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期继续推进“三农”工作队伍建设研究

2020-12-07 06:04韩琳
新丝路(下旬) 2020年11期
关键词:后疫情时期基层社会治理三农

韩琳

摘 要:在新冠疫情已经得到基本控制,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后疫情时期”,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引领,进一步解决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中“三农”工作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从继续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提升村级党务人才职务素质与能力、建好常态化“第一书记”制度、招才引智、培育乡村能人、致富带头人、加强农村志愿服务等方面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关键词:后疫情时期;三农工作队伍;基层社会治理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在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考验中,“三农”工作队伍对广大农村地区疫情防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疫情已经得到基本控制,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后疫情时期”,我们既要坚定信心,共克时艰,又要科学理性分析思考这次疫情反映出的治理问题,特别是要继续推进“三农”工作队伍建设,更好发挥其对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作用,对于继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一、推进“三农”工作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1.建设“三农”工作队伍是推进乡村治理的战略需要

乡村治理是否有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而推进乡村治理的关键和核心就是要立足于乡村基层的现实条件和基础,来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要准确把握党和政府对农村改革发展方向和重大决策、政策取向,就要把“三农”工作队伍的建设作为党的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因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是乡村治理的重要主体力量,奠定了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人力资源基础。

2.建设“三农”工作队伍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现实情况看,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努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了质的飞跃,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发展中最大的不平衡就在城乡之间,发展中最大的不充分就在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重要的基础在农村,最突出的短板在农村,最关键的难点也在农村。着眼于新时代,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升乡村治理综合水平,建设一支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三农”工作队伍,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美好生活需要而不断奋斗,是解决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选择。

二、目前工作队伍存在的问题

1.村级党务人员数量少,年龄大,职务素质与能力普遍偏低

基层党组织是乡村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目前,村基层党组织面临诸多问题。在我们对村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发挥情况的的调查中,大部分受访者认为与几年前比較,村党组织核心作用显著提高,但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村党组织凝聚力不强等问题,一些党员常年在外打工不参加组织生活,一些党员先锋模范意识淡化,在群众当中无法成为表率,没有担负起带领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职责等问题,影响了群众对党组织的认可度。

目前D市村“两委”干部队伍普遍存在着年龄结构偏大,思维、技能和体力都难以承受越来越繁重复杂的村务工作等困难。基层党员干部年龄偏大,平均年龄达到56岁,高龄党员为数不少,有句形象的顺口溜说到,“七个党员八颗牙,支委全部白头发”,一些年迈党员患病卧床甚至读书看报都存在困难,党员学习、开会、组织生活难以开展。同时,年轻干部资源却极其匮乏。党员队伍缺少后备力量,40岁及以下党员占比12.8%,发展新党员很难找到高素质的年轻人,党员队伍缺乏活力。

2.尚未实现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一肩挑”

经调查,D市村委会主任平均年龄达到59岁。党组织书记这个带头人不好选,由于大批量精英人才外流,个别村出现无人可选的现象,甚至需要乡镇党委下派。虽然村干部队伍中党员比例整体较高,但现任村委会主任中仍有一部分非党员。截止2020年5月,全市村两委总人数中实现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一肩挑”的比例仅为59%左右。按照中央、省、市相关要求,推进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一肩挑”工作仍然存在着现实困境。

3.各类农村领军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农业技术人才依然紧缺

实践证明,各类农村领军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农业技术人才对“三农”发展的带动作用巨大。就D市农村现状而言,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的绝大多数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对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技术接受起来存在较大困难,拘于“小富即安”的传统观念,很难担当起现代化农业领军者的重任。在农村,普遍存在着各类农村领军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农业技术人才总量上的不足,完全不能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

4.乡村志愿者数量少,专业化程度较低

约90%的受访者认为志愿者以及志愿服务在这次疫情防控战中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据了解,除疫情期间,乡村志愿服务仍存在着服务项目少、专业化程度低等问题,最突出的就是缺乏专业社工机构和社会工作者介入。例如,随着农村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农村老年人特别是空巢、独居、失能、残障、特困老人会遇到养老服务需求问题。有的需要医疗资源,有的需要长期护理,有的需要日常陪伴和情感交流,具体来说,在日常生活方面,城市社区居家老年人普遍可以享受到的配餐送饭、助浴助医、保洁家务等志愿服务,对于农村还是一片空白。调研中还发现有一部分农村低龄、健康老年人对心理咨询、文化娱乐有一定需求,希望有志愿者能够帮助他们学习如何使用微信,如何进行网购等操作。

三、对策建议

1.继续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把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乡村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主线,推动村级基层党建和乡村治理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组织引领、机制引领的途径和载体。新时代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就要强化村级党组织的功能,充分发挥其领导核心和动员群众的积极作用。坚持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推动村级党建与乡村治理的深度融合。坚持以村级党建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

2.提升村级党务人才职务素质与能力

“村看村,户看户,农村发展看支部。”党员干部是农村发展的模范和领头羊,关心村民冷暖、关心村庄的发展,利用建立在地缘基础上的农民对党员干部的信任关系,建立起乡村治理发挥作用的重要群众基础。因此,按照《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明确要求,落实“一肩挑”,同时开展村党组织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行动,更好的巩固农村党群干群关系和执政基础。

3.建好常态化“第一书记”制度

“第一书记”政策是党中央为了更好的解决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村的领导资源足问题的重大举措。通过“第一书记”这一人才资源持续不断的下沉乡村,既填补了农村精英缺口,又完善了乡村治理格局。最大程度发挥好“第一书记”组织、引导、动员、培训村民的作用,利用好“娘家”的资源,更好的帮扶“婆家”,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继而吸引农村人才回流,填补农村干部队伍人才缺口。

4.招才引智、培育乡村能人、致富带头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镇化和逆城镇化两个方面都要致力推动”。从数据上看,D市城镇化水平较高,超过70%,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在这样的地区出现逆城镇化也是正常现象。借此契机,我們应当进一步解放思想,重新思考我们的农村人口政策,不仅关注继续从农村地区单向流出人口,更要关注回归农村的人口,在这部分人口当中,应加大农村领军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农业技术人才挖掘选拔力度,建立农村领军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农业技术人才人才库,开展各类人才挖掘选拔以及评选活动,全方位打造“三农”工作队伍,激发基层队伍活力。

5.持续培育志愿精神,加强农村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志愿服务是推动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在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志愿服务可以作为引领村民自治的一种重要方式,不仅仅是在疫情期间,在后疫情时期,通过鼓励村民志愿参与到乡村事务的管理,逐步引导农民群众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于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要求相适应。要壮大志愿者队伍。广泛吸收大学生村官、农村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青年、青联委员、爱心人士等社会群体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加强农村志愿者队伍建设,既可弥补农村人才之不足,增加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还能提升农村治理的现代化能力与水平。随着志愿服务深入农村,助力于乡村振兴,必将形成志愿服务与乡村振兴良性互动、合作双赢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后疫情时期基层社会治理三农
后疫情时期儿童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后疫情时期健身俱乐部的发展策略探究
后疫情时期国内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后疫情时期职业院校信息化发展的现实困境及行动路径
赞分盐镇裕牛村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三农”热点
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新主线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思考
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价值
社会组织有效参与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