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看”语素构式群比较研究

2020-12-07 10:04夏秀文
现代语文 2020年7期
关键词:比较研究

夏秀文

摘  要:结合构式理论,通过检索语料库,从构式义、构式与词项的压制互动、构式的语法功能与搭配、构式的主观性与语用功能、构式的形成机制、构式的扩展等方面,对“看”语素构式群——“看把你X的”“看你X的”“看X的了”进行比较。

关键词:构式理论;“看”语素构式群;比较研究

在《发展汉语·中级综合(Ⅱ)》(第二版)中出现了三个由“看”语素组成的构式:“看X的了(‘X为指人的代词或名词,最常见的为‘你)”[1](P7)、“看把你X的(‘X为形容词或心理动词)”[1](P110)、“看你X的(‘X为动作动词,原型动词为‘说)”[1](P202)。通过课堂观察,我们发现,这三个构式对学生来说,“看X的了”最难,“看把你X的”最容易,“看你X的”居中。这三个构式之间既有一定的联系,也有一些区别,前人还没有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过研究。通过检索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以下简称“CCL”),本文拟对这三个构式进行深入细致地全面比较。本文所有例句均出自CCL语料库。

一、“看”构式的构式义分析

(一)前人观点

关于“看把你X的”的构式义,武惠华指出,“看把你X的”这一构式“表示说话人指出对方某种状态、情绪达到了很高的程度”[1](P110),这一构式中的“你”也可以换成“他/她”,意思基本不变。刘德联、刘晓雨在分析“看把AB得”时指出,它表示“说话人觉得对方的某种行为过度或情感过分外露,用不着或不必到如此地步……”[2](P140)。

关于“看你X的”的构式义,刘德联、刘晓雨认为,“看你说的”表示认为对方说的话不恰当[2](P142)。施光亨指出,“看你说的”的语义一是指“对方说得不符合事实,不能同意,有时略带责备的语气”;二是“认为对方的说法太客气,表示不敢承当”[3](P105-106)。

关于“看X的了”的构式义,武惠华指出,“看X的”表示把希望放在某人(“X”)身上[1](P7)。

(二)“看把你X的”构式义分析

我们利用CCL分别对这三个构式进行检索,可以发现,“看把你X的”数量较少,有效用例仅有19条。具体如表1所示:

这种构式均具有“说话者认为听话者的某种程度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应该注意控制”的整体性意义,我们可以将它概括为具有“否定+程度”的双重评价功能。在对外汉语教学时,我们可以将它解释为“你别太(这么)……了”。例如:

(1)崔鸣九和气道:“起来!看把你吓的!我就是要你……唉,把耳朵贴过来!……”(朱秀海《乔家大院》)

(三)“看你X的”构式义分析

我们利用CCL对“看你X的”的原型结构“看你说的”进行检索,共有35条用例表示这一构式意义。它们有的表示不同意对方说的话,且态度比较坚决。例如:

(2)大帅,看你说的!别说过得惯,我心里可畅快死了。(姚雪垠《李自成》)

有的也是否定对方的话,但是语气比较委婉,经常与“笑”“乐”连用。例如:

(3)“嘿,看你说的!”郝摇旗声音宏亮地大笑起来。(姚雪垠《李自成》)

有的则表示谦虚,例如:

(4)看你说的……,哪里谈得上什么美人呵。(西村京太郎《敦厚的诈骗犯》)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无论“看你说的”表示哪种语气,它都是表达“否定”的意义。与“看把你X的”不同的是,它表示的是否定对方说话的内容,而不是程度。在对外汉语教学时,我们可以将它解释为“你别这么说”。

(四)“看X的了”构式义分析

我们利用CCL对“看X的了”的原型结构“看你的了”进行检索,共发现50条用例,它们都是表示“把希望放在你身上”“(这件事)由你决定”的意义。例如:

(5)同学们笑道:“我们谁也请不动他,就看你的了。”(张清平《林徽因传》)

可以看出,在构式义方面,“看把你X的”与“看你说的”都是表达否定的意义,“看X的了”表达的是肯定对方的意义。“看把你X的”否定的是程度,而“看你说的”否定的是动作。“看X的了”中的“看”已经失去了最初的语义,意义虚化程度较高。

二、“看”构式和词项的压制互动

构式压制,有时也译为构式强迫(coercion),主要指的是构式对词汇(尤其是动词)意义与用法上的影响,构式起主导作用。词汇压制,与构式压制相反,主要指的是词汇(尤其是动词)对构式意义与用法上的影响,词汇起主导作用。施春宏指出,构式的“招聘”机制与组构成分的“求职”机制的互相影响就是二者的互动[4]。

