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金融专业教学理念与考核方式改革

2020-12-07 06:01杜金向初美慧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0年11期
关键词:考核方式教学理念创新

杜金向 初美慧

[摘 要] 为适应培养复合型金融人才的要求,高校金融专业在教學上要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其中教学理念、考核方式是两个重要的方面。本文针对目前在教学理念、考核方式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分别阐述了如何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期为金融专业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 教学理念;考核方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11-0072-02

一 引言

近年来,金融创新日新月异,在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增强,我国的金融业也是这样,成了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的飞速发展、创新与转型,加剧了对金融复合型应用人才的需求,这给高校金融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带来了挑战,当然也带来了巨大机遇,如果能够顺应这一需求加快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在专业发展上就能够得以踏上快车道。

高校具有服务社会的重要使命,只有面向社会、了解社会、联系社会、时刻关心社会的需求导向,才能培养出专业性强的高精尖金融人才,为经济建设做出贡献;同时,推进教育教学的改革,探索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型的人才,也是《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要求。因此,各高校应积极适应国家方针政策,在人才培养上要有针对性、专业性,而且要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改革教学模式等。同时,更新教学理念、创新考核方式也是复合型金融人才培养上需要做好的两个方面,高校金融专业也必须做好这两个方面的改革和创新。

二 高校金融专业教学理念和考核方式上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方面

虽然一直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转变老师“教”为主——学生“学”为辅、以老师为课堂中心的教学现状,但现今很多高校这种背离教育初衷与实质的教学理念仍然普遍存在。课堂上老师仍是“权威的主导者”,重视知识的传授而非方法的领悟、理论知识的学习而非实际应用、考试成绩的高低而非能力的培养,知识仅是从教师到学生的单项传递,学生只能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无法真正参与进课堂学习,严重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与思考能力的发展。学生主体地位的弱化使“教”与“学”本末倒置,混淆了教学中教本身不是目的,促使学生学习才是目的的本质,进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这样的人才培养与新时代人才需求是不匹配的。

(二)考核方式方面

相较于以往仅通过“一张卷子”“一锤定音”地来衡量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当代高校的教学评价体系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在考核中引入平时成绩的概念,并按照一定比例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共同作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这是有益的探索,但有许多具体问题没有落实,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学只注重考试结果“高分低能”的现状。从平时成绩来看,哪些方面应该包括在平时成绩里、以什么标准衡量、分别占多大比重等问题还没有明确定论,使得平时成绩的作用难以发挥。从期末考试方面来看,有内容、形式、题型、难易程度四个方面的问题。金融专业的考试内容过于教材化,唯书考试既忽略了知识的实用性也有碍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的提高;考试形式比较单一,基本分为闭卷和开卷两种,缺少对金融专业学科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考试题型较为固定化,单选、多选、判断、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居多并以客观题为主,即便是更偏向于主观的简答和论述题,因“题库”与教师“划重点”逐渐变成一种另类的只需要“背”不需要“想”的客观题,缺少体现学生认识理解分析能力的主观题型;考试难易程度设置不合理,过难过简现象均有出现,同时基础、综合、提高题部分彼此比例不恰当,当然,多数情况下以基础题和中等难度的题为主,难题比较少甚至没有,这样无法调动学生刻苦钻研的积极性。

三 教学理念改革

教学理念是各高校组织教学工作的基础,在新时代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对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教学改革时应该首要考虑的问题。教学理念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所以需要用全面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这个问题,现今处理好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变传统教育理念中“老师为主”为“学生为主”;树立好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做到“教”与“学”的结合,“教”为“学”服务是改革的重心。首先,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将课堂上“传递——接受”灌溉教学模式变为“学——教——学”学生主动模式,实现知识在师生间双向传递。其次,营造互动活跃和谐的教学氛围,老师应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而非管理者,将教学民主化,使学生个性自由发展。最后,发挥老师的职能作用“传道授业解惑”,不仅讲授专业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关于这一点,《中庸》里治学之道曾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说明应以广泛地猎取知识作为为学的前提,以学有所成、落实于实践“知行合一”为目标,强调为学的五个阶段同样重要,不可偏颇。同时,也意味着教学中知识的汲取是最基础的,为符合新时代金融专业人才要求,就需对学生独立思考、辩证思维、实践应用等能力进行培养。总之,以教学理念变革为出发点,将“课堂”变为“学堂”才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四 考核方式改革

考试一直是高校对教学工作进行评价,通过量化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较为直观地检验教与学的手段。但“考试”不等于“考核”,后者不仅包含前者,还具有评估和审核的意味。实际上随着新时代教育理念的不断变革,对高校金融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的应该是代表更全面的考核制度,而不是长久以来看重的考试制度,用“考试”代替“考核”对学生进行评价,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考试而非全面发展的错误理念。因此通过“平时考核”50%+“期末考试”50%相结合的办法,并针对前述各高校金融专业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探索更为公平、合理、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平时考核由纪律和参与度考核各占25%構成。在纪律考核上,可以通过学生上课出勤情况、随堂小测试、课后作业完成质量等方面进行衡量,这考察的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态度。学习成绩的好坏可能取决于多方面因素,但是态度问题至少能反映出学生对课堂和老师的尊重,以及对学习的重视。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良好的学风习惯。参与度考核主要看的是课堂表现,如积极回答问题、分小组谈论后主动进行总结并代表全组表述、演讲等。实际上是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中,以奖励“成绩”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期末考试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调整:一是要让学生参与到考试命题中。这是指在课程完成前,要求学生整理出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问题并交给老师,老师再从中筛选出一部分题和其他试题一起作为期末考试试题。通过该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学科重点和难点内容的理解掌握,提高学生学习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二是考试内容应源于教材并高于教材,不拘泥于书本上理论概念、性质特点、意义等方面,还可以增加金融现实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三是考试形式要多元化,除了开卷和闭卷这种笔试形式外,增加答辩、演讲、技能操作等形式,以培养学生随机应变和实际操作能力。四是考试题型要多样化,主客观题要以主观为主并合理分配。根据各学科需要可以对现有题型进行删减,如单选和多选可以保留一个,像判断这种“概率性”可控的题可以删除等,重点要增加案例、资料分析、比较等题型,体现出对学生知识整合、独立思考和分析理解能力的综合要求。五是考试难易程度要合理分配,基础60%、中等25%、中等偏上10%、拓展提高5%。对于学生来说,如果认真学习勤于思考,基础题和中等题是能够把握的,再加上小部分提高题,既可以保证学生不会因为分数过低而丧失学习的信心,又调动了探索难题的积极性,有利于个性化发展。

金融专业教学改革涉及教学理念、内容、课程、方法、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其中教学理念的改革是首先要进行的,而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不仅是教学改革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其他方面教学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因此,教学改革中要更新教学理念,要紧跟新时代的步伐;改革教学评价体系,用更加全面、公平、合理、科学的考核制度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汉霞.基于合作教学理论的法科研究生教学模式创新——以“比较金融法”的教学改革为例[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

[2]刘儒德,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第2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张应强.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对高等教育改革进行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2014(10).

(责任编辑:王义祥)

猜你喜欢
考核方式教学理念创新
对普通高校绩效考核的对策研究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究
《桥梁工程》课程的试卷分析及教学改进措施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