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婺剧《血路芳华》的舞美艺术呈现

2020-12-07 09:32陈晓
魅力中国 2020年9期
关键词:秀英舞美舞台

陈晓

(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浙江 金华 321000)

戏剧舞美艺术有鲜明的艺术特性、艺术规律和美学原则,利用戏剧的程式化和舞台的灵动性,把具象的、抽象的、虚拟的、诗化的等艺术手法的舞台呈现,使人们有丰富的艺术想象,把天人合一的艺术舞台,具体表现历史、环境、时间、空间、剧情等巧妙地运行,为戏剧的舞台艺术呈现得到充分完美的体现。

一、剧情历史的真实性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胜利会师、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和里程碑。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后,红四方面军主力所建成的西路军在执行河西走廊创建根据地和打通与苏联联系的任务时,与西北军阀拼死搏斗、最后大部分红军战士壮烈牺牲。而在西路军的可歌可泣的事迹中,又以军中的妇女独立团的女红军战士的结局最为惨烈。西征之前的妇女独立团共3营9连约1300余人。她们平均年龄不到20岁,最小的仅12岁。在马步芳部残酷的围追剿杀下,大多数人或战死,或因失去战斗力而被俘。许多人被俘后,仍进行顽强的战斗,她们有的越狱逃跑,有的不甘凌辱而惨遭杀戮。少数突围的女战士,则历尽艰险,千方百计地寻找革命队伍。她们的事迹及顽强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悲壮的篇章。

本剧通过以郝秀英为代表的红西路军女战士慷慨、悲壮、执着、忠贞人生旅程的描写,奏响了一曲大义、大美、大爱的生命赞歌。

第一幕1954年,刚落成的西宁革命烈士陵园,荘严肃穆的烈士陵园揭幕和纪念馆开馆。

第二幕西路军女战士面临着弹尽粮绝的绝境,苦苦等候着增援部队,但指导员华素秋带来师长与军长阵亡的消息,并转达了上级命令要求撤离,此时枪声响起,敌人形成包围之势,危急关头,郝秀英主动承担起阻击敌人的任务,掩护战友撤退,在被逼到悬崖的时候,她带领姐妹牵起军旗一起跳崖。

第三幕郝秀英是保护战友时的舍生取义。纵身跳崖幸免于难后,郝秀英带着两位幸存的战友腊珍和幺妹踏上逃亡之路,在山洞里,腊珍生下了女婴,但此时马匪正在搜捕她们,为了保护战友的孩子,郝秀英先是用自己的鲜血止住婴儿的哭声,后又冒着被抓的危险引开敌人,她这种舍生取义的行为,既是来自对战友浓浓的情谊,也是来自对新生命的呵护。

第四幕郝秀英是面对心上人求婚时的含泪告别。郝秀英身负重伤,藏民多杰及其母亲施以援手,与部队失去联系的郝秀英一边养伤一边寻找组织,在多杰悉心照料她的过程中,两人碰撞出爱情的火花,郝秀英答应了多杰的求婚,但此时幺妹带来了部队的消息,郝秀英只得推掉婚约,重新踏上寻找组织的征程。当个人幸福与理想信仰之间产生矛盾时,郝秀英也曾犹豫,这种犹豫恰好显示了她作为一名普通人的真情实感,而含泪告别的行动,则生动地揭示了她作为一名女战士对信仰的不懈追求。

第五幕郝秀英是陵园落成时的主动请缨。解放之后,一座纪念英雄的石碑高立在烈士陵园中,陵园落成之际,消失已久的郝秀英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当组织上询问她有什么个人要求时,她请求到烈士陵园当一名守墓人,她要一辈子陪伴着死去姐妹们的忠魂。这个从腥风血雨中走过来的女人,组织上对她的评价是红军的英雄、革命的功臣,但她深知是战友们用生命铸就了今天的和平与宁静,她放弃了喧嚣的生活,远离鲜花与掌声,默默地在陵园守护着战友的忠魂,也默默地坚守着自己最初的信仰。

二、舞台艺术的表现性

此剧舞美在表现形式上,怎样在舞台表现形式做新的探索,用现代时空和历史时空交错进行的戏剧结构,为二度创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舞台设计要有大的突破和创新。整台演出舞美简约空灵流动,没有具象堆砌。还在频繁的时空转换中营造不同的时代氛围和鲜明的个性特色。二度创作各部门努力做到有利于舞台时空的灵动转换,有利于剧情的自由展开,有利于提升演员的表演魅力。

舞美主创的舞美构思,这要得益于精妙的艺术构思,首先体现在戏剧结构和场景安排方面。由于该剧时间跨度很大,人物众多,情节丰富,选用了虚拟化、抽象化、具象化、意境诗化的手法精心布局,运用现代高科技投影和无缝纱结合。创作出一台具有生命性、 历史性、虚拟性 、诗化性 、戏剧性 、艺术性的舞台空间环境。

(一)幕布

1.台口浅灰无缝纱幕1800x900cm一道。2.肌理锡皱底幕1800x850cm一道。

(二)平台

1.转台直径900x198cm一台。2.辅台450x(175.150)x18cm二块。

3.台口双阶平台122x244x18cm一块。

(三) 布景、雕塑

1.浮雕纪念碑533x(250.150)x10cm一块。2.浮雕台口纪念碑300x122+70x240cm一组。3.移动挡片(土山、石墙)380x120cm二块。4.通栏黑挡片65x1600cm一组。5.浮雕红军雕像A组800x350x30cm一组。6.浮雕红军雕像B组400x400x30cm一组。7.藏幡条1800cm三条。8.桦木栏杆375x950cm一块,9.藏文石堆一组。