(一)“看把你X的”与“X”的压制互动

1.“看把你X的”对“X”的压制

从表1可以看出,在“看把你X的”构式中,“X”只能是表达感受的形容词或与心理有关的动词,像“吓、美、能、气、高兴、烧、积极、热、急”等。例如:

(6)听了几句谣言,看把你吓的,懦弱无能的东西!回去罢!(李文澄《努尔哈赤》)

其中,“吓、气”是与心理有关的动词,“美、能、高兴、烧、积极、热、急”为形容词;“高兴、美、積极”为积极意义词汇,“吓、气、急”为消极意义词汇。可见,这一构式压制进入其中的“X”必须是形容词或与心理有关的动词,它既可以表示积极意义,也可以表示消极意义。形容词与心理动词本身就具有量性特征,它们在这里都被说话者认为超过了这些词语本身应该具备的量,所以“X”也都被赋予了某种量性特征。

2.“X”对“看把你X的”的压制

“X”对构式“看把你X的”的压制体现为,当“X”为形容词或心理动词时,即使“把”被省略,“看你X的(‘X为形容词或心理动词)”仍然表达否定加程度的双重评价意义,与“看把你X的”意义相同。例如:

(7)他笑着,含糊其词地推脱道:“看你忙的!你猜我带了许多锦囊妙计来么?”(欧阳山《苦斗》)

在例(7)中,虽然构式中没有“把”,“看你忙的”的意思仍然是“你别太忙了”,即说话人认为对方忙的程度超过了限度,应该注意控制,与“看把你忙的”意义是一样的。

(二)“看你X的”与“X”的压制互动

1.“看你X的”对“X”的压制

“看你X的”对“X”的压制体现为,除了“X”为形容词或心理动词的情况之外,“X”更为普遍的是一般的动作动词,其中,频率最高的是“看你说的”“看你写的”“看你问的”等。例如:

(8)钱三文哈哈大笑:“看你问的!到底是顾先生!在谁的宅基地上就是谁的。”(戴厚英《流泪的淮河》)

Goldberg指出,“动词的意义必须参照包含了丰富世俗知识和文化知识的背景框架”[5](P26)。虽然“说”“写”“问”等动词本身并不包含否定的意义,但由于进入这一构式,被赋予了量性标准,因此,也包含有否定的意思,意为“你别这么说”“你别这么写”“你别这么问”,即说话人对听话人的动作表示否定或批评。

这里的“X”也可以是主谓短语、名词短语、成语、俗语等。由于构式的压制作用,无论进入构式中的“X”是什么词性,均被赋予了某种量性特征,表达否定的意义。同时,这种构式具有较为突出的口语语体特点,出现在这里的成语多为口语中常用的,而不是较为书面的成语,像“花里胡哨”“丢三落四”“眉开眼笑”“细皮嫩肉”等。例如:

(9)看你眉开眼笑的,有什么喜事?(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

2.“X”对“看你X的”的压制

“X”对“看你X的”的压制表现为,虽然“X”既可以是动作动词,也可以是心理动词,但是当“X”的词性不同时,表达的意义与语用功能也会有所不同。比如,“看你说的”可以表示谦虚或者客气,而“看你吓的”只能表示否定程度的意义。

(三)“看X的了”与“X”的压制互动

1.“看X的了”对“X”的压制

“看X的了”对“X”的压制表现为,进入这种构式的“X”只能是指人的代词或名词,像“他”“你们”“老师”等,其中,最常见的是“你”。例如:

(10)赵振江突然紧张起来,这一枪就看他的了。(李晓明、韩安庆《平原枪声》)

2.“X”对“看X的了”的压制

“X”对“看X的了”的压制表现为,当“X”为指人的名词或代词时,这一结构中的“看”的语义已虚化为“取决于”“由……决定”,而不再是表示“看见”“看出来”等本来的意义。这也是留学生较难习得这一构式的重要原因。形成这种压制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词汇意义的弱化。

(四)三个构式的语法功能与搭配

在构式的语法功能方面,“看把你X的”与“看你X的”经常单用,充当复句中的某个小句。“看X的了”经常用在句子中,与副词“就”“才”“该”“全”“都”搭配充当谓语,句末语气词“了”也可以替换为“吧”“啦”,偶尔可以单用。例如:

