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话语、新宣传:理论节目的话语方式转变

2020-12-07 06:04孙璐
今传媒 2020年11期
关键词:转变

孙璐

摘 要:话语方式作为构成电视节目信息的内容表达及传播形式,贯穿电视节目生产传播的始终。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越来越重视对政治理论及政策内容的宣传。为发挥电视作为主流媒体的价值,更好地宣传党和国家政治理论及相关政策内容,电视理论节目顺时而变,以一种崭新的话语方式出现在受众的眼前。原本枯燥难懂的政治理论通过电视话语方式的转变逐渐向平民化、大众化位移,电视理论节目也由此实现了传播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理论节目;话语方式;转变

中图分类号:G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0)11-0054-03

与传统语言学中所描述的话语不同,电视话语在大众媒介语境中的概念更为宽泛。它不仅指电视中言语双方之间的互动交流,还指电视节目的表达形式,内容风格定位及其解读方式[1]。霍尔在对电视媒介话语的研究中,把话语的流通划分为“编码”“成品”以及“解码”三个阶段,而作为最重要的解码阶段,受众解读的成功与否关乎着媒介自身所传递的意义价值的实现。在信息时代,受众对于媒介产品有了更大的选择权,没有一个媒介产品生产者敢保证自己的产品可以被所有人接受。而政治宣传基于大众媒介,与其经济功能相比,更凸显其政治功能。当代中国,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思想、理论无疑是主导文化,有传播的必要性,作为主流媒体的电视节目也毋庸置疑应肩负着传播国家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重任。

在以往进行政治宣传的电视理论节目中,抽象的政治话语表达以及僵化古板的节目形式制约了电视理论节目的发展。受众对于节目所宣传的政治内容参与度较小,接受度较低,电视理论节目的宣传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如今,在全球化、市场化的大背景之下,媒介话语权逐渐分化,电视节目话语也逐渐由官方话语转向民间话语。受众的话语权提高,意味着他们要求电视媒介能为他们提供一种平等的、贴近现实的媒介体验。而为了使电视宣传效果实现最大化,就需要电视媒介话语向平民化、大众化的方向转变。

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几个字来形容当前我国电视理论节目话语方式的转变再恰当不过了。现阶段我国电视理论节目的话语方式较之前有了很多新的变化。这些变化既体现在节目的内容生产上,又体现在节目的传播过程中。

一、电视理论节目内容生产:形态新、文本新、风格新

电视理论节目的内容生产主要包括节目的内容形态、文本选择、人员塑造、视觉传达四个方面。这些方面各有各的特点,彰显了电视理论节目话语之新。

(一)内容形态:特色鲜明,丰富多样

电视理论节目的生产者有意无意地将电视理论节目的内容形态进行某种类型建构,以确保电视理论节目内容首先在“编码”的过程中显现其优势。目前我国电视理论节目在内容形态上可以划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以《马克思是对的》《中国正在说》为代表的电视公开课类节目。在这类电视理论节目中,主流意识形态主要通过“课程”的方式进行传播。之所以采用课程的形式是因为这类电视理论节目中所传递的文本信息大都是比较重要且不被大多数人所了解的;第二类是以《时代问答》《道·理》为代表的专家访谈形式的电视理论节目。这一类型的电视理论节目注重摆事实,讲道理。嘉宾与主持人围绕节目中的叙事短片展開深入探讨,探讨的内容涉及民生建设、法制建设等人们最为关心的话题,受众主要通过专家讨论来了解相关理论政策;第三类是基层纪录式电视理论节目,最具代表性的节目是《好好学习》。此类节目将国家的理论政策与基层实践相连接,把先进个人事迹与党的十九大精神紧密结合,让群众在群众身上学习理论知识;第四类是理论脱口秀形式的电视理论节目,这类节目主要有《社会主义有点潮》等。此类节目的内容形态较其它电视理论节目相比更具故事性、幽默性,摆脱了以往人们印象中政治宣传节目严肃古板的形象。

(二)文本选择:与时俱进,贴近群众

文本作为电视理论节目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诸多与之相对应的价值意义。过去电视理论节目在文本的选择上较为空洞泛化,抽象难懂的政治理论被原封不动的搬到节目当中,严重脱离群众[2]。受众理解不了文本内容,价值意义的传递也就不能实现。由此不难看出,电视理论节目“说什么”十分关键。

电视理论节目作为新时代政治宣传的突破口,在各地党委宣传部门的组织下,电视文本选择把理论与现实有机结合在一起。这些电视理论节目的文本选择包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普及党的思想政治理论等。被选择的文本理论与时俱进,贴近群众,既符合国家政治宣传的需要,又符合广大人民的需要[3]。东南卫视《中国正在说》节目在文本的选择方面放眼全球,紧跟时代步伐。节目主题涉及“一带一路”“人民币主权”“国家安全”等方面,把严肃的话题做到既有高度又接地气。而说到贴近群众,吉林卫视《好好学习》可谓更胜一筹。在2018年播出的一期围绕大学生创业的节目中,节目组深入农村记录了两位大学生毕业回乡创业的故事。两位主人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观众展现出了新时代青年人所具备的脚踏实地、不畏艰苦的精神,引发了广大受众的共鸣。电视理论节目以故事为载体的具象化表达将抽象的精神思想变得生动而具体,这种具有现实针对性的文本选择为电视理论节目的政治化宣传注入了活力[4]。

(三)人员塑造:平等对话,互动交流

电视理论节目在人员构成方面大体上可划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具备相应政治素养的主持人;在某些政治领域内具有权威身份的嘉宾和以观众或学习者身份参与节目的青年群体。人员身份的塑造在节目中有着某种象征意义,身份决定着节目人员以什么样的话语进行信息的交流。

电视节目,特别是电视理论节目不仅要求主持人具备深厚的主持功底,还要求主持人具备极高的思想政治素养。电视理论节目承担着宣传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重任,而理论节目主持人必须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念才能胜任这一工作。在电视理论节目中,主持人如果一味地追求节目的严肃性,忽略受众的感受,刻板生硬的语音语调便会弱化节目本身的传播效果,因此电视理论节目主持人应用更为亲切艺术的话语,引发受众性感上的共鸣。

猜你喜欢
转变
浅析初中英语教育中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构建小学高效课堂的点滴思考
二郎神形象转变之我见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
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管理模式转变分析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