入手,加强对教师提升自身素质修养的督促力度,更好的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发展。大学语文教师思政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以保证大学语文课堂思政教育的质量的提高。思政教育的范围极广,有家国情怀、民族精神、人生态度、传统美德及为人处世的道德素质,教师作为引导者需要首先端正自身,怀揣对文化和教育的敬畏与热情,通过课堂宣讲和课下的互动交流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德行传教给学生。教师需要把思政教育当作陈墨,把自立自强、自尊自信、热爱生命、责任勇敢、尊亲敬老一一写进学生的思想观念中。教师团队思政水平的提高,可谓任重而道远,但最后带来的结果却是无限的教育价值,所以尽管前路难行我们还是要风雨无阻。

三、结语

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归根结底还是对高校学生思想观念的教育,旨在文化教育的基础上添加思政教育,用中华文化承载的道德与精神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思想观念。只有在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道路上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完善高校的思政教育体制,提高高校课堂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大学语文的课堂思政教育应随时代而发展,根据学生的需求而做出相应的改变,这样才能使教育稳步前进。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语文课程语文课堂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有效整合 “妙”“趣”横生——语文课堂学生情趣激发策略的实践和思考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师生合作式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实践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一)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