(11)李摄像很严肃地对我说:“小程子,这回全看你的了。别紧张!”(程玉玲《只剩半个额头》)

总的来看,“看把你X的”中的“X”只能是表达感受的形容词或心理动词,经常单用;当“X”为形容词或者心理动词时,即使“把”字省略,仍表示否定加程度的双重评价意义。“看你X的”中的“X”还可以是动作动词,偶尔也可以是主谓短语、成语、名词短语等,通常单用;当“X”为动作动词时,仍然表示否定的意味。“看X的了”中的“X”只能是指人的代词或名词,经常与副词连用在句中充当谓语,偶尔可以单用;当“X”表示人称时,“看”的语义已虚化为“取决于”。

三、“看”构式的主观性与语用功能

通过对具体构式的研究,我们发现,很多口语构式都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如果说话者把这种主观性传达给听话者,那么,我们就将它称为“交互主观性”。

Goldberg曾提及自己所采用的语义研究方法,“强调Langacker(1987,1991)所提倡的以讲话者为中心的对情境的‘识解(construal)”[5](P6、P24)。Fillmore也指出,“意义是相对于情景而言的”[6](P59-81)。这两位学者都特意强调了“情景”(亦称“情境”“语境”)的重要作用。下面,我们就结合具体情境,对“看”语素构式群的语用功能进行考察,并从主观性角度加以分析。

(一)主观性

如前所述,“看把你X的”构式具有“说话者认为听话者的某种程度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应该注意控制”的整体性意义,具有“否定+程度”的双重评价功能;同时,进入该构式的“X”被赋予了某种程度的量性特征。这里所述及的“说话者认为……”与“被赋予了量性特征”,均是说话者主观上的判断与认知,带有说话者的主观色彩,它是主观上的评价,而不是客观的概括。

Kuno曾提出了“移情(empathy)”这一概念,作者指出,“移情”就是“说话人将自己认同于其它句子所描写的事件或状态中的一个参与者”[7](P26)。就此来看,“看把你X的”中的说话者同样认同于听话者的情绪,含有同情、劝说的意味。例如:

(12)咦呀?看把你能的!……好亲家哩,你这阵在气头上,我没办法说服你。(路遥《人生》)

例(12)中的“看把你能的”,表达的是說话者认为听话者太“能”,因此,劝说听话者不要这样做。

可以说,“看你X的”同样是表达说话者不同意听话者的话,含有否定的意味,它也包含着说话人的主观认知。“看X的了”是说话者认为做好某件事的希望可以放在某人的身上,表达的也是说话者的主观认知。这是三个构式的共同之处。

(二)情境识解与语用功能

“看把你X的”是一种不透明的口语构式,说话者之所以选择这一构式,而不选择更透明的口语句式“你别……”,主要是它比较适用于特殊的情境。相对于直接叙述“你别……”而言,这一构式更加形象、生动,而且多用于所熟悉的人之间,表示提醒。例如:

(13)崔鸣九和气道:“起来!看把你吓的!我是要你……”(朱秀海《乔家大院》)

关于“看把你X的”的语用功能,吴为善指出,如果构式中的“X”是表示消极意义的,那么说话人的语用义就是表示关心、爱护、安慰等态度,其语用义为“正值”;当构式中的“X”表示積极意义时,那么说话人的语用义就是表示责备、批评、告诫等态度,其语用义为“负值”[8](P185-186)。例如:

(14)六旺笑着过来……很亲密的样子:“哎呀,看把你给吓的,别怕,别怕!”(杨奎松《鬼子来了》)

(15)我伸过头去,夏天义啪地在我脸上扇了一下,说:“看把你高兴的?!”(贾平凹《秦腔》)

关于“看你X的”的语用义,刘德联、刘晓雨在分析“看你说的”时指出,这种格式一般出现在两种情境之中:一是用于熟人或朋友之间,有委婉的语气;二是对方说道歉、感谢的话时,表示客气[2](P142)。我们在检索语料库时发现,“看你说的”经常与动词“笑”连用。可见,这一结构虽然含有“不同意”的意思,但是适用于熟人之间,语气较为委婉。例如:

(16)水山母亲乐呵呵地笑道:“看你说的,你们成天价忙着汗不干……”(冯德英《迎春花》)

当对方对说话人进行称赞时,“看你X的”则可以表示谦虚的语气,相当于我们常说的“哪里哪里”。例如:

