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国家治理现代化伦理秩序的实践路径研究

2020-12-07 20:47李宗艳
赢未来 2020年2期
关键词:秩序伦理现代化

李宗艳

广西警察学院,广西南宁 530000

我国共产党的成立在中国的近代史上作为一个十分重大的里程碑事件,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取得胜利的革命基石。然而紧抓党的建设,保障执政党的先进性,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保证。在全面依法治国、依规治党的方针领导背景下,需要将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优势得以充分的施展和发挥,并将党员的理想信念与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相结合,在道德层面上推进党的建设,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全面”严格党的领导。

1 国家治理的挑战应对和思维转向

当前,我国在国家治理领域面临着内、外两方面的难题和挑战,事关中国进行全面深化改革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外在的挑战是“颜色革命”与西方民主制度。第一,21世纪初,西方独联体国家和中东非地区国家运用和平与非暴力的方式开展了政治权利更变的“颜色革命”运动,它对世界和平与稳定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这些政治运动主要都是来自与西方国家外部势力的干涉。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杜绝“颜色革命”时必须时刻保持警惕,进而维护好政治秩序,使得政治发展与社会经济、文化以及人民的总体发展协调一致。其次,要对西方民主制度保持理性警惕。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曾被公认为是朴实的,而“政治西方”也曾背负了拯救世界的伟大使命。但实际上,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这一事件当中,西方的政治制度受到了重大的影响;西方民主制度的一成不变,说明这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有秩序的现代化国家治理之路[1]。

2 伦理秩序: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逻辑

对于国家现代化的治理,需要将伦理秩序作为最终的目标,其在社会中发挥着最为常规的状态,由此体现出社会发展良好运作的现状。规定的外部法治秩序构成了“刚性约束”,从中维护着社会结构的基本稳定;“软性权力”这一伦理秩序通过胁迫、激励、监督以及批判等多种方式,并发挥着隐性的内部动力作用,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与深层的价值动力。

伦理秩序是我国国家现代化治理的“基本秩序”,并为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一般治理不但是一种制度、技术结构,而且还是一种伦理结构,治理的伦理构成和功能作用得到充分的体现。伦理秩序主要是以伦理秩序的价值为前提的,并把“伦理的秩序的制度”作为支撑点,将“伦理秩序的思想”当作一种追求,从中构建出了具有较强结构性的力量。伦理秩序当中的价值通过倡导、实施以及培育,为国家、社会以及个人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一些价值方面的指导方向,进而形成了社会的整体核心价值体系,其核心内容是“最好怎样”。伦理秩序通过社会、经济以及政治等多方面因素构成了道德体系,并为社会创设出了一套的道德秩序,其核心是“应该如何”。伦理心灵秩序主要是为大众创设一种公平的利益心理平衡与和谐的心理向往,进一步激发其主观自觉意识,最终达到了社会心理积极的良好状态。

3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伦理体现

马克思主义对于道德以及共产主义道德当中的阐述,在政治、伦理学等多种领域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影响和意义。上层建筑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共产主义道德,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柱。而全面从严治党是我国共产主义道德的具体表现形式,从而树立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伦理宗旨。

(1)“人”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哲学的逻辑起点。马克思在论述了他的哲学研究方法的时候,把现实的个体作为了基本点,并从中指出“这些个体主要是从事活动与物质生产生的,因而受到一定的物质限制”,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当成了理论的基础,而“现实人”和“实践人”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逻辑性起点。伦理学的首要任务是研究道德的科学,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主要围绕了共产主义道德来进一步展开探究的,这与探索无产阶级是密不可分的,对于人民群众和现实个人,在伦理学的范畴当中“现实的个人”体现的是个人的利益与人类共同的利益,以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联系。所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主要是以“现实的个人”为对象的,并关注的是怎样协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以及个人利益和共同利益的关系[2]。

(2)“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是我国共产党道德的核心。组成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关键部分是共产主义道德,其经过每一代的马克思主义者进行深入探究与不断完善,最后逐渐地形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共核心道德理念。首先作为马克思主义者,列宁首次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伦理思想,并初次验证了“共产主义道德”的概念、本质以及特征等内容。列宁曾说道,共产主义的道德主要是为了将工人都团结起来共同反对一切的剥削,反对所有的小私有制,在这一基础上,论证了集体主义的原则与爱国主义伟大精神、承诺和良知的道德准则。

4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水平的现代化价值体现

4.1 引进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深入文化治国理念

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民族精神、信仰以及思想观念的高度凝结,包含着许许多多关于治国理政的理念,决定着我国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体制的制定与发展,总的来讲,就是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以提高治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我国极其关键的战略性任务,是在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环境中进行的,依靠着独特的文化精神和思想力量为支撑,不断向前发展。例如,在我国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当中倡导的“仁政爱民”以及“为政以德”等治理国家的关键思想,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过程中可供学习和运用的有益参考。另外,我国传统的国家治理方面,具有“无为而治”的思想以及“人道”与“天道”互相协同的思想,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发挥着重要的启迪作用。所以说,在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当中蕴含着博大,对我国治国理政实践起着重要指导作用[3]。

4.2 依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文化精神动力

习近平主要强调了,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是很难自立更生的,一项不用文化来支撑的事业更是难以长久的持续下去。在这伟大且复兴的中国梦实现过程当中,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民族团结、社会安定的精神保障,同时也为国家治理体系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凭借独具特色的感召力和教化力,能够对人们不正确的思想进行及时和有效的纠正,让人们能够主动接受并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化提供正向推动作用。比如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爱无差等”“爱人若爱其身”的兼爱观,教育人们只有学会相亲相爱和避免猜忌怨恨,保持着礼让、谦逊的精神态度,社会才能在和谐的环境中不断进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选贤举能、任人唯贤的“尚贤”思想,强调国家要选拔人才的标准: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行和思想境界,深厚的学识水平以及通晓国家治国理政决策。通过学习这些优秀的思想观念能够加强人们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民族精神能一直传播下去,国家治理现代化也能得到源源不断的支撑力量。

4.3 传播传统伦理文化,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与国家的治理机制在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指导下,直系中国大地,其中包含着浓厚且扎实的中华文化基础,深得民众拥护的制度与治理体系。各个国家的交往越来越多,不同国家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国与国之间矛盾与冲突也在不断“上演”,世界面貌和格局因此发生了重大改变和调整。如何解决国与国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缓解世界危机,实现国家之间的友好合作与发展,是当前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由于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不断提高,国家经济实力发生了质的改变,国家地位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为了进一步扩大中国在国际环境中的话语权,国家开始重点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层内涵和智慧,积极运用传统文化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例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义利观”“大同”以及“和而不同”等思想,是中华儿女智慧的积攒,是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历史传承,也是我国在解决世界矛盾和强化国际合作过程中重要的价值理念[4]。

5 结语

习书记曾指出,要想真正的治理好当今中国,充分发展我国社会经济,就必须对我国的历史和传统文化进行深刻的了解与深入挖掘,同时还要永记历史经验、教训以及伟大使命,为推动国家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可靠的保障。现在,国家正处于最好的发展时代,需要保持最积极的状态,进而采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智慧与理念,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国家治理的能力水平。同时,还要激发出所有中国人的整体意识,运用外在环境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优化作用,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力求创新性地改变,让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当中做出重大的贡献,使其在崭新的时代当中迸发最精彩的历史魅力。

猜你喜欢
秩序伦理现代化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边疆治理现代化
秩序与自由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孤独与秩序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遏制违约频发 重建药采秩序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乱也是一种秩序
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及其立法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