三、舞美平台制作难度和巧妙构思

在舞美制作一台直径9米,高2米的转动平台,又是不规则的立体造型转台,当时就放在舞美制作团队面前的难题。1.不能整个造型制作。2.为便于运输,舞台上便于组合。3.山体不规则的复杂造型。4.舞台上还要平台转动。5.重量还要求轻。6.转台一半是纪念碑的台阶,一半是悬崖峭壁。7.质地肌理是具象的。一时舞美制作团队沉默了……

大家没有被困难吓倒,舞美制作团队进行三度创作的巧妙构思,舞美主创开始1比10的平台模型放大。针对平台模型,利用中国古建筑的原理,并运用菊花的造型原理和方法,上下分3层,下层分12瓣;用钢架结构制作各种造型,运用中间小圆轨道,外围大圆轨道,把花瓣一样的分块组件小平台连接起来,形成底层的造型组合,再加上二层、三层分块组件小平台造型,完成整个平台转台的结构造型;材料上利用钢架结构造型、合成板、泡沫板、布料、颜料肌理的制作完成,达到预想的效果。

浮雕红军雕像A组B组,舞美制作过程中,在材料上利用泡沫板塑造雕刻,表面贴布,用颜料做肌理效果等……

舞美制作团队大家克服了种种困难,完成舞美的整剧的舞台美术的制作工程,为此剧的舞台艺术呈现奠定了基础。

四、舞台的艺术呈现

戏曲是综合艺术,各剧组团队的亲密共处、精诚合作才能打造出一部有生命力的舞台艺术作品。从戏、剧本、导演到音乐、舞美、灯光等一、二、三度创作既是一次新的尝试,又是一次对戏曲传统美学写意规律的回归和挑战。在充分尊重和继承戏曲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创新,并充分吸收和借鉴姊妹艺术的精髓,从而把这台戏打造成既渗透着历史的体验和哲理,又蕴含着时代孕育的理想和精神;既延续着传统艺术的特点和优势,又创造出新颖鲜活的内容和形式的精品力作。

观众走进剧场,当前奏主题歌声响起,一条纱幕横贯舞台,纱幕上投影着“河西走廊这条贯通中西的丝绸古道上,曾经漫卷过缤纷的历史风云。80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战士,为了中华大地的光明,把自己的信念、热血和生命,铸入了那雄浑粗犷的荒原雪山。尤其是当年红军西路军的女兵们,她们英勇顽强、奋不顾身地在枪林弹雨里冲锋陷阵,面对铁蹄,流血裂冰,伏尸盈雪,用女性的柔弱之躯,挺起一个民族的气节和尊严……”浑厚、铿锵的朗诵把观众自然而然的引进了《血路芳华》的剧情之中使人陶醉。

《血路芳华》一剧中,舞台的艺术呈现没有一味地描写女人在战争中的无畏与牺牲,而是穷尽笔墨去展现她们最朴素的情感,因为朴素,这些形象更加真实和动人。导演对舞台转台巧妙的调度和对节奏的把握,有力地渲染了剧情和人物,转台的运用也使该剧的转场自由灵动,舞台布景、灯光、道具的合理运用,在舞台艺术高度发挥呈现的同时,并在慷慨激昂的高腔中融入了美妙动听的民歌小调,给人以悦耳及赏心的艺术享受。除了惊心动魄的故事,别出心裁的结构,戏剧最能触动人心的是人物形象,注重对人物心灵的刻画,赋予人物饱满而又复杂的情感,是连接戏剧与观众最有效的手段,也是使作品在同类题材中脱颖而出的根本。

在舞台美术的艺术呈现中,舞美从主观意识与客观意识、具象与抽象、个性与共性、感性与理性的逻辑思维。在表现形式上运用自然主义、写实主义、表现主义、象征主义等等的艺术手法,实现了此剧在舞台美术上的创作呈现。实际上仍是艺术家对舞台大宇宙生命之道作深层领悟的产物,引导着人们对艺术审美的感悟。在中国传统艺术意境的深层审美结构中,审美主体对种种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的独特感知并以个性化的情感活动方式达成的。从人们的感性与理性,进而实现的天人合一的大宇宙生命本体的契合。这种由于形象信息与情感信息的交互作用达成的契合,有可能产生无穷的理趣,即产生超象超类、凌虚观实的哲思型审美体悟,构成情理相生纷呈叠出的哲思审美境界,实际上是一种最高追求的艺术精神。

结语

综上所述,在遵循戏剧艺术的特性和美学原则的基础上,婺剧《血路芳华》的舞美呈现是一种艺术创作、艺术体现的戏剧舞台的整体可视形象,运用诗化的、灵动的、意象的、具象和抽象的高度融合所达到的艺术意境。这不仅是艺术家的艺术追求,实际是艺术家对宇宙生命的哲理探索、领悟、表达的产物。

猜你喜欢
秀英舞美舞台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蔡春山舞台美术作品选
1.2019世界集邮展览开闭幕式舞美效果图 2.武汉天地世界音乐节效果图
同期听力(六)
在空间中寻找戏曲的现代样式——专访上海京剧院舞美设计师徐鸣
数字舞美及其艺术功能探析
误解
把饺子当钻石卖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