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教育理念的理工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改革探讨

2020-12-07 06:01刘湘梅张敏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0年11期
关键词:本科毕业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刘湘梅 张敏

[摘 要] 参照国际工程教育本科专业认证标准,该论文全面分析了南京邮电大学材料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存在的问题,从优化实践教学环节的选题方式、过程管理模式、课程大纲和评价体制方面提出改革办法,以提升本科生的知识储备、工程设计、科研创新和社会竞争力。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11-0069-03

2016年6月,我国成为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的正式会员,这标志着我国向工程人才国际化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1]。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简称OBE)教学的成果导向理念是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理念,也是目前各大工科高校教学改革的主流方向。与目前实施的旧的教学理念比较,OBE教育重点聚焦在如何设计和实施培养过程中所涉及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节,强调"教育的产出(outcome)”。[2]OBE评价的关键也不仅仅只依赖学生的考试成绩来判断,而是需要依赖对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其能力的达成情况的考核结果来判断。以“教育产出”为导向的OBE教育理念更强调教育、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质量评价的关注点也从教学过程向学习成果转移。因此,对传统的以教学内容为出发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理念进行改革势在必行。本论文的研究目标是参照国际工程教育本科专业认证标准,找出目前毕业设计(论文)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从优化实践教学环节的选题方式、过程管理模式、课程大纲和评价体制方面提出改革办法,使之适应和满足国际工程教育本科专业认证需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创新型人才。

一 参照国际工程教育本科专业认证标准,查找问题

如何在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践过程中实践OBE教学成果导向理念,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是目前加快国际工程教育本科专业认证的建设步伐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参照国际工程教育本科专业认证标准,我们对我院三个专业近三届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调研,根据近几届大四本科生的实践过程,发现存在以下共性问题:

(一)课题与学生需求不符

学校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过程根本没有根据学生需求来安排,大部分毕业论文题目是教师根据自身科研或者项目需要来确定,并没有去考虑学生的需求来因材施教。有些甚至就是仅仅帮研究生打下手,让本科生做简单的重复工作,没有完整的体系,因此有部分学生选完题之后觉得所做的毕业设计和找工作根本没有关联,这种教学目标不明确的毕业设计让学生不知道能取得怎样的学习成果,因而让学生丧失了目标驱动力。

(二)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不够

OBE教育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因此,在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践过程中,学生的主观重视程度包括态度、努力程度、主动性对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非常重要。近年来,我国本科毕业生数量在不断增多,就业率在高校的排名以及影响力的建立中占有非常大的权重。为了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学校把学生找工作、考研当头等大事,学校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态度。在大四第一学期,学生将全部精力花在找工作和考研复习中,根本无暇顾及毕业设计(论文)开题阶段需要做的文献调研和实验方案设计。另外,在以往的论文答辩中,也基本没有出现过不通过的先例,学生之间会传播“毕业论文都是走过场,最后都能过”的谣言。因此,即使在最后撰写论文阶段,部分学生依然存在应付的心理,论文的质量可想而知。

(三)毕业设计评价体系单一,无法真正体现参与度

由于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与找工作和考研冲突,很多的实践环节都无法真正实现,比如课题的提出之前本应该充分调研、阅读和总结文献,为了更多的时间来完成实验操作和数据收集,导师只能直接给课题和实验方案。大四下学期学生往往要准备复试和用人单位实习,真正投入毕业论文的时间非常短,加上本科毕业设计的评价体系单一,成绩主要以最后论文成稿和最终答辩为唯一的标准。因此,对于很多具有创新性的探索性的课题无法开展,只能保证一次成功,否则没有数据写毕业论文。这也导致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缺乏创新性和系统性,由于条件所限,部分学生的数据根本不是自己亲自制备和测试的数据,而是用研究生的现成数据。这种评价体系单一而且过程管理也不严格,无法真正体现学生的参与度和检验学生在各实践环节中的能力。