(17)唔,瑞德,看你说的,简直是在戏弄我这个乡下姑娘了!(玛格丽特·米切尔《飘》)

例(17)的上文是白瑞德对郝思嘉的外表进行了一番夸奖,郝思嘉在这里要表示谦虚,所以译者在翻译时使用了“看你说的”这一句型。

“看X的了”的语义是表示把做好一件事的希望放在某人身上。施光亨指出,这件事通常是比较艰巨的任务,语用上表示的是对人的激励[3](P105)。例如:

(18)知道了。达龙,看你的了。(田中芳树《亚尔斯兰战记》)

例(18)中的“看你的了”,表示的是对听话者的一种激励与肯定,它适用于说话者需要对方来完成某项重要或艰巨的任务这一情境。

总的来看,“看把你X的”“看你X的”“看X的了”这三个口语构式都含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具有表达某种特定语用的功能。当“X”表示消极意义时,“看把你X的”的语用义为“正值”;当“X”表示积极意义时,其语用义为“负值”。“看你X的”适用于熟人之间,语气较为委婉;当对方对说话人进行称赞时,“看你X的”可以表示谦虚的语气。“看X的了”表示的是对听话者的一种激励与肯定,适用于说话者需要对方来完成某项重要或艰巨的任务这一情境。

四、“看”构式的形成机制

构式的背景是心理学,它产生的理据主要是认知经济性。可以说,“看”语素构式群都起到了表达更加简洁、清晰的作用。陆俭明认为,语言中的构式都是人的认知域里的意象图式投射到该语言而形成的[9]。Traugott、Trousdale在《构式化与构式变化》中指出,许多语法化构式的实例出现以前都有歧义;在整个构式变化和构式化过程中,组合性(compositionality)减弱,能产性(productivity)增强,图式性(schematicity)增强[10]。

(一)“看把你X的”的形成机制

探讨“看把你X的”这一构式的形成机制,需要从历时的层面加以考察。我们利用CCL的古代汉语语料库,对“看把你……”进行检索,结果发现,“看把你X的”仅有3例。它出现时间较晚,都是出自民国小说《武宗逸史》,其语义和现代汉语中的完全一致。例如:

(19)看把你急的,刚头个月,早着呢,用不着太医每日值宿。(民国齐秦野人《武宗逸史》第十四章)

我们又对“看把……”结构进行了检索,发现这一句式最早出现在口语语体色彩较强的宋词中,明清小说中也一直都有沿用。最初“看把”经常重叠为“看看把”,后面可以跟一般的名词与动补结构,组合性较强;直到民国时期,这一结构才固化为单说的口语结构,增强了能产性与图式性。例如:

(20)东君自有回天力,看把花枝带月归。(宋代李廷忠《瑞鹧鸪》)

(二)“看你X的”的形成机制

我们利用CCL的古代汉语语料库,对“看你说的”进行检索,结果发现,仅有1例。

(21)行者道:“你看你说的话!不是他吃了,他还肯出来招声,与老孙犯对?”(明代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五回)

可见,“看你X的”这种构式到了近代才正式形成。它最初只是用在句子中,尚未固化为固定的口语结构;之后,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才逐渐由句子中的短语简化为一种构式。实际上,例(21)中的“你看你说的话”就是“看你说的”的意思,随着构式的形成,其表达越来越趋于简洁、经济。

(三)“看X的了”的形成机制

“看X的了”最初也是出现在民国时期,表示把希望放在某人身上。例如:

(22)能不能想办法把刘九娘找到,还不能露出破绽,这看你的了。(民国齐秦野人《武宗逸史》第十六章)

“看X的”结构出现较早,最初是在元曲中,明清小说仍继续沿用。不过,这一结构中的“看”使用的是其动词本义,尚未虚化为“取决于”的意思。例如:

(23)若无呵,你也休烦恼,只看你的造化。(元代李行道《包待制智赚灰阑记》第一折)

总的来看,就构式的形成机制而言,“看把你X的”“看你X的”最初都是用在句子中,后来逐渐简化为一个构式单独使用。“看X的了”形成的途径主要是动词意义的虚化;“看把你X的”与“看你X的”形成的途径主要是结构的固化与简化。这也是留学生较难习得“看X的了”的深层原因。

五、“看”构式的扩展形式

(一)“看把你X的”的扩展形式

Goldberg指出,如果构式A承继了构式B的信息,那么构式B就是构式A存在的理据[5](P99)。“看把你X的”是一种原型构式,除了原型形式外,这一构式还有多种扩展形式。

