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文化教学角度分析《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

2020-12-07 06:01于淼王琳娜张浩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0年11期
关键词:跨文化教学第三版大学英语

于淼 王琳娜 张浩

[摘 要] 大学英语的教学要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本文尝试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为例,在跨文化交际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对教材中所涉及的跨文化交际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解读,并探讨了将课堂教学和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相结合。

[关键词] 跨文化教学;《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大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11-0061-03

一 引言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各个国家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各国之间的文化接触也越发频繁,外语教学对学生培养的目的也逐渐发生变化,从语言能力的培养发展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2004)中指出:课程设置要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保证学生在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以满足各自不同专业的发展需求。而在2007年教育部修订版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以下简称《要求》)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于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够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要求》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和目标,也就是当代大学英语教学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的高校还开设了跨文化交际方面的选修课,这也提高了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因此,如何以教材为依托,既讲授语言知识也渗入文化教学,成了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为例,从跨文化教学的角度探讨教材的使用。

二 跨文化交际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相关讨论已经成为外语界的热门话题,也体现了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视。许多学者都对跨文化交际能力下过各种不同的定义,但其中唯一的共同点是他们都承认“跨文化能力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有效、恰当地交往的能力“。我国学者贾玉新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应该包括基本交际能力系统、情感和关系能力系统、情节能力系统和交际方略能力系统。基本交际能力系统主要是强调交际个体为达到有效交际所应该掌握的能力,主要是由语言能力、文化能力、交往能力和认知能力四种能力组成。文秋芳教授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由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两个部分构成的。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变通能力;跨文化能力包括对于文化差异的敏感、容忍以及灵活地处理文化差异。从两位学者对于跨文化交际的阐释可以看出他们都认为交际能力中含有语言能力,所以交际能力是以语言能力为基础,只有掌握了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之后,才能运用文化能力正确地判断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合适地使用语言,有效的表达和传达意思。因此,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是需要具备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和文化能力才能形成的。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熟练地运用目的语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的能力。掌握这门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等,也就是语言的结构,是进行交际的前提。而熟悉这种语言相关的文化知识,结合语言的使用规则,更加有助于进行交际和交流。在掌握了语言能力和文化能力的基础上,通过交际能力才能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没有语言能力就谈不上具有交际能力,没有交际能力也就談不上跨文化能力,没有扎实的语言基础,交际能力的培养也成了空谈。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因此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既要坚持语言能力的培养,也要融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够培养适合当代社会发展的外语人才,满足国际化竞争的需要。

三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教材介绍

《新视野大学英语》自从2001年首次出版到现在已经是第三版,这是一套依据《大学教学指南》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在立足大学英语教学实际的基础上,引入先进的外语教学理念,吸收优质的国际教育资源,采取种类丰富的教学设计,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推动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一方面遵循通用英语阶段语言学习规律,采取有效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材料和活动设计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使学生在认识世界、了解社会、发现自我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进文化理解力,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文章主要是关于美国社会的人文、教育、政治等方面,充分体现英语课程的人文性特点,也富有时代气息、思想深意和文化内涵,既可以增进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实现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同步提升。并且课后习题的涉及明显区别于第一版和第二版,除了原有的词汇练习之外,还增加了词语搭配和文化对比翻译练习,更加符合四六级考试的需求,通过对核心词汇和搭配的重点联系,引导学生掌握规律、举一反三、活学活用,既有助于学生的语言掌握,也对提高其语言的应用能力有帮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教材的内容为基础进行多样化的教学设计,比如视频短片、图片、音频等将相关的背景知识进行导入,从而使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套教材具有配套的光盘,慕课,以及移动app可以使学生能够随时进行学习和复习,并且教师也可以结合网络平台和辅助教学的app进行预习和作业的布置,使学生真正的加入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这种混合式教学能够使教师及时、准确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利用这套教材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四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教材中跨文化教学的分析

1 文化背景导入

《新视野大学英语》的每一个单元都有各自的主题,通过对文章背景知识的介绍能够有助于学生的课文的理解,以及文化知识的拓展。比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第二册的第一单元SectionA的文章题目是AnImpressive English Lesson,这篇文章讲到了一位父亲是如何引导自己的孩子进行英语语法的学习。学生可能会产生疑问,在国外的英语教学中也要讲语法吗?这种语法规则不应该是在日常语言习惯中自然习得的吗?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得知这个孩子7岁的时候被文章的作者从俄罗斯领养带回美国,英语是这个孩子的第二语言。在了解到这个背景知识后,学生会对其中的一些文字描述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而且课文中所运用的语法教学方法也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进行尝试。《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册第七单元Survivingan Economic Crisis讲述的是美国经济危机对于美国社会中的普通人的影响,很多人都无家可归。现在的大学生无法体会经济危机对社会的动荡,因此需要补充一些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以及对历史上著名的经济危机进行举例,甚至可以结合学生所学习的政治经济学的相关知识进行阐释,结合政治、社会和经济三方面,才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内容并且记住一些相关的词汇。学生也可以根据这一文章进行中西方政治经济方面进行对比研究,深刻理解文化差异性。