(四)本科生的研究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较弱

目前,对于理工科类毕业设计(论文)由于实验的周期比较长,特别是创新性强的实验方案,可能还需要进行条件摸索和优化,因此毕业设计的时间显得非常紧。为了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实验操作和条件优化以及性能测试过程,指导老师通常简化了学生查找文献、归纳总结和课题设计的环节,直接帮学生查好文献甚至直接设计好方案来让学生实施。学生对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背景和实验方法并不了解,因此,在实验过程中,主要是机械的发挥操作工的角色,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发挥。另外,由于文献看得少甚至没有看,知识背景储备少,因而写出来的内容也很难有高度和深度。进入实验研究阶段,一般直接指导教师事先拟定的实验步骤简单操作,很少思考实验原理、预判实验结果、观察实验现象和分析实验结果,一旦遇到问题,不会自己查找解決方法和优化实验条件。最后,论文的撰写时候,对背景不了解,对进展不熟悉,对实验原理不清楚,目标不清晰,对实验结果不知道怎么去分析,所以最后初稿只能从文献中东拼西凑,造成整够文章逻辑不通、观点不清、结果分析不透彻等问题。

二 结合实践经验和学院实际情况,提出改革措施

根据所设定的课程目标,将本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分解到以下几个具体指标点:(1)能够对存在的问题去查找解决方案,能够对所制定的解决方案设计合理的工艺流程、选择恰当的设备;(2)能够安全开展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并对实验数据分析和解释,获得正确的研究结论;(3)具有分析和评估实验方案的可行性、风险性和所涉及的专业工程对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影响的本领;(4)具备根据要求撰写规范的工程报告及设计文稿、清晰的口头汇报、书面交流和共同探讨的能力。根据前几届本科毕业生实践经验和数据分析,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措施:

(一)加强宣传,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

高质量论文的撰写是需要长时间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积攒,因此,需要从基础认识开始。专业课教师可以从设置课后实践和课堂反馈开始对学生进行论文写作重要性的教育,让学生知道毕业论文阶段将需要应用课堂的基础知识,是本科培养阶段一种重要的综合性的训练。用典型案例来阐述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中获得的能力以及在以后的工作或者读研中重要性。比如通过调查研究、查阅资料和总结获取基本的文献查阅和总结能力将应用于工作中工程方案的设计,研究性课题的设计;通过方案的设计和可行性分析可以锻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复杂工程问题并获得有效结论的能力;通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实验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动手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复杂工程问题的综合研究开发能力等。[3]学生只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是对本科阶段专业知识梳理和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实践过程,在其间综合性系统性的实验操作训练所锻炼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是以后所从事的工作和将要进行学习深造的必备基础,他们才能脚踏实地的查文献、做实验和写论文,从主观态度上重视毕业设计(论文)。

(二)加强对毕业论文选题环节的监督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必然应该让学生在整个毕业设计(论文)执行过程发挥其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应该分类进行,可以分为科研型、应用型以及团队项目等。(1)对于能力很强的学生或者选择继续深造的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可以让学生根据学生感兴趣的研究领域,通过文献调研,结合个人兴趣、个人职业发展需求来提出课题和实验方案,实验方案设计时要对课题的工作量和创新性进行科学的评估,课题的实施要考虑阶段性成果。学生要充分了解课题的前瞻性和创新性,让自己的实验操作技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系统性和综合性训练。该阶段得到的能力锻炼能让学生在进入研究生阶段后能更快地适应学习、总结和科研的节奏。(2)对于已经确定要走入社会工作的学生,毕业设计题目的确定指导教师需要和学生充分沟通,充分考虑到学生现有的实验操作水平、学生的理论基础以及学生的志向和需求,量身定制设定相应的题目和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与创造性,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现和提高。尽量提供与生产实践、产学研成果转化及应用性强的论文题目,课题应尽可能结合学生择业选择特点、工业工程和生产实践,重点训练其搜索资料、总结资料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即将从事的工作做一些基础性的训练,学会用专业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3)鼓励团队毕业设计项目,发挥各成员的优势,通过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将课题拓展和深入,提升成果的创新性和系统性。以南京邮电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为例,材料类的课题一般都周期比较长,领域交叉,一个完整系统的工作需要涉及有机合成、性能表征到器件制备和测试,对于本科生来说,依靠一个人完成从时间和能力上说比较困难,但是如果是团队毕设,可以分工合作,从而不仅能提高课题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也让团队成员的沟通和协作能力得到充分地锻炼。

