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20-12-07 16:15周莉
魅力中国 2020年1期
关键词:培养人才导向毕业生

周莉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山东 淄博 255300)

职业教育最重要的教育目标是培养人才的技能,不止要学习理论知识,同时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高职教育的教育目标就是培养适应社会的人才,因此在面对高职院校教育模式的创新和改进的过程中要保证教育符合就业要求,满足社会需求,拉近高职院校教育工作与企业发展之间的距离。现阶段各行业就业竞争更加严峻,本科生、硕士、博士等人才频出,高职院校人才要想获得优势,必须要以就业为核心,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一、当前就业形势下高职教育

(一)就业规模总量上升导致就业压力增加

我国对于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需求量已经明显缩小,企事业单位在面对经济形式不景气的市场环境下对于用人需求大量缩减,但是这就导致众多的毕业生出现了滞留。高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大部分人才均接受过高等教育,但是能够提供的职位有限,导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大增。并且企业对于毕业生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导致不符合要求的毕业生难以获得理想的职位,使得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二)就业市场人才资源的浪费

因我国高校学生数量日渐提升,高校就业竞争矛盾不断激化,对于岗位的竞争非常激烈。这种竞争趋势可以让优秀的毕业生脱颖而出,但是在很多时候企业在招聘过程中会通过各种条件的限制,将毕业生进行分类,方便了企业的选拔,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校人才的浪费。比如企业只选择研究生或博士生,本科生就被筛选下来,一些优秀的本科生获得的岗位与本身的受到的教育和自身能力不符,致使高校人力资源利用率不高,教育效果有待增强。

(三)高职毕业生就业观念比较落后

很多高职院校毕业生在选择职位的过程中没有意识到当下职位竞争的激烈程度,对于岗位的选择非常挑剔,只选择待遇好、工作轻松、晋升渠道通畅的工作,因此在选择职位时喜欢一步到位,缺少敢闯敢拼的精神。这种求职观念与当今求职市场存在矛盾,并且不少毕业生未来可以获得良好的职位会通过不正当渠道获得,毕业生的自身能力没有得到进步和完善,不利于未来的长远发展。

二、传统高职教育模式下人才培养弊端

(一)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发展的矛盾

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课程的安排以及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的需求存在很大的脱节,并且高职院校课程的制定缺乏就业的指导,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实践技能以及岗位适应能力的研究。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不断的完善和深入,但是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对于市场的情况缺乏深入研究。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因此导致教学中存在盲目的心理,效益低,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不够完善,缺乏先进的教师队伍以及完善的办学模式。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高职院校在课程分配过程中存在不合理问题,需切实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因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期间的资金投入较少以及比较容易操作的课程占比较大,对于一些需要实训室等课程的安排比重较小,因此高职院校缺乏资金的投入,并且课程设置比重不够合理,难以完成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目标,不利于对人才的培养。

(三)高职院校就业体系不健全

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对于市场上的现状研究不够深入,并且对于企业岗位的具体需求没有深入探讨,因此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缺乏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导致在就业方面对于学生的建设性指导比较少,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岗位适应力的课程以及实践活动安排较少,因此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步入社会时与社会出现脱节,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优势的发挥。

三、构建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向导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告知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以就业为导向,需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和改进,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需学生具备更高的实践性与职业素养,要求学生能够更好适应实际工作需求,更好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高职院校与高校之间人才培养存在差异,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实践型人才,注重操作能力,高校主要是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培养科学研究领域的人才,因此二者虽然都强调要学好理论知识,但是一种是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一种是理论知识支撑实践操作,因此要明确自身的教学模式,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培养模式需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与企业需求为导向,这样培养人才才能充分发挥优势,更具竞争力。

(二)以就业率评价体系为标准

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离不开各种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可以为教师提供参考和指导,保证教师在正确的方向上进行教学内容的制定。高职院校在制定就业指标时需要以学校的实际情况为基础,遵循科学的人才培养指导观念,并且通过对社会中就业的实际情况对培养观念和方法进行创新。以就业率为评价体系为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指导意义,学生对于实践操作能力的培训提高重视,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就业为导向,教师加强实践,进入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可以对企业的人才需求更加了解,通过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为各领域生产建设供给更多具备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的人才,使学生在就业中获得综合竞争力。

结语:总而言之,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办学结构等进行改进和创新,根据社会就业情况制定指标,确保教学模式能够培养更多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通过以就业为导向完成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促进高职院校教育工作有序发展。

猜你喜欢
培养人才导向毕业生
企业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发展人才现存问题与对策分析
“偏向”不是好导向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基于需求导向的航天青年成长建议与实践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犬只导向炮
环境科学专业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究
坚持两个导向 顺势而为谋发展
在施工中培养施工企业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