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永恒的春天

2020-12-07 06:05任海燕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35期
关键词:黄鸟唐诗三百首诗

任海燕

寒来暑往,四季轮回,大自然在循环更替,周而复始,又生生不息。一千多年前的唐朝,还处在传统的农业社会。春种、夏锄、秋收、冬藏,人们全部按照自然的节奏,顺时而动。灿烂辉煌的唐诗中所描绘的人、事、景物满目琳琅,但凡叙事咏物都离不开借四季之景来抒情。

《唐诗三百首》中有关一年四季的诗很多,但写得最多的是有关春天和秋天的诗。古人为什么会伤春悲秋呢?我猜想大概是这两个季节转换的特别明显,春天树叶绿了,秋天树叶黄了,这不是生命的轮回吗?当然让人产生深深的感慨,也可能是因为春秋两季,天气不冷不热,适合出行,所以,诗人们春日临水,秋日登山,游兴大发的同时诗兴大发,好诗自然喷薄而出,再加上趁着春秋两季出远门的人多,送别诗也多,这样一来,春花秋月也就成了古典诗词的主旋律。

笔者比较喜欢描写春天的诗。因为春天是万物萌动的季节,是桃红柳绿的季节,也是最具诗情画意的季节。只要春天一丝和风到了,那便是“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更是“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桃红柳绿,鸟鸣,花开,这正是大自然活力的象征,更是春天给予人美的启示。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这首诗写得景美、情义真。诗人第一句就说“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宦游人是什么人呢?就是跑到外地做官的人。古人由于受到交通工具的限制,活动范围小,只有做官的、赶考经商的人才有机会到外地,感受不一样的风光。比如,北方人习惯了冰天雪地,到了海南岛,看了蕉风椰雨,就觉得特别温润,感觉特别新奇特别美。相反,你从四季如夏的海南来北京,看到白雪飘飘,也会觉得奇特,特别美。杜审言从河南跑到晋陵做官,从黄河流域跑到长江流域,原来在老家的日子,日复一日,四季变换太熟悉了,不会特别敏感,可是跑到江南,到了陌生的地方,心里一下子就敏感起来了,特别容易感受到新气候、新风景。中国人安土重迁,宦游人都是数着日子过的,盼着回家。所以一旦感觉变换季节,心里就像被重重地打了一下:哎呀,没想到我已经出来这么久了,现在已经都是春天了,离家这么长时间了。诗人从比较故乡中熟悉的物候来写异乡江南的新奇,在“偏惊”江南仲春的新鲜风光里又怀念中原故土情意,这就是“独有”宦游人。

再看“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这两句。云霞从海上升起来,这是曙光降临了,梅花开了,柳叶绿了,这是春天降临了。从远景写到近景,突出地写江南的新春是与太阳一起从东方的大海升临人间的,像曙光一样映照着满天云霞。这画面真是太美了!

美景还没有写完。马上,从画面又写到声音了,“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淑气”就是春天温暖的气息。“黄鸟”即黄莺。被春天的气息鼓舞,黄鹂叫得更欢了。杜甫讲“两个黄鹂鸣垂柳”,把黄鹂的啼声和春天的到来联系到了一起。春天就是这样一种全方位的舒畅,不仅有花香,还要有鸟语。而“晴光转绿苹”呢?这时作者的眼光从天空下降到水面了,太阳升起来了,所以水面的浮萍光影流转。这就是江南的春色,声和色、光和影,无一不美。

春天的江南如此美丽,作者应该满心欢畅了吗?恰恰相反。作者忽然沉默了,忧愁了,黯然神伤了。为什么呢?“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这首诗的题目《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是杜审言和好友陆丞写的《早春游望》,这首诗可能是思乡的诗,读着和着,一下触动了杜审言的思乡之情,让他在春游的途中忽然流下眼泪,想回家了。为什么这么美的景留不住杜审言的心呢?因为“江山信美,终非吾土”。就像一年一度的春节,不管我们离家有多远,我们都要回家,因为家在那里。杜审言也罢,我们也罢,也许故乡没有那么美,但那毕竟是我们的家,是我们最初的来路,谁又能忘了呢?所以,这首诗以“偏惊”开头,以“沾巾”结尾,让春天的柳丝和思乡的情丝缠绕在一起,绵绵不绝。所以,无论我们走多远,心里都藏着一个美丽的春天,还有一个更美的家乡。

有关春天的诗,笔者感受最深的是《金缕衣》,它的含义这首诗排在《唐诗三百首》最后一篇,也可谓是压轴之诗。严格来说,这首诗作者不知道是谁,只知道这是中唐时期一首非常流行的歌曲,有一个歌女杜秋娘唱得最动听。因为这首歌,实现了一段传奇人生。所以在《唐诗三百首》里,把作者干脆写成了杜秋娘。

杜秋娘原為节度使李錡之妾,因善唱《金缕衣》曲入宫,受唐宪宗宠爱。穆宗立为皇子漳王教养保母,陪伴漳王成长,在杜秋娘的保护下,漳王成了大名鼎鼎的一代贤王。后宦官专权,宫廷事变,皇子漳王被废,秋娘归乡,穷老无依。

《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

先看前两句,“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两句话开头重复使用“劝君”和“惜”,句式也是一模一样,诗哪能这么重复呢?可就是因为它句式重复,意思又截然相反,才给人特别深刻的印象。金缕衣是用金线编织的衣服,非常贵重。作诗人却说“劝君莫惜金缕衣”,可见还有比金缕衣更贵重的东西,那就是“少年时”。因为“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你可以“千金散尽还复来”,但青春一去,却永不回头,终有家财万贯,也难买青春少年时。

再看后两句“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这是把人生的美好比成花,让你赶紧去追求,去体味。杜牧说,“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花开的时候,你若不及时折,很快就“绿叶成阴子满枝”了。不仅你的青春有时间限度的,别人的青春也有时间限度的,甚至,世界一切机会、一切美好,都不会原地等你,永远只等你。时不待我,这就是“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最妙的是一般绝句是先写景,后抒情,这是诗歌的常态。但这首诗不同,它先抒情,再写景,让整首诗结束在一片花海,一片春光之中,让人感觉那么直接,这样美好,怎能辜负呢? 不就是莫负好时光吗?这人共有的感情,但是,正是因为为人所共有,它才能模糊一切差别,你可以说它劝喻人们要及时摘取爱情的果实,也可以说是启示人们要及时建立功业。正因为它没有说得十分具体,反而更觉内涵丰富。

这首诗感情单纯又丰富,它的表达既婉转又强烈,它既质朴直白又摇曳多姿,它像诗又像歌。这不就是春天应该带给我们的感情吗?花开花落,花开到极盛,春天也就过半了,读到“莫待无花空折枝”,人们才会有这样强烈的莫负好时光的情感吧。

春天是杜审言笔下“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也是杜甫的“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春天还是刘方平的夜静月明中“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春天还是孟郊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也是崔护故地重寻伊人而不遇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没有春天,就没有如许好诗,同样,没有好诗,就没有永恒的春天。

读《唐诗三百首》,犹如穿越千年,与诗人与古人流连穿梭于一年四季中,春花秋月轮换,酸甜苦辣杂然,感受着他们的所咏所叹、所言所想。古往今来,伤春悲秋,正是文人本色,也是文人情怀。

猜你喜欢
黄鸟唐诗三百首诗
《上课没人抢》
《唐诗三百首》该被抛弃吗
该怎样向《唐诗三百首》致敬
黄鸟
创意数字“2”
南园十三首·其五
黄鸟喈喈为谁鸣
小黄鸟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文武双全