1.看把你X(得)

根据语用映射概括,Goldberg发现,论元在语篇中的低显著性为该论元的缺省提供了可能性,因此,可以将之归纳为“低显著性原则”[5](P196)。“看(把)你X的”中“的”由于“低显著性”,有时可以被省略或者替换为“得”,这种扩展形式仍然承继了原型构式的意义与特征,但是“得”的后面通常要跟用来表示程度的后续词语。例如:

(24)他笑起来:“看把你吓得,话都说不清了。”(艾米《山楂树之恋》)

2.看把+指人名词或代词+的

“看把你X的”中的“你”,也可以替换为“您、你们、他、他们”或者是表示称呼的其他名词,语义都保持不变。例如:

(25)你们家大概常喝洗衣粉水吧?看把你们脸喝得多白!(路遥《人生》)

例(25)的意思是“你们脸喝得太白了”,这一构式仍然承继了原型构式的意义。

3.看把你给X的

有时“看把你X的”中的“X”前可以加助词“给”,“给”在这里表示强调。例如:

(26)有几个臭钱看把你给烧的,也不怕外人听了笑话。(徐坤《热狗》)

(二)“看你X的”的扩展形式

施光亨指出,“看你说的”也可以说成“瞧你说的”,“看(瞧)你说的”中的“你”也可以替换为人的某种身份、称呼;这种句式还可以说成“看(/瞧)你这话说的”[3](P105-106)。

1.瞧你X的

“看你X的”中的“看”可以换为“瞧”,意义不变,语用上更加口语化。通过检索语料库,可以发现,“瞧你说的”的使用频率也比较高,共有26例。例如:

(27)瞧你说的,儿子怎么会记恨爸爸呢。(陈建功《皇城根》)

2.看您X的

“看你X的”中的“你”也可以替换为表示尊敬的“您”,构式的意义不变。例如:

(28)林三嫂,看您说的,我就那么不中用!(老舍《全家福》)

需要注意的是,只有第二人称单数“你”“您”才可以用在这一构式中,像“你们、他、我”等代词则不能用在这一构式中。

(三)“看X的了”的扩展形式

“看X的了”是这一构式的原型结构,它还可以扩展为“看X的啦”“看X的吧”,意义与用法均十分类似。这两种扩展形式基本上承继了“看X的了”的语义特征,只是句末的语气与“了”略有差别。例如:

(29)那看你的吧!(冯德英《苦菜花》)

总的来看,“看把你X的”可以扩展为“看把你X(得)”“看把+指人名词或代词+的”“看把你给X的”;“看你X的”可以扩展为“瞧你X的”“看您X的”“看您这话说的”;“看X的了”可以扩展为“看X的啦”“看X的吧”。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看把你X的” “看你X的”“看X的了”构式主要用在口语对话当中,都是典型的口语构式。这三个构式中的“X”大多都是单音节词语,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较为少见。同时,本文结合构式理论,通过检索语料库,从构式义、构式与词项的压制互动、语法功能与搭配、主观性与语用功能、形成机制、扩展形式等方面,对这三个构式进行了比较。这里对三者的异同予以总结,具体如表2所示:

参考文献:

[1]武惠华.发展汉语·中级综合(Ⅱ)(第二版)[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2.

[2]劉德联,刘晓雨.汉语口语常用句式例解[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施光亨.汉语口语词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4]施春宏.“招聘”和“求职”:构式压制中双向互动的合力机制[J].当代修辞学,2014,(2).

[5][美]Adele E. Goldberg.构式: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M].吴海波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6]Fillmore,C.J.The Case for Case Reopened[A].In Cole,P. & Sadock,J.(eds.).Syntax and Semantics Vol.8:Grammatical Relations[C].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7.

[7]Kuno,S.Functional Syntax:Anaphora, discourse and empath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8]吴为善.构式语法与汉语构式[M].上海:学林出版社, 2016.

[9]陆俭明.构式与意象图式[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10]陈满华.《构式化与构式变化》介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6,(1).

猜你喜欢
比较研究
如何在高校更好实行俱乐部教学
论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之比较研究
国内外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论中外狼文化写作中的生态意识
“藏匿”与“炫耀”式景观中植物种植的美学比较
唐寅仕女画与喜多川歌麿美人画比较研究
中外数据新闻编辑流程比较研究
各国税制结构与我国的比较研究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浅析媒介体制比较研究的框架设计和技术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