2 词汇导入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每个单元仍然沿袭第一版和第二版的设计,共有AB两篇文章,每篇文章后面都列出了相关的词汇和短语,并且课后有相关的词汇练习。对于一些单词不但要进行意思的解释,还要去介绍相关的文化知识。比如第二册第三单元的文章Journey through the Odyssey Years中就要对Odyssey(奥德赛)进行解释,因为不了解奥德赛的含义,所以学生也无法理解为何从高中毕业到成家立业被称为奥德赛岁月。此外遇到一些形近词和近义词的时候也要给学生进行解释和说明,尤其是很多词在中西方的使用过程中有不同的含义。由于受到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影响,相同的事物在不同的语境中会产生不同的含义。数字“6”是中国人非常喜欢的一个数字,意为顺利;但是在西方国家,人们认为6是不吉利的,数字666在英语中也是“恶魔”的代号。再比如poor表示贫穷,既表示人生活贫困,也表示这个人社会地位低下,所以在日常较集中,人们不会说poor,而是用needy(拮据)或者indifficulties(困难)来表示。西方国家政府也同样忌讳这个词,在部分官方文件以及新闻中称他们的国家不存在poor people,只有一些low-incomegroup。一个数字,一个单词就代表着一种文化习俗,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各自独特的文化习俗,学习一种语言,就要了解这门语言的文化习俗,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 文化比较导入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第八单元的两篇文章是Reflectionsofa Chinese Mother inthe West和A Western Mothers Response,分别讲述了中国母亲和美国母亲对于孩子不同的教育方式。中国是教育更为严格,而西方教育更讲求以孩子为主,所以可以将这一单元的主题设计成辩论赛的形式,分成两方分别代表中西方的母亲或者教育方式,进行讨论,列出两种教育的优缺点,使学生能够了解对不同文化下的教育方式。第七单元的经济危机中还涉及了信用卡的使用,在中国,信用卡只是近些年来才逐渐出现的,中国和西方的消费理念有很大的不同,中国人的习惯是攒了足够的钱再去消费,而西方是先消费再还,因此可以让学生进行比较性分析,讨论应该如何进行消费以及对信用卡的使用。第六单元的Warand Peace讲述的是1945年发生的事情,因此要结合历史进行讲述,也可以将关于战争的影片进行搜集和整理,选取一些大部分学生可能观看过的影片进行片段播放,不光让学生掌握关于战争的词汇还要让学生了解到对战争的残酷性;也可以在课后进行相关的书籍的推荐,使学生了解到战争对人类的伤害。

4 节日及习俗的导入

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四个学期中,会经历很多的节日,例如父亲节、母亲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也会遇到端午节、中秋节、元旦这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对这些节日的来历以及从时间、代表性食品等方面进行讲解和比较,加深对两种文化的了解。并且要对相关的词汇进行介绍和解释,因为四六级翻译的一个考察角度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方面。也可以将一些不为学生所熟悉的绿帽子节,喝下午茶习惯的来源等生活方面的习俗介绍给学生,激發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此外,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电影的引入,比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册第三单元讲的是奥黛丽·赫本和斯皮尔伯格的故事,这两个人在电影史上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都拥有多部影视作品,并且都获得过奥斯卡奖,可以通过截取他们的电影片段进行辅助讲解,寓教于乐,使学生既能够观看电影得到视觉上的赏析,也能对这两个人物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五 结语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更好地阐释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材不仅充分考虑到了实弹发展的需要和大学生的特点,还将思想性和趣味性相结合,文章安排的观点也是相互碰撞和补充的,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拓展学生知识角度,增强文化感知力和理解力,还可以通过教材中设计的交际任务培养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在练习的涉及上也注重语言的思维训练和文化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助力,通过挖掘文章背后的信息,拓宽学生的文化视角,从而既习得了语言知识也吸收了文化知识,促进有效的跨文化交流。并且第三版的教材同时配套了教学课件、unipus高校外语教学平台以及外研随身听这些教学资源,使得学生的英语学习变得有声音有图像,教师要在教材的基础上,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补充,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在有效的课堂时间能更好地提高语言能力和文化能力,将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融入教学中。

参考文献:

[1]隋虹.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8.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韩海燕.网络教学环境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中国电化教育,2011(4):101-104.

[5]牟为姣,吕美嘉.论网络环境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J].中国电化教育,2013(6):125-127.

[6]倪锦诚,曹佳琳,何玲.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文化教学模式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8(6):130-135.

[7]郭浩.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文化教学——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8):67-68.

[8]姚建华.《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版)跨文化交际视角分析与教学[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2):81-82.

[9]李慧.跨文化视角下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教学探讨[J].文教资料,2015(4):189-191.

[10]丁建良,陈锋.浅析《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版)中的跨文化交际[J].嘉兴学院学报,2015(3):131-136.

[11]郑树棠,等.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1-4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 姜海晶)

猜你喜欢
跨文化教学第三版大学英语
美防长罕见一年两度访越南
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教学与“跨文化能力培养”
从外来词的跨文化翻译看跨文化教学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大数据对百科全书知识生产和传播的作用——以《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为例
让文化意识的养分浇灌小学英语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