(三)毕业设计时间灵活管理,重点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以及材料类的本科毕业设计一个重要的目标是对本科生动手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的综合性训练,最后要把所训练的内容和取得的研究成果表达出来,形成研究报告或者论文。在执行过程中需要有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知识总结,周期较长,因此对该类本科毕业设计要安排的更长,应该把毕业设计提前灵活安排,而不应该集中安排在一个学期,能有效避免毕业设计和找工作、考研等相冲突而导致真正的实践时间被压缩的问题。目前,我院通过本—硕—博导师制的政策引领,让学生早进课题组学习,通过灵活利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各项实践大赛的机会,提前给予学生独立课题,让学生提前开展文献调研、实验方案实施和优化以及报告撰写,学生在这些实践过程所取得的成果完全可以用于毕业设计的前期准备和研究基础,这样变相拓宽毕业设计的时间和工作量,在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方面取得很大进展。

(四)推进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改革

以我们学校为例,目前对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评价主要是通过毕业生答辩和论文审阅来打分,而对实施过程的监督仅限于形式。与此相对应的,对OBE理念下学生学习成果评价应该主要应看一个学生经过毕业设计过程,能否建立自身对所选课题的总体认识、清晰地将课题任务与已学的理论、实验课程、科研实践相关联,并能熟练地被用来分析复杂问题、建立解决问题的实验内容。要实现这个考核目标,首先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制定自己课题的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案,按各目标难易程度确定分值,另外根据实践过程中的参与度和目标完成情况给分,最后根据任务分解难易以及完成度综合考核,强化过程参与和能力培养,而不是以单一论文和最后答辩结果评价。答辩小组教师应该主要根据毕业设计(论文)的任务书中所阐述的内容及要求,着重评估其达成度。根据教师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对能力的达成过程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精准的准备不同难度的问题在答辩时进行提问,并将其表现作为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完成度的重要依据。

(五)重视毕业论文质量的有效反馈,加强对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激励

毕业论文的评价目前主要从最后的论文评阅和现场答辩来评价,但是这两种方式都只能从学生已完成的文稿来评价论文的质量,对于指导教师的过程指导以及学生的能力提升很难评估,因此对毕业生的匿名问卷调查是一项非常有效的反馈方式。通过问卷内容的科学设置,可以归纳出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论文)的完成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工作状态,同时学生在该过程中的能力提升也能得到体现。另外,要增加对本科毕业设计的经费投入,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创造机会和条件,鼓励指导教师积极参与毕业设计的指导,让这些在本科毕业设计中真正付出精力的教师能得到相应的认可和回报。

三 结束语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完成本科教育阶级学习的重要实践教学步骤,集知识归纳、生产實践和能力检验于一体,是学生提升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复杂工程问题的综合研究开发能力的重要环节。结合作者多年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经验,参照国际工程教育本科专业认证标准,本论文全面分析了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优化实践教学环节的选题方式、过程管理模式、课程大纲和评价体制方面提出改革办法,来提升本科生的知识储备、工程设计、科研创新和社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华尔天,计伟荣,吴向明.中国加入《华盛顿协议》背景下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7(1):82-85.

[2]隋凤利,黄贞益.基于OBE理念的工程类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改革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20(5):297-299.

[3] 张桂玲,李丽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本科毕业设计的改革与探索[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2):109-110.

(责任编辑: 姜海晶)

猜你喜欢
本科毕业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王翠玲
高校毕业设计展吸引业内眼球
向彬师生书法展作品选
毕业设计优秀作品选登
基于FPGA的毕业设计实践平台实现
浅析本科毕业实习的现状及改进途径
本科毕业论文:取消还是改革
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